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质量管理指南》_第1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质量管理指南》_第2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质量管理指南》_第3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质量管理指南》_第4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质量管理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团体标准

T/SXCEAS001-202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

质量管理指南

Guideforconstructionqualitymanagementof

urbanundergroundcomprehensivepipegallery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发布

1总则

1.1.1为提高我省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规范城市综合管廊施工质量管理,结合国家管廊施工的

典范工程,编制本指南。

1.1.2本指南依据国家现行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相关的

文件、标准和规范办法编制。

1.1.3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综合管廊

工程的施工管理。

1.1.4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施工与验收,在使用和执

行本指南过程中,还应严格执行管廊工程相关设计、施

工、试验、检测、测量及人防、消防等方面技术标准、

规范、规程;本指南未涉及内容应按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1

2术语

2.1.1综合管廊utilitytunnel

建于城镇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镇工程管线的

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2.1.2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cast-in-siteconcrete

utilitytunnel

采用现场整体浇筑混凝土的综合管廊。

2.1.3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precastutilitytunnel

在工厂内分节段浇筑成型,现场采用拼装工艺施工

成为整体的综合管廊。

2.1.4浅埋暗挖法shallowundercuttingmethod

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采用适当的支护措施进行

土方开挖、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或土层形成密贴支护

结构的暗挖施工方法。

2.1.5盾构法shieldmethod

采用盾构机在土层中掘进,同时在盾构钢壳体的保

护下进行开挖作业和衬砌拼装作业,从而形成综合管廊

隧道的施工方法。

2.1.6预制顶推法precastincrementallaunching

method

利用顶推装置将预制的箱形或圆形管廊节段沿综合

管廊轴线逐节顶入土层中,同时挖除并运走内部泥土,

从而形成综合管廊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2.1.7投料口batchfeeder

用于将各种管线和设备吊入综合管廊而在综合管廊

上开设的洞口。

2.1.8通风口airvents

2

供综合管廊内外部空气交换而开设的洞口。

2.1.9管线交叉口pipelinejunction

综合管廊主线与支线、主线与出线舱(孔)、支线

与出线舱(孔)的交汇处。

2.1.10出线舱(孔)pipelineOutlet

综合管廊内部管线进出管廊与外部管线衔接的舱室

(或间隔墙上预留的防水套管)。

2.1.11集水坑sumppit

用来收集综合管廊内部渗漏水或管道排空水等的构

筑物。

2.1.12工作井workingshaft

采用浅埋暗挖法、盾构法、预制顶推法施工时,用

于联系地面、满足设备施工需要的辅助通道,也称竖井。

2.1.13标识mark

为便于综合管廊内部入廊管线分类管理、安全引导、

警告警示等而设置的铭牌或颜色标识。

2.1.14附属构筑物appurtenantstructure

用于人员出入、逃生、设备吊装、检查检修、进排

风的井室结构,其对应的出口为人员出入口、逃生口、

吊装口、检查口、进风口及排风口。

3

3主要相关规范标准

3.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主要标准和规范

3.1.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范围内的工程施工及验收,

需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3《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4《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

5《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

6《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50093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166

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

标准》GB50168

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169

1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

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2

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

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

GB50204

1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

1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

1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

1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

2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254

2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

验收规范》GB50255

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

及验收规范》GB50256

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

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

24《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3

2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2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2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

28《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

2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

30《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

31《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

32《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

5

GB50462

3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

34《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

35《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

GB50617

3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37《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

38《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

39《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40《城市供热管网暗挖工程技术规程》CJJ

200

41《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

42《聚硫建筑密封胶》JC/T483

4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4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

4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

4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4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49《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

5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146

5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DB11/T1630

52《盾构始发与接收切割玻璃纤维筋混凝土

围护结构技术规程》DB11/T1506

53《预拌盾构注浆料应用技术规程》DB11/T

1608

6

54《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DB13/T2085

55《地铁盾构隧道预制管片施工及验收标准》

DBJ61/T47

56《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规程》

DG/TJ08-2041

57《高分子防水材料第4部分:盾构法隧道

管片用橡胶密封垫》GB/T18173.4

58《盾构法隧道管片用软木橡胶衬垫》GB/T

31061

59《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

60《顶管工程施工规程》DG/TJ08-2049

61《超大型钢筋混凝土顶管管节制作、施工

及验收规程》DG/TJ08-2221

6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

6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64《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

51301

6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T

50308

66《城市测量规范》CJJ/T8

6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68《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180

6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

70《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7

7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

50299

7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

GB50268

7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

74《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

7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

76《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GB/T22082

7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

78《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

7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

80《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

法标准》GB/T50082

81《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898

82《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219

8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

8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166

8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

86《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275

8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

标准》GB50168

8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50242

8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9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8

50911

3.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主要标准建筑图集

3.2.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范围内的主要标准建筑图集,

需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1《综合管廊工程总体设计及图示》

17GL101

2《综合管廊工程BIM应用》18GL102

3《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17GL201

4《综合管廊附属构筑物》17GL202

5《综合管廊基坑支护》17GL203-1

6《预制混凝土综合管廊》18GL204

7《预制混凝土综合管廊制作与施工》

18GL205

8《综合管廊给水管道及排水设施》

17GL301、17GL302

9《综合管廊污水、雨水管道敷设与安装》

18GL303

10《综合管廊热力管道敷设与安装》

17GL401

11《综合管廊燃气管道敷设与安装》

18GL501

12《综合管廊燃气管道舱室配套设施设计与

施工》18GL502

13《综合管廊缆线敷设与安装》17GL601

14《综合管廊供配电及照明系统设计与施工》

17GL602

15《综合管廊监控及报警系统设计与施工》

17GL603

9

16《综合管廊通风设施设计与施工》

17GL701

17《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防水构造》19J302

3.3主要条文

3.3.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主

要条文如下:

1(第4.1.22条)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

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

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

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2(第4.1.26条)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

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30-50mm厚

的1: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2)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

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

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3)遇水膨胀止水带应与接缝表面密贴;

4)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带应具有缓胀性能,

7d的净膨胀率不宜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最终膨胀率

宜大于220%;

5)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或预埋式注浆管时,应

定位准确、固定牢靠。

3(第5.1.3条)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

应小于300mm。

3.3.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

2011主要条文如下:

10

1(第4.1.16条)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变

形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必须符合

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第4.4.8条)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

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90%。

检验方法:用针测法检查。

3(第5.2.3条)中埋式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

其中间空心圆环与变形缝的中心线应重合。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第5.3.4条)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

土,其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限制膨胀率必须符合设计

要求。

5(第7.2.12条)隧道、坑道排水系统必须通畅。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3.3《钢结构防火涂料》GB14907-2018主要条文

如下:

1(第5.1.5条)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涂层

厚度不应小于1.5mm,非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涂层

厚度不应小于15mm。

3.3.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

主要条文如下:

1(第16.1.1条)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投入

使用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试运行与调试,包括设备单机

试运转与调试、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行与调试。

3.3.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2-2018主要条文如下:

1(第5.1.3条)灌注桩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

应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来自同一搅拌站的混凝土,每

11

浇筑50m3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当混凝土浇筑量不

足50m3时,每连续浇筑12h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

对单柱单桩,每根桩应至少留置1组试件。

3.3.6《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标准》

GB51354-2019主要条文如下:

1(第6.4.3条)天然气管道巡检用设备、防护

装备应符合天然气舱室的防爆要求,巡检人员严禁携带

火种和非防爆型无线通信设备入廊,并应穿戴防静电服、

防静电鞋等。

2(第6.4.6条)入廊人员进入天然气舱室前,

应进行静电释放,并应检测舱室内天然气、氧气、一氧

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浓度,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3(第6.4.14条)天然气管道及附件严禁带气动

火作业。

3.3.7《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

DBJ61/T139-2017主要条文如下:

1(第3.0.1条)承担综合管廊施工的单位应具

备相应的资质,并应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环境管理

体系、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

核制度和施工检验制度。

2(第3.0.2条)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

施工、监理等单位对设计文件进行交底和会审,掌握设

计意图。

3(第3.0.3条)施工前应根据工程情况对周边

环境进行下列调查:

1)现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下管线、

地下构筑物、其他设施和障碍物等情况;

2)工程用地、交通运输、施工便道;

3)水电供应及雨水、污水排放等情况;

12

4)在寒冷地区施工时,尚应掌握地表水的冻

结资料和土层冰冻材料。

4(第3.0.5条)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经相关单位签字确认后方可实施。

5(第4.1.1条)综合管廊基坑(槽)开挖前,

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地面荷载和周边

环境等因素编制开挖、支护及降水等专项施工方案。

6(第4.2.1条)综合管廊土方工程的施工与质

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

范》GB5100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2和《防洪标准》GB50201的有关规定。

7(第4.3.3条)综合管廊浅埋暗挖法的施工与

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标准》GB/T5029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GB50268,以及现行行业标准《铁路隧道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的有关规定。

8(第4.4.1条)管廊基坑支护结构可采用土钉

墙支护、灌注桩排桩支护、钢板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

护、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等形式,可与锚杆(索)或支撑

结构等组合使用。

9(第4.5.1条)地下水控制应根据工程地质和

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要求及支护结构形式选用

截水、降水、集水明排方法或其组合。

10(第4.6.1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基坑(槽)

支护工程应进行安全监测:

1)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基坑(槽)支护工程;

2)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

现场地质情况或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土质基坑。

11(第5.1.1条)综合管廊地基处理除符合本指

13

南规定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

程施工规范》GB5100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GB5026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及

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

12(第6.1.1条)防水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和《地下防

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有关规定。

13(第7.1.1条)综合管廊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

14(第8.1.1条)管廊构件的制作单位应有完善

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必要的试验检测方法。

15(第8.1.2条)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前,

应编制构件吊装、运输及安装专项方案。

16(第9.1.1条)综合管廊预应力结构施工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有

关预应力施工规定。

17(第10.1.1条)钢结构综合管廊工程的施工及

验收除应符合本指南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和《地下防水工程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有关规定。

18(第11.2.1条)综合管廊的墙体、装修材料、

嵌缝材料、防火分隔等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GA836的有关规定。

19(第11.2.7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施安装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

14

GB50166的有关规定。

20(第11.3.1条)通风系统工程中所使用的金属

与非金属风管或风道的施工应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

工规范》GB50738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50243中的有关要求。

21(第11.4.1条)电气设备、电力电缆、接地施

工安装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

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8和《电气装置安装工

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有关规定,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电柜、控制柜(台、箱)和配电箱(盘)

的安装位置与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便于操作和维

护;

2)配电柜、控制柜(台、箱)和配电箱(盘)

不应安装在影响管廊内专业管线敷设、人员通行及有漏

水隐患的孔口下方等部位;

3)所有配电柜、控制柜(台、箱)和配电箱

(盘)等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

22(第11.7.1条)排水施工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和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的有关规定:

1)排水沟、集水池结构类型、结构尺寸、工

艺布置平面尺寸及高程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排水沟、集水池结构表面应平顺。

23(第12.2.1条)给水、再生水管道的施工及质

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

15

验收规范》GB50268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有关规定。

24(第12.3.1条)排水管渠及附属构筑物的施工

及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有关规定。

25(第12.4.1条)天然气管道安装、施工及质量

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CJJ33的有关规定。

26(第12.5.1条)综合管廊热力管道施工应符合

国家现行标准《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28的有关规定。

27(第12.6.1条)电力电缆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168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169的有关规定。

28(第12.7.1条)通信管线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

合国家现行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行业标准《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21

及《光缆进线室验收规定》YD/T5152的有关规定。

29(第13.1.1条)综合管廊施工质量验收应划分

为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30(第13.1.9条)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

该自评,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预验收,对

存在问题整改后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

程竣工验收。建设单位收到竣工验收报告后,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组织监理、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项目负

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31(第14.1.1条)基坑支护、土方作业安全应符

16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的

规定。

3.4《工程质量安全手册》条文

3.4.1(第3.3.8条)严禁在混凝土中加水。

3.4.2(第3.3.9条)严禁将洒落的砼浇筑到混凝土

结构中。

3.4.3(第3.3.14条)后浇带、施工缝的接茬处应处

理到位。

3.4.4(第3.4.2条)一、二级焊缝应进行焊缝内部

缺陷检验。

3.4.5(第3.5.10条)钢筋连接套筒、浆锚搭接的灌

浆应饱满。

3.4.6(第3.7.1条)严禁在防水混凝土拌合物中加

水。

3.4.7(第3.7.4条)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应结

合牢固。

3.4.8(第3.10.5条)风管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按

要求设置套管并封堵密实。

3.4.9(第3.11.1条)除临时接地装置外,接地装置

应采用热镀锌钢材。

3.4.10(第3.11.2条)接地(PE)或接零(PEN)支

线应单独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

3.4.11(第3.12.2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要设备

应是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的产品。

17

3.5《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条文

3.5.1(第六条)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

理、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等与建设工程质量和安

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

生产管理制度,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负责。

3.5.2(第二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文件和

技术标准组织施工,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

负责,并履行下列义务:

1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重大

危险源监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制度;

2确定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和项

目质量员、安全员、试验员、测量员、资料员、材料员

等施工管理人员;

3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

理人员;

4严格工序管理和施工质量检验,做好质量和安

全生产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5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6承建主体结构的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对建设工

程沉降进行观测;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3.5.3(第三十条)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不得同时承

担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不得委托他人代行

职责。项目负责人的变动须经建设单位书面同意。

3.5.4(第三十一条)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在建设工

程施工前,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有关技术要求和重

大危险源,应当向施工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

对建设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施工单位应当在相应

18

部位设立警示标志。

建设工程施工可能对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

线等造成损害的,施工单位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

3.5.5(第三十五条)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

负责人、材料员和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应当对进场主

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进行联合验收,并对建

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验收承担责任。

施工单位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

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

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

禁止在建设工程中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

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3.5.6(第四十三条)建筑起重机械的产权单位首次

出租或者首次安装建筑起重机械前,应当到本单位工商

注册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办理备

案。

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单位应当自建筑起重机械安装

验收合格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办理使用登记。

禁止出租或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超过使用年限的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

3.5.7(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

定,建设单位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

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由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3.5.8(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施

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同时承担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建设工程

项目,或者委托他人代行职责的,由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

19

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

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

3.5.9(第八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施

工单位未按规定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方案或者专项施工方案的,由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

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责令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造成

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0

4基本规定

4.1组织管理

4.1.1项目经理部应贯彻企业质量管理方针和文件,

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

有效运行。

4.1.2项目经理为项目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项目经

理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且到岗履职。

4.1.3项目经理部应配备专职的质检工程师和质检员,

监督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1.4质检工程师和质检员应按规模配置,持证上岗,

且证书在有效期内。

4.1.5项目经理部应建立质量管理的协同协调机制。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质量例会制度

2样板引路制度

3技术交底制度

4三检制

5工程实体质量举牌验收制度

6质量奖罚制度

4.1.6建设工程总承包单位对承包的建设工程质量负

责。总承包单位将专业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方

按照合同约定对其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

总承包单位和分包方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

任。分包方应当接受和服从总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

4.1.7管廊主体工程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

成,不得违法分包、转包。

4.1.8应严格按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21

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施工单位应该按施工工艺标准

及经审批的施工技术方案要求组织施工,做好全过程质

量控制。

4.1.9管廊的施工,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互检、

交接检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4.1.10隐蔽工程隐蔽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形成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留置隐蔽前的影像资料。

4.2技术管理

4.2.1管廊施工前应对地下管线、周围环境、地质水

文、交通运输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并制定保护方案和应急

预案,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2.2进行图纸会审,复核设计做法是否符合现行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的要求,并

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

4.2.3管廊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形成文

件。各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施工方案,危险性较大

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

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应进行论证。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程序审

批后执行。

4.2.4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管理人员交底;实施

样板引路制度,设置实体样板和工序样板。现场实体样

板经相关方确认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并形成相关交底及

验收记录。

4.2.5配备齐全该项目涉及到的设计图纸、图集、施

工规范及相关标准。

4.2.6综合管廊工程应做好各种设备基础、预留孔洞、

穿墙套管、预埋件等的预留预埋工作,与各专业、各工

22

序做好衔接工作,统筹施工。

4.2.7在管廊施工期间,应委托专业单位对管廊的结

构状态、基坑、周边环境、管廊内环境等进行监测。

4.2.8在管廊施工全过程,宜采用BIM和数字化手

段,进行优化设计、模拟施工,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4.2.9管廊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自检,在自

检合格的基础上,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勘察、设计

及施工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4.3材料管理

4.3.1施工单位根据企业采购制度、设计文件中的技

术标准和要求、质量总体目标制定材料采购计划。

4.3.2采购计划包括供应商的选择、采购的方式、品

质保证、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

4.3.3管廊工程所使用的材料(钢筋、混凝土、防水

材料等)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产品

标准和设计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材料和

已淘汰的落后材料。

4.3.4材料进场必须检验,依样品和相关检测报告进

行报验,试验员和监理见证取样,建设单位委托送检,

必须经检测单位抽样检验合格,方能使用。

4.3.5建立限额领料制度,由施工员根据消耗定额和

一定时期的计划产量或工程量签发领料单,库管员按单

发货。

4.3.6现场建立标准化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对原材

料、半成品、构配件区分标识,材料的搬运和储存按照

材料管理制度执行。

4.3.7未经检验和已经检验为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

构配件,必须按规定进行复验或退场处理。

23

4.4资料管理

4.4.1实行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项目,

总包单位应负责收集、汇总各分包单位形成的工程资料,

并应及时向建设单位移交。

4.4.2施工单位应按承包合同中约定的份数和规定的

时间,向建设单位提交完整、准确、经施工单位技术负

责人审批的施工资料,并应对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

性和有效性负责。

4.4.3施工单位应在综合管廊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

进行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

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后,提出工程竣工报告。

4.4.4综合管廊工程宜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原

生电子文件应在签名、签章处有相应的电子签名和电子

印章。

4.4.5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管理的综合管

廊工程,交付的模型、图纸、文件等应保持一致。模型

交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GB/T51301的有关规定。

4.4.6采用绿色施工的综合管廊工程资料宜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绿

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有关规定。

4.4.7综合管廊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应执行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1713有关

规定。工程技术资料应与工程同步,资料员应及时收集

整理。

4.5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

4.5.1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等

24

管理体系,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体系有效运转。

4.5.2综合管廊施工前,应对周边建(构)筑物、管

线、道路等环境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列出风险因素清单,

提出重大风险因素专项安全风险评价建议和环境风险事

件预防及应急措施,以利于实现对管廊工程周边环境风

险因素的有效管控。

4.5.3综合管廊工程应做好文明施工,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废气、建筑垃圾、污水、光、噪

声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4.5.4综合管廊工程应保护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改善

施工条件,加强通风、防尘、照明等措施,防止有害气

体、辐射等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4.5.5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

本要求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

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

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25

5施工测量

5.1一般规定

5.1.1综合管廊工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面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图设计图纸所采用的

平面和高程系统一致。

2工程建设前应在城市一、二等平面和高程控制

网的基础上,建立专用平面、高程施工控制网,其与现

有城市控制网重合点的坐标及高程较差,应分别小于

50mm和20mm。

3施工前应对已建成的平面、高程控制网进行复

测,建设中应对其进行检测。

5.1.2施工测量开始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首级控制测量网,

并应组织设计、勘察单位向施工单位办理桩点交接手续,

给出施工图控制网、点等级、起算数据,并形成文件。

施工单位应进行现场踏勘、复核。

2参建各方应组织学习设计文件及相应的技术标

准,根据工程需要编制施工测量方案。

3测量仪器、设备、工具等使用前应进行符合性

检查,确认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未经计量检定、校准及

超过检定有效期或检定不合格的、封存的仪器、设备、

工具。

5.1.3线路工程控制测量应采用附合导线(网)和附

合高程路线的形式。特殊情况下采用支导线、支水准路

线时,应制定检核措施。

5.1.4施工测量应实行施工单位复核制、监理单位复

测制,填写相关记录,并符合下列规定:

26

1临时水准点和管廊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

测、不易被扰动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临时

水准点的数量不得少于2个。

2临时水准点、管廊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必须

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

5.1.5在综合管廊隧道贯通前,随工程进度应至少独

立进行三次联系测量、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和地下高程控

制测量,满足限差后应以各次测量的平均值指导综合管

廊隧道贯通。

5.1.6竣工测量应按工程竣工验收要求进行,其工作

内容和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测量规范、工程验

收规范以及工程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

5.1.7贯通误差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贯通后应利用贯通面两侧平面和高程控制

点进行贯通误差测量。

2隧道的纵向、横向贯通误差,可根据两侧控制

点测定贯通面上同一临时点的坐标闭合差,并应分别投

影到线路和线路的法线方向上确定。也可利用两侧中线

延伸到贯通面上同一里程处各自临时点的间距确定。

3隧道高程贯通误差应由两侧地下高程控制点测

定贯通面附近同一水准点的高程较差确定。

4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应为±50mm,高程贯通测

量中误差应为±25mm。

5.1.8测量仪器、量具应定期维护保养,并应按规定

进行使用和保管。

5.1.9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5.1.9的规

定。

27

表5.1.9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

水准测量高程闭合差土20√퐿(mm)

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合差24√푛(")

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1/5000

直接丈量测距的两次较差l/5000

注:1、L为水准测量闭合线路的长度(km)。

2、n为水准或导线测量的测站数。

5.1.10测量原始记录应清晰、完整、准确、无涂改。

电子记录应提交原始的数据文件,测量原始记录如需改

正,需按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改正,不得随意涂改。

5.1.11完成各阶段的测量工作后,应及时整理施工测

量资料。

5.1.12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测量除应按本指南执行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T50308和《城市测

量规范》CJJ/T8的有关规定。

5.2控制测量

5.2.1当综合管廊工程全部采用明挖法施工时,控制

导线网宜按照二级平面控制网要求布设。

5.2.2当工程综合采用盾构法、浅埋暗挖法、预制顶

推法、明挖法相结合方法施工时,控制导线网宜布设成

一级平面控制网。

5.2.3平面控制网应沿综合管廊线路方向布设,并应

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的形式。主要

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5.2.3要求。

表5.2.3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28

闭合环或附测角中方位角

等平均边测距中误导线全长相

合导线长度误差闭合差

级长(m)差(mm)对闭合差

(km)(")(")

≤3.6300≤15≤510√푛≤1/14000

≤2.4200≤15≤810√푛≤1/10000

5.2.4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不应低于三等,并应根据综

合管廊线路的长短确定。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5.2.4

要求。

表5.2.4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mm)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

差测段、区

检测已测

段、路线的附合路线或

等级段高差之

往返测高差环线闭合差

偶然中误全中误差差

不符值

差M∆Mw

二等≤1≤2±4√퐿푠±4√퐿±6√퐿푖

三等≤3≤6±12√퐿푠±12√퐿±20√퐿푖

注:1、퐿푠—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L—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

(km);퐿푖—检测段长度(km)。

2、检测测段长度小于1km时,应按1km计算。

5.3定向测量

5.3.1定向测量宜采用联系三角形法、陀螺经纬仪与

铅垂仪(或钢丝)组合法、导线直接传递法、投点定向

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9

1定向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5.3.1-1规定。

表5.3.1-1定向测量技术要求

地下定向边方平均值中

定向测量方法独立测量次数

位角互差误差

联系三角形法12"±8"3

陀螺经纬仪、铅垂仪

12"±8"3

(钢丝)组合法

导线直接传递法12"±8"2

2(铅垂仪)

投点定向法12"±8"

3(钢丝)

2联系三角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联系三角形测量,在同一竖井内可悬挂两根

钢丝组成联系三角形,有条件时,应悬挂三根钢丝组成

双联系三角形。

(2)角度观测应采用不低于II级的全站仪,用方

向观测法观测六测回,测角中误差应在±2.5″之内。II

级全站仪标准应符合下表5.3.1-2规定。

表5.3.1-2II级全站仪判断标准

靠向我国经纬

精度等级测角标准偏差测距标准偏差

仪等级

II1"<|푚훼|≤2"|푚훽|≤5mmDJ2

注:表中푚훽为每km测距标准偏差,푚훼为测角标准偏差。

3陀螺经纬仪、铅垂仪(或钢丝)组合定向测量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全站仪精度应选用不低于II级的精度,陀螺

经纬仪的标称精度应小于20",铅垂仪(或钢丝)投点

中误差应为±3mm。

(2)地下定向边陀螺方位角测量应采用“地面已

30

知边—地下定向—地面已知边”的测量程序。地下定向

边的陀螺方位角测量每次应测三测回,测回间陀螺方位

角较差应小于20"。

(3)隧道内定向边边长应大于60m,视线距隧道

边墙的距离应大于0.5m。

4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按精密导线测量有关技

术要求进行。

(2)宜采用具有双轴补偿的全站仪,无双轴补偿

时应进行竖轴倾斜改正。(见图5.3.1-1)

(3)垂直角应小于30°。

(4)仪器和觇牌安置宜采用强制对中或三联脚架

法(见图5.3.1-2)。

(5)测回间应检查仪器和觇牌气泡的偏离情况,

必要时重新整平。

图5.3.1-1全站仪图5.3.1-2强制对中基座

5投点定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在现有施工竖井搭设的平台或地面钻孔上

架设铅垂仪(或钢丝)等向井下投点,进行定向测量。

投点定向测量所使用投点仪精度不应低于1/30000。

(2)投测的两点应相互通视,其间距应大于60m。

31

(3)投点定向测量应按精密导线测量有关技术要

求进行。

(4)投点中误差应为±3mm。

5.3.2定向测量的地下定向边不应少于2条,作业前

应对地下定向边之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检核。

5.3.3贯通面一侧的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增加

联系测量次数或采用高精度联系测量方法等,提高定向

测量精度。

5.4平面测量

5.4.1施工控制导线测量

1施工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

环形网,且联测2个已知方向,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

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

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大于1:3,

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5.4.2施工导线测量

1盾构法施工时,施工导线测量应按照精密导线

网布设,并应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

的形式。其他方法施工时,施工导线测量应按照不低于

三等导线网布设。

2在精密导线网结点或卫星定位控制点上观测水

平角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附合导线两端的卫星定位控制点观测时,

宜联测两个卫星定位控制点方向,夹角的平均观测值与

卫星定位控制点坐标反算夹角之差应小于6"。

(2)方向数超过3个时宜采用方向观测法,方向

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方向观测法中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32

本指南附录D表D.0.1中的规定。

5.4.3明挖法(现浇、装配式)施工测量

1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地下连续墙土钉喷锚围护基坑(见图

5.4.3-1)时,其施工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续墙的中心线放样中误差应为±10mm。

2)内外导墙应平行于地下连续墙中线,其放样允

许误差应为±5mm。

3)连续墙槽施工中应测量其深度、宽度和铅垂度。

4)连续墙竣工后,应测定其实际中心位置与设计

中心线的偏差,偏差值应小于30mm。

1

12

243

5

3

4

图5.4.3-1土钉喷锚围护图5.4.3-2护坡桩围护

1—钢筋网片;2—喷射混凝土;3—1—挡土墙;2—帽梁;3—护坡桩;

土钉;4—降水井4—锚杆;5—降水井

(2)采用护坡桩围护基坑(见图5.4.3-2)时,其

施工测量技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护坡桩地面位置放样,应依据线路中线控制点

或精密导线点进行,放样允许误差纵向不应大于

100mm、横向应为0mm~50mm。

2)桩成孔过程中,应测量孔深、孔径及其铅垂度。

3)采用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应监测桩的铅垂度。

33

4)护坡桩竣工后,应测定各桩位置及与轴线的偏

差,其横向允许偏差值应为0mm~50mm。

2基坑开挖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放坡的基坑,其边坡线位置应根据线路

中线控制点进行放样,其放样允许误差应为±50mm。

(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使用坡度板或采用其他

方法检测边坡坡度,坡脚距结构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

(3)基坑开挖至底部后,应采用附合导线将线路

中线引测到基坑底部。基坑底部线路中线纵向允许误差

应为±10mm,横向允许误差应为±5mm。

(4)高程传入基坑底部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或光

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对

向观测,垂直角观测、距离往返测距各两测回,仪器高

和觇标高量至毫米。

3结构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底板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