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手法_第1页
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手法_第2页
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手法_第3页
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手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手法一、虚实结合手法在诗词中的初印象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就像是给这些明珠增添了独特的光泽。那什么是虚实结合呢?简单来说,虚就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像诗人的想象、回忆、幻想等;而实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眼前的景色、人物的行为等。很多诗人都巧妙地运用这种手法。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前明月光”是诗人实实在在看到的景象,这就是实。而“疑是地上霜”则是诗人的一种错觉,一种想象,这就是虚。诗人将实的月光和虚的霜的想象结合起来,瞬间就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这种虚实的转换非常自然,让读者仿佛能置身于诗人的那个夜晚,感受到他的思乡之情。在诗词的世界里,虚实结合手法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打开了一扇通往诗人内心深处情感和奇妙想象世界的大门。通过这扇门,读者可以走进诗人所描绘的独特意境,体会到那些复杂而又细腻的情感。二、虚景与实景的多样组合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有着多种的组合方式。有时候是先实后虚。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前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了塞外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尽头落日浑圆的壮丽景色,这是实实在在的眼前之景。而后两句则是虚写,诗人在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燕然作战。从眼前的实景突然跳跃到远方的战事,这种先实后虚的写法,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塞外的壮美,也感受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还有先虚后实的写法。比如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是诗人对远方亲人询问归期的一种回应,这是虚写,是一种思念之情的表达。而“巴山夜雨涨秋池”则是诗人眼前看到的巴山夜雨使池塘水涨的实景。先虚写思念,再实写眼前的雨景,将思念之情融入到雨景之中。最后又虚写将来与亲人相聚时共剪西窗烛,谈论巴山夜雨的情景。这种虚实交替的写法,把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有虚实相间的情况。像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虚写,词人在醉酒后想象自己回到当年的军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几句既有当年军营生活的实写部分,又有对战争场面的想象性虚写部分。最后“可怜白发生”又回到现实,这种虚实相间的手法,将词人的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表达得极为深沉。三、虚实结合与情感的深刻表达虚实结合手法在表达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它可以使情感更加浓烈。当诗人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虚写的方式与实写的景象相融合时,那种情感就像被点燃的火焰,燃烧得更加旺盛。就像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本来花朵是不会溅泪,鸟儿也不会惊心的。但是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杜甫看到眼前的花和鸟,联想到国家的动荡、家人的离散,把自己的悲伤之感赋予了花和鸟。这是虚写与实写的结合,通过这种方式,诗人那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就更加浓烈地表现出来了。虚实结合还能使情感更加含蓄。诗人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虚实结合的景象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没有直接说自己的离别之苦有多深,只是描绘出酒醒后看到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景象。杨柳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离别相关,晓风残月也是一种凄凉的景象,这是实写。而在这背后隐藏着的是诗人深深的离别愁绪,这是通过虚写的情感与实写的景象相结合,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那含蓄的离别之痛。而且这种手法能让情感更加细腻。以李清照的词为例,“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帘卷西风”是实写眼前的景象,秋风卷起帘子。“人比黄花瘦”则是虚写,将人的憔悴与黄花相比。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细腻地刻画出李清照在思念丈夫时的那种消瘦、憔悴的状态,把她的思念之情表现得细致入微。四、虚实结合与诗词的意境营造诗词的意境是诗词的灵魂所在,而虚实结合在营造意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让意境更加深远。例如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半句是实写想要看尽千里风光的愿望,后半句是虚写要登上更高一层楼才能实现这个愿望。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让读者的思维诗人的想象延伸,意境一下子变得开阔而深远。虚实结合还能使意境更加空灵。像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飞鸿踏雪泥”是一种虚写的比喻,把人生比作飞鸿在雪泥上留下爪印,这是非常空灵的一种想象。而这种虚写与诗人对人生的思考等实写的内容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超脱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深邃。同时这种手法能让意境更加丰富。例如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潮带雨晚来急”是实写傍晚春潮上涨、带着雨水的景象。“野渡无人舟自横”则是虚写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实写的景象和虚写的氛围相结合,让整个意境既有着春潮的动态美,又有着野渡的静态美,变得十分丰富。五、虚实结合手法的传承与现代意义虚实结合手法从古代诗词一直传承到现代文学作品中。在现代诗歌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种手法的影子。它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着诗歌的内涵,提升着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在其他文学体裁如散文等当中,也有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对于读者来说,理解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有助于更好地欣赏诗词的美。能够让读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