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图解 -早三代(夏、商、西周)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国古代史图解 -早三代(夏、商、西周)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国古代史图解 -早三代(夏、商、西周)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国古代史图解 -早三代(夏、商、西周)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国古代史图解 -早三代(夏、商、西周)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图解——早三代(夏、商、西周)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五种社会形态1、原始社会—平等、无阶级、生产力低下、集体生活、平均主义;2、奴隶社会—奴隶主与奴隶两大阶级;3、封建社会—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4、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5、共产主义社会—平等、无阶级、生产力极端发达;(每个时期的生产力、经济、政治、阶级和文化之间的联动关系)1、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定居、城市;2、生产力与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部落战争、奴隶与奴隶社会的出现;国家和文字;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夏(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商(约公元前1600——约前1046)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秦(前221年——前207年)西汉(前202年——公元9年)王莽的新政(公元9年-----公元25年)东汉(公元25——220年)三国(220——280)西晋(265——316)东晋(317——420)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北朝(439——581)隋(581——618)唐(618——907)五代十国(907——960)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元(1271——1368)

明(1368——1644)

清(1636——1912)中国古代朝代演变

东晋

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北朝

辽南宋西夏1840年

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五代十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BC356商鞅变法庄园与豪族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蒙古金唐北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

国元朝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三国

西晋

北魏

五胡十六国

南朝1.据考古发掘,姜寨聚落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个部分(如图)。居住区位于中央,居住区内的房屋规划整齐,环壕内环绕的房屋建筑群由大、中、小型三种房子组成5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房址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周围有壕沟和墓地。古村落如此布局根源于A.私有制水平的提高

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C.原始农耕经济的出现

D.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C姜寨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北1千米处,是一处与半坡遗址同时期的原始社会部落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1.图1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自北向南出现的红山、仰韶、大汶口、屈家岭、良渚等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该图展现了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B.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C.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D.南北文明各自孤立的发展B图11.据记载,商的祖先名契,其母一次与同伴在水边洗浴,偶然见到一只燕子蛋,便取来吃掉,由此怀孕生契;周的祖先名弃,在其母在野外偶然踩踏他人的足迹,因而怀孕生弃。但两人之父均不详,不见史册。这种传说反映了A.部落经过母系氏族阶段B.封建帝王自我神话王权C.宗法制以母系血缘定亲疏D.图腾崇拜始于商周时期A1.仰韶文化晚期青海柳湾遗址墓葬中,82座男性墓中随葬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等生产工具的有48座,随葬石球、石镞的有2座;71座女性墓中随葬石斧、石锛、石刀者仅8座,随葬骨锥的有38座。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原始农业逐步发展 B.贫富分化日益加剧C.社会组织形式转变 D.早期国家逐步形成C1.观察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下列关于文化遗存②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代表器物是胎壁薄如蛋壳的黑陶②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③大致处于部落向国家的过渡时期④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B1.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是崧泽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中有东、西两处墓地群。东区都是些小墓,西区主要是规模较大、随葬品较多的大中型墓,大墓随葬品包括玉石饰件、石钺、凿、锛等。此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已出现A.等级森严的丧葬礼制B.贫富分化的社会现象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D.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B1.杭州祝家桥遗址入选2022年度浙江考古十大发现之一。遗址内清理不同时期的各类遗迹共350余处,包括房址、红烧土面、墓葬、水井、灶、灰坑、灰沟,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少部分玉石器、铜铁器等,收集标本2800余件。据此可知,该遗址A.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生活B.属于较大规模聚落遗址C.提供研究原始渔猎资料D.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1.辉映遗址发掘区北部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水井和灰坑多个,出土器物中有石镞、V字形石刀、砺石、陶壶、陶罐等。由此可知该遗存A.是黄河下游聚落形态典型代表 B.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C.精耕细作小农经济高度发达 D.聚居生活推动社会发展D1.在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有熊国”故地郑州地区,发现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可见A.历史真实都有待考古发现的证实B.文献记载为考古发掘提供了方向C.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基本成熟D.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格局B1.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周朝主要地方封国的分布》示意图,这些封国或是建立在以前商人的要地上,或是位于华东地区主要交通路线的关键点上。这主要体现出西周分封制DA.以成周为中心分封 B.扩大了中原文化影响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对地方控制有所加强1.先秦史专家晁福林认为,西周的政治体制固然把周王架到无与匹敌的“天下共主”的最高位置,但也让他不与基层社会权力发生关系。周王所拥有的社会最高权力便层层消弭于权力的层次结构之中。这表明西周的政治体制A.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有效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注重政治权力上下贯通 D.存在着治理国家的隐患D1.商王常把自己的诸妻、诸子、功臣以及臣服的少数民族首领分封在外地,有的妇女还参与了占卜活动。据此可知,商朝时A.贵族妇女政治地位较高B.商王直接控制受封方国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D.保留原始民主制的遗风A(2022·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B1.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宋国始终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奉为天下通义。如宋丁公死后,儿子宋滑公即位;宋滑公死后,弟弟宋炀公即位。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传贤优于传子

B.宗法制度瓦解

C.王室逐渐衰微

D.殷人旧俗影响D1.(2021·全国·高考真题)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D1.有学者指出:“周人的政治权利造就了一个文化共同体。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周人的世界,从此便是一个‘天下’,而不是一个‘大邑’。中国不再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延续和发展的长篇史诗。"该学者意在说明A.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的遗存B.西周时期已呈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