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22 阿房宫赋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22 阿房宫赋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22 阿房宫赋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22 阿房宫赋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2阿房宫赋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2阿房宫赋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阿房宫赋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阿房宫赋的意象、语言和结构,提升学生对古典诗歌散文的审美鉴赏水平。

2.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情感和思想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3.增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解读阿房宫赋中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理解阿房宫赋中的意象群及其象征意义,如“楚楚衣冠”象征秦朝的繁荣,“阿房宫”象征权力与奢华的极致。

②掌握赋体的写作特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和修辞手法,如铺陈、排比、夸张等,以及如何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③深入理解作者杜牧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反思,探讨其政治批判和人文关怀。

2.教学难点,

①理解阿房宫赋中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这对于学生来说需要较强的历史知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②分析赋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如盛衰兴亡的辩证关系,这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要求。

③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对阿房宫赋中的思想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和个性化解读。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包含阿房宫赋全文。

2.辅助材料:准备与阿房宫赋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建筑模型等,以及杜牧生平介绍的视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背景和文化语境。

3.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图片和视频,以及实物模型,如小型宫殿模型,以增强直观感受。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笔记本、纸张和笔,方便学生进行笔记和小组讨论。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背景音乐,如《阿房宫赋》的朗读音频,营造氛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阿房宫赋》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讲述了什么故事?

3.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杜牧及其创作背景,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分析阿房宫赋的意象群及其象征意义(用时5分钟)

-教师展示“楚楚衣冠”、“阿房宫”等意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其象征意义。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象征秦朝的繁荣与奢华。

-引导学生分析意象之间的关系,如“楚楚衣冠”与“阿房宫”的关联。

2.掌握赋体的写作特点(用时5分钟)

-教师展示赋体的特点,如铺陈、排比、夸张等。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赋中的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夸张。

-教师总结:赋体在结构布局和修辞手法上的特点。

3.深入理解作者杜牧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反思(用时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阿房宫的兴衰与历史、现实的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杜牧通过阿房宫的兴衰,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对阿房宫赋中思想的理解。

4.分析赋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用时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赋中的盛衰兴亡辩证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盛衰兴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阅读课文,找出阿房宫赋中的对比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

3.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阿房宫赋中的意象有哪些象征意义?

2.提问:赋体在结构布局和修辞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3.提问:杜牧通过阿房宫的兴衰,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哪些反思?

4.提问:阿房宫赋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互相提问、解答。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并给予评价。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阿房宫赋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阿房宫赋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勿忘历史。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阅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其他作品,撰写读后感。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符合实际学情,紧扣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实现教学双边互动。知识点梳理1.阿房宫赋的作者与背景

-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背景:杜牧生活在唐朝晚期,这首赋作于公元833年,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2.阿房宫赋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楚楚衣冠、阿房宫、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象征:楚楚衣冠象征秦朝的繁荣,阿房宫象征权力与奢华的极致,秦时明月汉时关象征历史的变迁。

3.赋体的写作特点

-铺陈:通过对事物的详细描述,展现其壮丽或悲惨。

-排比:通过重复的句式,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夸张:通过夸大其词,突出事物的特征。

4.阿房宫赋的结构布局

-开篇:点明主题,交代背景。

-中间:描写阿房宫的壮丽景象,抒发作者的情感。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5.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差异。

-比喻:通过比喻,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设问:通过设问,引发读者的思考。

6.杜牧的政治批判与人文关怀

-政治批判:通过对秦朝的批判,反映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的担忧。

-人文关怀: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表达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7.阿房宫赋中的哲学思想

-盛衰兴亡:通过对阿房宫兴衰的描写,反映历史发展的规律。

-功过是非:通过对秦朝的评价,引发读者对功过是非的思考。

8.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

-语言优美:赋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思想深刻: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艺术成就:在结构布局、意象运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教学反思与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阿房宫赋》,这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尝试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和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还是挺有效的,他们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背景音乐的选择和问题的提出可能不太适应,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致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更符合他们兴趣的导入方式。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对阿房宫赋的意象、结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意象和象征意义方面表现不错,但对于赋体的写作特点,尤其是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起来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赋体特点的讲解,并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小组讨论和分享的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个环节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在讨论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互相学习。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比较被动,不太愿意发言。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阿房宫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不高。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提问环节,我尽量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希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是,有些问题的难度可能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导致他们回答不出来。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合理的问题。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节奏把握得还可以,但有时候会因为某个学生的回答而打断教学的流程。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控制课堂节奏,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在导入环节,尝试更多样化的导入方式,以适应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