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与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石油化工与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石油化工与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石油化工与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石油化工与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化工与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TOC\o"1-2"\h\u15190第一章石油化工安全概述 3129161.1石油化工安全重要性 3861.2石油化工安全风险分析 338201.2.1物理风险 311891.2.2化学风险 4247011.2.3生物学风险 4290841.2.4人员操作风险 4320581.3石油化工安全法律法规 4221711.3.1国家法律法规 4271921.3.2部门规章 4211981.3.3企业规章制度 426293第二章石油化工设备安全 4230962.1压力容器安全 4270022.1.1设计与制造 5225312.1.2检验与维护 5272412.1.3操作与管理 5164862.2管道安全 5249132.2.1设计与安装 5303672.2.2检验与维护 5277682.2.3操作与管理 5204332.3电气设备安全 5257372.3.1设计与安装 54572.3.2检验与维护 642852.3.3操作与管理 612722.4静电防护 613972.4.1静电产生与危害 6274242.4.2静电防护措施 6186062.4.3静电防护管理 630853第三章石油化工生产工艺安全 6294203.1原料处理安全 6316573.2反应过程安全 7308553.3产品分离安全 7327293.4储存与运输安全 726257第四章石油化工职业健康安全 864124.1职业病危害防治 8306294.1.1概述 8153404.1.2职业病危害因素 8185194.1.3防治措施 8273934.2劳动防护用品使用 8287194.2.1概述 826444.2.2劳动防护用品分类 8110774.2.3使用要求 8299574.3应急处理与救援 9250844.3.1概述 932354.3.2应急预案 919114.3.3应急处理 9308014.3.4救援 919633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安全 9148385.1废水处理安全 9218625.2废气处理安全 10128125.3固废处理安全 10177065.4环境监测与预警 1011979第六章石油化工安全培训与教育 10282656.1安全培训内容与方法 10188806.1.1安全培训内容 10312606.1.2安全培训方法 11120516.2安全培训组织与管理 11221396.2.1安全培训组织 1110356.2.2安全培训管理 11276406.3安全教育宣传 1137216.3.1宣传形式 12213106.3.2宣传内容 123479第七章石油化工案例分析 12235707.1案例分析 12295057.1.1案例一:某石化公司爆炸 12297607.1.2案例二:某化工企业火灾 12292597.1.3案例三:某炼油厂中毒 12140827.2预防与措施 1398607.2.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13287977.2.2完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353157.2.3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13323307.2.4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13265877.2.5建立应急预案 13320387.3处理与责任追究 13148467.3.1报告 13300107.3.2调查 13303147.3.3处理 134177.3.4责任追究 1332087第八章石油化工安全检查与评估 1453938.1安全检查制度 14175358.2安全评估方法 14196658.3安全评价与监督 1416567第九章石油化工应急预案与救援 1531739.1预案编制与演练 1524119.1.1预案编制 15121839.1.2预案演练 15279129.2应急救援队伍与设施 16199099.2.1应急救援队伍 1696179.2.2应急救援设施 1683459.3应急处理流程与措施 1658699.3.1应急处理流程 1632609.3.2应急处理措施 1619778第十章石油化工安全管理体系 172347210.1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172850410.1.1概述 171093410.1.2构建原则 171537010.1.3构建内容 17268410.2安全管理责任与制度 172913210.2.1安全管理责任 173023010.2.2安全管理制度 172559110.3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 172810810.3.1许可证申请 171915510.3.2许可证审查 18956110.3.3许可证使用 182390710.3.4许可证变更与延期 181872310.4安全绩效评估与改进 181899910.4.1安全绩效评估 181490010.4.2评估方法 18409710.4.3评估结果应用 182431810.4.4持续改进 18第一章石油化工安全概述1.1石油化工安全重要性石油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安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多,生产条件复杂,操作环节繁多,一旦发生,不仅会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加强石油化工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生产安全,对于保障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1.2石油化工安全风险分析1.2.1物理风险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物理风险主要包括高温、高压、低温、腐蚀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泄漏、火灾、爆炸等。例如,高温可能导致设备老化、疲劳,进而引发泄漏;高压可能导致设备破裂,引发火灾、爆炸等。1.2.2化学风险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化学风险主要包括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化学反应失控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中毒、环境污染、火灾、爆炸等。例如,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可能导致中毒,化学反应失控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1.2.3生物学风险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生物学风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污染。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传染病爆发,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2.4人员操作风险人员操作风险主要包括操作不当、违章作业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发生。例如,操作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引发。1.3石油化工安全法律法规为保证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评价、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1.3.1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为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1.3.2部门规章《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办法》等规章,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1.3.3企业规章制度石油化工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生产安全。如《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通过以上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为保障石油化工生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章石油化工设备安全2.1压力容器安全2.1.1设计与制造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进行。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的载荷、温度、介质等因素,保证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制造过程中,应选用合格的材质,严格把控焊接、热处理等关键工艺,保证容器质量。2.1.2检验与维护压力容器在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无损检测等,保证容器无裂纹、变形等缺陷。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验,发觉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加强日常维护,保持容器清洁、干燥,避免腐蚀和泄漏。2.1.3操作与管理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熟悉压力容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好压力、温度等参数。加强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容器安全运行。2.2管道安全2.2.1设计与安装管道设计应满足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材质和规格。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管道的受力、介质特性等因素,保证管道系统的安全可靠。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操作,保证管道连接牢固、密封良好。2.2.2检验与维护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压力测试等,保证管道系统无泄漏、变形等缺陷。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管道检验和维护,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2.3操作与管理操作人员应熟悉管道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遵守操作规程。加强管道的日常巡检,发觉泄漏、磨损等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健全管道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管道系统安全运行。2.3电气设备安全2.3.1设计与安装电气设备的设计与安装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设备的负荷、电压、电流等因素,选用合适的设备型号。安装过程中,严格遵循电气安装规范,保证设备接线正确、绝缘良好。2.3.2检验与维护电气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绝缘测试、接地测试等。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设备检验和维护,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3.3操作与管理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熟悉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加强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预防电气的发生。2.4静电防护2.4.1静电产生与危害静电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由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介质的高速流动、摩擦等原因,容易产生静电。静电积聚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对设备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2.4.2静电防护措施为防止静电,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控制静电产生,降低介质流速,减少摩擦等。(2)接地,将设备、管道等导电体与大地连接,消除静电。(3)防静电添加剂,在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防静电添加剂,降低静电积聚。(4)静电消除器,采用静电消除器等设备,消除静电。(5)加强静电监测,定期检测设备、管道等部位的静电情况,保证静电防护措施有效。2.4.3静电防护管理建立健全静电防护管理制度,加强员工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静电防护规程,保证生产过程中静电安全。第三章石油化工生产工艺安全3.1原料处理安全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原料处理是首要环节,其安全性。为保证原料处理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把控原料质量,加强原料进货检验,防止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环节。(2)对原料进行合理的储存和输送,避免因储存条件不当或输送过程中发生泄漏、火灾等。(3)加强原料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行正常,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4)对原料处理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3.2反应过程安全反应过程是石油化工生产的核心环节,其安全性。以下措施有助于保证反应过程安全:(1)选用合适的反应釜、反应器等设备,保证设备符合生产需求和安全标准。(2)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防止反应失控。(3)对反应过程中的危险气体、液体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泄漏、火灾等。(4)加强反应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应对突发的能力。3.3产品分离安全产品分离是石油化工生产的重要环节,其安全性不容忽视。以下措施有助于保证产品分离安全:(1)选用合适的分离设备,如塔、罐、过滤器等,保证设备运行正常。(2)严格控制分离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参数,防止设备损坏或发生。(3)对分离出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4)加强分离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3.4储存与运输安全石油化工产品的储存与运输安全同样。以下措施有助于保证储存与运输安全:(1)选用合适的储存设施,如罐、库房等,保证储存条件符合产品特性。(2)加强储存设施的维护保养,防止泄漏、火灾等发生。(3)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检查,保证车辆符合运输要求,防止交通。(4)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5)加强储存与运输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第四章石油化工职业健康安全4.1职业病危害防治4.1.1概述职业病危害防治是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体系,保证员工身心健康。4.1.2职业病危害因素石油化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企业应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4.1.3防治措施(1)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检查。(2)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流程,保证生产设备完好、运行正常。(3)采取隔离、通风、防护等工程技术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4)加强个人防护,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5)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员工职业病防治意识。4.2劳动防护用品使用4.2.1概述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根据国家标准和实际需要,为员工配备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4.2.2劳动防护用品分类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个体防护用品和集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集体防护用品主要包括:防护屏、防护罩、防护栏杆等。4.2.3使用要求(1)员工应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企业应定期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和适用性,保证其安全有效。(3)员工应爱护劳动防护用品,发觉损坏或失效时应及时更换。(4)企业应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保证劳动防护用品的合理配备和使用。4.3应急处理与救援4.3.1概述应急处理与救援是石油化工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和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3.2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4.3.3应急处理(1)发觉险情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置。(2)及时向上级报告险情,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救援力量。(3)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扩大,减少损失。4.3.4救援(1)救援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救援技能和专业知识。(2)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应保证自身安全,严格遵守救援操作规程。(3)企业应定期组织救援演练,提高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4)企业应与当地部门、医疗机构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安全5.1废水处理安全废水处理是石油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废水处理过程的安全性,操作人员应遵循以下安全措施:(1)废水处理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废水处理工艺和设备操作规程。(3)废水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工艺参数。(4)定期检查废水处理设备,发觉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备完好。(5)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自动化控制,降低人为操作风险。5.2废气处理安全废气处理同样关系到石油化工行业的环境保护。以下是废气处理安全措施:(1)废气处理设施应选用成熟、可靠的技术,保证处理效果。(2)操作人员需掌握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方法。(3)废气处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调整工艺参数。(4)定期检查废气处理设备,发觉问题及时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自动化控制,降低操作风险。5.3固废处理安全固废处理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固废处理安全措施:(1)固废处理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处理效果。(2)操作人员需了解固废处理工艺和设备操作规程。(3)固废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工艺参数。(4)定期检查固废处理设备,发觉问题及时维修,保证设备完好。(5)加强固废处理设施的自动化控制,降低操作风险。5.4环境监测与预警环境监测与预警是保证石油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措施应得到重视:(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定期对废水、废气和固废进行处理效果监测。(2)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环境安全。(4)建立环境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进行预警。(5)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第六章石油化工安全培训与教育6.1安全培训内容与方法6.1.1安全培训内容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安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安全法规与政策:使员工熟悉国家及地方关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2)企业安全规章制度:让员工了解企业内部安全规章制度,保证员工在实际操作中遵守规定。(3)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员工掌握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4)案例分析与预防: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使员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预防能力。6.1.2安全培训方法安全培训方法应灵活多样,结合实际情况,以下几种方法:(1)课堂讲授:针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安全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等,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培训。(2)实操演练:针对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组织员工进行现场实操演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员工深入了解原因,提高预防意识。(4)定期考核: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技能的定期考核,以保证培训效果。6.2安全培训组织与管理6.2.1安全培训组织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责任,保证安全培训工作有序进行。(1)成立安全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安全培训计划、指导培训工作。(2)设立安全培训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安全培训工作。(3)各部门、各岗位应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安全培训计划。6.2.2安全培训管理企业应加强安全培训管理,保证培训质量。(1)制定安全培训管理制度,明确培训流程、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要求。(2)选派具备资质的培训师资,保证培训质量。(3)对培训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4)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记录员工培训情况,为员工晋升、评优等提供依据。6.3安全教育宣传6.3.1宣传形式企业应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1)举办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周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2)利用内部报刊、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安全知识、案例等。(3)制作安全宣传栏、展板,放置在显眼位置,提醒员工注意安全。(4)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热情。6.3.2宣传内容安全教育宣传内容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法规与政策:宣传国家及地方关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法律法规、政策要求。(2)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宣传企业内部安全规章制度,保证员工遵守规定。(3)安全知识与技能:宣传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4)案例:宣传案例,提高员工预防意识。(5)安全文化活动:宣传企业安全文化活动,营造安全生产氛围。第七章石油化工案例分析7.1案例分析7.1.1案例一:某石化公司爆炸某石化公司在其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导致管道泄漏,引发爆炸。造成多名工人伤亡,设备严重损坏。调查发觉,泄漏原因主要是管道老化、腐蚀严重,以及操作人员对泄漏隐患的忽视。7.1.2案例二:某化工企业火灾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导致反应釜内压力过高,安全阀未能及时打开,最终引发火灾。导致企业损失惨重,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调查结果显示,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安全阀故障是的主要原因。7.1.3案例三:某炼油厂中毒某炼油厂在检修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误入有毒气体区域,导致中毒。造成多名工人伤亡。调查发觉,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企业安全培训不到位。7.2预防与措施7.2.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案例分析等。7.2.2完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整改。7.2.3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对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进行重点监控。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不得擅自改变操作流程。7.2.4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企业应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设立安全警示标志,保证安全通道畅通。对现场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7.2.5建立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进行预测,明确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的能力。7.3处理与责任追究7.3.1报告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报告情况。报告应包括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7.3.2调查企业应积极配合部门开展调查,查明原因,总结教训。调查组应严格按照调查程序开展工作,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公正。7.3.3处理根据调查结果,企业应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对间接责任人,应追究其管理责任。7.3.4责任追究企业应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预防类似的再次发生。第八章石油化工安全检查与评估8.1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是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定期、系统的检查,发觉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安全检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安全检查组织机构,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职责;(2)制定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内容、检查频次、检查人员等;(3)对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保证整改措施落实到位;(4)对安全检查情况进行记录、汇总、分析,为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8.2安全评估方法安全评估方法是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预警的过程。常见的安全评估方法有:(1)安全检查表法:通过制定安全检查表,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设施、操作人员等进行检查,发觉安全隐患;(2)危险源识别法: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可能导致的类型、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3)故障树分析(FTA):以故障树为工具,分析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出发生的根本原因;(4)事件树分析(ETA):以事件树为工具,分析发生的过程,找出可能导致的各种因素。8.3安全评价与监督安全评价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为企业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安全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2)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确定风险等级;(3)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4)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安全监督是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监督,保证各级领导和部门履行安全生产职责;(2)对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监督,保证制度执行到位;(3)对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提高员工安全意识;(4)对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进行监督,保证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保障。通过安全评价与监督,企业可以及时发觉安全隐患,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保证生产安全。第九章石油化工应急预案与救援9.1预案编制与演练9.1.1预案编制为保证石油化工企业在突发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预防扩大,降低损失,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自身实际情况,编制石油化工应急预案。预案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预案编制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保证应对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2)实用性:预案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和实施。(3)全面性:预案应涵盖石油化工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类,包括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4)动态性:预案编制应考虑企业生产、设备更新等因素,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9.1.2预案演练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的能力,企业应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演练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性:演练应模拟真实场景,保证参演人员能够真实感受到的紧张氛围。(2)全面性:演练应涵盖预案中的各个环节,包括预警、报警、救援、恢复等。(3)规范性:演练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证演练的合法性和合规性。9.2应急救援队伍与设施9.2.1应急救援队伍石油化工企业应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现场的救援工作。救援队伍应具备以下条件:(1)人员素质:救援队伍成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救援设备。(2)组织结构:救援队伍应明确组织结构,实行分级管理,保证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3)培训与演练:救援队伍应定期进行培训与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9.2.2应急救援设施石油化工企业应根据类型和可能的影响范围,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救援设备:如消防车、泡沫消防车、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枪等。(2)防护用品:如防化服、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3)监测设备:如气体检测仪、红外热像仪等。(4)通信设备:如对讲机、手机等。9.3应急处理流程与措施9.3.1应急处理流程石油化工企业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应急处理:(1)预警:发觉征兆后,立即启动预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