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第二章-北洋军阀的兴衰_第1页
《中国现代史》第二章-北洋军阀的兴衰_第2页
《中国现代史》第二章-北洋军阀的兴衰_第3页
《中国现代史》第二章-北洋军阀的兴衰_第4页
《中国现代史》第二章-北洋军阀的兴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北洋军阀的兴衰第一节袁世凯政权

第二节北洋军阀各派系的兴衰1、北洋军阀统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第一,半殖民地国家,列强操纵或扶植代理人统治中国。第二,半封建国家,中国的社会基础依然是地主和农民。在这种状况下:(1)军阀就是大地主;(2)地主支持军阀;(3)农民的破产和流离为军阀开辟了兵源;(4)农民自给自足和地域性自给自足有利于军阀割据。第三,中国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也有利于形成军阀割据。2、为什么会出现在1912年至1928年间?一因晚清社会转型的促动;二因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的变化;三因袁世凯个人的作用。3、军阀统治有没有符合现代化的内容?一些军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在改革军制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第一节袁世凯政权

一、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

1、革命党、立宪派、北洋军阀建设新中国的目标不一致。同盟会——国民党要维护共和;袁世凯要独裁;清末立宪派则摇摆于两者之间。

2、袁世凯控制内阁。

3、宋教仁主张实行政党内阁

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民国第一届正式国会选举,国民党获胜。第一节袁世凯政权

一、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

4、二次革命

3月20日,宋教仁案梁启超为核心的进步党成立

6月,袁世凯免李烈钧、柏文蔚、胡汉民都督职务

7月“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革命派自身软弱和向袁世凯势力妥协。一些具体因素:其一,革命派轻视了长期专制的影响;其二,革命派忽视了军队的重要性;其三,西方民主政治原则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历史条件;其四,孤军奋战;其五,革命派内部涣散不统一。

宋教仁(1882-1913),湖南常德人,早年与孙中山、黄兴并称。早年与黄兴等创立兴中会。袁世凯上台后,提出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希望将中国纳入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轨道,被后人称为“中国宪政之父”。1912年,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刺客袭击,身中三弹,22日晨不治身亡。6月26日公葬于上海,送葬者达数万人。宋教仁被刺案

《真理画报》揭露了刺杀宋教仁有关人犯,如图所示:刺宋主使者为大总统袁世凯,同谋者为国务总理赵秉钧,联络者为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指挥行凶者为长江侦察科长应桂馨,直接行凶者为流氓兵痞武士英。刺宋案真相大白。“二次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最后失败第一节袁世凯政权

二、袁世凯的专制与复辟

1913年10月当正式的大总统

11月解散国民党

1914年1月下令解散国会

1914年5月废除《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取而代之复辟帝制:筹安会鼓吹帝制;杨度发表《君宪救国论》;筹安会讨论君主民主问题;筹安会组织所谓公民请愿团要求变更国体;梁士诒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要求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国民代表大会进行国体投票赞成君主制;参政院上“劝进书”。

1915年12月31日袁世凯实施“洪宪帝制”。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左边为“中华帝国国旗”,以两道交叉的红色斜条将旗面分为四个三角形,上下左右三角分别黄、白、蓝、黑各色,以代替民国的五色旗。右边为《洪宪元年历书》。因袁世凯称帝迅速败亡而未见天日。袁世凯帝制下的文官礼服

这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准备的玺印。左边为“中华帝国之玺”、右边为“皇帝之宝”。袁世凯称帝的纪念金币

第一节袁世凯政权

三、袁世凯卖国

1、对沙俄入侵外蒙古表现软弱。三多推行新政;外蒙杭达多尔济亲王于1911年12月初宣布独立;1912年11月《俄蒙协约》;1913年11月《中俄声明文件》;1915年6月《中俄蒙协约》。

2、对英国入侵西藏表现软弱。1904年英国侵入西藏;8月《拉萨条约》;1906年签订《续订藏印条约》;1913年达赖宣称“独立”;1913年10月西姆拉会议和麦克马洪线(将西藏东南属于中国的九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划入英印殖民地版图)。

中方代表陈录(前排右二)在恰克图会议上

与俄方及蒙方代表合影麦克马洪线第一节袁世凯政权

三、袁世凯卖国

3、对日本侵华妥协卖国。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1)中国政府承认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2)将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东部的特殊权利。(3)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4)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其他国家。(5)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中国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将武昌至九江、南昌至杭州、潮州间的铁路建筑权给与日本,允许日本在福建有投资修筑铁路及开采矿山的优先权。

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改为容日后协商外,袁世凯政府接受了其他要求。

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

右图是1915年5月25日外交总长陆征祥与日本驻华公使签订“二十一条”草约。左中为陆征祥;右中为日置益。

1915年6月1日,袁世凯批准“二十一条”。左图是袁世凯的批文

第一节袁世凯政权

四、护国运动革命党人反袁最坚决。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以黄兴为首的欧事研究会。1914年8月,主张“缓进”。北洋派的分裂。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等不同意帝制。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反袁。反袁主要力量是蔡锷为首的西南势力。

1915年12月25日,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战争。

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孙中山在5月9日发表《讨袁宣言》。袁世凯6月6日死去。

第一节袁世凯政权

四、护国运动革命党人反袁最坚决。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以黄兴为首的欧事研究会。1914年8月,主张“缓进”。北洋派的分裂。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不同意帝制。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反袁。反袁主要力量是蔡锷为首的西南势力。

1915年12月25日,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战争。

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孙中山在5月9日发表《讨袁宣言》。袁世凯6月6日死去。

蔡锷(1882—1916),湖南邵阳人。早年留日,1904年回国,在江西、湖南等地训练新军。武昌起义时,在昆明起兵响应,建立军政府,任云南总督。1915年12月,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后任四川督军兼省长。1916年11月因患喉癌去世。第四节袁世凯称帝与护国战争第二节北洋军阀各派的兴衰

一、皖系政权(1916——1920)北洋军阀三系:日本支持的皖系(首领段祺瑞)、受到英美支持的直系(首领冯国璋,后为曹锟、吴佩孚)、受到日本支持的奉系(首领张作霖)。

1917年“府院之争”:直皖矛盾。

1917年7月1—12日,张勋复辟。皖系主政:拒绝回复《临时约法》;1917年8月对德国宣战;皖系的专制、卖国。

1917年9月,孙中山护法。非常国会;西南军阀。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直、奉联合战胜皖系。大总统黎元洪

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人。皖系首领,北洋三杰之一,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1916——1920年北京中央政权实际掌权者。先后任国务总理、民国临时执政。第二节北洋军阀各派的兴衰

二、直系政权(1920——1924)直奉联合掌握北京政权,矛盾激化。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胜,单独控制北京中央政权。

1923年10月曹锟贿选。吴佩孚推行“武力统一”政策。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建立国民军。奉系与国民军联合控制北京中央政权。吴佩孚东山再起,孙传芳独霸一方。大总统黎元洪

吴佩孚(1874-1939),山东蓬莱人。秀才出身入北洋,直系首领之一,曹锟手下第一战将和智囊,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军人中首屈一指。1920—1924年北京政权实际掌权者之一,专制好武。但有民族气节,华北事变后拒绝日本要他主持华北大局的要求,1939年在日本医院就医时死去。第二节北洋军阀各派的兴衰

三、奉系政权冯玉祥、张作霖的矛盾,段祺瑞任临时执政。

1925年11月郭松龄倒戈失败。冯玉祥下野,国民军退回西北。奉系单独控制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