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九章 传统技艺 -项目三: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任务1: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概述(P10)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九章 传统技艺 -项目三: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任务1: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概述(P10)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九章 传统技艺 -项目三: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任务1: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概述(P10)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九章 传统技艺 -项目三: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任务1: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概述(P10)_第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九章 传统技艺 -项目三: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任务1: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概述(P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教师庞磊第九章传统技艺项目三: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任务一: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概述项目名称: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2006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传统技艺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编号:Ⅷ—7本节资源采集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注碗——上海博物馆在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景德镇是惟一凭借自己的特产名列其中的。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概述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观音像——上海博物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8类“传统手工技艺”修正为“传统技艺”,共97个项目入选,包括入选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到目前为止,共有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7项,是项目数量最多的一种类型。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上海博物馆元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故宫博物院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业进一步发展,“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制瓷手工技艺体系基本完善,采矿、淘洗、制坯、练泥、陈腐、拉坯、利坯、画坯、施釉、烧窑、画红、烧炉、选瓷、包装等工序环环紧扣,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各方面都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景德镇手工制瓷业至此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明嘉靖瓜皮绿釉暗划云凤纹尊故宫博物院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城”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明、清以后,珠山御厂的设立和海外市场的进-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致使几乎所有散落在乡村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形成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景德镇由此成为“五方杂处”、有“十八省码头”之称的陶瓷大都会,为瓷业习俗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景德镇窑青釉划花缠枝莲纹碗——上海博物馆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瓶故宫博物院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习俗的突出表现是客籍瓷商队伍的不断壮大及瓷行、瓷庄和瓷号的大量涌现。各商帮都有自己的瓷行、瓷庄或瓷号,他们加强了景德镇与外地的联系,随之而来的各地风俗习惯给景德镇瓷业习俗增添了新的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和瓷业机械化生产的不断发展,虽然一些传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环节及相关器具和设备被淘汰,但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景德镇手工制瓷业重新焕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