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1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1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1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1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1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就任北京高校校长之演说第一课时基础巩固eq\a\vs4\al(一、积累运用)1.下面语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1)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相互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________,常人如此,况堂堂高校生乎?(2)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中秋以它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乡土________成为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3)各种美食之间,经常相冲相撞。假如将这些相冲相撞的食物同食,________不会得到美的享受,________会损害身体。A.必需情结不但反而B.必需情节不但而且C.必需情结不但而且D.必需情节不但反而解析:必需:动词,确定要有,不行少。必需: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确定要。情结: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情节:事情的变更和经过。不但……反而……:表示转折。不但……而且……:表示递进。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明无误的一项是(D)A.盖以法科为干禄(功名利禄)之终南捷径也。B.二曰砥砺(培育)德行。C.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见日长,随时再为商榷(交易)可也。D.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具体知道)。解析:A项,“干禄”意为“求功名利禄”;B项,“砥砺”意为“磨炼”;C项,“商榷”意为“商讨”。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辛亥革命后,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蔡元培恳切勉励北高校子,不仅要明哲保身,而且还要努力做社会的楷模。B.青年学子要抱定学问宗旨,孜孜求学;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把匡正流俗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C.任鸿隽在回忆蔡元培先生时说,先生待人接物,开诚布公,充分敬重他人的人格,从不让自己的言语和行动使人感到一点儿不便或不快。D.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指导下,蔡元培将北大由一个陈腐不堪的封建堡垒改造成一个“精神圣地”,诸君能麻木不仁乎?解析: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后面不能再加“的责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北京高校是享誉中外的闻名学府,能够考入北京高校深造是广阔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B.蔡元培对症下药,一步步地改造北大,北大从一个培育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C.蔡元培认为高校是探讨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阶梯,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D.作为北高校子,听到如此饱含感情发自肺腑的劝勉之声,没有谁能勤勉自励,热血沸腾。解析:A项,“莘莘”与“广阔”内容重复;B项,前后主语不一样,应在“北大”前加“使”;D项,否定不当,应在“没有谁能”后边加“不”。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组是(D)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苦恼沉没欢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心明净了,就会欢乐起来。①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作自己的内心②心是苦恼的根源③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④亦是欢乐的根源⑤不能一生都活在与苦恼的牵缠中⑥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苦恼,了脱生死,达到涅槃A.③①⑥⑤②④ B.⑤②①③④⑥C.③①④②⑥⑤ D.⑤②④⑥①③解析:此题可用解除法,先从首句入手,与之连接最紧密的是⑤,这样可以解除A、C;在B、D的比较中,②④结构一样,连接紧密,且②确定在④之前,解除B项。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C)A.日照这座漂亮的城市路面宽敞、建筑大气、绿树成荫。走在大街上,就像置身于一个大公园中。B.省教委给红旗村的纪念碑上刻着:“办学功绩,永垂青史”八个字。C.《就任北京高校校长之演说》选自《蔡元培全集》(浙江教化出版社1997年版)。D.多年前,有人曾经心惊于油价突破了五元;现在或许人们感慨的是:该咋办啊!油价就要涨到十元了。解析:A项,两个顿号均应改为逗号。B项,冒号应删去。D项,叹号应改为逗号,句末应用叹号。7.对下面句子的说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诸君来此求学,必有确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高校之性质。这个句子运用连锁推理的方法,深刻说明白宗旨正大的重要。B.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外人指责北大的学生道德沦丧,品德恶劣,其缘由就是来这里求学的人,都有做官发财的思想。C.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心安理得,于我何损?蔡元培在这里确定了北高校子的成果,激励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风格,不要胆怯 外人的争论讥讽。D.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宗旨既乖,趋向自异”与上文“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形成对比,从反面说明白“志在做官发财”的危害。“乖”,违逆,强调了“做官发财”思想的错误。解析:A项,是说明“知高校之性质”的重要。B项,“腐败”在此处不是指“道德沦丧,品德恶劣”,而是指观念陈腐过时;“以”在这里不是用作虚词“因为”,而是用作动词“以为、认为”。C项,把原意弄反了,蔡元培的本意是要大家加强修养,变更原来的陈腐观念。如是,也就不怕别人讥议了。8.下面是关于蔡元培的对联,请依据课文内容,选出补写对联最恰当的一项(D)上联:谆谆训诲,寄语学子,心长而语重A.苦苦探究,革除流弊,路漫漫且长B.执着探究,废旧规则,身体且力行C.苦心经营,各勉新志,共证岁寒心D.苦苦探究,革除流弊,身体且力行解析:可以依据对联的基本格式和课文内容选出。eq\a\vs4\al(二、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9~12题。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确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高校之性质。今人肄业特地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定。而在高校则不然,高校者,探讨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殊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心安理得,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特地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高校?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疼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常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足,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当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行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9.结合全段来看,这里的“宗旨”指的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求学者应当有怎样的“宗旨”?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宗旨”?答:这里的“宗旨”指的是求学的目的。在作者看来,求学者应当“为求学而来”,光明正大,而不以“做官发财”为目的。因为“宗旨”偏斜,就会唯分数是争、潦草塞责、虚度光阴,而唯有真才实学,才是正路,否则会致误己、误人、误国的恶果。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在校期间不能严谨治学的后果。答:①虚度光阴,学无所成,贻误了自己。②为生计所迫,踏入社会,担当讲席,则必贻误学生。③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11.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疼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的含义?答: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高校是探讨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阶梯,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启示意义。12.本段采纳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答:事实论证: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假设论证:①苟能疼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②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eq\a\vs4\al(三、语言表达)13.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高校校长,次年即请鲁迅为之设计校徽。下图即是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请仔细读图分析其含意。答:示例一:“北”为两背向之人,“大”为人形,是一负重者的形象,既可理解为人上有人,学无止境,又可理解为北高校生要担负国家兴亡之重任。示例二:“北”为跨河之桥,“大”为行走的人形,既可理解为做学问过得“桥”方可登堂入室,又可理解为入北大犹如万人同挤独木桥,过得桥来,皆为人中龙凤。示例三:“北”为围墙且设大门,“大”为人形,既可理解为入得此门,学海无涯,天高地阔,又可理解为出得此门难上加难——喻北高校风之严谨。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实力。解答此题要仔细分析校徽的图案构成元素,并领悟出它和北大的关联意义。该校徽由文字和图画组成,文字一目了然,图画则是“北大”二字的变形,由图画可生发出很多联想,联想到北大的学风、北大的人才、北大的使命等。14.某校拟制作名人宣扬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蔡元培简介(不超过100字),并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30字)。①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1868年1月11日诞生于浙江绍兴。清末进士出身,1894年任翰林院编修。1912年1月,任“中华民国”首任教化总长。1917年初,出任北京高校校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②蔡元培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在文化教化上尤为巨大。他是我国近代教化改革杰出的先驱者。他投身教化事业后,即致力于打破封建专制教化,明确要为革新政治而培育人才。担当北大校长后,他锐意改革,整顿学校,使北大面貌面貌一新。③1928年,蔡元培创设中心探讨院,他辞去其他职务,专任中心探讨院院长,前后十三年,直至逝世。这是他继革新北京高校之后对我国文化科学事业的又一重要贡献。蔡元培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实践家。④他一生追求真理,憎恶暴虐,为民族的解放和进步呕心沥血;他虽然身居要职,却自始至终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道德文章垂范人间。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作品有《蔡元培全集》。人物简介: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闻名的教化家,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实践家。作品有《蔡元培全集》。人物评价:他真诚待人、无私奉献、光明正大,是全社会学习的楷模。解析:写人物简介要留意人物的籍贯、获得的荣誉、生平、思想主见及主要作品。对人物进行评价要结合人物的语言、行为、品质及贡献等。其次课时实力拓展eq\a\vs4\al(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逝,古琴艺术渐渐___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____了朝气。(),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干脆和你的心进行沟通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沟通,与三五“知音”相互观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____的工具。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D)A.边缘化获得制约放松身心B.私人化获得制约修身养性C.私人化焕发约束放松身心D.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解析:“被社会遗忘”,只能对应“边缘化”;“朝气”搭配“焕发”;由“琴者,禁也”可知,弹琴是为了“约束”自己;由“约束自己”推知,琴是“修身养性”的工具。故选D。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D)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指责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解析:就内容来说,作者不认为古琴音量小是缺点,只有D选项符合这一点,而且D项内容和后文连接恰当。故选D。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干脆和你的心进行沟通的最个人化的乐器。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干脆和你的心进行沟通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干脆和你的心进行沟通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干脆和你的心进行沟通的最个人化的乐器。解析:原句“使得它是”有误。“使得”句缺主语,“使得”和“是”搭配不当。C项对应修改正确。eq\a\vs4\al(二、名篇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力紧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赤壁赋》中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漂浮,好像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eq\a\vs4\al(三、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北大的精神传统在中国没有任何一所高校的历史比北大更悠久,那么其历史和精神传统有哪些独特与卓越之处呢?有一种说法认为北大最突出的精神传统是自由主义,假如说这一“精神传统”中确有包涵学术多元、崇尚学术思想自由的一面,这并不为过。但假如认为某种思想主见和流派是北大唯一的精神传统,那就是不准确甚至充溢误会的了。自由的根本含义,是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依据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作为生存主见的自由主义,往往是以个人主义为内核,以个体基于心灵体验和至上感悟为特征的核心价值观;若被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言说,则是具有剧烈政治志趣的主见,以自由作为支点和中心,并以自由意志在政治体系和社会生活系统中的存在与贯彻作为主要政治价值取向的思想流派。北大在历史上的剧变中并未真正植入与资本主义发展生息相通的自由主义的基因,在笔者看来,其缘由至少有三条:一、北大由封建主义的清王朝官办,在世纪之交的时代转换和社会动荡中,虽经搬自西方的自由思想的袭扰,但却始终未充分地获得、生发和张扬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理念;二、在20世纪前30年所进行的以青年派和东方派、保守派和西化派、文化本位论和文化世界化为对垒双方的论战中,看似占据上风的西化派,也并未充分贯彻西方资产阶级和自由主义的理念;三、无论国家政权随着时代如何变革和更新,北大的主导理念始终是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上、以天地苍生福祉为念,这与形而上的自由主义主见不仅在实践指向上不同,在价值坐标和精神格调上也迥异。因此,北大的精神正统理念应是马克思主义传统,它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精神传统相融合,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和自由人格原来就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并不是一时一节间汲汲汩汩的细水泉涌,也不是无时无刻都浩浩荡荡的平川洪流。从时间、空间和人事相结合的角度看,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北大的扎根和生长,经验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也演绎了一种轻重缓急的节奏。谈及北大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起源,不得不首先提到李大钊。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北大图书馆馆长,后任政治系、经济系和史学系的课程教授。李大钊早年(1913-1916)留学日本早稻田高校期间,从河上肇、安部矶雄等人的思想体系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1918年起先,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成功》《布尔什维主义的成功》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一系列著作。1920年,李大钊在北大一些科系和其他高校开设了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实践的课程。他还在北大红楼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探讨小组“北京高校马克思学说探讨会”,集资建立了保藏共产主义图书的藏书室“亢慕义斋”,启动了以学术和科学的视野探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第一块阵地。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北大得以扎根,与以李大钊为首的一批北大人分不开,后者还包括陈独秀、毛泽东、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等骨干。此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北大的扎根构成了其精神传统之“起”,当然,它在发展节奏上还处于“轻”与“缓”之样态——“轻”是说其影响力还不大,“缓”则指其传播力度、范围和速度仍受局限。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志向和实践的结合上实现中国化、走出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时期,此间大凡能够驾驭马克思主义精髓和真谛的人最终都成为革命的领路人,而那些只会背诵马克思主义课本和教条的人则被淘汰出鲜活的中国革命实践的大局。在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与北大有关联的人就占了6席。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间,尽管北大照旧传承着传统中国的文脉和本土思想的命脉,但这些精神资源无疑渐渐现代化和革命化了,北大渐渐成为一所革命学府。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作为生存主见的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往往是以个人主义为内核,以个体基于心灵体验和至上感悟为特征的。B.与资本主义发展生息相通的自由主义的基因在北大历史上的剧变中并未真正植入北大的精神传统中。C.在20世纪前30年,看似占据上风的西化派在所进行的以青年派和东方派、保守派和西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