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医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_第1页
山一医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_第2页
山一医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_第3页
山一医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_第4页
山一医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第1套一、单选题1.下列哪种物质的清除率可用来表征肾小球滤过率?()A乙醇B氯化钠C菊粉D葡萄糖E氨基酸正确答案:C2.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A人体总体积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C游离药物量与血药浓度之比D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E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正确答案:D3.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制成可溶性盐类B制成无定型药物C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D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正确答案:D4.在判别隔室时,常用方法描述错误的是()A残差平方和应选择值最小的那个模型B作图法只能做初步判断,结果是一种“可能”。C拟合度r2值越小,说明所选的模型与数据有更好的拟合度DAIC值越小,模型拟合越好E加权残差平方和越小,模型拟合的越好正确答案:C5.经各种途径给药后,容易进行跨生物膜转运的药物一般是()A解离度小、脂溶性好的药物B解离度大、脂溶性好的药物C解离度小、脂溶性差的药物D解离度大、脂溶性差的药物E与脂溶性和解离度无关正确答案:A6.下列关于药物给药后的体内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药物给药后都要经历吸收过程。B药物给药后都要经过分布过程。C药物给药后在体内都要经过代谢。D药物从体内排泄时都是经过肾排泄的。E不同的药物及其制剂其体内过程往往是不同的。正确答案:E7.关于隔室模型中,单室模型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B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C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D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E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正确答案:B8.I期临床药物动力学试验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动态变化过程B受试者原则上应男性和女性兼有C年龄以18~45岁为宜D一般应选择目标适应证患者进行E应选择健康志愿者进行实验正确答案:D9.在多剂量给药的单室模型中,当给药周期τ等于该药物的半衰期时,负荷剂量是维持剂量的()倍。A1。B1.5。C2。D3。E4。正确答案:C10.对于口服给药而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出现双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胃排空延迟B胃肠中不同部位吸收速度不同C制剂中同时有缓释和速释成分D肠肝循环E肾小管重吸收正确答案:D11.在口服给药过程中,胃肠道中的淋巴系统对大多数药物吸收的影响可忽略,但对()药物的吸收起重要作用A小分子药物B水溶性药物C离子型药物D大分子药物E脂溶性药物正确答案:D12.二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公式是:(

)ABCDE正确答案:D13.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药物的渗透性低是指()A在没有证据证明药物在胃肠道中不稳定的情况下,在肠道吸收低于90%的药物B在没有证据证明药物在胃肠道中不稳定的情况下,在肠道吸收低于80%的药物C在没有证据证明药物在胃肠道中不稳定的情况下,在肠道吸收低于50%的药物D在没有证据证明药物在胃肠道中不稳定的情况下,在肠道吸收低于20%的药物E在没有证据证明药物在胃肠道中不稳定的情况下,在肠道吸收低于10%的药物正确答案:A14.下列关于肾小管的重吸收方式描述正确的是()A只存在主动重吸收方式B只存在被动重吸收方式C既有主动重吸收,又有被动重吸收方式D主动重吸收的对象主要是外源性物质,如药物。E大部分代谢的废物、尿酸、肌酐等都可以被重吸收。正确答案:C15.体内大多数药物主要的排泄途径是()A肾排泄B呼吸排泄C汗腺排泄D胆汁排泄E乳汁排泄正确答案:A16.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l,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

)A0.693hB1hC1.5hD2.0hE4h正确答案:D17.如果药物的体内过程存在肠肝循环,则该药物的一定存在下列哪一种排泄方式。()A唾液排泄B汗腺排泄C呼吸排泄D胆汁排泄E肾排泄正确答案:D18.在下列情况下,只有(

)时才能说明一定有肾小管重吸收现象存在。A肾小管重吸收率小于肾小球滤过率B肾小管重吸收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C肾清除率小于肾小球滤过率D肾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E肾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正确答案:C19.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

)A隔室模型B药动----药效结合模型C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D统计矩模型E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正确答案:A20.药物的脂溶性会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下列可用于评价药物脂溶性大小的一项参数是()ApKaBKo/wCCsDCiEKem正确答案:B21.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主要与()有关A药物首过效应B药物给药剂量C患者的饮食D患者的个体差异E患者的年龄正确答案:A22.下列关于口腔黏膜给药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B不被胃肠道pH及酶破坏C影响吸收的生理因素主要是唾液的冲刷作用D渗透性最好的部位是颊粘膜E应用的剂型易定位、使用方便。正确答案:D23.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表示AHiguchi方程B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CFick定律DNoyes-Whitney方程EStokes方程正确答案:D24.亏量法处理尿药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时,描述错误的是()A对药物的波动和误差很敏感B为了得到Xu∞,需要收集尿液的时间至少为7个半衰期C收集尿液时,不得损失任何一份尿样D完成实验所需要的时间往往很长E求算消除速率常数更准确正确答案:A25.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药物与蛋白结合是不可逆,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E药物与蛋白结合是可逆的,无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正确答案:A26.在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中,所涉及的生物因素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C药物的配伍D年龄差异E遗传因素正确答案:C27.1935年提出的细胞膜结构的经典模型描述的内容不包括()A细胞膜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B膜蛋白分布于双分子层的两侧C有许多带电荷的小孔D细胞膜具有流动性E膜上还有载体和酶系统正确答案:D28.关于隔室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室的划分是随意的B为了更接近于机体的真实情况,隔室划分越多越好C药物进入脑组织需要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对所有的药物来说,脑是周边室D隔室是根据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多少和药物分布转运的快慢确定的E隔室的划分是固定的,与药物的性质无关正确答案:D29.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推导前提是:A单室模型B等剂量、等间隔C静脉注射给药D二室模型E血管内给药正确答案:B30.请指出下列哪—个是单室模型静注尿药亏量法的公式?(

)ABCDE正确答案:A31.Wager—Nelson法简称(W—N法),它主要是用来计算下列那一个模型参数?A吸收速度常数KB达峰浓度C达峰时间D分布容积EAUC正确答案:A32.在口服给药方式中,下列关于小肠部位的结构和生理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组成;B胆管和胰腺排出的胆汁和胰液会升高消化液的pHC小肠黏膜表面皱褶.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吸收表面积D小肠是被动吸收的主要部位,同时也是主动吸收的特异性部位E大多数脂溶性药物通过促进扩散经细胞转运正确答案:E33.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A给药剂量B尿药浓度C血药浓度D唾液中药物浓度E粪便中药物浓度正确答案:C34.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A逆浓度梯度转运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C消耗能量D需要载体参与E饱和现象正确答案:B35.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AkBkaCvDClEAUC正确答案:E36.下列药物不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是()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B个体差异大的药物C给药剂量大的药物D具备非线性动力学特征药物E合并用药正确答案:C37.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正确答案:A38.下列关于线性药物动力学描述错误的是()A吸收速度为零级或一级动力学过程。B药物的分布快于消除。C药物的体内消除符合零级速率过程。D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与剂量无关。E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量成正比。正确答案:C39.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A增加0.5倍B增加1倍C增加2倍D增加3倍E增加4倍正确答案:C40.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完整性B流动性C不对称性D选择透过性E不稳定性正确答案:E41.SFDA推荐首选的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为(

)A药物动力学评价方法B药效动力学评价方法C体外研究法D临床比较试验法E溶出度测定法正确答案:A42.下列关于眼部给药吸收途径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角膜吸收是眼部吸收的最主要途径B经眼进入体循环的主要途径是结膜渗透途径C结膜的渗透性比角膜强D脂溶性药物一般经结膜渗透吸收E药物入眼的途径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剂型正确答案:D43.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AkBkaCVDClEAUC正确答案:E44.下列表达式中,能反映重复给药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的是:ABCDE正确答案:D45.关于胃排空过程对药物的吸收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胃空速率减慢时,药物的吸收均变差。B胃空速率加快时,药物的吸收均加快。C胃内容物增加时,胃空速率一直加快。D服用药物时可使胃空速率减慢或加快。E各类食物的胃空速率:糖>蛋白>脂肪。正确答案:D46.下列属于米氏非线性药动学过程的是()A分布过程中的血浆蛋白结合B转运过程中的组织蛋白结合C吸收排泄过程中的载体转运系统D自身酶诱导作用E自身酶抑制作用正确答案:C47.常用来评价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参数是()A速率常数kB半衰期t1/2C表观分布容积VD清除率ClEAUC正确答案:E48.下列关于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的步骤正确的为()A采样、测定、结果分析B采样、测定、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C申请、采样、测定、数据处理D申请、采样、测定、结果分析E申请、采样、测定、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正确答案:E49.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哪一种变化规律()A药物排泄随时间的变化B药物药效随时间的变化C药物毒性随时间的变化D体内药量随时间的变化E药物体内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正确答案:D50.多剂量给药,在下一次给药前体内药物完全消除一般需要()个半衰期。A1B3C5D7E9正确答案:D51.用于描述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中重要的参数是哪一项?(

)AKm和VmBV和C1CTm和CmDt1/2和KEt1/2,k10正确答案:A52.口服给药的胃肠道吸收中,下列关于胃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描述错误的是()A为消化道中最膨大的一部分,上下分别与食管和十二指肠相连B胃壁是由粘膜、肌层、和浆膜组成。C胃黏膜表面层是分布有许多皱褶和绒毛。D粘膜下有胃腺,分泌胃液用来稀释消化食物。E胃上皮细胞表面覆盖一层黏液层,是一层保护层正确答案:C53.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流动性B不对称性C饱和性D半透性E不稳定性正确答案:A54.下列关于经皮给药吸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脂溶性药物易穿过皮肤,但脂溶性过强容易在角质层聚集,不易穿透皮肤B某弱碱药物的透皮给药系统宜调节pH为偏碱性,使其呈非解离型,以利于药物吸收C脂溶性药物的软膏剂,应以脂溶性材料为基质,才能更好地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D药物主要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扩散穿透皮肤,但皮肤附属器亦可能成为重要的透皮吸收途径E水溶性药物不易透过皮肤。正确答案:C55.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后,下列情况属于米氏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的是()A不同剂量下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互相平行。B以剂量对血药浓度进行归一化,单位剂量下的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互相重叠。C计算得到AUC与剂量成正比。D按线性药物动力学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各个参数随剂量大小而改变。ELogC-t呈明显的下凹曲线。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促进扩散与被动转运的共同点是()A需要载体B不需要载体C顺浓度梯度转运D逆浓度梯度转运E不消耗机体能量正确答案:

C,E2.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水平某一百分比所需的时间与以下因素有关A半衰期B给药次数C生物利用度D负荷剂量E维持剂量正确答案:

A,B3.药物的转运过程包括药物体内过程中的哪些阶段?()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正确答案:

A,B,D4.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通常将药物体内转运的速率过程分为下列哪几种类型?()A零级速率过程B一级速率过程C二级速率过程D伪一级速率过程E非线性速率过程正确答案:

A,B,E5.可以用于提高脑内药物分布的方法包括()A药物改造,增加药物脂溶性B开颅手术或大脑注射C注射甘露醇溶液,破坏血脑屏障D鼻腔给药E利用血脑屏障跨细胞途径正确答案:

A,B,C,D,E三、判断()1.在应用残数法求药物动力学参数时,必须是在Ka>>K值情况下才可以。()正确答案:

正确2.对于因药物过量而中毒的患者,可以给于利尿剂增加尿量来解毒,但前提是肾排泄必须是主要排泄途径。(

)正确答案:

正确3.在所有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中,药物的清除率具有加和性,机体总清除率等于各个器官清除率的总和。()正确答案:

错误4.使用气雾剂进行肺部给药时,正确的方法是按压活塞与呼吸过程协调,采用深呼吸的方式,吸入药物后憋气2-3s。()正确答案:

正确5.由难溶性药物制备的混悬型注射剂,肌注给药后,药物的透膜过程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正确答案:

错误6.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正确答案:

错误7.部分或全部胃切除的患者,胃排空速率会增加,因此药物的吸收都会加快()正确答案:

错误8.生物利用度实验设计往往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方法,目的是为了消除个体差异与实验周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正确答案:

正确9.促进扩散相比于单纯扩散,不但速率快且效率高。()正确答案:

正确10.在多室模型中,药物的消除不仅仅发生在中央室,还发生在周边室。()正确答案:

错误11.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公式,等于单剂量给药血药浓度公式中含有t未知数的各项乘以多剂量函数即可。()正确答案:

正确12.有时可以以唾液代替血浆样品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因为唾液中的药物浓度往往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相对稳定。()正确答案:

正确13.某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小时,表示该药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计算,其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均为3小时。()正确答案:

正确14.药物经口腔黏膜吸收,通过黏膜下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可避开肝首过效应。()正确答案:

正确15.不管是在胃中还是小肠中,弱酸性药物随着pKa的增加吸收率逐渐增加,弱碱性药物随着pKa的增加吸收率减少。()正确答案:

正确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第2套一、单选题1.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

)A皮下注射给药容量较小,一般用于过敏试验B不同部位肌内注射吸收顺序: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C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药物吸收过程较长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可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E皮内注射的剂量一般在2-5ml正确答案:C2.在口服给药的胃肠道吸收中,一般弱碱性药物最佳吸收环境是()A胃B小肠C大肠D直肠E结肠正确答案:B3.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

)A肾小球滤过率B肾清除率C速率常数D分布容积E药时曲线正确答案:C4.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

)AFick's方程BNoyes-Whitney方程C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DStokes方程EMichaelis-Menten方程正确答案:C5.采用统计矩原理来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分析时,要求药物的体内过程必须符合()A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B一级动力学过程C零级动力学过程D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E多剂量给药过程正确答案:D6.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

)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B药物的脂溶性增加C小肠的有效面积大D肠蠕动快E该药在胃中不稳定正确答案:C7.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正确答案:A8.亏量法处理尿药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时,描述错误的是()A对药物的波动和误差很敏感B为了得到Xu∞,需要收集尿液的时间至少为7个半衰期C收集尿液时,不得损失任何一份尿样D完成实验所需要的时间往往很长E求算消除速率常数更准确正确答案:A9.下列表达式中,能反映重复给药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的是:ABCDE正确答案:D10.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

)A胆汁B汗腺C唾液腺D泪腺E呼吸系统正确答案:A11.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哪一种变化规律(

)A药物排泄随时间的变化B药物药效随时间的变化C药物毒性随时间的变化D体内药量随时间的变化E药物体内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正确答案:D12.下列关于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A结合型与游离型之间动态平衡B结构类似物无竞争性C无饱和性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值E蛋白结合型药物可自由扩散正确答案:A13.在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中,所涉及的生物因素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C药物的配伍D年龄差异E遗传因素正确答案:C14.当肾血流量发生明显改变时,主要对下列哪一种肾排泄机制的影响较大?()A肾小球滤过率B肾小管主动分泌C肾小管重吸收D对三者影响相似E对三者均无影响正确答案:A15.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

)A青霉素B链霉素C.菊粉D葡萄糖E乙醇正确答案:C16.多剂量给药,在下一次给药前体内药物完全消除一般需要()个半衰期。A1B3C5D7E9正确答案:D17.下列哪种物质的清除率可用来表征肾小球滤过率?()A乙醇B氯化钠C菊粉D葡萄糖E氨基酸正确答案:C18.请指出下列哪—个是单室模型静注尿药亏量法的公式?(

)ABCDE正确答案:A19.某弱算性药物的pKa为4.0,其在小肠中(pH为6.0)的解离型与未解离型的比例为()A1/2B2C1/100D100/1E1/10正确答案:D20.口腔黏膜根据结构和性能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药物的渗透性能最强的一种黏膜是()A舌下黏膜B颊黏膜C齿龈黏膜D上颚黏膜E舌表面黏膜正确答案:A21.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药物与蛋白结合是不可逆,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E药物与蛋白结合是可逆的,无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正确答案:A22.多肽类药物以()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A结肠B盲肠C十二指肠D直肠E空肠正确答案:A23.Wager—Nelson法简称(W—N法),它主要是用来计算下列那一个模型参数?A吸收速度常数KB达峰浓度C达峰时间D分布容积EAUC正确答案:A24.对于多剂量给药,什么情况下药物的体内过程与单剂量给药相同。()A给药间隔等于半衰期B给药间隔大于半衰期C给药间隔小于半衰期D给药间隔大于3.32个半衰期E给药间隔大于7个半衰期正确答案:C25.I期临床药物动力学试验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动态变化过程B受试者原则上应男性和女性兼有C年龄以18~45岁为宜D一般应选择目标适应证患者进行E应选择健康志愿者进行实验正确答案:D26.下列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理化性质因素不包括()A药物分子大小B药物脂溶性C药物的化学结构D药物的pKaE血管通透性正确答案:E27.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

)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28.采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对临床应用的药物进行分类时,是依据药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A药物的分子量和肠壁的通透性;B药物的解离度和肠壁的通透性;C体外溶解性和肠壁通透性;D药物的解离度和体外溶解性;E药物的分子量和体外溶解性。正确答案:C29.下列关于口腔黏膜给药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B不被胃肠道pH及酶破坏C影响吸收的生理因素主要是唾液的冲刷作用D渗透性最好的部位是颊粘膜E应用的剂型易定位、使用方便。正确答案:D30.群体药动学研究时样本数,即研究的病例数一般应不少于()A30例B50例C80例D100例E10例正确答案:B31.药物的体内消除过程主要包括()A分布和代谢B代谢和排泄C分布和排泄D分布、代谢和排泄E处置正确答案:B32.某药静脉滴注经2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A50%B75%C88%D94%E99%正确答案:B33.药物在体内分布时,由血液向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快慢顺序为()A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B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肝、肾>肌肉、皮肤C肝、肾>肌肉、皮肤>脂肪组织、结缔组织D肌肉、皮肤>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E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肝、肾正确答案:C34.某药静脉滴注经3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A50%B75%C88%D94%E99%正确答案:C35.在长期连续使用某种药物时,药物在体内某些组织中容易产生蓄积,其主要原因是()A分子量大小B剂型种类C蓄积部位的血管通透性D药物与该组织特殊的亲和力E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正确答案:D36.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胃B小肠C大肠D直肠E心正确答案:B37.在进行口服给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时,不适于采用的动物为(

)A家兔B犬C大鼠D小鼠E猴正确答案:A38.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AkBkaCVDClEAUC正确答案:E39.在单室模型的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过程中,欲达到坪浓度的90%,需要()个半衰期。A1。B2。C3。D3.32。E6.64。正确答案:D40.表观分布容积是一个重要的药动学参数,下列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其数值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B其数值可能等于体液总体积C其数值可能小于体液总体积D其数值不可能大于体液总体积E其数值有下限值,大小为0.041L/kg正确答案:D41.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AkBkaCvDClEAUC正确答案:E42.下列代谢过程不属于Ⅰ相代谢反应类型的是()A被单胺氧化酶的代谢B被乙酰化转移酶的代谢C被醛-酮还原酶的代谢D被环氧水解酶的代谢E被酯键水解酶的代谢正确答案:B43.药物的脂溶性会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下列可用于评价药物脂溶性大小的一项参数是()ApKaBKo/wCCsDCiEKem正确答案:B44.如果药物的体内过程存在肠肝循环,则该药物的一定存在下列哪一种排泄方式。()A唾液排泄B汗腺排泄C呼吸排泄D胆汁排泄E肾排泄正确答案:D45.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哪一种变化规律()A药物排泄随时间的变化B药物药效随时间的变化C药物毒性随时间的变化D体内药量随时间的变化E药物体内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正确答案:D46.在判别隔室时,常用方法描述错误的是()A残差平方和应选择值最小的那个模型B作图法只能做初步判断,结果是一种“可能”。C拟合度r2值越小,说明所选的模型与数据有更好的拟合度DAIC值越小,模型拟合越好E加权残差平方和越小,模型拟合的越好正确答案:C47.下列关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静脉注射多次给药后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一个给药周期内(τ时间内)随给药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B在一个剂量间隔内(τ时间内)血药浓度曲线下的面积除以间隔时间τ所得的商C是(C∞)max与(C∞)min的几何平均值D是(C∞)max与(C∞)min的算术平均值E是(C∞)max的一半正确答案:B48.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Alg(Ci×Cu)Blg(Cu/Ci)CIg(Ci-Cu)Dlg(Ci+Cu)Elg(Ci/Cu)正确答案:B49.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A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C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D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E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正确答案:C50.不溶性的药物微粒的粒子大小与其在鼻腔中的分布有关,为使气雾剂中的大部分粒子到达吸收部位,粒径范围最好是()A>50μmB<2μmC2-20μmD>10μmE1-5μm正确答案:C51.下列药物不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是()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B个体差异大的药物C给药剂量大的药物D具备非线性动力学特征药物E合并用药正确答案:C52.进入血液中的药物容易与血浆蛋白结合,下列关于药物与蛋白结合过程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血浆中与药物结合的蛋白主要是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和脂蛋白B结合性药物可以向细胞内扩散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一种可逆过程D药物与蛋白结合具有饱和现象E药物与蛋白结合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正确答案:B53.如果药物的治疗指数为2,药物的半衰期为2.5h,则其给药周期τ应安排该为才能保证药物的安全性?A3hB5hC7.5hD1.5hE2.8h正确答案:D54.各类食物中,()胃排空最快A碳水化合物B蛋白质C脂肪D三者混合物E均一样正确答案:A55.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A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B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C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D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E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药物的转运过程包括药物体内过程中的哪些阶段?()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正确答案:

A,B,D2.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通常将药物体内转运的速率过程分为下列哪几种类型?()A零级速率过程B一级速率过程C二级速率过程D伪一级速率过程E非线性速率过程正确答案:

A,B,E3.隔室模型法中确定隔室模型类型的方法有()A图解判断B权重离参差平方和判断C拟合度r2进行判断DAIC判断法EF检验正确答案:

A,B,C,D,E4.生物药剂学概念中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C年龄差异D生理病理条件差异E遗传因素正确答案:

A,B,C,D,E5.药物的Ⅰ相代谢反应类型包括()A氧化B还原C水解D结合E脱羧正确答案:

A,B,C三、判断()1.不管是在胃中还是小肠中,弱酸性药物随着pKa的增加吸收率逐渐增加,弱碱性药物随着pKa的增加吸收率减少。()正确答案:

正确2.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后,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不可能比原药物更强。()正确答案:

错误3.某药同时用于两个患者,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小时和6小时,因后者时间较长,故给药剂量应增加。()正确答案:

错误4.对于因药物过量而中毒的患者,可以给于利尿剂增加尿量来解毒,但前提是肾排泄必须是主要排泄途径。(

)正确答案:

正确5.在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时,静滴的速度越快,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也就越快。()正确答案:

正确6.酶诱导作用都是促进其他药物的代谢,而不会加速药物自身的代谢。()正确答案:

错误7.药物的胆汁排泄机制可分为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其中主动转运在胆汁排泄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正确答案:

错误8.临床应用的药物从机体进行排泄只能以药物的代谢物的形式,而不可能是原型药物。()正确答案:

错误9.若消除半衰期为3h,即表示在该药的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开始计算,其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均为3h。()正确答案:

正确10.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正确答案:

错误11.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低时,计算的表观分布容积V值比该药的实际分布容积值大。(

)正确答案:

错误12.药物经口腔黏膜吸收,通过黏膜下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可避开肝首过效应。()正确答案:

正确13.某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小时,表示该药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计算,其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均为3小时。()正确答案:

正确14.载体媒介的药物转运过程是在特定部位的转运体或酶系统的作用下完成的,不受胃肠道pH值变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正确15.从理论上讲,隔室模型中的隔室数越多,越符合体内实际分布情况,但从实用角度上,数学处理的过程也越复杂。()正确答案:

正确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第3套一、单选题1.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

)A肾小球滤过率B肾清除率C速率常数D分布容积E药时曲线正确答案:C2.在判别隔室时,常用方法描述错误的是()A残差平方和应选择值最小的那个模型B作图法只能做初步判断,结果是一种“可能”。C拟合度r2值越小,说明所选的模型与数据有更好的拟合度DAIC值越小,模型拟合越好E加权残差平方和越小,模型拟合的越好正确答案:C3.肾和肝胆是机体重要的两种排泄器官,二者的排泄药物的能力存在()现象A互相代偿B互相促进C互相抑制D互不干扰E互相影响正确答案:A4.某弱算性药物的pKa为4.0,其在小肠中(pH为6.0)的解离型与未解离型的比例为()A1/2B2C1/100D100/1E1/10正确答案:D5.某药静脉滴注经2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A50%B75%C88%D94%E99%正确答案:B6.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推导前提是:A单室模型B等剂量、等间隔C静脉注射给药D二室模型E血管内给药正确答案:B7.表观分布容积是一个重要的药动学参数,下列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其数值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B其数值可能等于体液总体积C其数值可能小于体液总体积D其数值不可能大于体液总体积E其数值有下限值,大小为0.041L/kg正确答案:D8.通过“theruleoffive”进行药物吸收预测时,一般认为分子量>()Da,药物的吸收差。()A200B300C400D500E600正确答案:D9.在多剂量给药的单室模型中,当给药周期τ等于该药物的半衰期时,负荷剂量是维持剂量的()倍。A1。B1.5。C2。D3。E4。正确答案:C10.某药静脉滴注经3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A50%B75%C88%D94%E99%正确答案:C11.常用来评价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参数是()A速率常数kB半衰期t1/2C表观分布容积VD清除率ClEAUC正确答案:E12.下列关于鼻腔黏膜给药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血管丰富,渗透性高,吸收速度快。B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C单次给药可以给予较大的剂量。D可增加药物的脑内浓度。E鼻腔给药方便易行。正确答案:C13.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时,体内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给药后药物存在一个吸收过程B药物的吸收过程符合一级速率过程(ka)C药物是逐渐进入血液循环,一般吸收率F<100%D药物从体内的消除符合一级速率过程(k)E吸收部位的药物变化与体内的药量成正比正确答案:E14.下列属于米氏非线性药动学过程的是()A分布过程中的血浆蛋白结合B转运过程中的组织蛋白结合C吸收排泄过程中的载体转运系统D自身酶诱导作用E自身酶抑制作用正确答案:C15.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

)A胆汁B汗腺C唾液腺D泪腺E呼吸系统正确答案:A16.采用AIC法判断隔室模型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计算公式:AIC=N·ln(WRSS)+2PBAIC值越大,模型拟合越好CAIC值越小,模型拟合度越好DP值为模型参数的个数,一般为隔室数的两倍EN为实验数据的组数正确答案:B17.采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对临床应用的药物进行分类时,是依据药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A药物的分子量和肠壁的通透性;B药物的解离度和肠壁的通透性;C体外溶解性和肠壁通透性;D药物的解离度和体外溶解性;E药物的分子量和体外溶解性。正确答案:C18.一种药物静脉注射剂量为10mg,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为5μg/ml,则该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A50LB2LC0.5LD等于体液体积E等于血浆体积正确答案:B19.I期临床药物动力学试验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动态变化过程B受试者原则上应男性和女性兼有C年龄以18~45岁为宜D一般应选择目标适应证患者进行E应选择健康志愿者进行实验正确答案:D20.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药物的溶解性高是指()A药物的最大应用剂量在不大于250mL的37℃、pH1-7.5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B药物在不大于250mL的37℃、pH1-7.5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C药物的最大应用剂量在不大于250mL的37℃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D药物的最大应用剂量在不大于250mL的37℃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E药物的最大应用剂量在不大于250mL的37℃、pH1-7.5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正确答案:E21.下列关于药物给药后的体内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药物给药后都要经历吸收过程。B药物给药后都要经过分布过程。C药物给药后在体内都要经过代谢。D药物从体内排泄时都是经过肾排泄的。E不同的药物及其制剂其体内过程往往是不同的。正确答案:E22.采用统计矩原理来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分析时,要求药物的体内过程必须符合()A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B一级动力学过程C零级动力学过程D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E多剂量给药过程正确答案:D23.下列哪个参数不是用来描述生物利用度的参数?A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B达峰浓度CmaxC达峰时间

TmaxD半衰期t1/2EA,B,C均正确正确答案:D24.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哪一途径排泄(

)A乳汁B唾液C肺D汗腺E胆汁正确答案:D25.速率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时,集尿时间一般为几个半衰期()A1-2B2-3C3-4D4-5E5个以上正确答案:C26.按照pH-分配假说,酸类药物在小肠中解离性比例更多,但有机酸类在小肠中吸收也会比较好,其原因可能是()A肠道蠕动更快B脂溶性更好C胃中不稳定D在小肠中大部分是解离状态E小肠吸收表面积巨大正确答案:E27.机体中肾排泄以外最主要的药物排泄途径是()A肾排泄B呼吸排泄C汗腺排泄D胆汁排泄E乳汁排泄正确答案:D28.不溶性的药物微粒的粒子大小与其在鼻腔中的分布有关,为使气雾剂中的大部分粒子到达吸收部位,粒径范围最好是()A>50μmB<2μmC2-20μmD>10μmE1-5μm正确答案:C29.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A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B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C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D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E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正确答案:B30.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A逆浓度梯度转运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C消耗能量D需要载体参与E饱和现象正确答案:B31.对于肝提取率较低的药物,其代谢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血浆蛋白结合B药物与血细胞结合C肝血流量D肝中药物被代谢E药物进入胆汁正确答案:A32.常见药物代谢反应类型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结合反应E聚合反应正确答案:E33.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

)A隔室模型B药动----药效结合模型C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D统计矩模型E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正确答案:A34.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药物的渗透性低是指()A在没有证据证明药物在胃肠道中不稳定的情况下,在肠道吸收低于90%的药物B在没有证据证明药物在胃肠道中不稳定的情况下,在肠道吸收低于80%的药物C在没有证据证明药物在胃肠道中不稳定的情况下,在肠道吸收低于50%的药物D在没有证据证明药物在胃肠道中不稳定的情况下,在肠道吸收低于20%的药物E在没有证据证明药物在胃肠道中不稳定的情况下,在肠道吸收低于10%的药物正确答案:A35.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

)A皮下注射给药容量较小,一般用于过敏试验B不同部位肌内注射吸收顺序: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C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药物吸收过程较长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可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E皮内注射的剂量一般在2-5ml正确答案:C36.各种制剂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主要与()有关。A首过效应B给药剂量C饮食D酶的诱导作用E病理因素正确答案:A37.用来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快慢的指标是:()A速率常数kB半衰期t1/2C表观分布容积VD稳态血药浓度EAUC正确答案:B38.下列哪种物质的清除率可用来表征肾小球滤过率?()A乙醇B氯化钠C菊粉D葡萄糖E氨基酸正确答案:C39.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中,药物的体内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只存在消除过程,无分布过程。B药物在中央室和周边室之间的药物转运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C药物的中央室消除符合一级速率过程。D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是双指数下降过程。E药物首先进入中央室,然后转运进入周边室。正确答案:A40.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A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C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D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E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正确答案:C41.药物在体内分布时,由血液向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快慢顺序为()A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B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肝、肾>肌肉、皮肤C肝、肾>肌肉、皮肤>脂肪组织、结缔组织D肌肉、皮肤>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E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肝、肾正确答案:C42.下列表达式中,能反映重复给药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的是:ABCDE正确答案:D43.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

)AFick's方程BNoyes-Whitney方程C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DStokes方程EMichaelis-Menten方程正确答案:C44.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的是()A分布速度常数B半衰期C肝清除率D表观分布容积E吸收速率常数D正确答案:D45.以静脉注射为标准参比制剂求得的生物利用度为:(

)A生物利用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C静脉生物利用度D绝对生物利用度E参比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D46.下列关于眼部给药吸收途径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角膜吸收是眼部吸收的最主要途径B经眼进入体循环的主要途径是结膜渗透途径C结膜的渗透性比角膜强D脂溶性药物一般经结膜渗透吸收E药物入眼的途径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剂型正确答案:D47.在统计矩法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时,计算平均滞留时间(MRT)是指()A药物浓度或剂量消除掉63.2%的时间。B药物浓度或剂量消除掉50%的时间。C药物浓度或剂量消除掉10%的时间。D药物浓度或剂量消除掉90%的时间。E药物浓度或剂量消除掉100%的时间。正确答案:A48.用于描述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中重要的参数是哪一项?(

)AKm和VmBV和C1CTm和CmDt1/2和KEt1/2,k10正确答案:A49.在胃肠道给药方式中,下列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中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各类食物中,胃排空最快的是糖类B流体和软的食物比固体和粘稠的食物胃排空快C黏度和渗透压较低时,有利于药物的胃排空D药物都会导致胃排空减慢E情绪也会影响胃排空的快慢正确答案:D50.在药物的各种跨膜转运方式中,膜孔转运一般有利于()药物的通过。A脂溶性大分子B水溶性小分子C水溶性大分子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E带负电荷的药物正确答案:B51.下列对于生物膜的性质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流动性B不对称性C饱和性D半透性E完整性正确答案:C52.下列给药方式不可用于降低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A静脉注射B肌内注射C口腔粘膜给药D鼻腔给药E腹腔注射正确答案:E53.在下列情况下,只有(

)时才能说明一定有肾小管重吸收现象存在。A肾小管重吸收率小于肾小球滤过率B肾小管重吸收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C肾清除率小于肾小球滤过率D肾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E肾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正确答案:C54.通常情况下,评价药物的药理效应最常用的指标是()A给药剂量B尿药浓度C血药浓度D唾液中药物浓度E粪便中药物浓度正确答案:C55.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Alg(Ci×Cu)Blg(Cu/Ci)CIg(Ci-Cu)Dlg(Ci+Cu)Elg(Ci/Cu)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药物的转运过程包括药物体内过程中的哪些阶段?()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正确答案:

A,B,D2.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因素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

A,B,C,D3.隔室模型法中确定隔室模型类型的方法有()A图解判断B权重离参差平方和判断C拟合度r2进行判断DAIC判断法EF检验正确答案:

A,B,C,D,E4.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D代谢E排泄正确答案:

C,D,E5.促进扩散与被动转运的共同点是()A需要载体B不需要载体C顺浓度梯度转运D逆浓度梯度转运E不消耗机体能量正确答案:

C,E三、判断()1.药物经口腔黏膜吸收,通过黏膜下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可避开肝首过效应。()正确答案:

正确2.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其中处置过程包括分布、代谢和排泄。()正确答案:

正确3.血液中的药物转运入脑时,弱酸性药物比弱碱性药物更容易入脑。()正确答案:

错误4.在药物动力学中,单室模型是指机体中各组织脏器和体液内的药物浓度完全相等。()正确答案:

错误5.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正确答案:

错误6.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对高分布容积而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影响显著()正确答案:

错误7.载体媒介的药物转运过程是在特定部位的转运体或酶系统的作用下完成的,不受胃肠道pH值变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正确8.在多室模型中,药物的消除不仅仅发生在中央室,还发生在周边室。()正确答案:

错误9.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正确答案:

错误10.促进扩散相比于单纯扩散,不但速率快且效率高。()正确答案:

正确11.药物的胆汁排泄机制可分为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其中主动转运在胆汁排泄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正确答案:

错误12.亏量法处理尿排泄数据时对药物消除速度的波动较敏感。()正确答案:

错误13.皮肤给药过程中,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障碍和药物在皮肤蓄积的主要部位都是皮下脂肪层。()正确答案:

错误14.多剂量给药达到稳态时,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值不变。()正确答案:

错误15.生物利用度实验设计往往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方法,目的是为了消除个体差异与实验周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正确答案:

正确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第4套一、单选题1.在进行给药方案设计时,如果药物半衰期小于0.5h,则应该采用的方式为()A延长给要间隔B加大给药剂量C首剂量加倍D每天给药一次E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正确答案:E2.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A给药剂量B尿药浓度C血药浓度D唾液中药物浓度E粪便中药物浓度正确答案:C3.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的是()A分布速度常数B半衰期C肝清除率D表观分布容积E吸收速率常数D正确答案:D4.在药物的各种跨膜转运方式中,膜孔转运一般有利于()药物的通过。A脂溶性大分子B水溶性小分子C水溶性大分子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E带负电荷的药物正确答案:B5.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AkBkaCVDClEAUC正确答案:E6.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中,药物的体内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只存在消除过程,无分布过程。B药物在中央室和周边室之间的药物转运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C药物的中央室消除符合一级速率过程。D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是双指数下降过程。E药物首先进入中央室,然后转运进入周边室。正确答案:A7.药物的体内消除过程主要包括()A分布和代谢B代谢和排泄C分布和排泄D分布、代谢和排泄E处置正确答案:B8.对于肝提取率较低的药物,其代谢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血浆蛋白结合B药物与血细胞结合C肝血流量D肝中药物被代谢E药物进入胆汁正确答案:A9.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

)A肾排泄B胆汁排泄C乳汁排泄D肺部排泄E汗腺排泄正确答案:D10.下列转运方式中,均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的是()A膜动转运,促进扩散B主动转运,胞饮C胞饮,吞噬D单纯扩散,膜动转运E单纯扩散,促进扩散正确答案:E11.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药物的溶解性高是指()A药物的最大应用剂量在不大于250mL的37℃、pH1-7.5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B药物在不大于250mL的37℃、pH1-7.5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C药物的最大应用剂量在不大于250mL的37℃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D药物的最大应用剂量在不大于250mL的37℃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E药物的最大应用剂量在不大于250mL的37℃、pH1-7.5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正确答案:E12.在进行口服给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时,不适于采用的动物为(

)A家兔B犬C大鼠D小鼠E猴正确答案:A13.在统计矩法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时,计算平均滞留时间(MRT)是指()A药物浓度或剂量消除掉63.2%的时间。B药物浓度或剂量消除掉50%的时间。C药物浓度或剂量消除掉10%的时间。D药物浓度或剂量消除掉90%的时间。E药物浓度或剂量消除掉100%的时间。正确答案:A14.速率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时,集尿时间一般为几个半衰期()A1-2B2-3C3-4D4-5E5个以上正确答案:C15.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正确答案:A16.常见药物代谢反应类型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结合反应E聚合反应正确答案:E17.下列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理化性质因素不包括()A药物分子大小B药物脂溶性C药物的化学结构D药物的pKaE血管通透性正确答案:E18.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制成可溶性盐类B制成无定型药物C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D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正确答案:D19.多剂量给药,在下一次给药前体内药物完全消除一般需要()个半衰期。A1B3C5D7E9正确答案:D20.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主要与()有关A药物首过效应B药物给药剂量C患者的饮食D患者的个体差异E患者的年龄正确答案:A21.药物通过肌肉或皮下注射给药时,可通过血液或淋巴液中转运,其中分子量在(

)以下时几乎全部由血管转运。A10000DaB5000DaC2000DaD1000DaE500Da正确答案:B22.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正确答案:A23.某弱算性药物的pKa为4.0,其在小肠中(pH为6.0)的解离型与未解离型的比例为()A1/2B2C1/100D100/1E1/10正确答案:D24.下列属于米氏非线性药动学过程的是()A分布过程中的血浆蛋白结合B转运过程中的组织蛋白结合C吸收排泄过程中的载体转运系统D自身酶诱导作用E自身酶抑制作用正确答案:C25.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的体内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在体内地消除不属于一级动力学B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不成正比关系C药物的半衰期随剂量的增长不发生变化D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比例容易受剂量的变化而变化E体内动力学过程容易受到合并用药的影响正确答案:C26.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A增加0.5倍B增加1倍C增加2倍D增加3倍E增加4倍正确答案:C27.肺部给药过程中,从空气动力学角度来看,吸入型气雾剂的微粒最合适的粒子大小是()A小于0.5μmB0.5-5μmC2-20μmD5μm以上E与粒径无关正确答案:B28.下列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的吸收的影响描述错误的是()A通常弱酸性药物在胃中有较好的吸收。B通常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有较好的吸收。C药物的脂溶性越好,则药物的吸收率一定越大。D分子量较小的药物更容易透过生物膜。E药物只有具有适宜的亲水亲油性,能够扩散进入细胞正确答案:C29.常用来评价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参数是()A速率常数kB半衰期t1/2C表观分布容积VD清除率ClEAUC正确答案:E30.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后,下列情况属于米氏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的是()A不同剂量下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互相平行。B以剂量对血药浓度进行归一化,单位剂量下的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互相重叠。C计算得到AUC与剂量成正比。D按线性药物动力学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各个参数随剂量大小而改变。ELogC-t呈明显的下凹曲线。正确答案:D31.关于隔室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室的划分是随意的B为了更接近于机体的真实情况,隔室划分越多越好C药物进入脑组织需要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对所有的药物来说,脑是周边室D隔室是根据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多少和药物分布转运的快慢确定的E隔室的划分是固定的,与药物的性质无关正确答案:D32.下列给药方式不可用于降低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A静脉注射B肌内注射C口腔粘膜给药D鼻腔给药E腹腔注射正确答案:E33.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药物与蛋白结合是不可逆,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E药物与蛋白结合是可逆的,无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正确答案:A34.在药物体内过程中,药物从体循环向各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称为()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生物转化正确答案:B35.各种制剂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主要与()有关。A首过效应B给药剂量C饮食D酶的诱导作用E病理因素正确答案:A36.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A逆浓度梯度转运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C消耗能量D需要载体参与E饱和现象正确答案:B37.下列代谢过程不属于Ⅰ相代谢反应类型的是()A被单胺氧化酶的代谢B被乙酰化转移酶的代谢C被醛-酮还原酶的代谢D被环氧水解酶的代谢E被酯键水解酶的代谢正确答案:B38.某药物静注给药后药时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C(mg/L)=16.2e-0.39t

+13.8e-0.17t描述,假如静脉注射给药的剂量为60mg,则该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A2LB0.5LC30LD0.925LE1.08L正确答案:A39.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哪一途径排泄(

)A乳汁B唾液C肺D汗腺E胆汁正确答案:D40.一种药物静脉注射剂量为10mg,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为5μg/ml,则该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A50LB2LC0.5LD等于体液体积E等于血浆体积正确答案:B41.表观分布容积是一个重要的药动学参数,下列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其数值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B其数值可能等于体液总体积C其数值可能小于体液总体积D其数值不可能大于体液总体积E其数值有下限值,大小为0.041L/kg正确答案:D42.如果药物的治疗指数为2,药物的半衰期为2.5h,则其给药周期τ应安排该为才能保证药物的安全性?A3hB5hC7.5hD1.5hE2.8h正确答案:D43.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表示AHiguchi方程B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CFick定律DNoyes-Whitney方程EStokes方程正确答案:D44.下列关于眼部给药吸收途径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角膜吸收是眼部吸收的最主要途径B经眼进入体循环的主要途径是结膜渗透途径C结膜的渗透性比角膜强D脂溶性药物一般经结膜渗透吸收E药物入眼的途径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剂型正确答案:D45.下列表达式中,能反映重复给药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的是:ABCDE正确答案:D46.下列关于口腔黏膜给药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B不被胃肠道pH及酶破坏C影响吸收的生理因素主要是唾液的冲刷作用D渗透性最好的部位是颊粘膜E应用的剂型易定位、使用方便。正确答案:D47.关于隔室模型中,单室模型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B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C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D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E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正确答案:B48.下列药物不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是()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B个体差异大的药物C给药剂量大的药物D具备非线性动力学特征药物E合并用药正确答案:C49.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完整性B流动性C不对称性D选择透过性E不稳定性正确答案:E50.某药静脉注射经3个半衰期后,其休内药量为原来的?A1/2B1/4C1/8D1/16E1/32正确答案:C51.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胃B小肠C大肠D直肠E心正确答案:B52.药物的脂溶性会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下列可用于评价药物脂溶性大小的一项参数是()ApKaBKo/wCCsDCiEKem正确答案:B53.下列关于线性药物动力学描述错误的是()A吸收速度为零级或一级动力学过程。B药物的分布快于消除。C药物的体内消除符合零级速率过程。D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与剂量无关。E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量成正比。正确答案:C54.如果药物的体内过程存在肠肝循环,则该药物的一定存在下列哪一种排泄方式。()A唾液排泄B汗腺排泄C呼吸排泄D胆汁排泄E肾排泄正确答案:D55.下列关于经皮肤给药的影响因素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来自于角质层B皮下脂肪层可作为脂溶性药物的贮库C真皮层中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D离子导入皮肤的主要通道是皮肤附属器E药物渗透进入皮肤的途径只能是表皮途径正确答案:E二、多选题1.可以用于提高脑内药物分布的方法包括()A药物改造,增加药物脂溶性B开颅手术或大脑注射C注射甘露醇溶液,破坏血脑屏障D鼻腔给药E利用血脑屏障跨细胞途径正确答案:

A,B,C,D,E2.采用尿药排泄数据求算药动学参数时,需要符合哪些条件?()A大部分药物以原型从尿中排泄B药物完全从尿中排泄C药物经肾排泄符合一级速率过程D药物经肾排泄符合零级速率过程E药物经肾排泄符合非线性速率过程正确答案:

A,C3.生物药剂学概念中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C年龄差异D生理病理条件差异E遗传因素正确答案:

A,B,C,D,E4.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疗效B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C诊断药物过量中毒D临床辅助诊断的手段E作为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医疗事故的鉴定依据正确答案:

A,B,C,D,E5.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通常将药物体内转运的速率过程分为下列哪几种类型?()A零级速率过程B一级速率过程C二级速率过程D伪一级速率过程E非线性速率过程正确答案:

A,B,E三、判断()1.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公式,等于单剂量给药血药浓度公式中含有t未知数的各项乘以多剂量函数即可。()正确答案:

正确2.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基本特征是药物动力学参数随剂量的不同而改变,又称为剂量或浓度依赖性药物动力学。()正确答案:

正确3.在应用残数法求药物动力学参数时,必须是在Ka>>K值情况下才可以。()正确答案:

正确4.部分或全部胃切除的患者,胃排空速率会增加,因此药物的吸收都会加快()正确答案:

错误5.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主要是指药剂学中的剂型概念,如注射剂、片剂等()正确答案:

错误6.在所有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中,药物的清除率具有加和性,机体总清除率等于各个器官清除率的总和。()正确答案:

错误7.不管是在胃中还是小肠中,弱酸性药物随着pKa的增加吸收率逐渐增加,弱碱性药物随着pKa的增加吸收率减少。()正确答案:

正确8.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对高分布容积而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影响显著()正确答案:

错误9.若消除半衰期为3h,即表示在该药的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开始计算,其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均为3h。()正确答案:

正确10.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

)正确答案:

正确11.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正确答案:

错误12.多剂量给药达到稳态时,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值不变。()正确答案:

错误13.单室模型静脉滴注停止后,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相当于快速静脉注射后的血药浓度的变化。()正确答案:

正确14.因为眼睛的角膜是具有脂质-水-脂质结构的,所以药物必须同时具有适宜的亲水亲油性才能透过角膜吸收。()正确答案:

正确15.在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时,静滴的速度越快,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也就越快。()正确答案:

正确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第5套一、单选题1.在下列情况下,只有(

)时才能说明一定有肾小管重吸收现象存在。A肾小管重吸收率小于肾小球滤过率B肾小管重吸收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C肾清除率小于肾小球滤过率D肾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E肾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正确答案:C2.下列哪种物质的清除率可用来表征肾小球滤过率?()A乙醇B氯化钠C菊粉D葡萄糖E氨基酸正确答案:C3.下列表达式中,能反映重复给药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的是:ABCDE正确答案:D4.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

)A肾小球滤过率B肾清除率C速率常数D分布容积E药时曲线正确答案:C5.在单室模型的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过程中,欲达到坪浓度的90%,需要()个半衰期。A1。B2。C3。D3.32。E6.64。正确答案:D6.下列给药方式不可用于降低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A静脉注射B肌内注射C口腔粘膜给药D鼻腔给药E腹腔注射正确答案:E7.如果药物的治疗指数为2,药物的半衰期为2.5h,则其给药周期τ应安排该为才能保证药物的安全性?A3hB5hC7.5hD1.5hE2.8h正确答案:D8.下列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理化性质因素不包括()A药物分子大小B药物脂溶性C药物的化学结构D药物的pKaE血管通透性正确答案:E9.口服给药过程中有些药物的药时曲线会出现双峰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胃排空速率减慢B胃肠道不同部位,药物的吸收速率不同C存在肠肝循环过程D药物是非极性药物分子E口服制剂中有缓释和速释部分正确答案:C10.下列对于生物膜的性质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流动性B不对称性C饱和性D半透性E完整性正确答案:C11.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药物的溶解性高是指()A药物的最大应用剂量在不大于250mL的37℃、pH1-7.5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B药物在不大于250mL的37℃、pH1-7.5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C药物的最大应用剂量在不大于250mL的37℃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D药物的最大应用剂量在不大于250mL的37℃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E药物的最大应用剂量在不大于250mL的37℃、pH1-7.5的水性缓冲液中完全溶解的药物正确答案:E12.下列药动学参数中,具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的是那个?(

)A清除率B单室模型C隔室模型D表观分布体积E二室模型正确答案:A13.在口服给药过程中,胃肠道中的淋巴系统对大多数药物吸收的影响可忽略,但对()药物的吸收起重要作用A小分子药物B水溶性药物C离子型药物D大分子药物E脂溶性药物正确答案:D14.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

)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5.下列哪个参数不是用来描述生物利用度的参数?A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B达峰浓度CmaxC达峰时间

TmaxD半衰期t1/2EA,B,C均正确正确答案:D16.下列转运方式中,均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的是()A膜动转运,促进扩散B主动转运,胞饮C胞饮,吞噬D单纯扩散,膜动转运E单纯扩散,促进扩散正确答案:E17.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可以将药物分为四类,其中Ⅲ类药物是指()A溶解性高,透过性低B溶解性高,透过性高C溶解性低,透过性低D溶解性低,透过性高E吸收不好的药物正确答案:B18.下列关于影响注射给药药物吸收的因素描述错误的是()A注射过程不存在吸收过程B注射部位的血流状态是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生理因素C药物注射给药后以何种途径吸收(血液或淋巴)取决于分子量D肌注给药的注射容量一般是2-5ml。E与肾上腺素合用时,药物的吸收速度下降。正确答案:A19.经各种途径给药后,容易进行跨生物膜转运的药物一般是()A解离度小、脂溶性好的药物B解离度大、脂溶性好的药物C解离度小、脂溶性差的药物D解离度大、脂溶性差的药物E与脂溶性和解离度无关正确答案:A20.1935年提出的细胞膜结构的经典模型描述的内容不包括()A细胞膜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B膜蛋白分布于双分子层的两侧C有许多带电荷的小孔D细胞膜具有流动性E膜上还有载体和酶系统正确答案:D21.某药静脉注射经3个半衰期后,其休内药量为原来的?A1/2B1/4C1/8D1/16E1/32正确答案:C22.下列关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静脉注射多次给药后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一个给药周期内(τ时间内)随给药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B在一个剂量间隔内(τ时间内)血药浓度曲线下的面积除以间隔时间τ所得的商C是(C∞)max与(C∞)min的几何平均值D是(C∞)max与(C∞)min的算术平均值E是(C∞)max的一半正确答案:B23.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正确答案:A24.口服给药的胃肠道吸收中,下列关于胃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描述错误的是()A为消化道中最膨大的一部分,上下分别与食管和十二指肠相连B胃壁是由粘膜、肌层、和浆膜组成。C胃黏膜表面层是分布有许多皱褶和绒毛。D粘膜下有胃腺,分泌胃液用来稀释消化食物。E胃上皮细胞表面覆盖一层黏液层,是一层保护层正确答案:C25.二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公式是:(

)ABCDE正确答案:D26.某药静脉注射经3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总药量的()A1/2B1/4C1/8D1/16E1/32正确答案:C27.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AkBkaCvDClEAUC正确答案:E28.下列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的吸收的影响描述错误的是()A通常弱酸性药物在胃中有较好的吸收。B通常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有较好的吸收。C药物的脂溶性越好,则药物的吸收率一定越大。D分子量较小的药物更容易透过生物膜。E药物只有具有适宜的亲水亲油性,能够扩散进入细胞正确答案:C29.肾和肝胆是机体重要的两种排泄器官,二者的排泄药物的能力存在()现象A互相代偿B互相促进C互相抑制D互不干扰E互相影响正确答案:A30.某有机酸类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