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运营方案手册_第1页
农业合作社运营方案手册_第2页
农业合作社运营方案手册_第3页
农业合作社运营方案手册_第4页
农业合作社运营方案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合作社运营方案手册TOC\o"1-2"\h\u28499第一章:总论 3225941.1合作社概述 3276321.2合作社目标与任务 336221.2.1目标 3301321.2.2任务 3252641.3合作社组织架构 4179751.3.1权力机构 471321.3.2执行机构 4233391.3.3监督机构 4229661.3.4分支机构 4289581.3.5社员 422650第二章:合作社管理 496312.1管理制度与流程 4206602.1.1组织架构 48582.1.2管理制度 5198202.1.3管理流程 541192.2人员配置与培训 5206412.2.1人员配置 5296452.2.2培训与发展 583502.3财务管理 6187202.3.1财务制度 6114982.3.2财务管理流程 6274002.4合作社内部审计 6122702.4.1审计制度 6287842.4.2审计流程 66781第三章:农业生产管理 7199823.1土地资源管理 72253.1.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 760883.1.2土地使用权分配 7156483.1.3土地质量管理 7262023.2农业生产计划 7226763.2.1生产目标制定 7192313.2.2生产布局 779443.2.3生产进度安排 8192363.3生产技术指导 840863.3.1技术培训 8255963.3.2技术推广 8180873.3.3技术服务 8286413.4农业废弃物处理 8307733.4.1农业废弃物分类 8113003.4.2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 8242613.4.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831753第四章:农产品加工与销售 8254624.1加工工艺与设备 849814.2产品品牌建设 994264.3销售渠道拓展 9205084.4市场营销策略 99673第五章: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10320185.1质量管理体系 1044755.1.1质量管理目标 10235275.1.2质量管理组织 1087965.1.3质量管理措施 10265605.2农药与化肥使用规范 10285395.2.1农药使用规范 11107565.2.2化肥使用规范 11145755.3食品安全监管 11300965.3.1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11216845.3.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11175685.4质量认证与追溯 11101195.4.1质量认证 1158235.4.2质量追溯 1212670第六章:合作社成员权益保障 12224006.1成员权益保障政策 12134156.2成员培训与教育 12235146.3成员激励机制 12271996.4成员纠纷处理 1313126第七章:合作社与社会责任 13133727.1社会责任理念 13130937.2环境保护 13120927.3公益活动 1456177.4合作社与关系 1416536第八章:合作社发展与规划 1454388.1合作社发展目标 1517108.2合作社发展规划 15237168.3合作社项目申报 15129618.4合作社创新能力提升 1625854第九章:合作社风险管理与应对 16156419.1风险识别与评估 166809.1.1风险识别 16138359.1.2风险评估 1716969.2风险防范措施 17122499.2.1自然风险防范 1745319.2.2市场风险防范 1721159.2.3政策风险防范 17292219.2.4财务风险防范 1797259.2.5管理风险防范 17264759.3风险应对策略 17143179.3.1风险转移 18176549.3.2风险分散 18110979.3.3风险承受 18297349.4风险补偿机制 18308659.4.1建立风险基金 1858369.4.2风险互助 1886639.4.3风险补偿政策 1822260第十章:合作社信息化建设 182420910.1信息化建设目标 18558110.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93201410.3信息化应用与推广 193145510.4信息化安全管理 19第一章:总论1.1合作社概述农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为纽带,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联合与合作,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济实体。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旨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1.2合作社目标与任务1.2.1目标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2)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3)加强农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4)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5)发挥农业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1.2.2任务为实现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其主要任务如下:(1)整合农业生产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2)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3)开展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4)建立健全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保障合作社健康运营;(5)加强合作社与企业、市场等外部资源的对接,拓展合作社发展空间。1.3合作社组织架构农业合作社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3.1权力机构合作社的权力机构为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决定合作社的重大事项,包括选举和罢免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审议和批准合作社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等。1.3.2执行机构合作社的执行机构为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执行社员大会的决议,制定和实施合作社发展规划。1.3.3监督机构合作社的监督机构为监事会,负责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合作社财务,维护社员权益,保证合作社的健康运营。1.3.4分支机构根据合作社业务发展需要,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如农业生产部、市场营销部、技术服务部等,负责具体业务的实施。1.3.5社员社员是合作社的基本组成单位,享有合作社的权益,承担相应的义务。社员应积极参与合作社的各项活动,为合作社的发展贡献力量。第二章:合作社管理2.1管理制度与流程农业合作社的管理制度与流程是保证合作社高效、有序运营的基础。以下为管理制度与流程的具体内容:2.1.1组织架构合作社应建立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组织架构包括:理事会、监事会、社长、各部门负责人及员工。理事会负责制定合作社的发展战略、重大决策和监督执行;监事会对理事会进行监督;社长主持日常工作;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工作,员工负责具体事务。2.1.2管理制度合作社应制定以下管理制度:(1)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理事会、监事会、员工大会等会议,讨论合作社的重大事项,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2)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合作社的财务收支,保证财务透明、合规。(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员工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事项,保障员工权益。(4)项目管理制度:对合作社的项目进行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保证项目效益。(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证合作社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符合安全生产要求。2.1.3管理流程合作社的管理流程包括以下环节:(1)决策流程:理事会提出决策议题,召开理事会会议讨论,形成决议;监事会对决议进行监督。(2)执行流程:社长根据理事会决议,组织相关部门实施。(3)监督流程:监事会对理事会、社长及各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4)反馈流程:各部门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工作情况,理事会根据报告调整决策。2.2人员配置与培训2.2.1人员配置合作社应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配置人员。人员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专业对口:保证员工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2)德才兼备:注重员工的思想品质和业务能力。(3)结构合理:形成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的合理搭配。2.2.2培训与发展合作社应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培训内容包括:(1)专业技能培训:针对合作社的业务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2)管理能力培训: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提升合作社整体运营效率。(3)企业文化培训:加强员工对合作社的认同感,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2.3财务管理2.3.1财务制度合作社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财务预算制度:明确合作社的财务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监督程序。(2)财务报告制度: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反映合作社的财务状况。(3)财务审计制度:对合作社的财务活动进行定期审计,保证财务合规。2.3.2财务管理流程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流程包括以下环节:(1)预算编制:根据合作社的业务计划和财务目标,编制财务预算。(2)预算执行:按照预算要求,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3)财务报告: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4)财务审计:对财务活动进行定期审计,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4合作社内部审计2.4.1审计制度合作社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审计计划:根据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计划。(2)审计程序:明确审计的流程和方法。(3)审计报告:审计结束后,形成审计报告,反映审计情况。(4)审计整改:对审计发觉的问题,进行整改。2.4.2审计流程合作社的内部审计流程包括以下环节:(1)制定审计计划:根据合作社的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需要,制定审计计划。(2)审计实施:按照审计计划,对合作社的财务、业务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3)审计报告:审计结束后,形成审计报告,提交理事会和监事会。(4)审计整改:根据审计报告,对发觉的问题进行整改。第三章:农业生产管理3.1土地资源管理3.1.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合作社应开展全面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地面积、土壤类型、肥力状况、水资源分布等。评估工作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特点,为后续的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3.1.2土地使用权分配合作社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合理分配土地使用权。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根据成员的劳动力、土地投入等因素进行分配;(2)设立土地流转平台,鼓励成员间自愿流转土地;(3)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规模化经营。3.1.3土地质量管理(1)加强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采用有机肥料、绿肥种植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供肥能力。(2)合理轮作,防止土壤退化。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习性,制定轮作制度,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农业用水需求。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2农业生产计划3.2.1生产目标制定合作社应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技术能力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目标。生产目标应包括产量、品质、效益等方面。3.2.2生产布局根据不同作物生长习性和土壤条件,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作物结构,提高复种指数;(2)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3.2.3生产进度安排合作社应制定详细的生产进度安排,保证农业生产有序进行。主要包括播种、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环节。3.3生产技术指导3.3.1技术培训合作社应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高成员的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操作等。3.3.2技术推广合作社应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主要包括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3.3.3技术服务合作社应设立技术服务站,为成员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解答、病虫害防治指导等。3.4农业废弃物处理3.4.1农业废弃物分类合作社应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农膜、农药包装物、病死动物等。3.4.2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1)秸秆还田: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粉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2)农膜回收:设立农膜回收点,鼓励成员回收农膜,减少环境污染;(3)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传播;(4)农药包装物回收:设立农药包装物回收点,减少农药污染。3.4.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社应积极摸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如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通过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四章:农产品加工与销售4.1加工工艺与设备农产品加工是农业合作社增值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加工工艺与设备选择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加工工艺方面,合作社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加工方法和流程。例如,对于粮食作物,可以采用烘干、脱皮、研磨等工艺;对于果蔬类产品,则可以采用清洗、分级、包装等工艺。在设备选择方面,合作社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功能、功能、价格等因素。优先选择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故障率低的设备。同时合作社还需关注设备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保证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4.2产品品牌建设品牌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农业合作社在进行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时,应注重品牌建设。合作社需要明确品牌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合作社应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合作社还需注重产品包装设计,使其具有独特的视觉识别度,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同时合作社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4.3销售渠道拓展销售渠道是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环节。农业合作社应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以下几种方式:(1)传统渠道:与批发市场、超市、零售店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产品上架率。(2)电子商务渠道: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拓宽销售范围。(3)社区团购:与社区团购平台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4)直销渠道:在合作社所在地或目标市场设立直销店,缩短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4.4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策略是农业合作社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下几种策略:(1)产品差异化策略:通过独特的加工工艺、优质的产品品质和特色包装,打造与众不同的农产品。(2)价格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合理制定价格策略,既要保证利润,又要考虑消费者的购买力。(3)促销策略: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如折扣、赠品、限时特价等,吸引消费者购买。(4)营销传播策略: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知名度。(5)客户关系管理策略: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第五章:农产品质量与安全5.1质量管理体系5.1.1质量管理目标农业合作社应确立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即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符合相关质量标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5.1.2质量管理组织合作社应设立质量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组织应包括以下部门或岗位:(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计划,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修订和发布,监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组织内部审核等。(2)生产部门:负责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生产,保证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标准。(3)检验部门:负责对农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5.1.3质量管理措施合作社应采取以下质量管理措施:(1)制定质量管理手册: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组织结构、职责分配、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2)实施生产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保证产品质量。(3)开展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增强质量管理能力。(4)加强质量信息反馈:建立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5.2农药与化肥使用规范5.2.1农药使用规范合作社应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法律法规,保证农药使用安全、合理、高效。具体措施如下:(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2)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合理确定用药剂量、用药次数和用药方法。(3)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上市时农药残留符合标准。5.2.2化肥使用规范合作社应合理使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确定施肥种类和施肥量。(2)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3)推广有机肥料使用,改善土壤结构。5.3食品安全监管5.3.1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合作社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食品安全法规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学习食品安全法规,提高食品安全意识。(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设立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3)食品安全检查: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检查,保证食品安全。5.3.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合作社应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包括以下内容:(1)农产品质量监测:对农产品进行定期质量监测,及时发觉质量问题。(2)市场监测:对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测,了解消费者需求。(3)风险预警:根据监测结果,发布食品安全风险预警。5.4质量认证与追溯5.4.1质量认证合作社应积极申请质量认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质量认证包括以下内容:(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3)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5.4.2质量追溯合作社应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追溯。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2)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3)对问题农产品进行追溯,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消费者权益。第六章:合作社成员权益保障6.1成员权益保障政策农业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发组成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其成员权益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合作社将遵循以下原则,保证成员权益得到充分保障:(1)平等原则:合作社内部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任何成员不得享有特权。(2)公平原则:合作社在分配收益、承担风险等方面,应遵循公平原则,保证成员利益不受损害。(3)民主原则:合作社重大事项决策应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成员意愿,保障成员参与决策的权利。(4)透明原则:合作社运营过程中,相关信息应保持公开透明,便于成员了解合作社运营状况。6.2成员培训与教育为提高合作社成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合作社运营效率,本合作社将开展以下培训与教育活动:(1)定期组织成员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提高成员的种植、养殖等技术水平。(2)开展合作社管理知识培训,提高成员的管理能力。(3)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解答成员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定期组织成员参加国内外农业展会,拓宽视野,了解行业动态。6.3成员激励机制为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本合作社设立以下激励机制:(1)设立优秀成员奖,对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成员给予表彰和奖励。(2)实行股权激励,将合作社部分利润分配给成员,让成员共享合作社发展成果。(3)提供晋升通道,鼓励成员积极参与合作社管理,选拔优秀成员担任合作社重要职务。(4)开展成员互助活动,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市场风险。6.4成员纠纷处理合作社成员间如发生纠纷,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处理:(1)尊重事实:在处理纠纷时,应充分了解事实真相,保证处理结果公正、合理。(2)平等协商:鼓励成员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尽量避免法律诉讼。(3)调解优先:在纠纷处理过程中,优先采用调解方式,争取达成和解。(4)保护合法权益:在处理纠纷时,应充分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合作社的稳定发展。第七章:合作社与社会责任7.1社会责任理念农业合作社作为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理念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石,其核心在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合作社应秉持以下社会责任理念:(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合作社应关注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合作社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采用环保、节能的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合作社应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农民、合作社、等多方共赢。7.2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合作社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合作社在环境保护方面应采取的措施:(1)推广环保技术。合作社应积极引进和推广环保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2)科学施肥。合作社应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减轻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3)废弃物处理。合作社应加强废弃物处理,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料利用等技术,降低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4)植树造林。合作社应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7.3公益活动合作社应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回馈社会,以下为合作社在公益活动方面应关注的领域:(1)扶贫帮困。合作社应关注贫困农户的生活,通过技术培训、产业扶贫等方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2)农村教育。合作社应支持农村教育事业,资助贫困学生,提高农村教育水平。(3)健康扶贫。合作社应关注农村公共卫生,开展健康扶贫活动,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4)文化传承。合作社应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7.4合作社与关系合作社与关系是合作社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以下为合作社与关系的处理原则:(1)依法经营。合作社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合作社的合法权益。(2)积极配合工作。合作社应积极配合开展各项工作,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3)沟通协作。合作社应主动与部门沟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4)参与政策制定。合作社应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反映农民诉求,为决策提供参考。第八章:合作社发展与规划8.1合作社发展目标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应立足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质量、增强农民经济收入及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合作社的发展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2)优化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3)增强农民经济收入:通过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4)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8.2合作社发展规划合作社发展规划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思路、战略布局和具体措施。以下为合作社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1)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2)战略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拓展产业链,提升合作社整体竞争力。(3)具体措施:(1)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完善组织架构,提高运营效率。(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水平。(3)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4)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8.3合作社项目申报合作社项目申报是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合作社项目申报的主要步骤:(1)项目筛选:根据合作社发展需求,筛选符合政策导向、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2)编制项目建议书:明确项目目标、实施内容、投资预算、经济效益等。(3)审批项目建议书:提交至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4)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等进行详细分析。(5)申报项目:将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至相关部门,申请项目资金支持。(6)实施项目:项目申报成功后,按照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组织项目实施。8.4合作社创新能力提升合作社创新能力提升是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下为合作社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措施:(1)加强科技研发: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合作社技术水平。(2)建立创新团队: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创新团队,为合作社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3)深化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享创新资源。(4)推广创新成果: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合作社整体竞争力。(5)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第九章:合作社风险管理与应对9.1风险识别与评估9.1.1风险识别农业合作社在运营过程中,首先需要识别可能面临的风险。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风险: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市场风险:如市场价格波动、供需关系变化、竞争对手策略等。(3)政策风险:如政策调整、补贴政策变动、法律法规变化等。(4)财务风险:如资金链断裂、投资收益不稳定、融资困难等。(5)管理风险:如内部管理混乱、人员素质不高、决策失误等。9.1.2风险评估合作社在识别风险后,需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概率:分析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风险影响:分析风险发生后对合作社运营的影响程度。(3)风险损失:预测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4)风险等级:根据风险概率、影响和损失,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9.2风险防范措施9.2.1自然风险防范(1)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3)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及时应对自然灾害。9.2.2市场风险防范(1)拓宽销售渠道,降低市场依赖性。(2)建立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及时调整生产策略。(3)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9.2.3政策风险防范(1)关注政策动态,及时了解政策调整方向。(2)加强与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3)合理利用政策资源,降低政策风险。9.2.4财务风险防范(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资金安全。(2)加强成本控制,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