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短木段多年生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桑黄短木段多年生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桑黄短木段多年生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桑黄短木段多年生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桑黄短木段多年生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桑黄短木段多年生栽培技术规程本文件确立了短木段栽培多年生桑黄(Sanghuangporusspp.)的规程,规定了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与厂房要求、栽培季节、投入品、菌段生产技术、出菇管理、越冬管理、采收干制、病虫害防治等阶段的操作指示,以及上述阶段之间的转换条件,描述了过程记录。本文件适用于桑黄短木段多年生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806.7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1731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DB22/T2998桑黄短木段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桑黄sanghuang真菌门、担子菌亚门、蘑菇纲、锈革孔菌目、锈革孔菌科、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vaninii多年生真菌。3.2转色colouring桑黄菌段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代谢产生色素而使表面变成棕黄色的过程。3.3菌段straincut-log指段木栽培接种后长有桑黄菌丝的段木菌体。4生产环境与厂房要求4.1生产环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有饮用水源,场地周边1km以内无污染源;100m内无集市、水泥厂、石灰厂、木材加工厂等扬尘源;50m之内无畜禽舍、垃圾场和死水水源等病虫源滋生地;距公路主干线200m以上,并应符合NY/T2798.5的有关规定。4.2厂房要求2以彩钢或砖混结构为宜,水泥地面,四壁及天棚表面为白色,并应符合NY/T5010的有关规定。5栽培季节菌袋制作时间宜在1月~3月,春季当棚内温度≥10℃的时候,进行出菇管理。6投入品6.1菌种种源应为桑黄孔菌属,鲍姆桑黄(Sanghuangporusbaumii)、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vaninii)和粗毛纤孔菌(Inonotushispidus经过分类鉴定。扩繁用菌种应来自具有资质的菌种提供单位。根据用途选用多孢型或少孢型,并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菌种生产应按NY/T528和NY/T1731的规定执行。菌种质量应符合NY/T1742的规定。6.2原料新鲜、干燥、无霉变,无农残,并满足下列要求:a)选用冬季休眠期采伐的木材、枝丫材或抚育剩余物,以柞树鲜材为好,含水量以35%~43%为宜,木材直径以3cm~15cm为宜;b)栽培容器:采用规格为片径20cm~32cm、长度35cm~45cm,厚度0.05cm~0.06cm的低压聚乙烯折角袋,质量应符合GB4806.7的要求。6.3设备截段机、劈柈机、捆段机、卡扣机、灭菌锅等生产设备购置和使用均应满足下列要求:具有农机鉴定部门出具的农机推广许可证、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灭菌锅应具有特种设备管理部门鉴定及审查证明文件;灭菌锅操作人员需取得相应的操作资质方可上岗;其他机械需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后方可使用。6.4消毒剂用于接种、培养场所消毒的药剂,需从正规渠道采购,不应采购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并索取购药凭证或发票。7菌段生产技术7.1段木制备栽培主料应选择除桉、樟、槐、苦楝等含有害物质树种外的阔叶树段木,并符合NY5099的相关规定。栽培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生产前3d内进行截段,将树木剔去枝桠,将刺或枝桠削平,截成16cm~18cm长的木段,截口与木段成直角,人工或利用劈柈机将直径超过8cm的木段从截面劈成均匀的小段。将劈柈的木段捆扎成直径15cm~20cm的圆形木段,树皮朝外。将捆好的圆形木段装入低压聚乙烯折角袋内,灌入适量水,使含水量达到42%±2%,水质应符合GB5749的有关规定。用卡扣机沿塑料袋上部封口。装段后料段高度在18cm±2cm,菌段重量在2.0kg~3.0kg。7.2灭菌使用灭菌车将料段推入常压灭菌锅内加热灭菌。在2h内使锅内温度迅速达到80℃,保持30min;在6h内使锅内温度迅速达到100℃,温度保持16h~20h,停止加热,焖至4h~6h。温度自然降至60℃以下时出锅。7.3冷却将灭菌后的料段运入冷却室内自然冷却至30℃以下。37.4接种7.4.1菌种选择选用适龄菌种,菌丝淡黄色至黄色、粗壮、匍匐状、生长好、无杂菌、无萎缩离壁现象。7.4.2接种前准备7.4.2.1工作人员应穿戴专用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一次性鞋套,进入房间前应在杀毒药液中浸泡鞋套底部。7.4.2.2使用4g/m3~6g/m3二氯异氰尿酸钠烟剂对接种场所进行熏蒸消毒,或选用符合NY/T393规定的消毒药品消毒。7.4.2.3菌种袋外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接种工具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后除去上表面的老化菌7.4.3接种工序7.4.3.1搬运人员将冷却室内的段木筐搬到无菌工作台上,打开袋子,将剪刀在酒精灯上灼烧,冷却后剪去栽培种至袋口以下0.5cm~1cm,使用酒精灯灼烧后的镊子,镊取一块栽培种放入袋中的段木面上,袋口放置一块无菌海绵,然后扎紧。7.4.3.2用剪刀剪掉卡扣,打开袋口,用接种工具取菌种放入菌段上面,接种量每段为150g~200g,以木段表面均匀覆盖截面为宜,扎紧袋口。7.4.3.3每袋栽培种接8~12个段木。7.5发菌7.5.1发菌准备7.5.1.1发菌室应提前2d~4d使用4g/m3~6g/m3二氯异氰尿酸钠烟剂密闭熏蒸。7.5.1.2将菌段移入发菌室横放在培养架上,不超过4层,每段间距2cm,行间距10cm。7.5.2温度发菌室内1d~5d时温度控制在28℃~30℃,6d~20d时温度控制在25℃~28℃,21d~35d时温度降至22℃~24℃,36d后温度控制在18℃~20℃。7.5.3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65%。7.5.4光照发菌期间应避光培养。7.5.5空气7d后开始通风,早晚各通风1次,逐渐加大通风量,每次通风0.5h~1h,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7.6转色按照DB22/T2998的规定执行。7.7菌段质量检验7.7.1外观检测7.7.1.1接种后10d~12d、发菌结束时进行2次杂菌检查,菌段无污染、磨损、刺破情况。7.7.1.2菌段生长初期表面菌丝浅黄色、粗壮,后熟期菌丝连接紧密并产生部分浅黄棕色菌膜,菌段轻压有弹性。7.7.1.3菌丝长满整个料包后,劈开菌段其木质部呈浅黄色或米黄色。47.7.2显微观察利用显微镜观测抽检菌段,同时满足菌丝生长旺盛、菌丝粗壮、无螨虫的菌段为合格菌段,不能同时满足的为不合格菌段。7.8困菌22℃,困菌湿度控制在40%~50%,困菌时间15d~20d。当菌棒出现黄褐色,或者出现颜色稍深的瘤状突起时,进入出菇阶段。7.9留样、贮藏7.9.1各批次菌段都应留样备查,抽样量分别为该批菌段量的0.1%随机取样,但每批抽样数量不少于10段,抽样量超过100段,可进行两级抽样。7.9.24℃±2℃贮存,保留6个月,贮藏室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处理。8出菇管理8.1场地选择选择近水源1000m以内、不积水、排水方便的地方建造出菇大棚。8.2大棚建设大棚长20m~30m,宽10m,高3.5m。大棚两头开门,门宽1.8m、高2.0m。棚内作业道宽0.5m,出菇台面宽1m,在出菇台面上应铺盖一层长19.5m~29.5m,宽1m的尼龙膜。8.3菌棒划口将困菌后的菌棒转入出菇大棚。先将菌棒底部塑料袋割掉。距菌棒上端5cm~8cm处划割环型口,划割个数2个~4个。划口长度宜为6cm~8cm,宽度宜为0.8cm~0.9cm,深度宜为0.5cm~0.8cm。8.4菌棒摆放将划口的菌棒摆放到尼龙膜上,菌棒间距宜为25cm。8.5套袋用黑色塑料袋将菌棒套好。15d~20d形成幼嫩子实体后应去除套袋。8.6出菇管理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28℃。夏季温度过高,宜在大棚外面覆盖一层透光度为40%的遮阳网。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5%。可采用棚室洒水或空间喷雾保湿,后期子实体成型时不应向子实体表面喷水。应保持良好通风,每天通风2次~3次,每次通风时间20min~30min为宜。9越冬管理棚内温度<10℃进入越冬管理阶段。在菌棒上覆盖两层十二针的遮盖网。3d~5d通风一次,通风时间10min~15min为宜。当第二年棚内温度≥10℃时,撤下遮盖网,出菇管理同8.6。10采收干制10.1采收当桑黄生长3年后,子实体边缘呈深黄色,表面呈棕褐色,即达到最佳采收期。采收前一个月应停止喷水。采收时用手捏住子实体底部轻轻旋转采下,可用毛刷将子实体表面的灰尘及杂质刷掉,然后放入桶内。510.2干制将采收的子实体放在太阳下晒干,或在干燥箱内65℃以下低温烘干,直至含水率≤13%即可。11病虫害防治11.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