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大约是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萌生、确立、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之间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单元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农村(租地农场)中世纪晚期城市(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思想: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经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认识欧洲中世纪晚期在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能够概括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特点,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2.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能够分析和总结西欧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3.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及其意义,认识欧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向近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阅读教材P60第一、二、三段,归纳11世纪后欧洲农村出现哪些新变化?(1)农村土地的变化:出现垦殖运动。(2)农奴和领主关系的变化。(3)租地农场的出现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租地农场的出现领主自营地佃户份地庄园土地农民农奴耕作者垦殖运动垦殖者土地新主人新开发土地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获得人身自由:(1)货币购买(2)缴纳迁徙税庄园衰落、瓦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富裕农民租地农场1.租地农场的出现材料一: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据统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部地区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毛皮等远销东方。阅读材料概括租地农场的特征。(1)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2)产品面向市场。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1.租地农场的出现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如何理解这句话?

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1.租地农场的出现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随着剩余农产品的增多,手工业得到发展并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材料一: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很快,其他部门也出现了这种资本与劳动的分离。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雇佣劳动

(2)分工合作

(3)产品面向市场阅读材料,概括手工工场的特征。2.手工工场的发展工人提供生产原料统一生产工具统一生产地点出卖劳动力彻底的雇佣关系形成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体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商人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社会有什么影响?2.手工工场的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第63页正文第一段及“相关史事”内容,归纳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变化的时间、原因、表现和特点。(1)时间:13、14世纪。(2)原因: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3)表现:富裕农民、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4)特点: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贵族们总是愿意置身于符合他们社会地位的奢侈生活或者至少是舒适的环境中。比如,与11世纪相比,12世纪的骑士在衣、食、住方面的花费增加了。既不能抗拒自己新的需要,也没有足够的资力来满足需要,因此,很多贵族先欠债,再破产。13世纪中叶,桑坦普雷曾说,在他的家乡教区里,骑士的人数就从上世纪末的60个降到只剩下一两个。——摘自[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阅读教材P63第二段,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有什么权利和影响?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权利: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影响: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2.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经营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B.手工业者更多是为适应市场而劳动C.手工业者开设的作坊规模比较大D.手工工场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C3.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商人与雇佣工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②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生产工具③工人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④商人与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4.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阶级力量不包括()A.富裕的农民B.骑士C.乡绅D.贵族5.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A.城市公民B.城市居民C.城市劳动者D.城市建设者DB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新的阶级城市:农村:变化:特点:影响:农村:手工业:租地农场手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