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局治安防控预案_第1页
警察局治安防控预案_第2页
警察局治安防控预案_第3页
警察局治安防控预案_第4页
警察局治安防控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警察局治安防控预案TOC\o"1-2"\h\u20304第1章:总则 4153471.1治安防控预案的目的 4219871.2适用范围与法律依据 4125961.3工作原则与要求 42512第2章组织架构 5201002.1领导小组及职责 5108192.1.1领导小组设置 564352.1.2领导小组职责 518242.2工作机构及职责 526872.2.1工作机构设置 5247792.2.2工作机构职责 590502.3岗位职责分配 659592.3.1领导小组 694432.3.2工作机构 6110912.3.3岗位职责 62023第3章情报信息收集与分析 6269893.1情报信息收集 6190173.1.1信息源梳理 655973.1.2收集渠道建立 7116073.1.3收集内容明确 7271973.1.4收集手段与方法 750533.2情报信息分析 7307433.2.1分析方法 7256393.2.2分析内容 7249733.2.3分析成果运用 7158203.3情报信息共享与报送 782323.3.1共享机制 7303313.3.2共享范围与流程 749293.3.3情报报送 7219823.3.4情报保密与安全 86824第4章风险评估与预警 8245944.1风险识别与评估 8264764.1.1风险识别 8209354.1.2风险评估 8153444.2预警级别划分 8170184.2.1Ⅰ级预警:风险程度特别严重,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239934.2.2Ⅱ级预警:风险程度严重,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178164.2.3Ⅲ级预警:风险程度较重,可能造成少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201174.2.4Ⅳ级预警:风险程度一般,可能对治安形势产生一定影响。 8270084.3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 8204904.3.1预警信息发布 8111954.3.2预警响应 92863第五章:重点区域与时段防控 9296755.1重点区域防控措施 9185265.1.1划定重点区域 9295035.1.2加强警力部署 9157115.1.3强化技术防控 9298025.1.4加强巡逻防控 9281525.1.5落实责任制 9185445.2特定时段防控措施 9148645.2.1节假日防控 978825.2.2夜间防控 9199025.2.3校园周边防控 9193715.2.4特殊时期防控 1028125.3联合防控与协作 10218685.3.1加强部门协作 104795.3.2横向联动 10108645.3.3纵向联动 10295545.3.4社会力量参与 1010999第6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0319286.1突发事件分类与响应级别 10201536.2现场处置流程 10128876.2.1信息报告 10113386.2.2启动应急预案 10314816.2.3现场处置 1062826.2.4信息发布 1195806.3应急资源保障与调度 1117176.3.1人员保障 11248356.3.2物资装备保障 11219626.3.3交通保障 11127506.3.4资金保障 11241686.3.5调度指挥 111941第7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1277297.1社会治安形势分析 1155717.1.1犯罪类型 11269237.1.2犯罪区域 11152727.1.3犯罪时段 12272027.1.4犯罪主体 1219717.1.5犯罪原因 1285287.2治安问题整治措施 12301037.2.1加强打击力度 12288277.2.2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12180377.2.3强化治安管理 1294467.2.4深化社会治理 1229477.2.5加强法制教育 12112747.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12324617.3.1完善防控体系 1254247.3.2加强科技防控 12253347.3.3强化人员配备 13204837.3.4开展群防群治 13108027.3.5完善应急预案 132646第8章宣传教育与培训 13260548.1宣传教育策略与实施 13184478.1.1制定宣传教育计划 13191568.1.2宣传教育内容 13285058.1.3宣传教育方式 13159338.2培训计划与实施 1349678.2.1制定培训计划 14104618.2.2培训内容 14231168.2.3培训方式 1477988.3民警素质提升 1432449第9章: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估 14299439.1监督检查制度 14135069.1.1建立健全治安防控工作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主体、内容、方式和频率,保证治安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1458989.1.2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治安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14123949.1.3定期组织治安防控工作专项检查,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进行重点检查,保证治安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14297119.1.4加强对治安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保证监督检查的实效性。 15185639.2考核评估标准与方法 15166219.2.1制定科学合理的治安防控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案件发生率、破案率、群众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治安防控工作成效。 15149979.2.2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估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对治安防控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1562339.2.3建立治安防控工作考核评估数据库,定期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上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511559.2.4实行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保证治安防控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监管之下。 15160189.3问责与奖惩机制 15102279.3.1对治安防控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问责。 15111579.3.2对在治安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 1536049.3.3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保证奖惩分明、激励与约束并重,促进治安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 15226149.3.4定期对问责和奖惩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保证问责与奖惩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1513955第10章预案的修订与实施 152830410.1预案修订程序 152927410.1.1定期评估 151436310.1.2修订启动条件 151348410.1.3修订流程 162097310.2预案实施与监督 16307110.2.1实施原则 16209910.2.2监督机制 161344910.3常态化演练与改进措施 161130110.3.1常态化演练 162896910.3.2改进措施 163110510.3.3演练评估 17第1章:总则1.1治安防控预案的目的为加强公安机关治安防控工作,提高应对各类治安事件的能力,保证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治安防控预案。本预案旨在明确治安防控的任务、措施和责任,形成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治安防控机制。1.2适用范围与法律依据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公安机关开展治安防控工作。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场所、居民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各类区域。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1.3工作原则与要求(1)依法防控。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保证治安防控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2)预防为主。强化治安风险防控意识,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掌握治安动态,预防治安事件的发生。(3)快速反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发生的治安事件迅速进行处置,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减轻事件危害。(4)协同配合。加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提高治安防控效能。(5)群防群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治安防控工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6)科学指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保证治安防控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严格遵守上述原则与要求,保证治安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第2章组织架构2.1领导小组及职责2.1.1领导小组设置为保证治安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成立警察局治安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2.1.2领导小组职责(1)研究制定治安防控工作策略、计划及措施;(2)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治安防控工作;(3)定期分析治安形势,调整防控措施;(4)对治安防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保证工作落实;(5)协调解决治安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2工作机构及职责2.2.1工作机构设置治安防控工作机构包括:治安防控办公室、指挥中心、治安大队、巡特警大队、派出所等。2.2.2工作机构职责(1)治安防控办公室:负责治安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2)指挥中心:负责治安防控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和指令下达;(3)治安大队:负责治安管理、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4)巡特警大队:负责重点区域、时段的巡逻防控和突发事件处置;(5)派出所:负责辖区治安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2.3岗位职责分配2.3.1领导小组(1)组长:负责领导小组全面工作,对治安防控工作负总责;(2)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分管具体工作,对分管工作负责;(3)成员: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工作的落实。2.3.2工作机构(1)治安防控办公室: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工作人员若干,负责日常工作;(2)指挥中心: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值班长若干,负责24小时值班工作;(3)治安大队:设大队长一名,副大队长若干,民警、辅警若干,负责治安管理工作;(4)巡特警大队:设大队长一名,副大队长若干,民警、辅警若干,负责巡逻防控工作;(5)派出所:设所长一名,副所长若干,民警、辅警若干,负责辖区治安防控工作。2.3.3岗位职责各岗位人员按照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具体负责以下工作:(1)制定和落实治安防控措施;(2)收集、分析和研判治安信息;(3)组织、协调和指导治安防控工作;(4)开展巡逻防控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5)处理治安案件和突发事件;(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第3章情报信息收集与分析3.1情报信息收集3.1.1信息源梳理本章节主要对治安防控涉及的各类信息源进行梳理,包括但不限于:公安业务数据、社会情报、互联网信息、群众举报、协作单位提供等。3.1.2收集渠道建立建立多元化情报收集渠道,保证情报来源的广泛性和实时性。具体渠道包括:现场勘查、调查走访、技术侦查、网络监控、协作共享等。3.1.3收集内容明确明确情报收集内容,主要包括:违法犯罪线索、重点人员信息、不稳定因素、治安隐患、群体性事件苗头等。3.1.4收集手段与方法采用人工与自动化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情报收集的效率和质量。具体方法包括:数据分析、线索挖掘、技术侦查、网络爬虫等。3.2情报信息分析3.2.1分析方法运用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关联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情报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综合分析。3.2.2分析内容对情报信息进行分类,明确分析内容,包括:违法犯罪趋势、犯罪团伙特征、重点人员动态、不稳定因素发展态势等。3.2.3分析成果运用将分析成果及时反馈至治安防控工作,为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实战,提高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3情报信息共享与报送3.3.1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情报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级公安机关、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协同作战能力。3.3.2共享范围与流程明确共享范围,制定共享流程,保证情报信息在规定范围内高效流转。共享流程包括:情报收集、筛选、审核、发布、应用等环节。3.3.3情报报送按照规定要求和时限,将重要情报信息及时报送上级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3.3.4情报保密与安全加强情报信息保密工作,保证信息安全。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敏感信息,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同时加强对情报人员的保密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情报安全意识。第4章风险评估与预警4.1风险识别与评估本节主要对警察局治安防控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全面梳理治安风险点,为制定预警措施提供依据。4.1.1风险识别(1)暴力犯罪风险:包括恐怖袭击、抢劫、绑架、故意伤害等。(2)群体性事件风险:包括非法集会、群体性上访、罢工、示威等。(3)公共安全风险:包括火灾、爆炸、交通、公共卫生事件等。(4)网络安全风险:包括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网络恐怖主义等。4.1.2风险评估(1)对各类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风险等级。(2)结合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预测风险发展趋势。(3)分析风险影响因素,为制定预警措施提供依据。4.2预警级别划分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将预警级别划分为四级,分别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4.2.1Ⅰ级预警:风险程度特别严重,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2.2Ⅱ级预警:风险程度严重,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2.3Ⅲ级预警:风险程度较重,可能造成少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2.4Ⅳ级预警:风险程度一般,可能对治安形势产生一定影响。4.3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4.3.1预警信息发布(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预警信息包括风险类别、级别、可能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等。(3)预警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如公安短信平台、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等。4.3.2预警响应(1)各级公安机关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2)加强警力部署,提高见警率,增强治安防控能力。(3)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严密监控,保证安全。(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应对风险。(5)及时向公众发布应对措施和建议,提高公众自我防范意识。第五章:重点区域与时段防控5.1重点区域防控措施5.1.1划定重点区域根据历年犯罪数据分析和当前治安形势,将城市繁华街区、人口密集区域、城乡结合部等确定为治安防控重点区域。5.1.2加强警力部署在重点区域合理安排警力,保证警力充足,提高见警率,形成有效震慑。5.1.3强化技术防控在重点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等科技手段,实现实时监控,提高预警能力。5.1.4加强巡逻防控加大巡逻力度,采取车巡与步巡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防控效果。5.1.5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民警,加强对重点区域治安防控工作的指导和督促。5.2特定时段防控措施5.2.1节假日防控在节假日期间,加强重点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治安防控,保证社会治安稳定。5.2.2夜间防控针对夜间犯罪特点,加强夜间巡逻和治安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5.2.3校园周边防控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治安防控,保障师生安全。5.2.4特殊时期防控在特殊时期(如大型活动、重要会议等),加强重点区域和时段的治安防控,保证社会治安秩序良好。5.3联合防控与协作5.3.1加强部门协作与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加强协作,共同做好治安防控工作。5.3.2横向联动与相邻警种、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防控机制,形成合力,提高防控效果。5.3.3纵向联动加强与上级公安机关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治安动态,保证防控工作有序开展。5.3.4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发动群众、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第6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6.1突发事件分类与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以下几类:治安事件、恐怖袭击事件、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根据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划分为四个响应级别: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6.2现场处置流程6.2.1信息报告发生突发事件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所属警察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及时进行信息续报。6.2.2启动应急预案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警察局应根据事件类型和响应级别,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6.2.3现场处置(1)组织警力迅速赶赴现场,维护现场秩序,控制事态发展。(2)根据事件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疏散群众、救治伤员、抓捕犯罪嫌疑人等。(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6.2.4信息发布警察局应及时、准确、客观地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稳定民心。6.3应急资源保障与调度6.3.1人员保障保证应急队伍人员充足,加强应急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6.3.2物资装备保障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如救援设备、通信设备、防护装备等,保证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完好、充足。6.3.3交通保障协调相关部门,保障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交通畅通,为应急救援、物资运输等提供便利。6.3.4资金保障设立应急资金,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6.3.5调度指挥警察局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应急资源进行统一调度,保证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第7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7.1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犯罪类型、犯罪区域、犯罪时段、犯罪主体及犯罪原因。7.1.1犯罪类型当前,我国治安形势复杂多变,主要包括盗窃、抢劫、诈骗、故意伤害、贩毒、赌博等犯罪类型。各类犯罪案件呈现出交叉、衍生、团伙化等特点。7.1.2犯罪区域犯罪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繁华地带、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等。这些区域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相对薄弱,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7.1.3犯罪时段犯罪时段主要集中在夜间、节假日等时段,这些时段人们防范意识较弱,治安防控力量相对薄弱。7.1.4犯罪主体犯罪主体以青少年、无业人员、流动人口等为主,这些群体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受到不良风气影响。7.1.5犯罪原因犯罪原因主要包括: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贫富差距扩大、失业率上升、道德观念弱化、法制教育不足等。7.2治安问题整治措施针对上述社会治安形势,采取以下整治措施:7.2.1加强打击力度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提高破案率和打击效果,形成对违法犯罪的强大震慑。7.2.2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防控能力,减少犯罪机会。7.2.3强化治安管理加强重点区域、时段的治安管理,提高见警率,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7.2.4深化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7.2.5加强法制教育加大对青少年、无业人员等群体的法制教育力度,提高其法制观念。7.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7.3.1完善防控体系建立健全以公安机关为主导,各部门协同配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7.3.2加强科技防控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安防控的科技含量,提升防控效果。7.3.3强化人员配备合理配置治安防控力量,保证重点区域、时段的防控需求。7.3.4开展群防群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治安防控工作,发挥群众力量,共同维护社会治安。7.3.5完善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各类治安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8章宣传教育与培训8.1宣传教育策略与实施8.1.1制定宣传教育计划根据警察局治安防控工作的需求,制定年度宣传教育计划,明确宣传教育目标、内容、对象、方式、时间及责任部门,保证宣传教育工作有序开展。8.1.2宣传教育内容(1)法律法规宣传:普及与治安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2)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普及防火、防盗、防骗、防抢等安全防范知识,提高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3)典型案例宣传:通过剖析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提高群众对违法犯罪的警惕性。(4)警察形象宣传:展示警察队伍的良好形象,增进警民关系,提升群众对警察的信任和支持。8.1.3宣传教育方式(1)线上宣传:利用官方网站、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宣传教育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2)线下宣传:开展讲座、座谈会、宣传活动等,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地,与群众面对面交流。(3)合作宣传:与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8.2培训计划与实施8.2.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警察局治安防控工作需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式及责任部门。8.2.2培训内容(1)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民警在治安防控、侦查破案、执法规范等方面的业务能力。(2)技能培训:提升民警在应急处突、侦查技术、信息收集等方面的技能水平。(3)法律法规培训:加强民警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执法素质。(4)心理素质培训:增强民警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应对压力和复杂情况的能力。8.2.3培训方式(1)岗前培训:对新入职民警进行系统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2)在岗培训:定期组织在岗民警参加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能素质。(3)专题培训:针对治安防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题培训。(4)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培训,方便民警随时随地学习。8.3民警素质提升通过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民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治安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注重培养民警的服务意识,增强警民沟通,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奠定基础。第9章: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估9.1监督检查制度9.1.1建立健全治安防控工作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主体、内容、方式和频率,保证治安防控工作落实到位。9.1.2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治安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9.1.3定期组织治安防控工作专项检查,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进行重点检查,保证治安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9.1.4加强对治安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保证监督检查的实效性。9.2考核评估标准与方法9.2.1制定科学合理的治安防控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案件发生率、破案率、群众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治安防控工作成效。9.2.2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估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对治安防控工作进行全面评估。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