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岛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10月份月考)
1.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姊妹(zǐmèi)欹斜(qīxié)菡萏(hàndàn)棱镜(léngjìng)
B.吝啬(lìnsè)窠巢(kēcháo)荫蔽(yìnbì)祷告(tǎogào)
C.莅临(wèilín)发髻(fàjì)黄晕(huángyùn)着落(zháoluò)
D.霎时(chàshí)应和(yìnghè)贮蓄(chùxù)看护(kānhù)
A.
○祷告(dǎogào):动词,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在那段阴霾笼罩的日子里,我虔诚地向上苍祷告,渴望寻得心灵深处的宁静之港与智慧之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助我跨越生命中那重重难关,迎接曙光的到来。
○莅临(lìlín):动词,来到;来临,光临。特用于下级对上级光临的一种褒义词。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的莅临指导,您的到来让我们的工作备受鼓舞,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着落(zhuóluò):下落;来源。
我在阅读完一本电子书后,一定会去买它的纸质版本,不买纸质书总感觉没有着落。
在人生的长河中,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有所着落,生活也因此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着落,那是一种心灵的归宿,也是生命意义的所在。有时,我们或许会感到迷茫,仿佛置身于茫茫人海,不知何去何从;但正是这些探索与寻觅的过程,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与深刻。最终,当我们找到那个让自己心安的地方,无论是事业的成功,家庭的温暖,还是内心的平静,都让我们明白,人生的着落不在于外界的给予,而在于自己内心的觉醒与满足。
○霎时(yīshà):谓时间极短。顷刻之间;一下子。
霎时之际,人生的绮丽景致恍若流星划过心空,匆匆然于眼前翩跹而过,令我于瞬息万变中深切体悟到岁月的如梭与宝贵,更激励我珍惜当下,拥抱每一个绚烂而珍贵的生命瞬间。
○贮蓄(zhùxù):动词,储存,积聚。
他把山下的溪流聚集起来,让雨水或雪水贮蓄起来,造就了这一池清水。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学会贮蓄每一份小确幸,无论是家人的笑容,朋友的关怀,还是自然的美好,都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让心灵之库充盈着温暖与美好,以备不时之需,滋养未来的日子。
○贮蓄(zhùxù):名词,指储存的物品。
平日里若不积累字词,到了考试,就如大病袭来,毫无贮蓄,那不是只能干瞪眼吗?
○贮蓄(zhùxù):名词,指积存的钱。
舅公一辈子清贫得很,到手的钱几乎都买了花,换了酒,所以几乎没有什么贮蓄。
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朗润锤打侍弄静谧喜出旺外B.嘹亮粗旷烘托酝酿花枝招展
C.决别静默响晴委曲披蓑戴笠D.竦峙分歧吝啬草垛翻来覆去
D.
○喜出望外(xǐchūwàngwài):褒义词。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望:希望,意料。
在他平淡无奇的人生旅途中,那个意外的重逢如同一道璀璨的光芒,让他喜出望外,感受到了人生中久违的惊喜与温暖。
○粗犷(cūguǎng):形容词,粗鲁强横,粗率豪放,如自然生长般未经修饰。
清一色的平房,房子多为木石结构,敦实的墙体显出一派古朴粗犷。
○诀别(juébié):动词,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谁也没能想到,这一次普通的分别,竟然成为了此生的诀别。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场阔别已久的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虽说伴有些许寒凉,但仍然是最轻柔的乐章。
B.他的病情翻来覆去不见好,主要原因是没有选对治疗方法。
C.他在演讲时态度坚定,语言咄咄逼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他把房间里的东西随意摆放,看上去各得其所。
C.
○淅淅沥沥(xīxīlìlì):形容词,形容小雨落下的声音。它是一个象声词,用来描绘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
你这一路,难免会遇到淅淅沥沥的雨季,那些挑战与困难如同连绵不绝的细雨,虽然让人步履维艰,却也滋养了心田,让你在风雨中学会坚韧,更加珍惜晴朗的日子。
○翻来覆去(fānláifùqù):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人生如同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故事,我们在其中翻来覆去,时而欢笑,时而泪水涟涟。每一次翻阅,都是对过往的回顾,对未来的期许。在这翻来覆去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放下,也学会了如何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出最精彩的自己。无论翻到哪一页,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篇章。
○咄咄逼人(duōduōbīrén):形容词。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美国军舰军机无视我数以百次的警告,恣意侵入我领海领空,气焰嚣张,咄咄逼人。
○各得其所(gèdéqísuǒ):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长街短巷,市井烟火,我们在这里获得温暖,我们在这里制造梦想,我们在这里认识自己,但愿你我都能够在城市里各得其所,也但愿你我能够用最质朴的灵魂,守住心底的城池。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由于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热爱阅读了。
B.在植树活动中,同学们认真地讨论并听取了老师的建议。
C.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在我市顺利开展。
D.
A.【成分残缺】介词误用导致主语残缺,“由于”和“使"任删其一。
B.【语序不当】先“讨论”后“听取"。
C.【两面对一面】“能否”表示两种情况,而“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只对应其中一种情况,应去掉“能否”。
5.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谦称自己的父亲,后者尊称对方的父亲。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闻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慨、寄以慰藉的七言绝句。“左迁",指降职。
C.
C.“尊君”与“家君"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用法正好相反,“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而“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6.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和同学们参与。
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交友的诗文、名言等,你认为不妥的一项是()(2分)
A.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B.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C.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了朋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符合交友的主题。
B.“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表达了交友应基于相互了解,而不一定局限于血缘关系,也符合交友的主题。
C.“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用典自“高山流水”的故事,强调知音难觅,同样紧扣交友的主题。
D.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是表达了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与交友的主题不符。这是文天祥的名句,体现的是爱国情怀,而非交友之道。
7.下列语境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她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B.为了欢迎来访的兄弟省教师代表参观团,学校挂出了欢迎标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你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需要休息了。"
B.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论语》中的名句,用于欢迎远方来客,此处作为欢迎标语非常得体。
A.“惠赠"是敬辞,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此处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不得体。
C.“光临”是敬辞,用于称宾客来到,此处用于自己到别人家,不得体;“寒舍"是谦辞,用于称自己的家,此处用于指别人的家,也不得体。
D.直接命令邻居“不要讲话了”,语气生硬,缺乏礼貌,不得体。可以说“请您们小点声,我们需要休息了,谢谢!"这样更委婉、更有礼貌。
8.七年级(1)班拟定于2024年10月15日14:30在学校综合楼四楼会议室里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同学们都喜欢美丽优雅的音乐老师杨老师,想邀请她参加这次活动,假如你代表班级去邀请,你会这么说:(3分)
杨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1)班的学生代表,我们班级拟定于2024年10月15日14:30,在学校综合楼四楼会议室举办一场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我们全班同学都非常喜欢您,不仅因为您教授的音乐课生动有趣,更因为您美丽优雅的气质深深感染了我们。所以,我们特别希望能邀请您参加这次活动,为我们的活动增添一份独特的色彩。请问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份欢乐吗?我们期待着您的到来!
9.根据提示,默写诗文。(10分)
古代读书人有着建功立业的使命,正如一代枭雄曹操在《观沧海》中借助想象之景“①________,若出其中;②________,若出其里”表达的伟大抱负。一代代读书人为了实现梦想,背井离乡,“思乡"也便成了诗歌的重要主题。唐朝的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深情地写下“③________,④________”,字句间满溢对故乡的眷恋;在这浓浓的思乡氛围中,让人不禁想起朱自清《春》里的画面“牛背上牧童的短笛,⑤________”,那清脆悠扬的笛声仿佛穿越了时空,让人在思乡的情愫中沉醉,久久不能自拔。到了“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⑥________”。那夜的宁静,如同一幅画卷,缓缓展开在眼前,勾起诗人心中无尽的思念,此刻正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所写“⑦________,⑧________"明月高悬,那一缕愁思也随之飘向远方。几百年后,元朝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以“⑨________,⑩________”勾勒出极致的思乡之愁。让我们在感慨岁月流转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故乡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珍惜每一个温暖的季节和每一份与故乡有关的情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日月"四句,诗人运用了互文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运用虚笔,想象出“日月”“星汉"在海中出没的场景,表现自己宽广无边的博大胸怀和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以及对前途的乐观自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尾联照应首句,借意象“雁”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您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诗人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奔赴远方,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夕阳西下"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断肠人在天涯”卒章显志,是整首散曲的点睛之笔。
10.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被称为“秋思之祖",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
B.《观沧海》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动静结合,虽有萧瑟秋风,但诗人毫无伤感之意,反而通过“洪波涌起"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
C.《次北固山下》颈联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同时也蕴含了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生活真理,表现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最后两句是抒情之语,借助想象,将月亮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关切与同情。
C.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非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通过对偶和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江上行舟在天亮时的情景,并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但没有使用比喻。
11.下列是对《观沧海》古诗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格调苍凉慷慨、深沉有力,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B.诗人通过描写沧海宏伟壮观的景象,表现了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以及他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侧面虚写海水和山岛,采用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的写法,表面是在描绘生机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是在赞颂祖国壮丽的山河。
D.“日月之行"四句,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巧妙的夸张,紧紧抓住大海气势磅礴的特征,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蕴含星辰,包容宇宙的气概。
C.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实际上是正面直接地描绘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而非侧面虚写。此外,虽然这句诗确实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并且寓情于景,但将其解读为“赞颂祖国壮丽的山河”可能略显片面,更准确的解读应该是诗人借自然景象抒发自己的胸怀和抱负。
12.下列对《朝花夕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所作的一本小说集。
B.《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后撰写的十二篇文章集结而成。
D.《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D.
A.《朝花夕拾》不是小说集,而是散文集。
B.《朝花夕拾》记录的不仅仅是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还包括了他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C.《朝花夕拾》实际上是由十篇散文集结而成,而非十二篇。
13.《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的是()(3分)
A.《五猖会》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
B.
B.《无常》中,鲁迅通过描绘无常这个鬼的形象,展现了其公正无私、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并借此讽刺了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不公和虚伪,符合题目中“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的描述。
1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相委而去(委屈)D.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C.
C.【相委而去】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动词,舍弃,丢弃。
1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D.则是无信以身作则
C.
【尊君在不】【不】△通“否”。
【待君久不至】【不】没有。
【下车引之】【之】代词,指元方。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之】结构助词,的。
【陈太丘与友期行】【与】连词,和。
【与儿女讲论文义】【与】连词,和。
【则是无信】【则】连词,就是。
【以身作则】【则】名词,准则。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撒盐空中差可拟(相差)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C.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B.
B.【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介词,乘,趁。
17.下列句式与其他一项不同的是()(2分)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白雪纷纷何所似
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D.待君久不至,已去
B.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应为“太丘舍去,去后(友人)乃至"
【白雪纷纷何所似】【宾前】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应为“(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18.翻译句子。(2分)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兄长的女儿(谢道韫)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指陈太丘的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陈太丘的儿子)的手,想和他和解。但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没有理会他。
2023年平潭七上期末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母亲也曾是被捧在手心的宝
①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就是个整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的家庭妇女,她的世界只有孩子和家。父亲是个粗枝大叶的男人,不懂得细致入微地体贴人。所以在我看来,母亲仿佛是天经地义为家人付出的人,从来没想过谁会给她更多的爱。
②直到那次外祖母来我家。有一天母亲在前面走,外祖母跟在她后面。路面不平,母亲走路没看脚下,一不小心险些摔倒。跟在她后面的外祖母惊呼起来:“哎呀,我的宝!”我的宝?我听到这样的称呼,感觉有点尴尬,又有点感动。我不觉偷偷笑起来,仿佛窥探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个甜蜜而温馨的秘密。
③外祖母跟我讲过很多母亲小时候的事。母亲上学时学习特别好,年纪很小就考到了县城的中学,每周回家一次。有一次,外祖母特别想念母亲,可她又不会骑自行车。无奈思女心切,外祖母便装了一兜母亲爱吃的花生、红薯干之类的,步行去县城的学校给母亲送去。县城离家有三十多里路,外祖母那时候年轻,走路如风,一天就打了个来回。母亲提到这件事,总是笑笑说:“我妈把我当宝贝呢!"她的脸上带着幸福而羞涩的表情,想起自己当年被宠爱的时光,母亲是欢欣的。
④外祖母还讲到,母亲小时候特别爱吃铁勺煎鸡蛋。母亲周末回家后,外祖母便打发舅舅去干活,家里只剩下母女俩。外祖母便把自己对女儿的宠爱发挥到淋漓尽致,她偷偷给母亲用铁勺煎鸡蛋。母亲吃了一个还想吃,她便煎第二个。外祖母还要趁着舅舅没回家之前打开窗户,让煎鸡蛋的味儿散尽,要不然舅舅会闹的。外祖母没有一点重男轻女的思想,反而专宠她的小女儿。
⑤这些事都是外祖母讲给我听的,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我真想象不出母亲小时候是那么受宠。后来母亲结婚了,有了我们姐妹几个,她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操持自己的小家。外祖母偶尔来我家,每次上饭桌前都要点煎鸡蛋和炖鱼两道茉呢,原来我还以为是她爱吃这两道菜呢,后来才知道,她是为她的宝贝女儿点的。
⑥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忙忙碌碌,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疲倦。母亲从被宠爱的宝,变成了宠爱孩子的妈,这样的变化过程还真有点辛酸呢。当年那个围在慈母身边撒娇的女孩,有一天升级为妈妈后,她便抖落掉一身的娇气,摒弃了自己那点小任性,变成一个细致万分、体贴入微的母亲。她受到的那份宠爱,也渐渐被忽略了。
⑦如今,我也已经人到中年。我想,在孩子的心目中,我一定也是个慈爱而琐碎的母亲形象。孩子不知道,我也是母亲捧在手心的宝。从前是,现在也是。如今母亲见我辛苦,还经常给我开个小灶呢:只要有母亲在,女儿不管多大,都是母亲手心的宝。我现在既享受着被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幸福,也享受着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幸福,同时,母亲享受着我回报的爱,我享受着孩子回报的爱。
⑧这难道不是世上最幸福的事吗
(选自《吉林日报》)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显得生动形象。
B.第二段听到外祖母称呼母亲“我的宝”,“我"感觉有点尴尬,又有点感动。
C.第三段母亲因年龄大了还说“我妈把我当宝贝呢!”之类的话而感到“羞愧"。
D.第七段写“我”被母亲捧在手心和“我"把孩子捧在手心,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C.
C.根据第三段“母亲提到这件事,总是笑笑说:‘我妈把我当宝贝呢!’她的脸上带着幸福而羞涩的表情,想起自己当年被宠爱的时光,母亲是欢欣的”可知,想起自己当年被宠爱的时光,母亲是欢欣的。“感到‘羞愧’"理解错误。
20.简要概括选文写了哪些事来表明母亲是被外祖母“捧在手心的宝”。(4分)
①母亲走路险些摔倒,外祖母惊呼“我的宝"。
②母亲在县城上学时,外祖母步行三十多里路给她送好吃的。
③母亲周末回家,外祖母偷偷地给她做铁勺煎鸡蛋。
④母亲结婚后,外祖母偶尔来我家专点母亲爱吃的菜。
21.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6分)
母亲仿佛是天经地义为家人付出的人,从来没想过谁会给她更多的爱。
(赏析加点词语)
“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写出“我"认为母亲为家人付出是理所应当的,与下文外祖母疼爱“我”母亲形成对比。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忙忙碌碌,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疲倦。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陀螺,写出母亲的忙碌,表现了母亲的辛勤。(也可写表现对母亲的疼惜)
22.“当年那个围在慈母身边撒娇的女孩"变成了“整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的家庭妇女”,两句话中“围"字的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第一个“围”字写出母亲是被宠爱的宝,第二个“围"字写出母亲变成了宠爱孩子的妈,她的世界只有孩子和家。
23.选文第七段中写“我”的相关情况的内容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3分)
不多余。写“我"被母亲捧在手心和“我”把孩子捧在手心,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或者通过“我"心理感受的描写升华文章的主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10月份月考)
1.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姊妹(zǐmèi)欹斜(qīxié)菡萏(hàndàn)棱镜(léngjìng)
B.吝啬(lìnsè)窠巢(kēcháo)荫蔽(yìnbì)祷告(tǎogào)
C.莅临(wèilín)发髻(fàjì)黄晕(huángyùn)着落(zháoluò)
D.霎时(chàshí)应和(yìnghè)贮蓄(chùxù)看护(kānhù)
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朗润锤打侍弄静谧喜出旺外B.嘹亮粗旷烘托酝酿花枝招展
C.决别静默响晴委曲披蓑戴笠D.竦峙分歧吝啬草垛翻来覆去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场阔别已久的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虽说伴有些许寒凉,但仍然是最轻柔的乐章。
B.他的病情翻来覆去不见好,主要原因是没有选对治疗方法。
C.他在演讲时态度坚定,语言咄咄逼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他把房间里的东西随意摆放,看上去各得其所。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由于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热爱阅读了。
B.在植树活动中,同学们认真地讨论并听取了老师的建议。
C.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在我市顺利开展。
5.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谦称自己的父亲,后者尊称对方的父亲。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闻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慨、寄以慰藉的七言绝句。“左迁",指降职。
6.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和同学们参与。
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交友的诗文、名言等,你认为不妥的一项是()(2分)
A.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B.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C.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了朋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符合交友的主题。
B.“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表达了交友应基于相互了解,而不一定局限于血缘关系,也符合交友的主题。
C.“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用典自“高山流水”的故事,强调知音难觅,同样紧扣交友的主题。
7.下列语境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她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B.为了欢迎来访的兄弟省教师代表参观团,学校挂出了欢迎标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你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需要休息了。”
8.七年级(1)班拟定于2024年10月15日14:30在学校综合楼四楼会议室里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同学们都喜欢美丽优雅的音乐老师杨老师,想邀请她参加这次活动,假如你代表班级去邀请,你会这么说:(3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提示,默写诗文。(10分)
古代读书人有着建功立业的使命,正如一代枭雄曹操在《观沧海》中借助想象之景“①________,若出其中;②________,若出其里”表达的伟大抱负。一代代读书人为了实现梦想,背井离乡,“思乡"也便成了诗歌的重要主题。唐朝的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深情地写下“③________,④________”,字句间满溢对故乡的眷恋;在这浓浓的思乡氛围中,让人不禁想起朱自清《春》里的画面“牛背上牧童的短笛,⑤________”,那清脆悠扬的笛声仿佛穿越了时空,让人在思乡的情愫中沉醉,久久不能自拔。到了“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⑥________”。那夜的宁静,如同一幅画卷,缓缓展开在眼前,勾起诗人心中无尽的思念,此刻正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所写“⑦________,⑧________"明月高悬,那一缕愁思也随之飘向远方。几百年后,元朝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以“⑨________,⑩________”勾勒出极致的思乡之愁。让我们在感慨岁月流转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故乡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珍惜每一个温暖的季节和每一份与故乡有关的情感。
10.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被称为“秋思之祖",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
B.《观沧海》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动静结合,虽有萧瑟秋风,但诗人毫无伤感之意,反而通过“洪波涌起"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
C.《次北固山下》颈联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同时也蕴含了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生活真理,表现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最后两句是抒情之语,借助想象,将月亮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关切与同情。
11.下列是对《观沧海》古诗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格调苍凉慷慨、深沉有力,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B.诗人通过描写沧海宏伟壮观的景象,表现了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以及他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侧面虚写海水和山岛,采用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的写法,表面是在描绘生机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是在赞颂祖国壮丽的山河。
D.“日月之行”四句,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巧妙的夸张,紧紧抓住大海气势磅礴的特征,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蕴含星辰,包容宇宙的气概。
12.下列对《朝花夕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所作的一本小说集。
B.《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后撰写的十二篇文章集结而成。
D.《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3.《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的是()(3分)
A.《五猖会》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
1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相委而去(委屈)D.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D.则是无信以身作则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撒盐空中差可拟(相差)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C.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17.下列句式与其他一项不同的是()(2分)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白雪纷纷何所似
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D.待君久不至,已去
18.翻译句子。(2分)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
2023年平潭七上期末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母亲也曾是被捧在手心的宝
①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就是个整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的家庭妇女,她的世界只有孩子和家。父亲是个粗枝大叶的男人,不懂得细致入微地体贴人。所以在我看来,母亲仿佛是天经地义为家人付出的人,从来没想过谁会给她更多的爱。
②直到那次外祖母来我家。有一天母亲在前面走,外祖母跟在她后面。路面不平,母亲走路没看脚下,一不小心险些摔倒。跟在她后面的外祖母惊呼起来:“哎呀,我的宝!"我的宝?我听到这样的称呼,感觉有点尴尬,又有点感动。我不觉偷偷笑起来,仿佛窥探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个甜蜜而温馨的秘密。
③外祖母跟我讲过很多母亲小时候的事。母亲上学时学习特别好,年纪很小就考到了县城的中学,每周回家一次。有一次,外祖母特别想念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空中交通模拟训练考核试卷
- 租赁设备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商业赞助谈判与价值实现考核试卷
- 碳酸饮料产品包装设计创意考核试卷
- 电影拍摄中机械装置的节能降耗措施考核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黄桥教育联盟2025届普通高中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喷雾与燃烧光学诊断技术(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工学院《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新洋第二实验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数字图像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省宁德福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福建省普通高中6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MOOC】Office高级应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化工新材料生产技术》课件-知识点1 聚酰胺概述
- 医院患者信息保密管理制度
- 心肺复苏完整版本
- 五一收心安全教育培训
- 220kV变电站电气设备常规交接试验方案
- 银行比较新颖的沙龙活动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教案 新人教版
- 考试通过保证书承诺保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