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配套使用1台工业CT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4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配套使用1台工业CT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4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配套使用1台工业CT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4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配套使用1台工业CT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4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配套使用1台工业CT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限公司厂区安全实验室内CT检测室///置使用/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力华电源”)成立于2023年03月09日,注册资金2亿元,由万华化学(电池)、烟台业达经发集团、北京揽峰技术有限公司、烟台市财金源动能投资有限公司等合资成立,公司注册地位于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物联网应用服务;数字技术服务;数字力华电源公司4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A-8小区,苏州大街以南,嘉兴路以西,杭州大街以北,占地面积233亩,新建电芯车间、化成2成品库、原材料库等。购置匀浆机、涂布机、烘烤机、辊分机、卷绕机、注液机、化成机、除湿机、冷水机等国产设备500余台(套),建设全自动大圆柱储能电池生产线1条。建成后,形成年产大圆柱储能电池4GWh的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116589.57万元,项目代码:2307-370672-04-01-752985。2023年11月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烟台拉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4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24年2月22日取得烟台市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关于项目报告表的批复厂区地理位置示意图见附图1,厂区周边环境关系影像图见附图2,厂区总平面布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10月21日重新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编号:鲁环辐证[06209],许可种类和范围:使用Ⅴ类放射源;使用Ⅲ类射线装置。有序号活动种类和范围使用台账辐射活动场所名称核素类别活动种类总活度(Bq)/活度(Bq)×枚数编码活度(Bq)标号用途来源1电芯车间涂布区域负极涂布二线机头二层Kr-85使用1.11E+10*1//////2电芯车间涂布区域负极涂布二线机头一层Kr-85使用1.11E+10*1//////3电芯车间涂布区域负极涂布二线机尾Kr-85使用1.11E+10*1//////4电芯车间涂布区域负极涂布一线机头二层Kr-85使用1.11E+10*1//////5电芯车间涂布区域负极涂布一线Kr-85使用1.11E+10*1//////3机头一层6电芯车间涂布区域负极涂布一线机尾Kr-85使用1.11E+10*1//////注:以上6枚V类放射源属于《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放射性测厚仪应用项目》,该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于2024年3月1日已经完成备案,备案号:20243706000200000149。序号活动种类和范围使用台账辐射活动场所名称装置分类名称类别活动种类数量/台)装置名称规格型号产品序列号技术参数(最生产厂家1电芯车间装配区域二线X射线探伤装置(使用)Ⅲ类使用1微焦点X-RAY透视检测设备LX-Y8600XL0686BD管电压130kV管电流0.5mA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电芯车间装配区域离线机X射线探伤装置(使用)Ⅲ类使用1微焦点X-RAY透视检测设备AX8200BX22A08管电压130kV管电流0.5mA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电芯车间装配区域一线X射线探伤装置(使用)Ⅲ类使用1微焦点X-RAY透视检测设备LX-Y8600XL0685BD管电压130kV管电流0.5mA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以上3台Ⅲ类射线装置(微焦点X-RAY透视检测设备)属于《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三类射线装置应用项目》,该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于2024年9月13日已经完成备案,备案号:20243706000200000287。根据大圆柱储能电池产品质量要求,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厂区安全实4根据《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66号),本项目X射线工业CT机属于工业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装置,因此本项目核技型号数量类别最大管电压最大管电流使用场所备注METROTOM1500225kVG3225kV3mA安全实验室内CT检测室拟购经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企业主体项目储能电池生产属于“第一类鼓励类四、电力1.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氢(氨)储能、热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技术及应用”,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之列,本项目属于配套设备,用于检测公司生产的电池产品的电子线路、内部结构等的工艺和质量,符合产业政策。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4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烟开环表〔2024〕20号)。根据环评内容及结论,厂区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中属于工业用地,项目选址符合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要求。本项目X射线工业CT机位于厂区安全实验室内西南侧的一端,用于检测公司生产的电池产品的电子线路、内部结构等的工艺和质量,在已建厂房内建设,无新增占地,不涉及其他敏感区,选址无不试室(共4间)/PACK拆解室/电芯拆解室、安全实验室外道路、模组PACK车间;东北侧依次为安全实验室内走廊、空调机房/环境处理室/样品间/不良品暂存间/测试间、安全实验室外道路、成品库一/化成车间一;东南侧依次为卫生间/茶水间、安全实验室外道路、综合服务中心;西南侧依次为安全实验室外道路、固废库。安全实验室平面布置院等人员密集区。存在5处保护目标,为拟建位置西南侧约12m处固废库、西北侧约520m处综合服务中心。经下文分析,X射线工业CT机周围及保护目标处辐射水平可满足国家相关要求,使用过程对周围环境及保护目标处的辐射影响较小,因此项目选址基本本项目使用工业CT机用于检测公司生产的电池产品的电子线路、内部结构等的工艺和质量,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根据下文分析,本项目采取的辐射防护措施能保证设备屏蔽体外剂量率和人员受照水平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射线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影响可以满足国家有关要求,因此本项目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辐射防护“实践正公司使用工业CT机用于检测公司生产的电池产品的电子线路、内部结构等的工艺和质量,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辐射影响,根据《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本项目X射线探伤机属Ⅱ类射线装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项目属于“五十五、核与辐射,172、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伴有辐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烟台力华电源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接受委托后,在进行现场调查与核实、环境检测、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预测估算等基础上,我单位依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6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备注1工业CT机1METROTOM1500225kVG3225kV3mA产品质量检测安全实验室内CT检测室拟购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放量年排放总量排放口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非放射性有害气体气态///少量//设置机械排风装置,将废气排至外环境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m3;年排放总量用k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Bq/m3)和活度(Bq)。7法规文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修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3.10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修订)》,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实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2005.12实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公布,2006.3实施;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修订,2008.12实施;环境保护部令第47号修订,2017.12实施;生态环境部令第7号修订,2019.8实施;生态环境部令第7.《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169.《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0.《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11.《山东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7号,12.《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8技术标准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其他1.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4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配套使用1台工业CT机项2.《山东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报告》(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1989);9(HJ10.1-2016)规定要求:“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用项目的评价范围,通常取装置所在本项目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活动的职业人员和公众成员。职业人员为在CT检测室内操作位的辐射工作人员,公众成员为X射线工业CT机周围50m范围内公司厂区内工人保护目标名称距离及方位环境特征职业人员CT检测室内操作位的辐射工作人员/涉及辐射工作人员3人公众成员安全实验室内工人涉及公众人员<30人偶然经过的其他公众人员涉及流动人员保护目标处公众人员固废库西南侧约12m处单层钢结构厂房,涉及公众人员<2人模组PACK车间西北侧约36m处三层钢结构厂房,涉及公众人员<10人成品库一北侧约35m处单层钢结构厂房,涉及公众人员<10人化成车间一东北侧约30m处单层钢结构厂房,涉及公众人员<10人综合服务中心东南侧约20m处双层钢结构厂房,涉及公众人员<30人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参考《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B1.1.1.1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b)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员的年管理剂量约束值;以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限值的1/10(0.1mSv)作为公众成员的剂量率目标控制限值执行《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6.1.1探伤室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周围的辐射安全,操作室应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并应与探伤室分开。探伤室的屏蔽墙厚度应充分考虑源项大小、直射、散射、屏蔽物材料和结构等各种因素。无迷路探伤室门的防护性能应a)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参考控制水平,对放射工作场所,其值应不大于100μSv/b)对没有人员到达的探伤室顶,探伤室顶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6.1.5探伤室应设置门-机联锁装置,应在门(包括人员进出门和探伤工件进出门)关闭后才能进行探伤作业。门-机联锁装置的设置应方便探伤室内部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离开探伤室。在探伤过程中,防护门被意外打开时,应能立刻停止出束或回源。探伤室内示装置,并与探伤机联锁。“预备”信号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探伤室内人员安全6.1.7探伤室内和探伤室出入口应安装监视装置,在控制室的操作台应有专用的监视6.1.8探伤室防护门上应有符合GB18871要求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中文警示说6.1.9探伤室内应安装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绳,确保出现紧急事故时,能立即停止照射。按钮或拉绳的安装,应使人员处在探伤室内任何位置时都不需要穿过主射线束就能够6.1.10探伤室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排风管道外口避免朝向人员活动密集区。每小6.2.1对正常使用的探伤室应检查探伤室防护门-机联6.2.2探伤工作人员在进入探伤室时,除佩戴常规个人报警仪和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当剂量率达到设定的报警阈值报警时即退出探伤室,同时防止其他人进入探伤室,并立即向辐6.2.3应定期测量探伤室外周围区域的剂量率水平,包区域人员居留处。测量值应与参考控制水平相比较。当测量值6.2.4交接班或当班使用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前,应检6.2.5探伤工作人员应正确使用配备的辐射防护装置,6.2.6在每一次照射前,操作人员都应该确认探伤室根据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山东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的调查,烟台(威海)市环监测内容平均值标准差原野2.14~12.055.84道路1.94~20.146.492.39室内4.56~20.5310.112.71注:1、表中数据摘自1989年《山东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报告》;2、1989年威海属烟台市。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厂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大街9号(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A-8小区,苏州大街以南,嘉兴路以西,杭州大街以北),本项目位于厂区安全实验室内CT检测室,本项目安全实验室平面布置图见附图4,现场勘查情况见图安全实验室内CT检测室西北侧(振动测试室)工业CT机拟安装位置东北侧安全实验室外东北侧安全实验室外东南侧/安全实验室外西北侧/项目方向场所名称X射线工业CT机屏蔽体西北侧依次为安全实验室内振动测试室及其他测试室(共4间)/PACK拆解室/电芯拆解室、安全实验室外道路、模组PACK车间东北侧依次为安全实验室内走廊、空调机房/环境处理室/样品间/不良品暂存间/测试间、安全实验室外道路、成品库一/化成车间一东南侧依次为卫生间/茶水间、安全实验室外道路、综合服务中心西南侧依次为安全实验室外道路、固废库经现场勘查,本项目尚未开工建设,对本项目拟建位置周围及保护目标处辐射环境现本次评价按照《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技术规范》(HJ61-2021)测点布设原则,在工业CT机拟建位置周围及保护目标处共布设图6-2检测点位示意图(a)图6-2检测点位示意图(b)本次评价委托具备生态环境检测资质的山东华标检测评价有限公司开展监测,具备监监测仪器为BG9512PG03型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仪,设备编号:YQ02039;测量范围:(1×10-8~2×10-4)Gy/h;能量响应范围:2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检定证书编号:2024H21-20-依据《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及《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等技术规范进行现场测量。将仪器接通电源仪器探头离地1m,设置好本次由两名监测人员共同进行现场监测,由专业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并做好记录。监测时获取足够的数据量,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统计学精度。建立完整的文件资料。仪器校准(测试)证书、监测布点图、测量原始数据、统计处理记录等全部保留,以备复查。监测报告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经过校对、审核,测点编号点位描述γ空气吸收剂量率平均值标准差工业CT机拟安装位置中心883工业CT机拟安装位置西北侧816工业CT机拟安装位置东北侧8354#工业CT机拟安装位置东南侧814工业CT机拟安装位置西南侧9446#固废库683模组PACK车间28#成品库一6939#化成车间一4综合服务中心3厂区内空地643注:①检测结果已扣除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11nGy/h;②宇宙射线响应值的屏蔽修正因子:原野及道路取1.0,平房取0.9,多层建筑物取0.8;③1#~5#监测点位位于室内,6#~11#监测点位位于室外(为施工场地未硬化土面)。空气吸收剂量率现状值为(8.1~9.4)×10-8Gy/h,室外(6#~11#)的环境量率现状值为(6.4~7.9)×10-8Gy/h,均处于烟台市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范围内[室内本项目CT检测室为预留区域,主体等基础设施已建成,本次施工期内容主要为在公司安全实验室内CT检测室安装调试1套工业CT机检测系统,该系统自带屏蔽体及操作台,为整体外购设备。设备有8个可调高度支撑脚的支撑面,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施工期较短,且不涉及土建工作,施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为噪声及固体废物,不产生本项目工业CT机设备型号为METROTOM1500225kVG3型,由卡尔蔡司工业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最大管电压225kV,最大管电流3mA,设备主要由X射线管、数字探测板、工件托盘及定位系统、辐射防护外壳(自带屏蔽体)、自校准重建软件、其他软件构成。主要设备组成见表7-1,系统自带屏蔽体及操作台示意图见图系统设备作用X射线管定向式微焦点X射线管提供高品质高分辨率X射线数字探测板高对比度实时平板探测器支持探测器校正,有效确保探测器长期运行过程中图像质量的稳定及使用寿命工件托盘及定位系统工件托盘、高精度转台、精密机械轴承与直线导轨用精密定位机构,直接精确对接转台系统,确保运动的定位精度与传动平稳准确性辐射防护外壳(自带屏蔽体)钢-铅-钢夹层、安全防护装置采用全防护设计,确保设备外表面辐射剂量率≤1.0μSv/h,安全防护装置全方位保证操作使用人员的安全,集成标准隔振系统,确保系统运行稳定性自校准装置几何校准器及轴校准器快速自校准X射线源、旋转中心及探测器相对几何关系以及转台轴,确保CT系统测量精度的长期稳定性及可靠性操作台液晶显示器、电脑安装扫描及重建软件、测量及分析软件,以满足CT扫描、图像重构、测量分析及报告输出等全方位操作要求扫描及重建软件扫描及重建软件METROTOMOS软件满足实时CT扫描及图像重建等多任务要求其他软件无损分析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实现对测量数据的有效运用设备外形长3700mm,宽1810mm,高2440mm。设备检测过程中,运动定位系统可通过升降滑台同步垂直移动(Z轴,600mm范围),水平移动范围(X轴,1150mm范围),前后移动范围(Y轴,300mm范围),X射线球管与探测板为固定位置,不可移动,设备的主射线朝向右侧探测板。设备内部结构见图7-4,设备内部主要构造示意图见图7-5,设工件托盘及X射线管内保持高真空,钨丝连接高压发生器,产生电子束,轰击靶材,99%的能量转化为热量,1%转化为X射线,从X射线窗照出,工件的断面进行扫描,X射线管与探测板分别位于工件两侧的相对位置,部分能量被工件吸收,吸收的能量与原子序数,样品尺寸相关,剩余能量到达探测板,然后将这些X射线信息转变为电信号,再由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最后由图像显示器用不同的灰度等级显示出来。其能量或数量被解析为灰度值,黑色表示能量不足,X射线完全被样品吸收,灰色表示部分被吸收,灰度的不同与原子序数和样品尺寸相关,白色表示能量过强,曝光过度。由于被测工件不同部位及缺陷处的原子序数及密度等均会有差异,因此X射线在穿过被测工件时的减弱也会有不同,扫描出工件任一平面层的图像,可以发现平面内任何方向分布的缺陷,具有不重叠、层次分明、对比度高和分辨率高等特点,可准确定位缺陷的位置和性质。可对样品进行几何尺寸测量、数模比对、设备型号METROTOM1500225kVG3型生产厂家德国卡尔蔡司公司用途进行几何尺寸测量、数模比对、无损内部缺陷及装配结构分析设备尺寸长×宽×高=3700mm×1810mm×2440mm防护门尺寸宽1.044m×高1.465m设备自屏蔽设备底板和正面(门)采用三明冶结构,中间夹层为铅板、外表两层为钢板(3mm钢板+5mmPb+3mm钢板);后板、顶板和左侧板(照射反面)为5mmPb+3mm钢板;右侧板(主射面)为12mmPb+3mm钢板最大管电压和最大管电流225kV,3.0mA最大目标功率500W最小焦点尺寸0.007mm平板探测器像素数2048×2048,像素尺寸200μm×200μm射线源与探测器距离1500mm运动行程范围X=1150mm,Y=300mm,Z=600mm最大工件尺寸(行程范围不受限)直径=430mm,高=800mm主束方向定向,从设备正面看自左向右射线锥束角设备启动:①开机。进行产品检测前,操作人员需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常、检查所有屏蔽设施是否正常,确认无异常后依次打开电源开关固定样品:本项目工件采用抽检方式,由人工搬运至CT检测室,操作人员打开设备正面防护门,将待检工件放置于工业CI机的工件托盘上,利用支架进行固定,最后关好仪器调试:操作人员在操作台的操作位上按操作规程操作工业CT机,先根据工件的检测成像:曝光,打开X射线,工业CT机开始对工件进行检测,X射线束从固定方向对被测工件的断面进行扫描,被测工件可自动移动位置及旋转各个角度,检测时间大约2min~10min,整个扫描检测过程由设备自动进行,期间工作人员在操作台的操作位上进结果分析:①保存图片;②检测结束后,操作人员切断电源,关闭X射线设备,打开本项目采用数字成像技术,不产生废显(定)影液及废胶片,在工作过程中主要产生的根据建设单位的工作计划,建设单位拟配备3名辐射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设备(三班X射线的出束时间大约2min~10min,每天检测工件的出束时间约12小时,年工作天数本项目CT检测室为预留区域,主体等基础设施已建成,本次施工期内容主要为在公司安全实验室内CT检测室安装调试1套工业CT机检测系统,该系统自带屏蔽体及控制台,为整体外购设备。设备有8个可调高度支撑脚的支撑面,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不涉及土建工程,因此施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设备进厂安装时产生的噪声、包装材料废物等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包装材料废物依托厂区现有工程处理,设备安装产生的噪声该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是X射线,X射线随X射线发生器的开和关而产生和消失。在正常工况下,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射线可以得到自带屏蔽体设备的有效屏蔽。但由于X射线的直射、反射及散射,可能有衰减后的射线对外部的工作人员和周围的公众产生辐射影本次评价的设备是在显示屏上观察显像结果,不会产生含有重金属银的废显影液、废定影液。设备发射的X射线与空气因辐射作用会产生少量的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设备自带通风装置,CT检测室内也设置机械排风装置,能将废气排放至安全实验室西南①防护门安全联锁发生故障,导致在防护门未关到位的情况下射线发生器曝光,X射②由于设备故障、控制系统失效、人为事故等原因引起职业人员或公众受到意外照③设备维修过程中,未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打开设备屏蔽外壳,X射线出束系统控制失④设备维修过程中,未切断电源且导致X射线管控制异常持续曝光,维修人员在未知本项目X射线工业CT机位于厂区安全实验室内西南侧的一端-CT检测室,CT检测室),心轻质砖,门窗采用普通门窗。工业CT机距离检测室西北侧墙50mm,距离检测室东北侧墙3000mm,距离检测室东南侧墙2220mm,距离检测室西南侧墙1100mm。设备安装放置于房间的西北角,有用线束向右侧照射。根据《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第6.1.1款规定“探伤室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周围的辐射安全,操作室应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并应与探伤室分开。”本项目操作台及操作位设置在设备左下角旁边,方便操作,X射线工业CT机周围50m范围内:西北侧依次为安全实验室内振动测试室及其他测试室(共4间)/PACK拆解室/电芯拆解室、安全实验室外道路、模组PACK车间;东北侧依次为安全实验室内走廊、空调机房/环境处理室/样品间/不良品暂存间/测试间、安全实验室外道路、成品库一/化成车间一;东南侧依次为卫生间/茶水间、安全实验室外道路、综合服务中心;西南侧依次为安全实验室外道路、固废库。项目布局合理。本项目CT检根据《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中规定,“探伤作业时,应对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将工作场所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并在监督区和控制区相应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建设单位拟将设备屏蔽体内部区域划为控制区,该区域密封在铅结构材料内部,将CT检测室(设备屏蔽体内部区域除外)划为监督区,根据标准要求,监督区无需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设施,但需要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检查。为了更加安全保守的管理,在监督区边界标识“无关人员禁入X射线检测室”字样,警示射线装置出束状态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监督区。本项目设备安装在CT检测室内,专用于产品X射线扫描检测,活动人员均为产品固定检测人员,其他人员非允许不得进入本项目所划分的监督区设备型号METROTOM1500225kVG3型射束方向定向,从设备正面看自左向右外观尺寸3700mm(长)×1810mm(宽)×2440mm(高)内部尺寸2690mm(长)×1660mm(宽)×2232mm(高)防护门尺寸1044mm(宽)×1465mm(高)四周防护(铅钢结构)正面(防护门侧):5mmPb+3mm钢板,合5.3mmPb防护门:3mm钢板+5mmPb+3mm钢板,合5.6mmPb后面:5mmPb+3mm钢板,合5.3mmPb上部面:5mmPb+3mm钢板,合5.3mmPb下部面:3mm钢板+5mmPb+3mm钢板,合5.6mmPb右面(主射面):12mmPb+3mm钢板,合12.3mmPb左面:5mmPb+3mm钢板,合5.3mmPb管线口/排风口5mmPb+3mm钢板,合5.3mmPbX射线管外壳5mmPb+2mm钢板,合5.2mmPb观察窗无(内置摄像头)工业CT带有钢铅结构辐射屏蔽体(设备同类型检测报告见附件5),该设备防护外壳表面能够满足GBZ117-2022《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中“屏蔽体外30cm处周围剂量设备正面和屏蔽体内壁分别自带1个警示灯,在舱门关闭和射线工作时均有相光报警和警示灯(橙色为曝光出束状态)提示,并且警示灯串在安全回路里,如警示灯故障,射线不能启动,见图8-5。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相关要求,建设单位将在设备的正面和CT检测室设置规范、醒目的电离辐射标设备正面以及屏蔽体内壁的背面和左面均自带急停按钮(共3个),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按下“急停按钮”,断开电源后,X射线和机械操纵系统将立即停止工作,详见设备内部屏蔽体上方自带一个摄像头,并在设备操作台设置实时的视频显示装置,便设备表面自带有钥匙开关(见图8-8),双门锁开关,只有钥匙挡位在“ON”时射线才被允许打开,钥匙将由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专门管理,其他非辐射工作人员将无法打开工业CT在关闭装载门且急停按钮和警示灯处于联通状态时,设备可开机曝光,此时警示灯亮起;按下急停按钮,设备立刻切断电源。进出工件门(正面防护门)配置两个双通道安全互锁开关(见图8-9),只有门完全关闭后,安全回路才会闭合。逻辑示意图详设备屏蔽体内采取底部自然进风,顶部风扇式机械排风,在进风和出风口均有铅板防护,气流经导向汇集后再集中排出(顶板上方),风流向 风流向风流向排风进口1排风进口排风进口1此位置顶板上方1个排风出口(两个排风进口汇集)风流向风流向风流向风流向排风进口1排风进口2风流向设备为自带屏蔽体,设备内部空间较小,人员无需进入屏蔽体内部操作,只有在设备维修期间,维修人员拆卸相关结构后才能进入铅屏蔽体进行维修。由于检测系统是成套进口设备,不改变其屏蔽性能时,建设单位采取室内通风排风的方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CT检测室内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设置在CT检测室西南墙,离地3.0m,通风量830m³/h,能将室内废气排放至安全实验室西南侧的室外环境设备左侧屏蔽体设计一个电缆管线口,管线口设置了一个铅防护罩,防护罩完全覆盖该电缆出口,防护罩材料与同侧屏蔽防护材料一致,即5mm铅板+3mm钢板,设备产生的建设单位拟为本项目配备1台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和1台个人剂量报警仪,用于本期设备的日常自检。并且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保证设备检测参数及检测范围可以满足常建设单位拟定期(每个月至少一次)对设备的各个面进行巡测,如有异常将立即切断电源,停止使用该设备。如确定设备的屏蔽质量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厂家对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对维修后的设备的辐射安全性进行检测,确保辐射水平达标后方可继续使用该设备。当个人剂量报警仪报警时,辐射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射线出束,同时阻止其他人进入辐射工作区域,立即向辐射工作负责人报告。为每名辐射工作人员配备个人剂量计,每个季度送相关检测机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建立按照《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对本项目的各项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安全操作各项实施计划进行分析。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对照分析表见表8-2,安全操序号项目《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的放射防护要求本项目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符合性1整体辐射安全6.1.1探伤室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周围的辐射安全,操作室应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并应与探伤室分开。探伤室的屏蔽墙厚度应充分考虑源项大小、直射、散射、屏蔽物材料和结构等各种因素。本项目拟使用的设备带有钢铅结构辐射屏蔽体,屏蔽体由厂家针对射线特征采用一体化设计和制造,屏蔽性能性良好,无需额外加建屏蔽体。设备均为设备厂商供应的成套设备,操作位能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符合2工作场所分区6.1.2应对探伤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分区管理应符合GB18871的要建设单位拟将设备屏蔽体内部区域划为控制区,该区域密封在铅结构材料内部,将CT检测室(设备屏蔽体内部区域除外)划为监督区,根据标准要求,监督区无需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设施,但需要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检查。为了更加安全保守的管理,在监督区边界标识“无关人员禁入X射线检测室”字样,警示射线装置出束状态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监督区。本项目设备安装在CT检测室内,专用于产品X射线无损检测,活动人员均为产品固定检测人员,其他人员非允许不得进入本项目所划分的监督区内。本项目分区示意见符合3剂量控制要求6.1.3探伤室墙体和门的辐射屏蔽应同时满足:a)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参考控制水平,对放射工作场所,其值应不大于100μSv/周,对公众场所,其值应不b)屏蔽体外30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应不大于2.5μSv/h。根据本报告表9章节的分析结果,工作人员及公众在关注点的受照剂量、关注点最高周围剂量当量率均满足相关要求。符合6.1.4探伤室顶的辐射屏蔽应满足:a)探伤室上方已建、拟建建筑物或探伤室旁邻近建筑物在自辐射源点到探伤室顶内表面边缘所张立体角区域内时,探伤室顶的辐射屏蔽要求同6.1.3;b)对没有人员到达的探伤室顶,探伤室顶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通常可取100μSv/h。符合4联锁6.1.5探伤室应设置门-机联锁装置,应在门(包括人员进出门和探伤工件进出门)关闭后才能进行探伤作业。门-机联锁装置的设置应方便探伤室内部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离开探伤室。在探伤过程中,防护门被意外打开时,应能立刻停止出束或回源。探伤室内有多台探伤装置时,每台装置均应与防护门联锁。本项目使用设备带有安全联锁功能,防护门在打开或者没有关到位的情况下,高压电源无法打开;门打开时高压电源将随即关闭,X射线停止出束,重新关上门后不会自动打开高压电源。人员不能进入设备系统内部。符合5声光警示6.1.6探伤室门口和内部应同时设有显示“预备”和“照射”状态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装置,并与探伤机联锁。“预备”信号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探伤室内人员安全离开。“预备”信号和“照射”信号应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应与该工作场所内使用的其他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在醒目的位置处应有对“照射”和“预备”信号意义的说明。本项目设备自带警示灯,在舱门关闭和射线工作时均有相应的声光报警和警示灯(黄色为曝光出束状态)提示,并且警示灯串在安全回路里,如警示灯故障,射线不能启动。符合6监视装置6.1.7探伤室内和探伤室出入口应安装监视装置,在控制室的操作台应有专用的监视器,可监视探伤室内人员的活动和探伤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内部狭小,禁止人员进入设备屏蔽体内,本项目设备设置了监控设施能够观察设备内部情况。符合7警示标志GB18871要求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建设单位拟在设备正面及防护门上和CT检测室门上张贴符合GB18871要求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符合8急停装置6.1.9探伤室内应安装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绳,确保出现紧急事故时,能立即停止照射。按钮或拉绳的安装,应使人员处在探伤室内任何位置时都不需要穿过主射线束就能够使用。按钮或拉绳应带有标签,标明使用方法。本项目在设备表面以及铅房内壁上均设置急停按钮,按下急停按钮时切断X射线管及电源。符合9通风装置6.1.10探伤室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排风管道外口避免朝向人员活动密集区。每小时有效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设备为成套进口,自带通风装置,CT检测室拟设置排气扇,每小时换气次数约为12.57次,能够及时将微量臭氧和氮氧化物排出工作场所。符合式监测装置6.1.11探伤室应配置固定式场所辐射探测报警装置。设备尺寸狭小,工作时人员无需进入,探测器、视频监控和联锁系统等辐射安全措施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故设备内部无需安装固定式场所辐射探测报警装置。符合序号项目《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的安全操作要求本项目安全操作实施计划符合性1作业前准备6.2.1对正常使用的探伤室应检查探伤室防护门-机联锁装置、照射信号指示灯等防护安全措施。设备使用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安全联锁等防护安全措施。符合2监测仪器佩戴6.2.2探伤工作人员在进入探伤室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携带个人剂量报警仪和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当剂量率达到设定的报警阈值报警时,探伤工作人员应立即退出探伤室,同时防止其他人进入探伤室,并立即向辐射防护负责人报告。建设单位拟为本项目配备1台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和1台个人剂量报警仪,并为每名辐射工作人员配备1枚个人剂量计。当个人剂量报警仪报警时,工作人员应立即按急停按钮后离开CT检测室,同时阻止其他人进入,并立即向辐射工作负责人报符合3辐射监测要求6.2.3应定期测量探伤室外周围区域的剂量率水平,包括操作者工作位置和周围毗邻区域人员居留处。测量值应与参考控制水平相比较。当测量值高于参考控制水平时,应终止探伤工作并向辐射防护负责人报告。拟使用配备的便携式X-γ剂量率仪每个月定期测量设备屏蔽体外周围区域的剂量率水平,当测量值高于参考控制水平时,终止探伤工作并向辐射防护负责人报告。符合4监测仪器检查6.2.4交接班或当班使用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前,应检查是否能正常工作。如发现便携式X-γ剂量率仪不能正常工作,则不应开始探伤工作。工作人员作业前检查便携式X-γ剂量率仪是否正常工作,如发现不能正常工作,则不能开始检测工作。符合5关门前确认6.2.6在每一次照射前,操作人员都应该确认探伤室内部没有人员驻留并关闭防护门。只有在防护门关闭、所有防护与安全装置系统都启动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探伤工作。本项目设备自带安全装置设有联锁,设备开机曝光前确认设备内部没有人员驻留并关闭防护门。符合综上所述,本项目工业CT机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安全操作实施计划均符合《工业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本项目拟配备3名辐射工作人员,建设单位拟安排该3名人员尽过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平台学习相关知识,通过该平台报名参加考核,考2、建立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每三个月进行检测,建立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每人一档,由专人负责保管和管理,个人剂量档案应当终生保存。辐射工作人员调换单位的,原用人单位应当向新用人单位或司应实施退役程序。将X射线发生器处置至无法使用,或经监管机构批准后,转移给其他设备为自带屏蔽体,设备内部空间较小,人员无需进入屏蔽体内部操作,只有在设备维修期间,维修人员拆卸相关结构后才能进入铅屏蔽体进行维修。设备屏蔽体内采取底部自然进风,顶部风扇式机械排风,在进风和出风口均有铅板防护,气流经导向汇集后再集中排出。由于检测系统是成套进口设备,不改变其屏蔽性能时,建设单位采取室内通风排风的方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CT检测室内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设置在CT检测室西南墙,离地3.0m,通风量830m³/h,能将室内废气排放至安全实验室西南侧的室外环境,该区域无人员逗留。能有效排出设备内部产生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本项目X射线检测系统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图像重建技术,以图像形式显示,无放射性废水、放射性本项目只有在开机检测过程中才会产生射线,X射线装置产生的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的。在项目建设阶段,设备的安装只涉及相关部件的重新组装,土建施工量很小,组装过程可能涉及少量噪声和少量固废的产生,施工期通过选取低噪声设备,合理控制施工时间以减少噪声污染,并尽可能回收建筑、包装材料,无利用价值的其他固废进行集中堆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通过以上措施,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和固体废物本次评价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评估X射线工业CT机开机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经与建设单位核实,本项目工业CT机的型号为METROTOM1500225kVG3型,设备基本工作参设备型号METROTOM1500225kVG3型最大管电压,kV225最大管电流,mA3.0X射线机光电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范围,kV180~220X射线光机电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范围,mA1.8~2.5距辐射源点(靶点)1m处输出量实测值(H0),滤过条件:2mmSn2.3275注:1)X射线管非有用线束方向周围采用5mm铅+2mm钢防护的条件下,距离射线管35cm四周泄漏射线值≤19μSv/h。2)距靶点1m处泄漏剂量率由距离射线管35cm四周泄漏射线值与距离的平方换算可得。根据《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有用线束在关注点处I:X射线探伤装置在最高管电压下的常用最高管电流,单位为mA,本项目为3.0mA;H0:距辐射源点(靶点)1m处输出量,μSv·m2/(mA·h以mSv乘以6×104。根据设备厂家给出资料(见图9-1),取3.67mSv·m2/(mA·min),滤过条件:2mmSn。B:屏蔽透射因子;R:辐射源点(靶点)至关注点的距离,m。X:屏蔽物质厚度,与TVL取相同的单位;TVL:X射线在屏蔽物质中的什值层厚度,查GBZ/T250-2014附表B.2,本项目X射线机最大电压为225kV,由于《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中未给出225kV条件下铅和钢的什值层数据(未经强衰减前),其附录B中也未给出在本项目条件下的透射因子B。参考《辐射安全手册》图6.4中相应的屏蔽物质的什值层数据(见下图9-2根据公式(9-2)算出屏蔽透射因子B。TVL(225kV1.6mm(铅),11mm(钢);TVL(200kV):1.4mm(铅),10mm(钢)。●H=●HL●BR2B:屏蔽透射因子;R:辐射源点(靶点)至关注点的距离,m;●HL:距靶点1m处X射线管组装体的泄露辐射剂量率,单位为μSv/h,根据设备厂家给出资料(见图9-1),距靶点1m处泄漏剂量率由距离射线管35cm四周泄漏射线值与距离的平方换算可得,取2.3275μSv/h。在给定屏蔽物质厚度时,关注点的散射辐射剂量率按《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I:Hα:RRX射线装置在最高管电压下的最大常用管电流,单位为mA;屏蔽透射因子;查GBZ/T250-2014表2,225kV散射辐射的能量为200kV,查GBZ/T250-2014中附录B,表B.2,200kV对应铅的TVL为1.4mm;R0处的辐射野面积,m2;经与设备厂家核实本项目设备圆锥束中心轴和圆锥边界夹角最);散射因子,入射辐射被单位面积(1m2)散射体散射到距其1m处的散射辐射剂量率与该面积上的入射辐射剂量率的比;参照GBZ/T250-2014中附录B4.1中表B.3:以水散射体的α值保守估计,管电压200kV~400kV90°散射角的αw均取1.9E-3,则α可保守的取为:α=αw×10000/400=0.0475;辐射源点(靶点)至工件的距离,m;经与建设单位核实,辐射源点至工件的距离最短为0.10m;散射体至关注点的距离,m。本项目X射线机位置固定,主射方向定向向右,右面(主射面)受主射束的照射。经核实,X射线机距右面(主射面)距离为1860mm、距左面距离为810mm、距背面距离为935mm、距正面距离为645mm、距顶部距离为767mm、距底部距离为1465mm。有用束半张498.4mm<645mm(X射线机与四周防护面的最近距离),因此X射线机主射方向定向向右,只有右面(主射面)受有用线束的直接照射。因此,其他各防护面、防护门、通风口外仅考虑漏射线和散射线影响。本项目工业CT扫描系统X射线球管与探测器已固定,不可移动,主射线朝向设备右面探测板方向,选取设备屏蔽体外30cm处作为辐射水平关注点。设备所在CT检测室无地下层,设备底面人员不可达。本项目设备关注点见图9-3和参考点位置屏蔽材料及厚度计算距辐射类型屏蔽透射因子BA设备右面外30cm12mm铅板+3mm钢板2.18主射(12/1.6+3/11)2.35×10-3B设备正面外30cm5mm铅板+3mm钢板1.025漏射(5/1.6+3/11)8.87×10-40.7981.029散射10-(5/1.4+3/10)0.797C设备防护门外30cm5mm铅板+6mm钢板1.029漏射(5/1.6+6/11)4.69×10-40.4031.025散射10-(5/1.4+6/10)0.403D设备背面外30cm5mm铅板+3mm钢板1.235漏射(5/1.6+3/11)6.11×10-40.5511.239散射10-(5/1.4+3/10)0.550E设备背面外30cm5mm铅板+3mm钢板1.239漏射(5/1.6+3/11)6.07×10-40.5541.235散射10-(5/1.4+3/10)0.553F设备左面外30cm5mm铅板+3mm钢板1.110漏射(5/1.6+3/11)7.56×10-40.5771.210散射10-(5/1.4+3/10)0.576G通风口5mm铅板+3mm钢板1.067漏射(5/1.6+3/11)8.18×10-40.7371.071散射10-(5/1.4+3/10)0.736H设备顶部外30cm5mm铅板+3mm钢板1.071漏射(5/1.6+3/11)8.12×10-40.7421.067散射10-(5/1.4+3/10)0.741I设备底部外30cm3mm钢板+5mm铅板+3mm钢板1.765漏射(5/1.6+6/11)1.60×10-40.1351.767散射10-(5/1.4+6/10)0.135J设备底部外30cm3mm钢板+5mm铅板+3mm钢板1.767漏射(5/1.6+6/11)1.59×10-40.1361.765散射10-(5/1.4+6/10)0.136CT检测室西北墙体外30cm5mm铅板+3mm钢板1.689漏射(5/1.6+3/11)3.27×10-40.2971.685散射10-(5/1.4+3/10)0.297CT检测室东北墙体外30cm12mm铅板+3mm钢板5.38主射(12/1.6+3/11)3.85×10-4CT检测室东南墙体外30cm5mm铅板+3mm钢板3.445漏射(5/1.6+3/11)7.85×10-50.0713.449散射(5/1.4+3/10)0.071CT检测室西南墙体外30cm5mm铅板+3mm钢板2.410漏射(5/1.6+3/11)1.60×10-40.1342.510散射(5/1.4+3/10)0.134注:1.计算距离见图示。2.由于D与E、I与J各自散射与漏射计算距离有区别,因此分别进行预测。3.CT检测室四周墙体材料为空心轻质砖,无法确认其屏蔽效果,也无法确认其理论计算参数的取值,本次预测保守仅考虑设备自带屏蔽及距离衰减。模组PACK车间、北侧约35m处成品库一、东北侧约30m处化成车间一、东南侧约20m处辐射类型主射辐射类型主射漏射散射漏射散射漏射散射漏射散射屏蔽透射因子B保护目标名称保护目标名称(12/1.6+3/11)东北侧约30m处(12/1.6+3/11)1.09×10-51.09×10-5化成车间一(5/1.6+3/11)(5/1.4+3/10)(5/1.6+3/11)(5/1.4+3/10)(5/1.6+3/11)(5/1.6+3/11)(5/1.4+3/10)(5/1.6+3/11)(5/1.4+3/10)(5/1.6+3/11)(5/1.4+3/10)(5/1.6+3/11)(5/1.4+3/10)西南侧约12m处固废库西北侧约36m处模组PACK车间北侧约35m处成品库一东南侧约20m处综合服务中心0.0055mm铅板+3mm钢板0.0050.005680×10-70.0015mm铅板+3mm钢板0.0010.001719×10-70.0015mm铅板+3mm钢板0.0010.0012.11×10-60.0025mm铅板+3mm钢板0.0020.002注:各类墙体无法确认其屏蔽效果,也无法确认其理论计算参数的取值,本次预测保守仅考虑设备自带屏蔽及距离衰减,计算距离保守取整数。根据表9-3预测结果,则保护目标处最大剂量率为0.005μSv/h,因此工业CT机运综上所述,由预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工业CT机主束射线方向上屏剂量率最大为2.35×10-3μSv/h;工量率最大为0.798μSv/h。可见,本项目各关注点均满足《工业X射线探伤范》(GBZ/T250-2014)中要求的“关注点最高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2.5μSv/h”的要求,同时也满足《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中要求的“关注点最高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不大于2.5μSv/h”的要H=D,XTxt(式9-5)H:年有效剂量,Sv/a;D,:辐射剂量当量率,Sv/h;T:居留因子;t:年受照时间,h。根据建设单位的工作计划,建设单位拟配备3名辐射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设备,设备年根据《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居留场所居留因子T停留位置本项目全居留1控制室、洗片室、办公室、临近建筑物中的驻留区操作位及CT检测室内其他区域;保护目标部分居留1/2~1/5走廊、休息室、杂物间西北侧振动测试室、东北侧走廊偶然居留1/8~1/40厕所、楼梯、人行道东南侧卫生间、西南侧室外道路本项目拟配备3名辐射工作人员,轮换负责探伤作业,每名辐射工作人员的操作时间他区域,根据理论预测结果,职业人员活动区域最大辐射剂量率为0.798μSv/h,出现于设备正面,居留因子取1,由(式9-5)估算职业人员的年有效剂量为:由以上估算结果可以看出,职业人员的年有效剂量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的20mSv/a的剂量限值,也低于本报告提出的5.0mSv/a的年管理剂量约工业CT机工作状态下,对公众成员影响的区域主要在西北侧振动测试室、东北侧走廊、东南侧卫生间及西南侧室外道路,50m范围内其他人员由于距离较远且中间有多层墙体屏蔽,辐射剂量率很低,产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作计划,结合公众成员所在场所及方位剂量率预测值年照射时间居留因子年有效剂量西北侧振动测试室公众成员0.2970.089东北侧走廊公众成员3.85×10-41.16×10-4东南侧卫生间公众成员0.0710.005西南侧室外道路公众成员0.1340.010由以上估算结果可以看出,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共存在5处保护目标,经上文计算,保护目标处最大剂量率为由以上估算结果可以看出,保护目标处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远远低于《电离辐射防综上所述,在本环评的防护条件下,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业CT机周围的辐(1)防护门安全联锁发生故障,导致在防护门未关到位的情况下射线发生器出束,X(3)设备检修时,没有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导致意外开启X射线发生器,使检修人(1)本项目工业CT机实施严格管理制度,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和维护联锁系统、剂量报警装置及安全保障系统。定期进行人员培训,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运行操作,并佩戴个人剂量片,且要求每次开机前须确认联锁系统工作正常,才能进行开机运行。有个人剂量报警仪,如果设备事故导致剂量超标就会报警,操作人员通过操作位急停按钮立即停机,切断高压或关闭电源,并组织(2)本项目工业CT机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有X射线发出,在(3)若发生误照射等辐射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小组负责人,一旦发生此类事件时将及时报告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卫健委部门。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进行后续处理。发生人员受到过量照射的情况时,应立即将该人员送往职业病防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医治,待事故处理结束后,应立即对本项目造成的辐射影响进行评估,吸取辐射事故的经验教训,以便在制度、人员培训、辐射安全管理方面进一步进行改善,避免类建设单位拟修订已制定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发生照射事故(件)时,对环境只是造成暂时性的辐射污染,停机后污染随之消失。发生照射事故时应及时切断电源,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对受照人员进行剂量评估,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医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前期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时成立了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签订了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书,本项目新增使用Ⅱ类射线装置,建设单位拟按照国家有关射线装置管理的法律法规,对成立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及签订的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书进行修订,法人代表为辐射工作安全第一责任人,统一指挥射线装置运行安全的建设单位拟配备3名辐射工作人员,专职进行探伤作业,具备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应的文化及受教育要求,具备从事X射线探伤的技术能力;建设单辐射工作人员在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平台上进行学习,并报名参加X射线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要求,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前期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时制定了各类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由于本项目新增使用Ⅱ类射线装置,建设单位拟重新制定或修订以下制度:《辐射防护岗位职责制度》《射线装置使用登记制度》《辐射工作人员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工业CT机保养与维护制度》《工业CT机操作规程》《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辐射监测计划》《自行检查和年度评估制度》等,以满足日常辐射安全管理要求。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各项辐射管理规章制度,并按规定定期规章制度中应对操作人员岗位责任、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工业CT机装置检查和维护要求及维护台账、辐射设备的使用等方面分别做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保障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工业CT机投入使用时,应切实落实各项辐射建设单位拟由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宣传、贯彻辐射安全的相关政策及法规,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及防护措施,对探伤工作提出合理建议并进行监督管理,对环境风险事故处理进行指导,对建设单位拟重新制定《辐射监测计划》,拟购置1台X-γ辐射巡检仪,并根据监测计划对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制定的辐射监定期检测:正常情况下,自行监测应根据工作情况应急检测:工作场所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怀疑有异常情况,应对工作场所和环境进行应②主屏蔽的检测应在没有探伤工件时进行,副屏蔽的检测应在工业CT机的放射防护检测,特别是验收检测时应首先进行周围辐射水平的巡测,用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巡测防护面外30cm处的辐射水平,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高辐射水平区。巡测时应注意:巡测范围应根据工业CT机设计特点、照射方向及建造中可能出现的以2.5μSv/h作为四周剂量率控制水平,如发现超过标(2)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个人剂量检测,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每三个月检测一次,出具个人剂量检测报告,个人剂量档案一人一档,由专人(4)辐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超过年管理剂量约束值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改进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建设单位拟重新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风险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