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行业提高采收率方案TOC\o"1-2"\h\u29966第一章提高采收率概述 3314151.1提高采收率的意义 397891.2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分类 3175002.1物理方法 3177572.2化学方法 3143192.3微生物方法 3103442.4混合方法 4173112.5智能化方法 47301第二章储层精细描述 42252.1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4313852.1.1储层岩性特征 4320632.1.2储层物性特征 4146742.1.3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4160552.2储层流体特性分析 4124442.2.1储层流体性质 420182.2.2储层流体分布特征 586042.2.3储层流体运动规律 5170192.3储层敏感性评价 5285822.3.1储层敏感性类型及影响因素 5273942.3.2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 566022.3.3储层敏感性评价结果及应用 528298第三章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5168803.1油藏开发模式选择 5133073.1.1油藏类型分析 5137173.1.2开发模式选择原则 651903.1.3开发模式选择 6198773.2开发井网布局优化 6249303.2.1井网类型选择 6261273.2.2井网布局优化方法 6230523.3生产参数优化 6294383.3.1生产参数优化内容 762973.3.2生产参数优化方法 710467第四章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7157184.1水驱机理研究 755474.2水驱方案设计 7229444.3水驱效果评价 815582第五章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814095.1气驱机理研究 854945.1.1气驱基本原理 895185.1.2气驱过程中的流体流动特性 8326865.1.3气驱过程中的压力和饱和度分布变化 8148175.2气驱方案设计 9148835.2.1气源选择及注入参数优化 9186895.2.2注气井布局及开发策略 9227625.2.3气驱配套工艺技术 9290115.3气驱效果评价 957865.3.1气驱效果评价指标 9180345.3.2气驱效果评价方法 9220995.3.3气驱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93363第六章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0100566.1化学驱机理研究 1018686.1.1概述 10238986.1.2化学驱机理分类 10134566.1.3化学驱机理研究方法 10122266.2化学驱剂选择与评价 10217266.2.1化学驱剂分类 1056026.2.2化学驱剂选择原则 1193416.2.3化学驱剂评价方法 1170836.3化学驱方案设计 11177436.3.1概述 11292546.3.2设计内容 11100896.3.3设计方法 1126329第七章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149147.1微生物驱机理研究 11308787.1.1微生物生长代谢对油藏的影响 12188497.1.2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12206597.1.3生物气体的 1249547.1.4生物聚合物的作用 12126067.2微生物筛选与培养 1276047.2.1微生物筛选 12242857.2.2微生物培养 12156007.3微生物驱方案设计 12241927.3.1微生物注入方式 1295127.3.2微生物注入量 13294647.3.3微生物注入时机 13306587.3.4微生物驱油效果评价 13250287.3.5微生物驱后续调整 1312651第八章非常规提高采收率技术 13308198.1热力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394388.2破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3291088.3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420748第九章提高采收率技术集成与应用 14274949.1技术集成原则 1454729.2技术集成应用案例 1414859.3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157467第十章提高采收率项目管理与评价 151691310.1项目管理流程 152548010.1.1项目立项 15693910.1.2项目设计 153153510.1.3项目实施 163033710.1.4项目验收 162510410.1.5项目运行与维护 161389110.2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 16991110.2.1风险识别 161462710.2.2风险评估 16556410.2.3风险控制 161811910.3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16609810.3.1投资回收期 16361110.3.2投资收益率 162795410.3.3财务净现值 172035810.3.4内部收益率 17第一章提高采收率概述1.1提高采收率的意义提高采收率是石油行业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石油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大意义。采收率是指从油藏中采出的石油体积与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它是衡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提高采收率可以有效增加油藏的可采储量,延长油藏的开发寿命,降低开发成本,提升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1.2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分类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水力压裂、酸化、热力采油等。这些方法通过改变油藏的物理状态,提高油流的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2.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油、表面活性剂驱油、碱驱等。这些方法通过添加化学剂,改变油藏中的流体性质,提高油水流度比,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2.3微生物方法微生物方法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改变油藏中的流体性质,提高采收率。该方法具有环保、低成本的特点,但研究与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2.4混合方法混合方法是指将上述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采收率。例如,将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或将微生物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实现更好的开发效果。2.5智能化方法智能化方法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油藏进行实时监测与优化,提高采收率。该方法具有高度智能化、自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未来石油行业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对以上各类方法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我国石油行业将不断提高采收率,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二章储层精细描述2.1储层地质特征研究2.1.1储层岩性特征本研究首先对储层的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岩石类型、成分、结构及岩石物理性质。通过野外调查、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分析了储层岩石的矿物组成、颗粒大小、胶结类型和孔隙结构等特征,为后续评价储层质量提供了基础数据。2.1.2储层物性特征针对储层的物性特征,本研究采用常规物性测试、压汞实验、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了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提高采收率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依据。2.1.3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本研究关注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包括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通过统计分析、地震资料解释和测井资料分析,揭示了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为储层改造和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2.2储层流体特性分析2.2.1储层流体性质本研究对储层流体的性质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油、气、水三相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确定了流体的密度、粘度、饱和压力等参数,为流体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2.2.2储层流体分布特征本研究分析了储层流体的分布特征,包括油水界面、气水界面和油气界面。通过测井资料解释、地震资料解释和试井资料分析,揭示了流体分布的规律性,为油藏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依据。2.2.3储层流体运动规律本研究探讨了储层流体的运动规律,包括流体的流动方向、流动速度和流动阻力等。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揭示了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特性,为提高采收率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2.3储层敏感性评价2.3.1储层敏感性类型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储层的敏感性进行了分类,包括水敏、盐敏、速敏、酸敏和碱敏等。通过室内实验和数据分析,探讨了各种敏感性类型的影响因素,为储层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2.3.2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如实验法、经验公式法和数值模拟法,对储层的敏感性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储层敏感性的评价标准,为油藏开发过程中储层保护措施的设计提供了依据。2.3.3储层敏感性评价结果及应用本研究根据敏感性评价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储层保护措施,包括调整注入水性质、优化生产参数、选用合适的钻井液和完井液等。这些措施旨在降低储层敏感性对油藏开发的影响,提高采收率。第三章油藏工程方案设计3.1油藏开发模式选择在石油行业提高采收率的背景下,油藏开发模式的选择是关键环节。针对不同类型的油藏,应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以实现高效开发。3.1.1油藏类型分析对油藏进行详细的地层、构造、流体性质等特征分析,确定油藏类型。根据油藏类型,可将其划分为常规油藏、非常规油藏、稠油油藏、深层油藏等。3.1.2开发模式选择原则在选择开发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油藏开发的经济性,提高投资回报率;(2)充分考虑油藏特征,实现高效开发;(3)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创新开发模式;(4)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开发。3.1.3开发模式选择根据油藏类型及开发原则,可选择以下开发模式:(1)常规油藏:采用常规开发模式,如直井开发、水平井开发、井筒隔热开发等;(2)非常规油藏:采用多段压裂、水力压裂等开发技术;(3)稠油油藏:采用热力开发、化学驱等开发技术;(4)深层油藏:采用超深井开发、高压注水开发等。3.2开发井网布局优化开发井网布局优化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重要环节。合理的井网布局能够提高油藏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3.2.1井网类型选择根据油藏特征,可选择以下井网类型:(1)矩形井网:适用于地层较厚、渗透性较好的油藏;(2)三角形井网:适用于地层较薄、渗透性较差的油藏;(3)不规则井网: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藏。3.2.2井网布局优化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井网布局优化:(1)利用地质统计模型,预测油藏剩余油分布;(2)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井网布局对开发效果的影响;(3)结合实际开发经验,调整井网布局,提高开发效率。3.3生产参数优化生产参数优化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环节。合理的生产参数能够提高油藏开发速度,降低开发成本。3.3.1生产参数优化内容生产参数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井底压力:通过调整井底压力,实现合理采油速度;(2)生产速度:根据油藏特征,确定合理生产速度;(3)泵井参数:优化泵井参数,提高泵井运行效率;(4)注水参数:调整注水参数,实现合理水驱效果。3.3.2生产参数优化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生产参数优化:(1)利用生产数据分析,确定生产参数优化方向;(2)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生产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3)结合实际生产经验,调整生产参数,提高开发效果。第四章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4.1水驱机理研究水驱作为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其机理研究对于优化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水驱机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驱过程中油水两相流动特性分析。通过研究油水两相流动特性,揭示水驱过程中流体分布、流速、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为优化水驱方案提供理论依据。(2)水驱过程中岩石物理性质变化。研究水驱过程中岩石孔隙结构、渗透性、相对渗透率等物理性质的变化,分析其对水驱效果的影响。(3)水驱过程中流体相互作用。研究水驱过程中油水两相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乳化、乳化和破乳现象,以及其对水驱效果的影响。4.2水驱方案设计水驱方案设计是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关键环节。以下是水驱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水驱井网布局。根据油藏特性、井位、井距等因素,合理设计水驱井网布局,实现高效开发。(2)水驱注入参数优化。通过调整注入速度、注入压力、注入水性质等参数,提高水驱效果。(3)水驱生产参数优化。根据油藏特性和水驱井网布局,合理调整生产井的工作制度,提高油井产量。(4)水驱监测与调控。通过实时监测水驱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调整方案,优化水驱效果。4.3水驱效果评价水驱效果评价是衡量水驱技术可行性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下为水驱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1)水驱波及系数。评价水驱过程中油藏被波及的程度,反映水驱效果的均匀性。(2)水驱采收率。评价水驱过程中油藏的采出程度,反映水驱技术的有效性。(3)水驱驱油效率。评价水驱过程中油水两相的驱替效果,反映水驱技术的经济性。(4)水驱稳定性。评价水驱过程中油藏压力、产量等参数的稳定性,反映水驱技术的可靠性。通过对水驱效果的评价,可以为水驱方案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第五章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5.1气驱机理研究5.1.1气驱基本原理气驱作为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主要是通过向油藏注入气体,改变油藏的压力和饱和度分布,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和驱替效率。其基本原理在于,气体与原油之间的相对渗透率差异,以及气体在油藏中的流动和扩散特性。5.1.2气驱过程中的流体流动特性在气驱过程中,油藏中的流体流动特性会发生改变。气体在油藏中的流动主要包括气相渗透率和气液相对渗透率的变化。气相渗透率主要受气体饱和度、孔隙结构和岩石性质等因素影响,而气液相对渗透率则与气液界面张力、接触角等因素密切相关。5.1.3气驱过程中的压力和饱和度分布变化气驱过程中,油藏的压力和饱和度分布会发生变化。气体注入会导致油藏压力升高,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同时气体在油藏中的扩散会导致饱和度分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原油的驱替效果。5.2气驱方案设计5.2.1气源选择及注入参数优化气驱方案设计的关键在于气源选择和注入参数优化。气源选择应考虑气体组分、气体纯度、气体来源等因素。注入参数优化包括注入速度、注入压力、注入井位等参数的优化。5.2.2注气井布局及开发策略注气井布局和开发策略是气驱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气井布局应考虑油藏特点、井网密度、井距等因素。开发策略包括气驱前期的井筒准备、气驱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整、气驱后期的产量递减控制等。5.2.3气驱配套工艺技术气驱配套工艺技术主要包括气体处理、气体注入、气体监测等。气体处理技术包括气体净化、气体脱水等,以保证注入油藏的气体质量。气体注入技术包括注入井筒设计、注入设备选型等。气体监测技术用于实时监测气驱过程中的参数变化,为气驱效果评价和调整提供依据。5.3气驱效果评价5.3.1气驱效果评价指标气驱效果评价是衡量气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效果的重要环节。评价指标包括采收率、气油比、生产井产量、注气井注入压力等。5.3.2气驱效果评价方法气驱效果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数值模拟、生产数据分析、现场试验等。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油藏模型,模拟气驱过程中的压力、饱和度等参数变化,预测气驱效果。生产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气驱效果。现场试验方法通过在油藏中进行气驱试验,直接观察气驱效果。5.3.3气驱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气驱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油藏特性、气源条件、注入参数、开发策略等。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优化气驱方案,提高气驱效果。通过对气驱机理研究、气驱方案设计及气驱效果评价的探讨,本文为石油行业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油藏特点和生产条件,进一步优化气驱方案,以实现更高的采收率。第六章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6.1化学驱机理研究6.1.1概述化学驱是一种通过向油层注入特定化学剂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油藏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驱油效率。本章将重点研究化学驱的机理,为后续化学驱剂选择与评价及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6.1.2化学驱机理分类化学驱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降低界面张力: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原油更容易被水驱替,提高采收率。(2)增加原油流动性:通过改变原油的流变性质,降低其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3)改善油水相对渗透率:通过改变油水相对渗透率,增加水驱油的效果。(4)改变岩石表面性质:通过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提高水驱油效率。6.1.3化学驱机理研究方法化学驱机理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通过实验数据研究化学驱机理。数值模拟则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驱过程,分析不同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6.2化学驱剂选择与评价6.2.1化学驱剂分类化学驱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2)聚合物:增加驱油液的粘度,提高波及系数。(3)碱剂:提高原油的流动性,降低界面张力。(4)复合驱剂:结合多种化学剂的优点,实现更好的驱油效果。6.2.2化学驱剂选择原则化学驱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与油藏流体相容性好:保证化学剂在油藏中稳定、有效。(2)低毒性、低腐蚀性:保证化学剂对环境友好,不对油藏设备造成腐蚀。(3)高效、经济:在保证驱油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成本。6.2.3化学驱剂评价方法化学驱剂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室内实验评价和现场试验评价。室内实验评价主要研究化学剂的物理化学性质、驱油效果等;现场试验评价则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评价化学剂的功能。6.3化学驱方案设计6.3.1概述化学驱方案设计是针对特定油藏条件,制定合理的化学驱技术方案。方案设计应考虑油藏类型、油藏参数、化学剂选择等因素。6.3.2设计内容化学驱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油藏参数分析:分析油藏类型、物性、流体性质等参数。(2)化学剂选择:根据油藏特点,选择合适的化学剂。(3)注入方式设计:确定注入井网、注入速度、注入压力等参数。(4)注入参数优化:通过数值模拟等手段,优化注入参数,提高驱油效果。(5)监测与调整:实时监测油藏动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6.3.3设计方法化学驱方案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法、数值模拟法和实验法。经验法依据以往成功案例,结合油藏特点进行设计;数值模拟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不同方案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法则是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化学驱效果,为方案设计提供依据。第七章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7.1微生物驱机理研究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生长、代谢活动及其代谢产物,调整油藏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和采收率。微生物驱的机理研究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生物气体的、生物聚合物的作用等方面。7.1.1微生物生长代谢对油藏的影响微生物在油藏中的生长代谢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油藏的孔隙结构、渗透性等物理特性,影响原油的流动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还可以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气体等,进一步调整油藏的化学特性。7.1.2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物质,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原油的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7.1.3生物气体的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在油藏中可以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7.1.4生物聚合物的作用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生物聚合物,如多糖、蛋白质等,这些生物聚合物可以增加油藏的粘度,调整油藏的流动特性。7.2微生物筛选与培养微生物筛选与培养是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重要环节,关键在于筛选出适应油藏环境、具有较高驱油效果的微生物。7.2.1微生物筛选微生物筛选应根据油藏的地质、物性、水质等条件,选取具有潜在驱油效果的微生物。筛选过程中,需考虑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代谢产物、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等因素。7.2.2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是为了扩大筛选出的微生物的数量,以便于现场应用。培养过程中,需控制好温度、湿度、营养成分等条件,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7.3微生物驱方案设计微生物驱方案设计应根据油藏特点、微生物筛选与培养结果,制定合理的驱油方案。以下为微生物驱方案设计的几个关键环节:7.3.1微生物注入方式微生物注入方式包括单井注入、井组注入、区块注入等,应根据油藏特点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注入方式。7.3.2微生物注入量微生物注入量应根据油藏规模、微生物活性等因素确定,以保证微生物在油藏中的生长和代谢。7.3.3微生物注入时机微生物注入时机应考虑油藏开发阶段、生产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注入时机,以提高驱油效果。7.3.4微生物驱油效果评价微生物驱油效果评价主要包括驱油效率、增油量、采收率等指标,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进行评价。7.3.5微生物驱后续调整微生物驱过程中,需根据油藏动态、微生物生长代谢情况等,适时调整驱油方案,以提高采收率。第八章非常规提高采收率技术8.1热力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热力驱技术是一种通过提高油藏温度,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提高原油流动性和采收率的方法。该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和火驱等。热力驱技术的关键在于热能的有效传递和利用,以提高油藏的开发效果。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将高温高压的蒸汽注入油藏,加热原油,降低其粘度,使其易于流动。蒸汽驱则是通过持续注入蒸汽,形成蒸汽带,推动原油向生产井移动。火驱技术则是利用火烧油层,产生高温高压环境,驱使原油流向生产井。8.2破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破乳驱技术是通过添加破乳剂,改变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降低其粘度,提高原油流动性的方法。破乳剂能够破坏原油中的乳化结构,使油水分离,降低原油的粘度,从而提高采收率。破乳驱技术的关键在于破乳剂的筛选和注入工艺。破乳剂的种类繁多,包括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油藏特性和原油性质选择合适的破乳剂。同时破乳剂的注入方式和注入量也是影响破乳驱效果的重要因素。8.3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混相驱技术是一种将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与原油混合,形成混相流动,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混相驱主要包括气体混相驱和液体混相驱两种类型。气体混相驱是将气体注入油藏,与原油混合,形成混相流动,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流动性。气体混相驱的关键在于气体的注入速度和压力,以及气体与原油的混合程度。注入速度和压力需要根据油藏特性和气体性质进行优化,以保证气体能够在油藏中有效扩散。液体混相驱则是将液体(如聚合物溶液、表面活性剂溶液等)与原油混合,形成混相流动,提高采收率。液体混相驱的关键在于液体的选择和注入工艺。聚合物溶液和表面活性剂溶液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根据油藏特性和原油性质进行选择。同时液体的注入速度和压力也是影响混相驱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非常规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油藏特性和原油性质,选择合适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并优化工艺参数,以实现高效开发。第九章提高采收率技术集成与应用9.1技术集成原则技术集成原则是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性原则:依据石油地质特征、油藏类型和开发阶段,合理选择和集成提高采收率技术。(2)适应性原则:根据油藏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技术,保证技术在油藏中的有效应用。(3)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技术有效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降低开发成本。(4)安全性原则:保证技术应用的安全生产,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5)持续性原则:关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采收率,延长油藏寿命。9.2技术集成应用案例以下为几个典型的技术集成应用案例:(1)水驱技术集成:在油藏开发过程中,通过调整注水井的注水量、注入速度和注入方式,提高水驱效率。(2)气驱技术集成:在气驱油藏中,通过优化气源、注入方式和井网布局,提高气驱采收率。(3)热力技术集成:在稠油油藏中,采用热力技术降低原油粘度,提高采收率。(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蔬菜冷链物流考核试卷
- 硕士论文答辩精要
- 山东省泰安第十中学2025年初三下-开学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外贸英文函电傅龙海课件
- 山东政法学院《技能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湘乡市2024-2025学年小升初易错点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3月一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四中2025届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Ⅰ)化学试题含解析
- 天津理工大学《电影艺术鉴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专利代理师笔试题库完美版带答案分析
- 机械样机摆放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开关插座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嘉兴市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 MOOC 创业基础-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电能质量技术监督培训课件
- MTM-1基本方法
- ppt精选模板:热烈欢迎领导莅临指导工作PPT课件
-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试题.doc
- 可填充颜色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各省市地图填色
- 彩图——中国各省地质图13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共1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