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25-文化创新_第1页
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25-文化创新_第2页
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25-文化创新_第3页
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25-文化创新_第4页
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25-文化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25│文化创新课时25文化创新

课时25

│考纲考向概览考纲考向概览考纲概览考向定位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文化的创新这一主线,重点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意义以及文化创新的途径等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和措施类选择题为主。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意义主要立足于信息的解读,文化创新的途径以启示类、措施类考查为主高考复习策略课时25

│高考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文化创新”为主线,立足文化创新,主要分析了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主体、意义以及途径等。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复习本单元我们必须立足“一般意义上文化的发展过程”这一核心,认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理解文化传播、传承和创新是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课时25│高考复习策略

3.本课时的主线是“文化创新”,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①结合山东文博会的举办等,认识文化创新的意义。②结合各地文化发展的经验和文化发展案例,认识文化创新的措施与途径。考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点1

│主干梳理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________。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2)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①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干梳理文化创新社会实践考点1

│主干梳理②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推动________的发展。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促进________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社会实践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富有凝聚力考点1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文化创新的意义包括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二者角度不一样,前者是从实践的角度,后者是从文化自身的角度谈文化创新的意义。

3.文化创造的主体:________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__________的主体。人民群众文化创造考点1

│要点探究正确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文化创新是在变革对象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要点探究考点1

│要点探究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考点1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考点1

│典题例练典题例练

1.[2011•广东卷]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考点1

│典题例练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主题应强调的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②强调的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故排除。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深圳精神”,奋斗历程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故④不符合主题,排除。①③切合主题,B项正确。考点1

│典题例练考点1

│典题例练

2.[2011•安徽卷]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考点1

│典题例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旨在表明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形成于人们长期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这表明实践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创新的作用,答案为B。①④与材料中心不符。

[点拨]对于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关系的题目,要仔细阅读材料,看材料是强调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还是强调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还是两方面都有,要根据题干要求去做题。考点2

│文化创新的途径考点2文化创新的途径考点2

│主干梳理

1.根本途径:立足于_______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2.基本途径(1)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主干梳理社会实践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考点2

│主干梳理

②要求:不能离开________,空谈文化创新;体现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②要求: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_____________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________;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世界优秀文化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考点2

│主干梳理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文化创新须处理好两种关系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________、民族文化与________的关系。

(2)文化创新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克服“守旧主义”和“________”:一味固守本民族________,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________的倾向。②克服“______________”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________,根本否定________的倾向。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外来文化封闭主义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民族虚无主义考点2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注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不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角度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是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讲,要吸收、借鉴其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考点2

│要点探究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点探究考点2

│要点探究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考点2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1)文化创新的根基和文化创新的基础不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2)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不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考点2

│典题例练典题例练

3.[2010•广东卷]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考点2

│典题例练

[解析]本题设问指向明确,集中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全面,应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两个基本途径分别进行分析,同时不要忘记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点拨]文化创新的途径,可以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和坚持正确方向来回答。关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还需要考虑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需要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等。至于回答哪些内容,要看材料和设问的信息。考点2

│典题例练►易错点1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

1.[2012•连云港模拟]“给力”的词义与潮汕方言的“到力”相同,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是少数网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还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给力”成了热语表明(

)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

C.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本课错题清零

[点拨]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离开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所以文化创新靠的并不是创作者的灵感,而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B、C表述有误。“给力”成了热语源于社会实践的需要,选D。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

2.“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③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夸大了文化创作者的作用,否定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否定了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故选D。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易错点2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2012•昆明模拟]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果,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点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但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错误。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

4.有一位艺术家说过:“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迪是(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实现文化创新就要抛弃一切旧的文艺形式

C.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

D.实现文化创新就要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答案]A[解析]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B、D错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故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创新对艺术的重要性,故A正确。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易错点3混淆文化创新的源泉、根基、渊源和主体

5.[2012•海口模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风尚,如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吕不韦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等。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正确的态度是(

)①要在继承中发展②要对其注入时代精神③把它作为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把它作为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

[点拨]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根基是传统文化,渊源是一切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答案]A

[解析]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③错误。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

6.经上海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组委会批准,2011年6月29日至7月10日,由上海浦东文化传媒主办,通过网络及媒体征稿方式广泛征集上海市第七届农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方案。本次征集活动要求应征作品既可以表达出新时代广大农民对于生产生活的热爱之情,又要展现上海新农村风貌、农民新生活。这启示我们(

)A.文化面向世界才能推陈出新

B.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C.文化作品是社会风貌和情感展示的手段

D.文化创新的动力主要源自于对民族的情感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农运会会徽、吉祥物的设计,要很好地反映上海新农村面貌、农民新生活和新时代广大农民对于生产生活的热爱之情,C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B错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只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之一,A说法绝对。文化创新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D错误。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易错点4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或照搬或坚决抵制

7.漫画是中国人从西方学来的,现在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文化交流要海纳百川,以我为主

B.继承和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对外来文化要全盘吸收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

[答案]C

[解析]A与题意无关。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故B错误。对外来文化要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故D错误。材料说明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C正确。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

8.自2011年7月15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在北美公映以来,在全球掀起一股势不可挡的魔法狂潮,并以首周4.76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位居影史上全球首周票房冠军。在研究其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时,美国学者戴维•科尔伯特写到:“读罗琳女士(《哈》作者)的书的乐趣之一是你可以发现她游戏般地隐藏在文字中的一国历史、传说和文学典故。”该学者的观点启发我们进行文化创作时要(

)A.全盘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B.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C.必须抛弃传统文化中落后的东西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

[答案]B

[解析]“历史、传说和文学典故”意指传统文化,故该学者的观点强调了要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B正确。A、C说法明显错误。D不符合题意。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