正常分娩-分娩机制及决定分娩的因素(妇产科学课件)_第1页
正常分娩-分娩机制及决定分娩的因素(妇产科学课件)_第2页
正常分娩-分娩机制及决定分娩的因素(妇产科学课件)_第3页
正常分娩-分娩机制及决定分娩的因素(妇产科学课件)_第4页
正常分娩-分娩机制及决定分娩的因素(妇产科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常分娩1各产程临床表现及处理2

影响分娩的因素3

分娩机制

4临产的诊断及产程的分期目录CONTENTS影响分娩的因素01延迟符号

1.分娩是指妊娠满28周以后,胎儿及其附属物由母体排出的过程。2.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不满37周间的分娩。3.足月产是指妊娠满37周~不满42周间的分娩。4.过期产是指妊娠满42周以后的分娩。【定义】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影响分娩的四因素】

产力:子宫肌、腹肌、膈肌、肛提肌的收缩力。产道:骨产道,软产道。胎儿:大小,胎位,畸形。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紧张、焦虑会引起机体发生异常变化。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一)产力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主力——子宫收缩力(贯穿整个产程)

辅力——腹肌、膈肌、肛提肌的收缩力迫使宫颈管变短、消失、宫口扩张先露部不断下降胎儿及胎盘娩出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1.子宫收缩力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缩复作用特点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2.腹肌、膈肌收缩力促使胎儿娩出促使胎盘娩出3.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头转动(内旋转、仰伸、娩出)利于胎盘娩出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二)产道胎儿娩出的通道骨产道:真骨盆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盆底软组织构成的一弯曲通道。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1.骨产道即真骨盆腔

(1)入口平面(2)中骨盆平面(3)出口平面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1)骨盆入口平面1.入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至骶岬前缘正中的距离,平均长11厘米。2.入口横径:两侧髂耻线之间最大的距离,平均13厘米。3.入口斜径:左右各一,左斜径指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之间的距离平均12.75厘米。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的中点至骶骨处的距离,平均11.5厘米。中骨盆横径:坐骨棘间径,两侧坐骨棘之间的距离,平均10厘米。(2)中骨盆平面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3)骨盆出口平面1、出口横径: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平均9厘米。2、出口前矢状径:平均6厘米。3、出口后矢状径: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到骶尾关节的长度,平均8.5厘米。4、出口前后径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软产道及软产道的变化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盆底软组织构成的一弯曲通道。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软产道的变化子宫下段的形成子宫颈的变化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1.胎儿大小:胎头颅骨、胎头径线2.胎位3.胎儿畸形(三)胎儿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子宫缺氧造成宫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导致产妇疲劳衰竭。血压升高,胎儿缺血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四)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紧张、焦虑、烦躁、忧郁……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正常分娩1各产程临床表现及处理2

影响分娩的因素3

分娩机制

4临产的诊断及产程的分期目录CONTENTS枕先露的分娩机制02延迟符号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个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第二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以枕左前位为例第二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1、衔接2、下降3、俯屈4、内旋转5、仰伸6、复位及外旋转7、胎肩及胎儿娩出1.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的最低点已近或达坐骨棘水平,又称入盆。

第二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LOA胎位衔接时,胎头矢状缝位于入口平面哪条经线?胎头以哪条经线衔接?第二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2.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呈间断性,并始终贯穿分娩全过程。以坐骨棘为重要标志,判断胎头下降程度。

下降第二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胎头继续下降,遇中骨盆及盆底阻力,由于杠杆作用,半俯屈位枕额径(11.3cm)→俯屈位枕下前囟径(9.5cm),以最小的径线适应产道。3.俯屈俯屈第二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4.内旋转

过程:枕骨向耻骨联合方向转45度,使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时间:第一产程完成内旋转第二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内旋转无法完成则胎儿不能继续下降,从而导致滞产内旋转完成后,头与身体呈扭曲状(头转身体不动)第二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5.仰伸当枕骨抵达耻骨联合下方时,并以此为支点,宫缩压力向下压合并盆底肌收缩力向上推,迫使胎头逐渐仰伸,使胎头顶、额、面、颏相继娩出。第二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复位胎头娩出后,头颈扭转解除,胎头顺时针旋转45°外旋转双肩径沿骨盆左斜径下降,在中骨盆以下胎肩(前肩)在骨盆内向前向中线旋转45°,双肩径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枕部随之在外再顺时针转45°,以保持头肩正常位置关系。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