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_第1页
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_第2页
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_第3页
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_第4页
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门豹治邺》根据汉代史学家褚少孙补写的《史记·滑稽列传》中的相关章节改写。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西门豹是如何治邺的,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即查因——惩恶——治水。首先,他调查研究、找出症结,接着将计就计、破除迷信,最后开渠引水、灌溉农田,表现出西门豹敢于与迷信作斗争、善于与迷信作斗争的勇气和智慧。

教学目标

(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3)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4)借助课文第10—14自然段,边读边感悟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重点

通过对西门豹做法的梳理,结合老百姓的心理和官绅们的反应从多个角度进行揣摩。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和朗读训练,结合相关资料使学生感受到西门豹在救人除恶,教育百姓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高超智慧和过人勇气。

教学难点

通过西门豹的言行,领悟出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之处,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和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环节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言: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带领你们了解一个历史故事。(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学生齐读课题。

2.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形象。

课题中“西门豹”是一位历史人物,谁能说说他的姓跟我们的姓有什么不同?“西门"是复姓。

3.出示课文插图:(指西门豹)这就是今天咱们要认识的人物。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请大家齐读课题——《西门豹治邺》。

【设计意图】由故事引入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1.请学生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反馈初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2)学习生字新词。

指导易错生字:“豹”:左边书写容易出错。

“灌溉":笔画较多。

“徒”:形近字易混淆。

学习生字词:管理、人烟、媳妇、新娘、眼睁睁、干旱、迎接、徒弟、面如土色、求饶、灌溉、收成

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问题吗?

解决学生的问题。

预设: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475—公元221年)。

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安阳北。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指居住的人很少。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开凿:挖掘河道、隧道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3)资料交流。

西门豹:西门豹(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是复姓。魏文侯时任邺令,曾破除当地“河神娶媳妇"的迷信,并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凿水渠十二条,使大片田地成为良田。《史记》中评价他:“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指导。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词语。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

骗钱害人提心吊胆面如土色

发动百姓开凿渠道

师: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大家打开书P92,借助词语,简要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主要内容:西门豹在治理邺县时,发现巫婆和官神以给河神娶媳妇为由骗取老百姓钱财。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并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灌溉田地。

(预设:1—2个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四字词语的复习、说话,学生在复习词语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一举多得。引导学生梳理故事主要情节,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第2课时

环节一:师生对读,回顾课文

教师读西门豹之问——学生读老大爷之答。

师:上节课我们还读了课文第1—9自然段,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西门豹初到邺地的情景。

(引导语)师:从西门豹和老大爷的一问一答中,你们听出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吗?

理解点:

(1)邺地的问题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事)(人祸)

(2)首恶是巫婆和官绅,官巫勾结,谋财害命。(人)

(硬逼老百姓出几百万钱,只花二三十万办喜事,剩下的官巫瓜分。)

(3)雨水太少,连年闹旱灾。(天灾)

(4)给河伯娶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致使这里“人口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穷。"(受害者)

a.“有钱的人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谋财)

b.给河伯娶的新娘,实际上是被漳河水淹死了。(害命)

(5)河伯娶妻是个怎样的程序。

说明:1—3点是必须要谈到的,其余几点可以弹性处理,学生还可以有其他感受,符合文意即可。

(小结语)师:两个“闹"字将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说得很明白:一是人祸——官巫勾结,谋财害命;二是天灾——雨水太少,连年干旱。(板书:人祸天灾)

*师:你们听出来的这些内容,西门豹听出来了没有?

预设学生提问:

*为什么西门豹明明听出来老大爷的话里的意思,还说河伯真灵啊?

*既然西门豹听出了主要原因是巫婆和官绅勾结谋财害命,为什么不直接杀掉他们?

环节二:层层深入,加深理解

师:话说河伯娶妻的日子很快就到来了,漳河边站满了老百姓。

学习交流课文第10—14自然段,画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后面发生了什么?请看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画批:西门豹是如何一步一步揭穿巫婆和官绅的骗局的?他为什么这么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思考题)

理解点:“一条主线”(多个角度)。

(1)主线:西门豹的做法(主线必须先梳理清楚)

救人——投——又投——没扔(借助学生发言,教师副板书梳理)

(2)角度一:老百姓的想法。

理解点:

“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

“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了漳河。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

储备语言:

师:刚才大家清晰地梳理出了西门豹是如何一步一步救人除恶的。(借助副板书梳理)

师:漳河边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这样做的时候,老百姓看到这一幕,心里会怎么想?

师:看见西门豹救新娘,投巫婆,而又不见其回来,此时,老百姓心里会想什么?(处理“等了一会儿……)

师:当巫婆和官绅头子都被投进漳河中,很久不见他们回来的时候,这时,他们会想什么?(处理“站了很久")

师:此时,老百姓就恍然大悟了吗?老百姓除了看见西门豹这么做,还看见了什么?

【设计意图】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在此学习的过程中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标注和画批。此环节始终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头脑中不断想象画面,与文中的场景建立联系,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

环节三:拓展角度,加深理解

角度二:官绅们的反应。

理解:

(1)“那些官绅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

(2)“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补白:补白官绅磕头求饶时说的话,借官绅之口道出河伯娶妻之真相。

储备语言:

师:这些官绅在磕头求饶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啊?(如果你就是那些官绅,直接说官绅的话。)

预设学生发言:

饶了我吧,家有妻儿老小。(害怕、心虚)

这些都是巫婆和官绅头子出的主意,我只是帮凶。(追问真相)

以后再也不敢干这样谋财害命的缺德事了,您饶了我吧。(悔意)

师:此时这些官绅磕头求饶的狼狈丑态确实可笑,但回想起他们与巫婆勾结,残害百姓的行径,又着实可恶!

(小结语)师:至此,西门豹借官绅之口,道出了河伯娶妻这一闹剧之真相。

我们来读读第10-14自然段,把刚才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读书:通过朗读体会官绅害怕求饶的心情。

(个别读——评读——个别读——齐读)

储备语言:

师:“提心吊胆”什么意思?(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什么叫“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如何把这种内心的恐惧读出来?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了什么?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官绅们内心的害怕了吗?

师: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这一幕,岸上这些官绅们看得清清楚楚,他们心里也明明白白,他们心里明白什么?(其实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他们已经被淹死了,压根儿就没有河伯娶妻这回事……)他们心里更明白,如果此时西门豹将他们也扔进漳河,照样必死无疑,死到临头,命悬一线,这种恐惧怎么读出来?

师:我们从官绅们的反应,感受到了西门豹这样做的“巧妙”(“智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等)。

师:西门豹救人—除恶,官绅们磕头求饶,这一幕,岸边的老百姓看在眼里,心里会怎么想?

师:(我们以西门豹的做法为主线,结合老百姓的想法和官绅们的反应,从不同角度感受了西门豹救人除恶这件事。)而老百姓也正因为看到西门豹所做,听到官绅们所言,才一点一点地明白河伯娶妻一事是骗钱害人的。

师:老百姓们都明白了,你们都明白了吗?西门豹一步一步所做背后的用意所在。学习到这里,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

环节四:拓展升华

1.结合历史背景,感受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气”。

师: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再来看西门豹救人除恶这件事,你有新的感受吗?(出“勇气”,板书“勇”)

师:除了“勇气”,还能感受到什么?(出“智慧”板书:“智")

2.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拓展阅读,加深理解西门豹这一人物的认识。

拓展阅读:开渠灌田(出①“志向”②出“坚持"③“一破一立”)。

储备语言:

师:课文详写救人除恶,略写开渠灌田。然而,带领百姓开凿水渠并非易事,在这里老师给大家补充一段文字,读一读,你从中感受了什么?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坚持、远见……)

(引导语)师:西门豹治理邺地,只除恶,不开渠可不可以?为什么?

师:只有开渠引水,用科学的方法治理旱灾,老百姓才能真正明白,安身立命

不在虚无的神,而靠实干的人。西门豹“破神立民”,于“一破一立”之中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邺地。

(引导语)师:既然开渠和除恶对于治理邺地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为什么作者只用寥寥数语记叙开渠这部分呢?

(总结语)师:纵观全文,从询问民情,到救人除恶,再到开渠灌田,我们看到一个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的西门豹。从“治邺"的一个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西门豹的“智慧”“勇气"坚持”“远见"执着”……(根据学生的生成总结),而在这些背后深藏着的是西门豹为民造福的“志向”。(在这些背后深藏着另一个zhi,你觉得会是哪个zhi?)。正因为志在民生,才能智除首恶,治旱溉田,还邺地沃野千里,让百姓丰衣足食。

环节五:复述课文,创编课本剧

【教师课堂行为】

课文篇幅比较长,要想复述好课文,我们可以先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课件出示复述提纲,学生练习复述。要求:注意用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

复述提纲:

(1)摸清底细:四问漳河的情况;

(2)破除迷信:扔巫婆、扔官绅头子、教训官绅;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