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及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控制手册_第1页
酒店及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控制手册_第2页
酒店及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控制手册_第3页
酒店及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控制手册_第4页
酒店及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控制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酒店及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控制手册TOC\o"1-2"\h\u4269第1章食品安全政策与法规 471741.1食品安全政策制定 442101.1.1政策目标 470321.1.2政策原则 4323751.1.3政策内容 4211121.2食品安全法规遵守 410021.2.1国家法律法规 4148221.2.2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 52371.2.3行业标准 5228041.3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5205721.3.1食品安全责任人 553691.3.2食品安全职责 52742第2章食品采购与进货检验 5220022.1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5187722.2食品进货检验 683532.3食品存储要求 613393第3章食品加工与制作 6252563.1食品加工场所卫生管理 6145543.1.1场所卫生要求 6313133.1.2人员卫生管理 7293653.1.3设备与工具卫生管理 7308193.2食品加工过程控制 7274533.2.1原料采购与验收 7219393.2.2原料储存 785003.2.3食品加工 7251423.3食品制作规范操作 7102553.3.1烹饪操作 786023.3.2菜品装盘 7252533.3.3食品制作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810673第4章食品原料与成品储存 8154734.1原料储存条件 8310324.1.1温度控制 876184.1.2湿度控制 8127264.1.3通风要求 8313774.1.4防潮、防鼠、防虫 8137134.1.5储存容器与包装 863514.2成品储存要求 8295764.2.1温度控制 8211044.2.2储存时间 8131034.2.3防潮、防鼠、防虫 9308454.2.4储存容器与包装 946454.2.5标识管理 9266014.3冷藏冷冻设施管理 982154.3.1设施要求 997414.3.2温度监控 9142944.3.3贮存管理 9189274.3.4清洁与消毒 9261094.3.5记录管理 924760第5章食品运输与分发 9291885.1食品运输安全措施 9120545.1.1运输工具要求 912045.1.2运输过程控制 10323355.1.3运输人员培训 10325895.2食品分发环节控制 10233805.2.1分发场所卫生管理 10289045.2.2分发过程管理 1079675.2.3分发人员要求 10173675.3食品配送过程卫生管理 1048735.3.1配送工具卫生管理 10192155.3.2配送过程控制 10228075.3.3配送人员管理 1122500第6章食品添加剂与食品接触材料 11161906.1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 116696.1.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1177256.1.2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 11257676.1.3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 11100266.2食品接触材料安全 11147116.2.1食品接触材料定义与分类 11250856.2.2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要求 11172396.2.3食品接触材料管理 12253396.3食品包装要求 12316596.3.1食品包装材料要求 12170756.3.2食品包装过程要求 1247376.3.3食品包装标识要求 1227603第7章食品卫生检测与监控 1280307.1食品卫生检测标准与方法 12146367.1.1标准制定 12137307.1.2检测方法 13279207.2食品卫生监测计划 13248387.2.1监测频率 1352087.2.2监测内容 13294297.3食品卫生应急处理 13150567.3.1报告 1340577.3.2处理 13173797.3.3预防措施 149098第8章食品安全培训与管理 1445328.1食品安全培训内容与要求 14241968.1.1培训目的 14138448.1.2培训对象 14106488.1.3培训内容 149978.1.4培训要求 14112978.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5197018.2.1负责人职责 1584688.2.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5141658.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5228838.3.1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5119568.3.2建立食品安全组织架构 15323868.3.3设立食品安全设施设备 15228568.3.4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15322768.3.5建立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16300258.3.6加强内部审核与持续改进 164108第9章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 16274109.1餐饮服务场所卫生管理 1648029.1.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 163459.1.2餐饮场所环境要求 1653299.1.3餐饮设施设备卫生管理 16194909.2餐饮服务流程控制 16252699.2.1原料采购与验收 16297869.2.2食品加工与制作 16241919.2.3食品储存与运输 1695359.3餐饮服务人员卫生要求 16230769.3.1健康管理 1656259.3.2个人卫生 17125809.3.3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 176418第10章食品安全处理与预防 17119210.1食品安全报告与处理 171042410.1.1报告 172182510.1.2处理 172403710.2食品安全原因分析 172046410.2.1违反食品安全法规 172914810.2.2食品加工环节问题 17412910.2.3食品原料及辅料问题 17938610.2.4管理制度不健全 182629510.3食品安全预防措施 183085410.3.1加强食品安全培训 183031210.3.2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82899110.3.3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181432310.3.4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 181641610.3.5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 181969510.3.6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8第1章食品安全政策与法规1.1食品安全政策制定为保证酒店及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首先需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食品安全政策。该政策应包括以下内容:1.1.1政策目标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与营养;预防食品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国际标准。1.1.2政策原则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到餐桌;科学管理,规范操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1.1.3政策内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制度;提高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环节的卫生要求;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与考核;建立食品召回和应急处理机制。1.2食品安全法规遵守酒店及餐饮行业在经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以下食品安全法规:1.2.1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1.2.2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遵守地方制定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1.2.3行业标准参照国家和行业发布的食品安全标准,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等。1.3食品安全责任体系酒店及餐饮行业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保证食品安全工作的落实。1.3.1食品安全责任人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食品安全工作;设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1.3.2食品安全职责采购:负责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查验;加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食品加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储存:规范食品储存条件,防止食品变质、污染;运输:保证食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销售: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政策与法规体系,酒店及餐饮行业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卫生、优质的食品。第2章食品采购与进货检验2.1供应商选择与管理为保证食品安全,酒店及餐饮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供应商须具备合法经营资质,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等相关证件。b)供应商须具备良好的信誉和口碑,无不良记录。c)供应商应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提供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d)供应商应提供食品的来源证明、质量检验报告等资料,以便企业进行进货检验。e)企业应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保证供应商持续符合要求。2.2食品进货检验食品进货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企业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进货检验:a)制定进货检验规程,明确检验项目、标准和要求。b)对进货的食品进行感官、理化、微生物等项目的检验,保证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c)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应标注检验日期、批次等信息,并做好记录。d)对检验不合格的食品,应立即退货或处理,严禁流入下一环节。2.3食品存储要求食品存储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企业应遵循以下要求进行食品存储:a)食品应按类别、性质、生产日期等进行分类存储,生食与熟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b)食品存储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清洁,避免潮湿、霉变等现象。c)食品存储温度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如冷冻食品应存储在18℃以下,冷藏食品应存储在05℃。d)定期检查存储的食品,发觉变质、过期等现象,应及时处理。e)建立食品存储记录制度,记录食品的进货、存储、使用等情况,便于追溯。第3章食品加工与制作3.1食品加工场所卫生管理3.1.1场所卫生要求(1)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整洁、卫生,无异味、无积水、无鼠、蚊、蝇等害虫。(2)加工场所地面、墙面、天花板应使用无毒、无害、易清洁的材料,并定期进行清洗、消毒。(3)加工场所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保证员工洗手方便。3.1.2人员卫生管理(1)食品加工人员应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2)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工作前需洗手,佩戴干净的工作服、帽子和口罩。(3)严禁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参与食品加工。3.1.3设备与工具卫生管理(1)食品加工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保证设备表面无污垢、油脂。(2)加工工具应分类使用、专物专用,避免交叉污染。(3)刀具、砧板等易污染的工具应定期进行消毒。3.2食品加工过程控制3.2.1原料采购与验收(1)采购原料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保证原料质量。(2)验收原料时,应检查原料的合格证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保证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3.2.2原料储存(1)原料应按照不同种类、性质进行分类储存,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2)储存原料的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湿度符合要求。3.2.3食品加工(1)加工过程中,应遵循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保证食品不受污染。(2)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的温度、时间,保证食品熟透。(3)加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设备、工具的卫生状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3食品制作规范操作3.3.1烹饪操作(1)烹饪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食谱要求进行配料,保证食品味道、质量。(2)烹饪过程中,应合理控制火候、油温,避免食品烧焦、变质。(3)烹饪过程中,应随时清理灶台、工具,保持操作台整洁。3.3.2菜品装盘(1)装盘前,应检查菜品外观、口感,保证符合要求。(2)装盘时,应保持工具、手套等清洁,避免污染食品。(3)装盘后,应及时送往餐厅或顾客手中,保证食品新鲜、美味。3.3.3食品制作过程中的卫生管理(1)制作过程中,应定期清洁、消毒设备、工具,避免交叉污染。(2)制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保证食品卫生。(3)制作过程中,应加强废弃物管理,及时清理,避免污染环境。第4章食品原料与成品储存4.1原料储存条件4.1.1温度控制食品原料的储存温度应根据不同种类和特性进行严格控制。各类原料的储存温度如下:冷藏食品:0℃至5℃;冷冻食品:低于18℃;常温食品:10℃至25℃。4.1.2湿度控制原料储存区域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至70%之间,以防止食品受潮、霉变。4.1.3通风要求储存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食品受潮、变质。4.1.4防潮、防鼠、防虫储存区域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潮湿、鼠害和虫害。4.1.5储存容器与包装食品原料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容器和包装材料进行储存,避免交叉污染。4.2成品储存要求4.2.1温度控制成品储存温度应根据产品特性进行严格控制,保证食品安全。4.2.2储存时间成品应在保质期内储存,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避免过期食品流入消费者手中。4.2.3防潮、防鼠、防虫成品储存区域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潮湿、鼠害和虫害。4.2.4储存容器与包装成品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容器和包装材料,保证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4.2.5标识管理成品应清晰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次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管理。4.3冷藏冷冻设施管理4.3.1设施要求冷藏冷冻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温度均匀,波动范围符合食品储存要求;设施内部清洁,无污染;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行。4.3.2温度监控应定期对冷藏冷冻设施进行温度监控,发觉异常及时处理。4.3.3贮存管理食品在冷藏冷冻设施中的存放应遵循以下原则:分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保持食品间适当距离,保证空气流通;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减少食品过期损失。4.3.4清洁与消毒定期对冷藏冷冻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设施内食品的安全卫生。4.3.5记录管理详细记录冷藏冷冻设施的运行状况、温度监控数据、清洁消毒情况等,便于追溯和审查。第5章食品运输与分发5.1食品运输安全措施5.1.1运输工具要求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运输工具应根据食品种类及性质进行分区、分类,避免交叉污染。运输工具应具备适当的温度控制设备,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5.1.2运输过程控制食品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降低食品受损风险。运输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食品包装,保证无破损、泄漏。快速冷冻食品应使用冷链运输,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升温。5.1.3运输人员培训运输人员应接受专业的食品安全培训,掌握运输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知识。运输人员应了解并遵守食品运输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运输过程符合规定。5.2食品分发环节控制5.2.1分发场所卫生管理分发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分发场所应根据食品种类及性质进行分区、分类,避免交叉污染。分发场所应配备必要的食品储存设备,保证食品在分发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5.2.2分发过程管理食品分发应根据食品的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分发过程中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保证食品新鲜度。分发过程中应检查食品包装,保证无破损、泄漏。5.2.3分发人员要求分发人员应具备食品安全知识,掌握食品分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发人员应遵循操作规程,保证食品在分发过程中不受污染。5.3食品配送过程卫生管理5.3.1配送工具卫生管理配送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配送工具应根据食品种类及性质进行分区、分类,避免交叉污染。5.3.2配送过程控制配送过程中应保证食品包装完好,避免食品受损。配送过程中应保持食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防止食品变质。配送人员应遵守交通规则,保证食品在配送过程中的安全。5.3.3配送人员管理配送人员应接受食品安全培训,掌握配送过程中的卫生要求。配送人员应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配送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自身健康状况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第6章食品添加剂与食品接触材料6.1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6.1.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制备、处理、包装、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有意添加到食品中或用于食品的其他物质。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调味剂、增稠剂、乳化剂等。6.1.2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1)合法合规: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2)安全可靠: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保证其对人体健康无害,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3)合理使用:根据食品加工工艺和需求,合理选用食品添加剂,避免不必要的添加剂使用。6.1.3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1)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使用范围、剂量、使用方法等。(2)设立专门管理人员,负责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储存、分发和使用。(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食品添加剂使用知识和技能。6.2食品接触材料安全6.2.1食品接触材料定义与分类食品接触材料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消费过程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材料和物品。主要包括:塑料、橡胶、陶瓷、金属、纸等。6.2.2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要求(1)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2)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不与食品发生不良反应。(3)易于清洁和消毒,防止微生物污染。6.2.3食品接触材料管理(1)采购时,选择具有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明的材料。(2)建立食品接触材料使用、维护、更换制度,保证材料安全。(3)定期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检验,发觉问题及时更换。6.3食品包装要求6.3.1食品包装材料要求(1)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2)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防止食品受到污染。(3)包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阻隔性,防止外界微生物、氧气、水分等对食品的影响。6.3.2食品包装过程要求(1)包装过程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微生物污染。(2)包装容器应完好无损,封口严密,保证食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安全。(3)根据食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包装方式和包装材料。6.3.3食品包装标识要求(1)包装标识应清晰、明确,包括食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2)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得含有虚假、误导消费者的内容。(3)对于特殊食品,应在包装上标注相应的营养成分、食用方法等。第7章食品卫生检测与监控7.1食品卫生检测标准与方法7.1.1标准制定本章节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酒店及餐饮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食品卫生检测标准。这些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感官指标等。7.1.2检测方法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检测方法,包括常规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具体方法如下:a.微生物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滤膜法等方法对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进行检测。b.理化检测: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添加剂等进行检测。c.感官检测: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评价方法对食品的色泽、气味、口感等进行检测。7.2食品卫生监测计划7.2.1监测频率根据食品的种类、加工环节、消费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一般建议如下:a.高风险食品(如生肉、熟肉、水产品等):每月至少监测1次。b.中风险食品(如蔬菜、水果、米面制品等):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c.低风险食品(如预包装食品、饮料等):每半年至少监测1次。7.2.2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包括食品原料、加工过程、成品及餐具等,具体如下:a.食品原料:检测微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指标。b.加工过程:检测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状况、操作人员的手卫生等。c.成品:检测微生物、理化指标、感官指标等。d.餐具: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7.3食品卫生应急处理7.3.1报告一旦发生食品卫生,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相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时间、地点、涉及食品、受害人员等症状。7.3.2处理根据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a.停止销售、使用涉及食品。b.对涉及食品进行封存、采样、送检。c.对受害人员进行救治。d.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查明原因。e.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7.3.3预防措施针对食品卫生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具体措施如下:a.加强食品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b.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制度落实。c.加强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的卫生管理。d.增强食品安全监测力度,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检。e.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能力。第8章食品安全培训与管理8.1食品安全培训内容与要求8.1.1培训目的为保证酒店及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制定本培训内容与要求。8.1.2培训对象全体酒店及餐饮行业从业人员。8.1.3培训内容(1)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2)食品安全基础知识;(3)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4)食品安全的预防与处理;(5)食品营养与健康;(6)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7)食品卫生与个人卫生;(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内部审核。8.1.4培训要求(1)培训频率: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食品安全培训;(2)培训方式:采用授课、实操、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3)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达到预期目标;(4)培训记录:建立健全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等。8.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8.2.1负责人职责(1)组织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3)定期组织食品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4)对食品安全进行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5)组织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8.2.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1)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2)对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进行监督;(3)定期检查食品安全设施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4)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5)协助负责人处理食品安全。8.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8.3.1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酒店及餐饮行业实际情况,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采购、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卫生管理等方面。8.3.2建立食品安全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组织架构。8.3.3设立食品安全设施设备根据需求配置食品安全设施设备,如消毒设备、冷藏冷冻设备、防蝇防鼠设施等。8.3.4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对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进行监测,保证食品安全。8.3.5建立食品安全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8.3.6加强内部审核与持续改进定期进行内部审核,查找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第9章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9.1餐饮服务场所卫生管理9.1.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制定餐饮服务场所的卫生管理规范,明确各岗位的卫生职责。定期对餐饮服务场所进行卫生检查,保证各项卫生指标符合要求。9.1.2餐饮场所环境要求保持餐饮场所内外环境整洁,无杂物、垃圾堆放。定期对餐饮场所进行消毒,控制病媒生物滋生。9.1.3餐饮设施设备卫生管理设施设备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餐饮用具、容器等应定期消毒,保证安全卫生。9.2餐饮服务流程控制9.2.1原料采购与验收严格把控原料采购渠道,保证原料质量。对采购的原料进行验收,保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9.2.2食品加工与制作遵循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食品制作过程中,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