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07-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小题多维练(原卷版)_第1页
课时07-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小题多维练(原卷版)_第2页
课时07-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小题多维练(原卷版)_第3页
课时07-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小题多维练(原卷版)_第4页
课时07-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小题多维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07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1.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37422512114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2.明代早期,巡抚、总督本是中央临时派遣到地方的监察官员;明中期后,相继出现了总督某某等地军务兼理粮饷、巡抚某某等府州县兼管河道的官名。这表明明代()A.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 B.地方监察体系更加完备C.地方军政管理走向低效 D.地方机构权力趋向集中3.明朝中后期,官场形成一条惯例,不是庶吉士(官职,由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担任)不可入内阁。翰林院庶吉士成为进入内阁的敲门砖,因此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实属正常。这一规定()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B.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C.导致了经世之才的缺乏 D.造成了政治局面的动荡4.明初,设都察院专司监察百官。后来又设大理寺,与都察院、刑部合称三法司。大案由三法司会审,再奏请皇帝裁决。这一举措()A.避免利用权力干预司法 B.使皇帝的权力渐趋衰弱C.利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 D.遏制了朝廷官场的腐败5.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6.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刘家港天妃宫《通番事迹碑》“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钖(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为‘三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明史》A.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B.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C.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D.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8.清入关前,实行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军国大事由满族王公共同讨论决定。皇太极于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入关后,顺治帝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设大学士,行使原先明内阁的职责。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变()A.使决策更加科学 B.有利于君主专制C.加速了汉化进程 D.有利于社会稳定9.康、雍、乾时期,逐渐形成大臣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进言的制度,皇帝亲自批阅密折,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该制度旨在()A.加强皇帝的专制独裁 B.打破因循守旧的风气C.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D.有利于处理紧急军务10.军机处始于雍正年间,在乾隆年间获得极大发展并建制化。军机大臣一般由皇帝选内阁大学士充任,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这表明军机处()A.挑选学识渊博人员入值B.拥有全国政务的决策权C.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D.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11.清朝继承发展明朝督抚制度的同时,在东北、外蒙和新疆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内蒙古设立盟旗。以上这些措施()A.比元代行省制更先进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推动朝贡体系的发展D.说明国家治理方式灵活多元12.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13.据《台湾府志》记载,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这一材料的核心内容是()A.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B.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管理C.大陆移民是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D.清朝时台湾盛产食糖和粮食14.康雍乾三朝平定西北等边疆叛乱后,不仅遵循汉族军礼,告成于太庙和祖陵,还立告成碑于太学之中,全国各地文庙纷纷仿效。到了乾隆年间,类似的造碑运动达到了高潮。这使得清代()A.民间叛乱日趋沉寂 B.文人竞相从军建功立业C.传统礼仪革故鼎新 D.大一统意识进一步发展15.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清圣祖时期台湾地区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康熙六年,郑经拒不接受招抚,康熙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明清史料·丁编》康熙二十二年接受投降,优待郑氏,称:“将尔等从前抗违之罪,全行赦免,仍从优叙录,加恩安插,务令得所。煌煌谕旨,炳如日星,朕不食言”《清圣祖实录》康熙二十三年正月廿一称“台湾弃取,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康熙起居注》A.清圣祖长期坚持统一原则B.清廷给予台湾很大自治权C.清圣祖加强对台湾的统治D.清圣祖倾力平定台湾叛乱1.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减少了决策失误C.确保了政治清明 D.削弱了中枢权力2.“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3.下图是根据《明代阁臣数实考》整理的内阁阁臣的人数及来源情况。据此可知,阁臣人数的激增反映了()A.明代重视科举考试 B.明朝官僚体制已完备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4.明朝天启年间,权宦魏忠贤把持朝政,私植党羽,尽诛异己,正直大臣“约六七十人”被杀,东林党人也惨遭浩劫。这反映出天启年间()A.专制皇权渐趋衰弱 B.中枢运行机制的异化C.官僚政治趋于瓦解 D.宰相退出了权力中心5.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历史记述,根据此表可知军机处()出处记述清人王昶《军机处题名记》“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改名总理处。乾隆二年,诏复名军机处。”台湾李宗侗《办理军机处略考》“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春为舍人,中堂已有内外之分,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清史稿》卷一七六《军机大臣年表》“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A.发展为正式的官府衙门 B.是皇帝独断的辅政机构C.只负责处理军事事务 D.使得清朝行政复杂化6.清朝统治者对全国舆图的绘制十分重视,所谓“国家抚有疆宇,谓之版图,版言乎其有民,图言乎其有地”。康熙时编绘成《皇舆全览图》,乾隆时对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进行实地测绘后编绘成《乾隆十三排地图》。这反映了清代()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 B.政府致力于巩固国家统一C.具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 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1.(2021.年全国甲卷)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2.(2020·全国Ⅲ卷)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3.(2019·北京卷)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4.(2018·全国Ⅰ卷)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2018·北京卷)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6.(2017·全国Ⅱ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7.下面是根据《春明梦余录》中记载的公元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八天之内,明太祖的总工作量和平均工作量所绘制的统计图。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明太祖勤于政事,举政果断 B.明太祖对臣下的工作能力感到不满C.明太祖废除丞相,政务繁杂 D.明太祖时内阁办事不力,被迫为之8.明朝统治者在编修《元史》时,重视展现元朝“天下一家之义”。清朝统治者在修订《明史》时,多次提到清朝是继承明朝正统而建的,且充分肯定儒学在明初建制中的积极作用。明清如此修史旨在()A.加强思想控制 B.维护国家统一 C.提升史官素养 D.强化君主集权9.明宣宗时期,为内阁设立制敕房、诰敕房等官署,并“令内阁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而以进”,提出处理意见。同时于宫内设立内书堂专授小内使读,还赋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