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海港标准及技术规范_第1页
卫生海港标准及技术规范_第2页
卫生海港标准及技术规范_第3页
卫生海港标准及技术规范_第4页
卫生海港标准及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节创建国际卫生海港标准与技术规范适用对象适用于国境对外开放的海港港口相关单位开展创建“国际卫生海港”的活动。创建程序建立领导机构机构的成员由港口主要经营单位、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当地政府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该机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港口的主要经营单位为创建工作的主体。成立技术小组技术小组由各参与创建活动的单位派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饮用水、食品、固体和液体废弃物、传染病、媒介生物、实验室及运送染疫嫌疑物、环境卫生、劳动卫生等方面工作的技术指导、资料收集整理并写出技术报告。申请创建组织领导机构向主管国境卫生检疫工作的主管部门(下简称国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创建国际卫生海港的书面申请。工作开展国境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后,领导机构按本规程要求制订方案,开展创建工作。国内考核领导机构以书面形式连同技术报告向国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国内考核申请。国境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国内专家进行考核。世界卫生组织考核通过国内考核后,由国境卫生主管部门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考核、验收申请。命名及授牌对已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考核、验收的港口,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境卫生主管部门授予该港口为“国际卫生海港”称号,同时颁发荣誉证书和牌匾。实施项目传染病控制对象染疫人、染疫嫌疑人,染疫和有染疫嫌疑的出入境船舶、运输设备、货物、行李、邮包。内容和方法1)设立医疗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用于对染疫人实施隔离、治疗,对染疫嫌疑人实施留验。2)进行病例个案调查当港口和出入境船舶上有传染病病例时,做好个案调查,了解病因、传染来源、临床过程,控制新病例出现。3)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港口和出入境船舶上有传染病暴发时,组织调查小组、进行疫情处理、个案处理和防治效果考核。4)卫生处理对染疫和有染疫嫌疑的出入境船舶、运输设备、货物、行李、邮包进行消毒、杀虫、灭鼠或其他卫生处理。5)预防接种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员工进行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按《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规程》规定进行。6)疫情资料管理收集、整理、分析和传递国内外疫情,建立疫情管理报告制度。考核标准医疗机构1)港口具备医疗急救机构或急救网络,设有传染病隔离场所,配备急救车,并能完成常见疾病、中毒、外伤的医疗诊救。2)隔离场所有医护人员随时实施医疗救护。3)港口有完善的传染病管理制度,有专人从事疫情管理工作。疫情登记完整,报告及时、准确,报告率达100%。4)港口近三年没有蚊媒传染病和鼠传播传染病的发生。5)港口传染病疫点处理、个案调查达100% 。预防接种1)国家所规定的传染病疫苗预防接种覆盖率不得低于95%。2)检验检疫机构可随时提供黄热病预防接种。3)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的人员、设备齐全。对象港口内的鼠、蚤、蚊、蝇、蜚蠊、蜱、螨、蠓。医学媒介生物监测与控制对象港口内的鼠、蚤、蚊、蝇、蜚蠊、蜂、蜗,朦o监测内容1)开展本底调查每四年为一周期。每个种类的监测必须定点、定时、连续、每月进行,遇特殊天气可顺延。必须持续一个调查年度。根据所在港口的实际,四年中上述8个种类可分批进行,即每个调查年度可只完成2-3个种类的调查,但必须在四年内完成全部种类的本底调查工作。2)开展动态监测动态监测内容及时限如下:每季至少监测一次;监测港口医学媒介生物种类,并在季节消长高峰时实施媒介生物密度监测;监测可能经由入境的交通工具、货物、运输设备、邮包等携带的外来医学媒介生物。3)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对港口各种媒介生物的监测资料应进行收集,对最近连续三年的监测结果应进行整理、分析并形成技术报告。方法各类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方法如下:1)蚊:调查方法见SN/T1300-2003 国境口岸蚊类监测规程;2)蝇:调查方法见SN/T1313-2003 国境口岸蝇类监测规程;3)鼠:调查方法见SN/T1240-2003 国境口岸鼠类监测规程;4)蚤:调查方法见SN/T1292-2003 国境口岸蚤类监测规程;5)蜚蠊:调查方法见SN/T1191-2003国境口岸蜚蠊监测规程;6)蜱:调查方法见SN/T1293-2003 国境口岸蜱类监测规程;7)蠓:调查方法见SN/T1294-2003 国境口岸蠓类监测规程;8)螨:调查方法见SN/T1339-2003 国境口岸螨类监测规程。控制内容与方法1)成立防制机构港口媒介生物的控制应由经港口卫生检疫机构许可的专业单位负责,并应具备下列要求:a.有固定的办公地址、便利畅通的通讯条件及符合条件的运输工具;b.有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c.有合格有效、符合媒介生物监测、控制规程的器材,以及安全防护设备;d.使用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消毒、除虫、除鼠药械;e.执行消毒、除虫、除鼠以及其他卫生操作时不应对任何人引起过分不舒服或有损于人体健康;对船舶之结构或操作设备不造成任何损害;避免一切火灾危害。进行这些操作时,应采取一切可能预防措施,避免损坏货物、物品、行李、运输设备以及其他物品。2)采取控制措施(1)病媒昆虫控制a.环境防治:对港口环境进行治理、改造,消除病媒昆虫孳生、栖息场所。对于蚊类防治,需在港口四周向外延伸至少400m 距离的保护区内,采取积极的防蚊措施。b.化学防治:用化学药物、毒饵杀灭病媒昆虫。C.物理防治:用物理的方法杀灭病媒昆虫。(2)啮齿动物控制a.器械灭鼠:使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等捕鼠器械进行灭鼠。b毒饵除鼠:使用灭鼠药进行灭鼠。c生态灭鼠:断绝鼠粮、改良建筑、改善环境、保护鼠类天敌(鹰、蛇、猫等动物)。d船舶防鼠:船舶在港口停靠期间,船长应当负责采取以下措施:绳上必须使用有效的防鼠板,或其他防鼠装置;夜间应当用强光照射扶梯、桥板。考核标准1)鼠类控制标准a.室内粉迹法密度3% 以下、室外夹日法1%以下,新的鼠征(鼠咬痕、鼠迹、鼠粪、鼠洞)阳性率小于3%。b.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m,鼠征不超过5处。c.场内有固定防鼠装置,每100M2 不少于1个。2)蚊类控制标准a.港口周围的区域应保持无埃及伊蚊的成虫与幼虫,为此应在其四周向外延伸至少400m距离的一个保护区内,采取积极的防蚊措施。有白纹伊蚊的港口地区,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不超过3。b.港口外环境各种存水容器和积水中,蚊幼虫的阳性率不超过3%。c.特殊场所白天人诱蚊30分钟,平均每人次诱成蚊数不超过1只。d.港口无蚊媒传染病发生。3)蝇类控制标准a.重点单位有蝇房间不超过1%,其他单位不超过3%,平均每间阳性房间蝇数不超过3只;重点单位防蝇设施不合格房间不超过5%;加工、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b.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幼虫和蛹的检出率不超过3%。4)蟑螂控制标准a.室内有蜚蠊成虫或若虫阳性房间不超过3%,平均每间房间大蠊不超过5只,小蠊不超过10只。b.有活蜚蠊卵鞘房间不超过2%,平均每间房不超过4只。c.有蜚蠊粪便、蜕皮等蟑迹的房间不超过5%。5)蚤类控制标准每房间傍晚布放粘蚤纸5张(四角和中央各布放1张),共布放100个房间,粘蚤数不超过2%,特种蚤不超过1%。饮用水、食品卫生控制对象港区内从事饮用水、食品生产经营以及向出入境船舶提供饮用水、食品服务的单位和人员。内容与方法对单位的管理所有从事饮用水、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应取得卫生许可证。具体办法执行《国境口岸食品、饮用水卫生监督规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总的卫生要求执行GB14881-1994 ,食品生产单位废水排放执行GB8978-1996 ,废气排放执行GB16297-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执行GB18483-2001,餐厅符合GB16153-1996。港口内二次供水设施(包括供水站、船舶供水设备、候船楼饮用水蓄水池等)应符合GB17051-1997。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所有从事饮用水、食品供应服务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每年一次;卫生知识培训,每二年一次。具体办法《国境口岸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规程》。卫生监督对港区内饮用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每季不少于一次。水质检验定期对港口内所有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进行水质检验,水质检验每月不少于一次,每年做水质分析报告。水质检验按GB5749-1985规定执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食品(具)检验对港口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和食(饮)具进行抽样检验,每季不少于一次。食(饮)具应一用一消毒,其消毒卫生检验按GB14934-1994规定执行。食品卫生质量执行国家相关标准。预包装食品执行GB7718-1994 。档案管理对港口内供水单位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档案,档案资料不少于三年。档案内容应包括:单位概况、从业人员情况、卫生监督文书、检验报告书、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行政处罚材料等。考核标准1)连续三年水质抽样监测合格率95%以上。2)三年内食品、食(饮)具抽样检验合格率在95%以上。3)饮用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发放率100%。4)饮用水、食品从业人员体检率、健康证发放率100%。5)饮用水、食品从业人员“五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调离率100%。6)饮用水、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率100%,合格率达95%以上。7)三年内无介水传染病发生。8)三年内无食物中毒发生。固体与液体废弃物卫生控制对象靠港船舶和港口内的粪便、垃圾、废水、废弃食品和其他有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物品。内容与方法压舱水和污水1)污水收集、处理、排放在港口建立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所有生产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禁止船舶在靠港期间排放污水。污水处理和排放执行GB8978-1996、GB16297-1996标准。2)压舱水管理对来自疫区的压舱水进行卫生处理。疫区压舱水须经卫生处理后方可排放。垃圾1)港口垃圾管理港口垃圾管理采用如下两种方法:在港口内放置足够数量的带盖且便于清洗的垃圾容器。港口垃圾日产日清,并使用封闭式清运车辆和设施进行清运。在垃圾处理场所建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的设施,防止对周围环境、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在港口内建立独立的垃圾焚化设施,用于处理染疫或染疫嫌疑物品。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符合GB3095-1996规定的要求。2)船舶垃圾管理对靠港船舶上的垃圾进行监督。靠港船舶上的垃圾应分类袋装存放。船舶垃圾需移下陆地的,应使用密封式工具、设施,未经卫生处理不得移运。来自疫区船舶上的垃圾必须在检验检疫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卫生处理。粪便1)厕所建立港口内厕所按GB17217-1998建立。2)粪便管理港口内粪便须经管道输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执行GB7959-1987。考核标准1)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港口污水排放、处理合格率达100%。2)建有垃圾焚烧设施。3)粪便排放、处理合格率达100%。实验室目的开展细菌学检验和病媒生物鉴定。内容和方法建立细菌实验室1)设备配备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位ph计、高速离心机等。2)人员要求配备微生物实验专职或兼职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名。3)检验检测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霉菌等常见致病菌的检验。建立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实验室1)设备配备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的分支局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实验室要求配备。2)人员要求配备病媒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 名,熟练掌握8种病媒生物的种群鉴定。3)检验检测项目医学媒介生物鉴定及相关病原体检验。4)染疫嫌疑物运送a.染疫嫌疑物由专业人员采集,采集时着工作服、帽、口罩,使用专门采集工具和密封容器,采样过程不得污染周围物品。b.染疫嫌疑物由专业人员使用专门车辆立即运送。c.对在染疫嫌疑物采集运送过程中可疑的被污染场所或物品不得带离工作地点,应尽快消毒。考核标准实验室设备设施、人员必须满足工作需要。细菌实验室经CCIBLAC认可,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实验室达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所规定的分支局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实验室水平。港口环境卫生控制对象1)码头作业区、货物和集装箱堆场、仓库、查验场、港口道路、绿化带。2)候船室(厅)、宾馆、酒店、餐厅、商场、娱乐场所、公共厕所、卫生间。内容和方法1)港口检验检疫机构对从事港口环境卫生保洁的单位进行考核、认可,并指导其开展卫生保洁和港口媒介控制工作。2)对港口可绿化环境进行绿化。3)对港口应硬化环境进行平整、硬化。4)对仓库及货场进行管理,货物应垫高20cm、离墙50cm。5)对室内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微小气候进行监测。每季度一次。验收标准1)港口环境绿化、硬化率达95%以上。2)室内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符合GB9672-1996、GB9663-1996、GB9664-1996、GB9666-1996、GB9670-1996和GB16153-1996标准。劳动卫生控制对象港口内存在职业性危害因素的生产工作环境、所处环境的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内容和方法1)建立职工劳动卫生档案。实行上岗前、在岗中、离岗时健康体检制度。2)港区内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场所应设有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有定期监测制度。有害环境监测执行GB/T17220-1998。有三年以上监测资料。建立职工休息间、卫生间。考核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