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市某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及的成因及对策探究》11000字(论文)_第1页
《S市某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及的成因及对策探究》11000字(论文)_第2页
《S市某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及的成因及对策探究》11000字(论文)_第3页
《S市某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及的成因及对策探究》11000字(论文)_第4页
《S市某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及的成因及对策探究》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国家非常重视幼儿心理的健康。幼儿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及心理的发展状况,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健康高兴的成长。在每年入园之初,新入园的幼儿突然离开温暖的家庭,离开了亲人的陪伴,来到了生疏的环境里,面对不熟悉的面孔,会使他们产生焦虑。如果幼儿长时间处于焦虑情况下,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影响,严重的也会影响今后生活。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连接,是幼儿发展的奠基时期和过渡时期。这一期间主要为让幼儿身心、智力健康发展,让幼儿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让幼儿接触适应集体生活,所以帮助幼儿适应入园新生活是入园急需解决的事情。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2.1研究内容首先,S市某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现状。其次,S市某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最后,解决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1.2.2研究方法(1)观察法:对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表现、各时间段焦虑表现人数等方面进行观察并记录。(2)比较研究法:将无焦虑表现幼儿与有焦虑表现幼儿的在园行为进行比较,将幼儿焦虑的时间段进行比较,最后提出策略。(3)访谈法。通过对教师、幼儿、家长的访谈,对观察到的行为与现象做更深入了解。1.3研究目的与意义1.3.1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对象为S市某园小班幼儿,对此班所有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并重点观察初入园有严重入园焦虑的幼儿,记录了幼儿入园焦虑的行为表现,观察了家长的行为等,对入园焦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访谈了幼儿、教师、家长,对孩子的入园焦虑表现的成因等进行分析,并及时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策略,来协助园内幼儿能尽快有效的顺应园内生活,帮助孩子快乐发展。1.3.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新入园学前幼儿中分离的焦虑的研究,是中国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其中一个较重要理论组成研究部分。内容简介幼儿过早入园导致焦虑情绪的形成问题已越来越普遍受到广大人们社会的共同关注,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也正随之逐步增多,与此相关联到的主要研究项目有:幼儿社交性焦虑因素研究、幼儿恐怖性社交焦虑因素研究、亲子依恋心理学研究、儿童认知行为理论实验研究、入园适应研究等。任何关于某一种心理研究及其理论基础问题的一个充分地完善的发展过程都是必然需要并同时应建立在幼儿对心理学其他有关方面有着更多丰富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理论研究成果支持的基石之上,进行一些关于促进幼儿分离焦虑因素行为的相关理论分析研究,有助于今后进一步研究为以后进行诸如幼儿对社会心理学其他诸如各种儿童精神、心理问题方面相关的科学分析理论研究问题而研究提供一些更相关地多学科的理论科学研究参考文献和有关数据资料作为支撑依据和提供的理论基础,对现代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有着极其富有重大实践意义深远的理论科学意义。(2)实践意义本研究主要在于怎么帮助这些幼儿尽快顺利健康的渡过幼儿入园阶段的紧张焦虑情绪时期,新的入园小班幼儿因为离开了家长朋友的陪伴从而进入幼儿园,进入了这样一个完全新的完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孩子内心也会慢慢产生一种不安,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尽快度过这一紧张的阶段。本专项研究重点对幼儿入园的焦虑行为与其它不焦虑的幼儿的行为进行比较,对焦虑的幼儿父母个体的焦虑行为及表现可以与其他不受焦虑影响幼儿父母个人的焦虑行为的表现情况进行横向比较。最后将提出一套相应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法策略,对促进幼儿教师入园焦虑的问题快速解决的工作能力也有所辅助提高。第2章概念界定及相关文献综述2.1概念的界定2.1..1焦虑一些学者认为焦虑可能是一种紧张的或令人恐惧的心理情绪的反应,预示伴随着某些不好的新事情会突然发生。张焕正教授还将这些不安现象描述为人们在面临预测到未来发生的某种灾难意图或重大不幸征兆时会产生出来的另一种紧张感。陈还说,焦虑通常是指一种心理情绪状态,比如过度紧张、焦虑、焦虑和极度恐惧,发生是在有可能会出现任何不好预料的负面结果或潜在威胁发生时。PAGEREF_Ref3932\h2.1.2入园焦虑在之前的研究中,在研究儿童入学焦虑之前,我们已经定义了儿童焦虑是如何产生的。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婴儿出现不安全感是由于和婴儿的依恋关系的分离变化造成焦虑的后果;有一些儿童研究人员甚至将把这完全归因于在幼儿园期间缺乏安全教育以及婴儿生活环境的分离变化造成;另有一些研究人员又综合考虑发现,认为婴儿焦虑还不仅是包括婴儿脱离父母依恋,还可以包括婴儿人际关系的分离变化、环境条件的分离变化、规则的分离变化以及和婴儿行为无关的变化。然而,到了目前研究为止,学术界似乎对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也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权威的统一的定义。狭义中的婴儿入园分离焦虑即是指入学前分离的焦虑。广义下的新生儿入园离焦虑还不仅是包括幼儿入园时分离的焦虑,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焦虑。本研究可将入园焦虑定义为: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因为离开了所依附的对象,周围环境发生改变,导致无法适应心理体验和外部行为。具体表现为进入幼儿园时哭泣、不正常午睡、不正常进食、依恋爱人、静坐(站着)等。2.2相关文献综述2.2.1有关焦虑本质的研究Kierkeggard在由其本人编写出版的文集《恐惧的概念》中对于焦虑也是可以这样进一步阐述出来的,焦虑即指一个人在他面临人生自由抉择问题时,必定首先会同时具有怎样的或那样的一种心理感受。他甚至认为儿童焦虑可能与婴幼儿自我意识的自然形成阶段和身心发展状况相直接关联,当有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产生障碍时,焦虑也或许就会随之而出现。在焦虑信号说中,弗洛伊德提出了“焦虑是来源于自我,是由自我形成并感知焦虑。”焦虑是一种来自自我的情绪。存在三种焦虑状态:(1)真实的焦虑(客体性焦虑)(2)神经质的焦虑(3)道德性焦虑REF_Ref3759\r\h[1]对于焦虑的研究,不同学派理解不同,可概括为是来源于自我的一种心理情感体验。并且对于焦虑的研究,逐渐从质的研究发展到量的研究,这也说明人们对于焦虑的认识研究更加深入透彻。2.2.2有关缓解分离焦虑策略的研究国外比较著名的几位幼教学者相继在研究儿童影响因素理论基础上也都提出或者研究了一些可有效的帮着孩子快速有效缓解儿童的焦虑抑郁状态的策略:如美国学者Jennifer、Judith和日本Antonia(2010)所提出来的快速缓解幼儿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的最有效教育方法,即让陌生人开始注意观察他与自己周围幼儿间的一种心理交流和行为方式,慢慢地走进幼儿,递给孩子熟悉有趣的小玩具,或者是和孩子共同玩一个熟悉有趣的小游戏,都会极大降低孩子的心理恐惧的程度。REF_Ref3932\r\h[3]

第3章S市某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状况3.1研究过程对S市某园某小班25名幼儿,还有老师和部分家长进行研究观察,对老师、家长、幼儿进行了访谈。观察时间为9.2日-9月26日(除去节假日),具体观察时间:从幼儿早上8:00入园到下午17:00离园。3.2小班的幼儿入园焦虑表现的时间段分布情况图18:00-8:30幼儿入园时间段焦虑表现的人数分布8:00-8:30幼儿入园时间段没有午休,所以只记录哭、站、恋人恋物、不正常进食四种表现的人数,9月2日-9月27日(不包含节假日和比赛日)一共20天各焦虑表现的人数如图1,我们可以发现,在8:00-8:30幼儿入园时间段,哭的人数最多,9月2日后一直增加,之后有缓解,但每个周一焦虑表现的人数会增多。幼儿入园时间段与家人分离,焦虑会比较明显,幼儿经常会以哭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入园时间段的主要焦虑表现是哭。图211:30-12:30午餐及午休准备阶段焦虑表现的人数分布11:30-12:30这一时间段幼儿的焦虑表现人数又达到高峰。午餐时没有了家人的喂饭,幼儿要自己动手,幼儿难免会有落差,一边吃饭一边哭,甚至会有幼儿拒绝午餐。吃完午餐即将进入午休阶段,幼儿没有家人的陪伴,幼儿园里的午休环境与家里不同,有的幼儿一躺到床上就大哭,不想午休,也有的哭着要依恋物。图32:30-3:00起床整理及加餐阶段幼儿入园焦虑表现的人数分布2:30-3:00起床整理及加餐阶段幼儿有焦虑表现的人数比较多,但是焦虑的时间不会很长,幼儿醒后发现在一个不太熟的地方,也没有家人陪同,这时幼儿会闹情绪,在老师的引导交谈下,幼儿会慢慢平复自己的情绪。3.3小班幼儿入园焦虑表现的人数分布情况哭、站、恋人恋物、不正常进餐、不正常午休为入园焦虑的表现。分别对幼儿入园第一天9月2日、入园一周9月6日、入园两周9月13日的焦虑表现人数进行了记录,分析总结焦虑表现的特点。图4入园焦虑表现情况的人数分布根据图4以及观察到的情况,总结了以下结论:(1)入园焦虑的三个主要表现为“不正常午休”、“哭”、“不正常进食”经过对幼儿的全面观察,发现幼儿入园焦虑有一定特点。很多家长谈到入园焦虑他们脑中第一时间想到“哭”,其实,入园焦虑中的“哭”是最主要表现,也有其他表现。图4显示,“哭”、“不正常午休”、“不正常进食”为三大主要焦虑表现,恋人恋物和站为个别表现。(2)入园焦虑大概会持续两周很多的父母会带孩子参加早教机构、儿童俱乐部等,认识一些同龄儿童,提前预防幼儿的入园焦虑,入园焦虑大概会持续两周,小部分幼儿入园焦虑会持续时间更久。第4章S市某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4.1幼儿自身孩子自身的经验是主要的影响要素。幼儿园和家庭的生活环境差异很大。孩子上幼儿园前的经验会对幼儿园后的人生经验产生影响。本文所提及的现有经验包括以下方面:4.1.1幼儿现有经验对其入园焦虑的影响(1)与同伴交流不开心会影响幼儿入园焦虑入园前同伴交往经验会影响入园后的同伴交往,贝贝进餐时,经常躲起来,在访谈中,贝贝表示害怕别人抢她东西,在问到贝贝在家里有没有好朋友时,贝贝说:“欢欢,我是大姐姐,她抢我饼干,奶奶说是好朋友就得让着她所以我们做朋友。”在访谈中奶奶说:“欢欢是邻居家的小孩,比贝贝小,一般情况下欢欢想要什么东西,都是让贝贝让给他,也没想到贝贝会因此受到影响。”可见贝贝入园前的同伴交往不太理想,不愉快的交往经验影响了她入园后的积极交往性,间接对她的入园焦虑产生了影响。幼儿入园后,同伴变多,愉快的同伴交往会让幼儿变得愿意与其他同伴交流玩耍,进而缓解孩子入园焦虑,相反,与同伴不愉快的交往经验会加重幼儿的入园焦虑。(2)家庭生活经验会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现代社会流动性高,人们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动,人与人之间没有信赖感。关于子女教育问题,父母经常说:“不要向陌生人敞开大门”“不与陌生人交流”。幼儿除了和亲人接触以外,与陌生人交流大大减少,所以入园后,面对生疏环境,不熟悉的幼儿和老师会使幼儿变得焦虑。现代的孩子也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入园后面对很多幼儿会有不适应感,所以许多幼儿会有入园焦虑。4.1.2气质类型的不同也会影响幼儿入园焦虑气质在孩子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具有明显的特质,气质作用在年龄较小时表现越明显,三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气质类型会显著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为气质类型,儿童不相同的气质类型,他们的体现存在明显不同。在观察S市某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过程中,发现焦虑强烈的孩子不擅长和其他孩子交流、胆小害怕,很多时候会选择旁观,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他还表现出了讨厌和拒绝小伙伴邀请的样子。如,在教师们率领孩子们共同玩“快乐的小推车”这样的类似的游戏时,贝贝不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直站在一旁观看。幼儿乐乐邀请贝贝游戏,但贝贝将胳膊一拐撒腿就跑。他的父母表示贝贝性格内向,胆小怕生。老师来家访时,性格内向的他总是依附在家人身旁。我们初步判断出这名幼儿属于抑郁质、黏液质。与之相反的是另一名没有表现出焦虑的幼儿可欣,老师家访时,可欣在床上蹦蹦跳跳,她甚至拿起自己衣服丢到老师身上,很是活泼爱动,喜欢探索,入园以后,一刻也不能停下来,胆子大,爱冒险,能很快与其他幼儿朋友坐在一起尽情地嬉戏玩耍,成为游戏同伴,显然可见,这名幼儿气质类型为胆汁质、多血质。孩子们的气质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与同伴的交流,也会影响到幼儿的入园焦虑。4.2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住的地方,入园焦虑的主体是幼儿,因为孩子的发展不够成熟,各方面依赖于看护人,所以说家庭对幼儿入园焦虑有着积极或是消极的影响。家庭系统也是比较复杂的,家庭系统中的任意两个成员即可构成一个系统。本次我们主要研究夫妻系统和亲子系统中父母对幼儿入园焦虑的影响。4.2.1家庭的结构与育儿方式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大致分三种,第一种是由母亲或父亲和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第二种是由亲子组成的“核心家庭”;第三种是由父母、祖父母等3代及以上与孩子组成的“杂居家庭”。家庭越复杂,对孩子影响越大。育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的结构影响,育儿方式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权威型、忽视型。经研究发现,“杂居家庭”更易为溺爱型育儿方式。溺爱型育儿方式特点为家长靠取悦和安抚孩子来避免和孩子对抗,是对幼儿的过分关爱、包办代替。这样的孩子在家中博得家人太多关注,家人对幼儿过多关心爱护,进入幼儿园后,孩子比较多,老师不可能只关注她一个,关注度往往大大减少,幼儿园中的生活方式是有规律性的、集体性的,可能会使幼儿产生不适应进而产生焦虑。这样的孩子也缺乏自理能力,入园之后,他们也要自己照顾自己,当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很容易发生焦虑。本次研究中,贝贝的家庭是“四代同堂”,这种家庭结构带来了溺爱型的育儿方式。通过对贝贝家人访谈和观察,贝贝的家人对孩子过分关爱,在生活中包办代替。贝贝的爸爸表示:“孩子多为祖母带,祖母觉得自己带的比我们好,对孩子照顾的比较细...祖母怕她吃饭时候凉了,大多数情况下喂孩子吃

”,贝贝家人漠视了她自理能力的培育,入园后生活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入园后会有焦虑,这也是贝贝入园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4.2.2家长自身情绪与教育幼儿方式幼儿在入园前,家庭会给幼儿的行为、心情等带来很大的影响,幼儿的情绪会受到家长情绪的影响。家长乐观优良的情绪会让自己孩子处于开心愉悦状态,在访谈一位母亲怎样让自己孩子开心入园时,幼儿母亲表示“我跟孩子说,幼儿园里的老师特别好,可以带领你们玩很多有趣的游戏,可以教你们唱歌跳舞,幼儿园还有好多善良可爱的小朋友们,”家长的乐观情绪会给幼儿的情绪带来积极影响,幼儿能很开心的去幼儿园。父母会对幼儿入园焦虑产生影响,而且与幼儿有亲密关系的家人也会影响幼儿的入园焦虑。在此次访谈内容中,有位幼儿园老师对此示:“其实很多时候是家长的焦虑引起了幼儿焦虑,幼儿并没有表现出多不适、多舍不得,孩子可以在园中愉快的玩耍,家长太担忧孩子,家长的焦虑影响到了孩子。”本研究中,家长焦虑是贝贝入园焦虑的另一原因。祖母在送她入园时非常不舍、担心的掉下了眼泪,离园时,祖母总是冲在第一个,很早就在门口等候,一看到孩子就紧紧抱在怀里,看起来比幼儿还焦虑,家长的这些情绪,幼儿肯定是能够感受到,会加深幼儿的焦虑。4.3幼儿园幼儿园的制度、环境、老师态度及其专业素质等都影响幼儿的入园焦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4.3.1幼儿入园焦虑受幼儿园物质环境影响幼儿园环境美好,能充分满足幼儿活动需要。设有“医院”“商场”“饭店”等幼儿熟悉的场所,并配有足够的玩具与材料,使幼儿热爱幼儿园。进而影响入园焦虑。相反,狭窄的户外环境会让人心情压抑,玩具很少不能让幼儿尽情玩耍。影响其入园焦虑。室内舒服、温馨这样能给幼儿家一样的感觉,缓解其入园焦虑,相反呆板、阴沉的环境会使幼儿产生反感,难以适应幼儿园生活。4.3.2幼儿入园焦虑受老师的专业素养影响孩子自小在家中,生活大多要为父母亲照顾,进园了之后,老师便起到了替代作用,所以说孩子在幼儿园的心理受到老师对待孩子态度的影响,老师对待幼儿温柔和蔼会使幼儿热爱老师和幼儿园。相反,老师过于严厉暴躁的情绪反而会容易使部分幼儿反感与老师正常交流,与幼儿园产生陌生感,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恐怖、胆怯的焦躁心情,从而产生入园焦虑。幼儿入园焦虑也会受到游戏活动的影响,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吸引幼儿,使幼儿投入其中,降低幼儿的入园焦虑,相反,无趣的游戏活动会增加幼儿的入园焦虑。4.3.3幼儿入园焦虑受幼儿园管理制度影响幼儿在入园前接受老师进行一次家访。在入幼儿园前,通过老师的家访,建立与孩子的信赖感,入园后孩子获得安心感。另外,在入园前的家访中,老师可以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减少幼儿的入园焦虑。若没有家访或家访不理想,幼儿在入园后面对不熟悉的老师可能增加其入园焦虑。老师的值班制度。幼儿入园前期,焦虑比较集中。每个班级新入园幼儿有很多,幼儿入园焦虑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师值班制度有关。在幼儿焦虑比较集中的时候,轮班制度不能很好的照顾到每一位幼儿的焦虑。老师全天值班制度,可以很好的照顾到幼儿,老师在每一时间段都能对幼儿进行照顾,尽量及时的满足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幼儿的入园焦虑。第5章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5.1家长层面5.1.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小班的幼儿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父母在家中可以及时的悉心照料孩子并与自己的孩子达成默契,入园后,老师要关注很多孩子,不可能只关注一个幼儿,不能及时的明白幼儿的需求,老师便不能及时满足幼儿需求,所以幼儿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在入园前家长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以便幼儿入园后可以照顾自己,减少或者缓解其入园焦虑程度。5.1.2帮助孩子形成良好同伴关系大概从2岁半开始,孩子会花很多时间和同伴相处,和大人的交流时间会变少。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他们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孩子和同伴的关系与大人不同,更简单、更平等、更自由。他们彼此之很有可能包含着肯定的感情和矛盾。在访谈中,一位家长说:“刚到幼儿园哭是正常的,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刚入园还是会觉得很陌生,在幼儿园里熟悉一些,有了好朋友,就会变得更好。”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后的同伴交流会受幼儿入园前以往的同伴交流经验的影响。若在入园前幼儿与同伴之间有过非常不愉快的交往,那么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就很容易有害怕心理,不喜欢与幼儿交往,加重幼儿的入园焦虑。要与同伴形成良好的关系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在入园之前,父母应帮助幼儿与同伴多形成愉快的交往体验,减少与同伴之间矛盾。第二是在入园后,父母应帮助孩子在该班级中与其他幼儿形成良好同伴关系,从而缓解入园焦虑。5.1.3根据家庭结构的不同性,选择多样化的育儿方式幼儿在入园前,父母与幼儿直接互动,家长的言行和举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家长育儿方式有关。学龄前儿童个体、家庭结构等都有很大差异,对于养育方式,应根据家庭结构、儿童性格特征等进行多样化的养育方式。单亲家庭的幼儿不要进行忽视型养育,杂居家庭的幼儿避免溺爱型养育,幼儿都是在多种教养方式中生长的,注重权威型养育,同时也要将多种教养方式相结合。5.2教师层面5.2.1在入园前进行家访家访主要是老师到学生家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交流情感,了解学生的状况,一起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另外,学前教育,特别是入园前的家访,不仅仅要和家长交沟通交流,还要和孩子交流,以及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家访对孩子的情况有更全面、真正的了解,为进园后的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根底。关于幼儿的焦虑缓解,在对老师的采访中,一位老师是这样说的:“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家访是很有必要的,别人一周完成的家访,我们两周才完成,我们的工作做的很扎实,所以我们班的总体情况就要好很多,家访有相当大的作用,可以让幼儿对你有熟悉感,你去她家她会对你有格外的亲切感,也便于以后的沟通,比如,前天,晶晶嚎啕大哭,一直要找妈妈,这时候我问晶晶还记不记得我前天去她家,她拿了面包给我吃,说着说着她的情绪就有所平复了。”所以,我们应重视家访,可以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产生焦虑是因为需求没有获得满足,家访可以让老师了解孩子的特殊需要,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能够及时地满足他们,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也了解家长在家庭中的教育形式等,能够帮助老师调整教育的方法,有益于进一步缓解幼儿的焦虑。其次,与家长交流,协助家长做好入园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而后,经过与幼儿最初的接触,使幼儿对老师熟悉,获得入园后的信赖,从而达到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成果。最后,和家长交流,介绍自身及老师的任务,树立与家长的彼此信赖关系,为将来的家园合作奠定基础。5.2.2创造入园所需的环境幼儿在园的学习与生活需要适宜的支持环境。幼儿进入到一个生疏的环境会有产生不适应,老师们应努力为孩子创造入园所需的环境,帮助幼儿适应园中环境,从而降低幼儿入园焦虑。环境创设包括玩具、活动房间的布置、卧室的布置等。比如,在装饰环境的时候,放几张孩子和父母的合影,娃娃家放家庭常用的商品,如浴室用品等,尽量做到与家庭环境相似。5.2.3增强师生关系,打消幼儿的戒备心理师生关系也是现代幼儿教育工作中一个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孩子们刚上幼儿园时,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可以消除孩子的防御心理。幼儿进入到幼儿园意味着要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和陌生的伙伴一起生活。孩子们必然会有一些不安、惧怕和焦虑。老师要更爱孩子,更关心孩子。不能忽视孩子们的不安,不可以大声训斥孩子,也不能有丝毫的焦躁。如果这时孩子在哭,老师需要适当地安抚他。例如,坐在他们旁边,帮他擦干眼泪,帮助这个小朋友找到新的玩伴,和他们愉快地玩耍,让幼儿觉得:其实幼儿园并不可怕,老师也很温柔,小朋友也很善良。这种行为为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了根基。在进入幼儿园初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孩子们的入园焦虑有所缓解。结语幼儿入园的焦虑对幼儿的心理积极健康的发展有很大意义,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关系到幼儿园的生活体验和整个幼儿的心理健康。本研究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入园焦虑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也提出了解决策略,本研究来源于幼儿园的实践,通过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又回到幼儿园进行实践指导。本研究采用了观察法,观察S市某幼儿园小班25名幼儿的入园焦虑表现情况,总结研究出该类幼儿发生入园焦虑后焦虑现象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入园焦虑高峰期的时间段:早餐时间段和午睡前后:第二,入园焦虑的三个主要表现为“不正常午休”、“哭”、“不正常进食”;第三,入园焦虑持续的时间大约为两周,比较严重的持续时间约为四周甚至时间更久。通过访谈,发现幼儿现有的经验、家庭的结构与养儿方式、家长行为态度、幼儿园氛围、老师的专业能力、幼儿园制度等都会共同影响着幼儿入园焦虑。家长应培养孩子初步的情绪自理协调能力及自理能力,并及早做好送幼儿入园的一切准备事宜;同时老师们应要做好入园前的家访,接触到幼儿父母并全面了解幼儿,创造入园所需要的氛围,增强师幼关系。家庭、幼儿园相互配合,对幼儿焦虑问题有所缓解,让幼儿尽快顺应幼儿园生活,快乐的成长。在本研究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幼儿从家初步入社会时的焦虑与不安,这一个月中与幼儿相处,从第一次的大哭大闹、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