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田整治实施作业指导书TOC\o"1-2"\h\u11361第一章总则 3324631.1项目背景与目标 3248501.1.1项目背景 3119271.1.2项目目标 398061.1.3工程概述 399221.1.4实施原则 35449第二章项目前期准备 4179171.1.5项目立项 469651.1.6项目审批 443541.1.7现场踏勘 433121.1.8资料收集 520711.1.9设计原则 5299511.1.10设计内容 520896第三章土地整治工程 6221141.1.11目的与意义 6107841.1.12作业内容 6130631.1.13作业方法 6198041.1.14质量控制 6232771.1.15目的与意义 6270061.1.16作业内容 7289731.1.17作业方法 7298031.1.18质量控制 7160061.1.19目的与意义 7155251.1.20作业内容 7258941.1.21作业方法 767751.1.22质量控制 8265541.1.23目的与意义 828731.1.24作业内容 8179421.1.25作业方法 840721.1.26质量控制 817384第四章土壤污染防治 9126581.1.27调查目的 9210881.1.28调查内容 9246741.1.29调查方法 970861.1.30评估指标 9211891.1.31物理治理技术 9265561.1.32化学治理技术 9231821.1.33生物治理技术 1029771.1.34治理工程实施 10163211.1.35监管措施 1024971第五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0176941.1.36工程目标 10300171.1.37工程内容 10294951.1.38施工要求 11126481.1.39工程目标 11258671.1.40工程内容 11317881.1.41施工要求 11272931.1.42工程目标 11261121.1.43工程内容 12146251.1.44施工要求 1225489第六章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 12239881.1.45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251551.1.46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237741.1.47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13245521.1.48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措施 1365051.1.49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 13220431.1.50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1321463第七章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 13125121.1.51项目组织结构 135051.1.52项目组织职责 14218201.1.53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14190031.1.54质量管理措施 1560411.1.55进度控制 15891.1.56成本控制 154540第八章工程验收与移交 15281.1.57总体要求 15320201.1.58验收标准 15242771.1.59验收内容 16237491.1.60验收程序 16127471.1.61验收方法 16237841.1.62工程移交 17227751.1.63工程维护 1714537第九章后期运行与维护 17309151.1.64运行管理原则 17184861.1.65运行管理组织 17252581.1.66运行管理内容 1751421.1.67日常维护保养 18276251.1.68定期维护保养 1853421.1.69特殊时期维护保养 18272951.1.70环境监测 1845221.1.71环境评估 185394第十章项目总结与评价 18第一章总则1.1项目背景与目标1.1.1项目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田整治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项目旨在通过对农田进行综合整治,提升农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1.2项目目标(1)提高农田质量:通过农田整治,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田抗灾能力,保证粮食生产安全。(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结合当地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4)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第二节工程概述与实施原则1.1.3工程概述本项目主要包括农田整治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业设施工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等四个方面。通过对农田进行综合整治,实现农田质量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等目标。1.1.4实施原则(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农田整治方案,保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农业发展需求,实施差异化的整治措施,保证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群众参与,利益共享: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其在项目实施中的主体作用,保证项目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5)强化监管,保证质量:建立健全项目监管机制,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第二章项目前期准备第一节项目立项与审批1.1.5项目立项(1)立项依据项目立项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农田整治规划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2)立项程序(1)编制项目建议书,明确项目名称、实施地点、项目内容、预期目标、投资估算、经济效益等内容。(2)提交项目建议书至项目主管部门,进行初步审查。(3)通过审查后,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评审通过后,报请项目审批部门审批。1.1.6项目审批(1)审批权限项目审批部门应根据项目规模、投资额度等因素,明确项目审批权限。(2)审批程序(1)项目审批部门收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2)专家评审通过后,审批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批,并出具审批意见。(3)项目审批通过后,项目单位应按照审批意见组织项目实施。第二节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1.1.7现场踏勘(1)踏勘目的现场踏勘旨在了解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农田基础设施现状等,为项目实施提供基础数据。(2)踏勘内容(1)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2)项目区人口、劳动力、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现状等社会经济状况。(3)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现状,包括灌溉、排水、道路、防护设施等。1.1.8资料收集(1)资料来源资料收集应从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个渠道获取。(2)资料内容(1)政策法规、规划文件、技术规范等相关文件。(2)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资料。(3)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农业生产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等资料。(4)项目区环境质量、生态保护、文化遗产等资料。第三节设计方案制定1.1.9设计原则(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2)充分考虑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3)保证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1.1.10设计内容(1)项目总体布局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项目总体布局,包括农田整治区、基础设施配套区、生态保护区等。(2)工程设计(1)农田整治工程设计,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系统设计等。(2)基础设施工程设计,包括道路、防护设施、供电、供水等。(3)生态保护工程设计,包括生态防护林、湿地恢复、生态景观建设等。(3)技术方案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选择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方案,保证项目实施效果。(4)投资预算与经济效益分析编制项目投资预算,分析项目经济效益,为项目实施提供经济保障。(5)实施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要求,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第三章土地整治工程第一节土地平整1.1.11目的与意义土地平整是指对农田地表进行整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平度,以利于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土地平整对于提高农田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1.1.12作业内容(1)地形测量与设计:对农田进行地形测量,获取高程数据,并根据农田实际情况制定土地平整设计方案。(2)土方调配:根据设计方案,合理调配土方,保证土地平整过程中土方平衡。(3)土地平整施工:按照设计方案,采用推土机、挖掘机等设备进行土地平整施工。(4)土地平整验收:施工完成后,对土地平整质量进行验收,保证达到设计要求。1.1.13作业方法(1)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进行地形测量。(2)设计方法: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土地平整设计方案。(3)施工方法:采用机械化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地平整施工。1.1.14质量控制(1)严格遵循设计方案,保证土地平整质量。(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安全。(3)定期对土地平整质量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第二节土地改良1.1.15目的与意义土地改良是指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质,提高土地生产力。土地改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16作业内容(1)土壤改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2)水土保持: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水分条件。(3)土壤污染治理:针对土壤污染问题,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治理。1.1.17作业方法(1)有机肥料施用: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料。(2)土壤调理剂施用:选择合适的土壤调理剂,按照推荐用量施用。(3)水土保持措施:采取种植水土保持植物、修建梯田、设置排水沟等措施。1.1.18质量控制(1)严格遵循土壤改良设计方案,保证改良效果。(2)加强土壤改良施工管理,保证施工安全。(3)定期对土壤改良效果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第三节排水与灌溉系统建设1.1.19目的与意义排水与灌溉系统建设是指对农田进行排水和灌溉设施建设,以满足农业生产对水分的需求。排水与灌溉系统建设对于提高农田抗灾能力、保障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1.1.20作业内容(1)排水系统建设: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排水泵站等设施的建设。(2)灌溉系统建设:包括灌溉渠道、灌溉管道、灌溉泵站等设施的建设。(3)排灌设施维护与管理:保证排灌设施正常运行,发挥其效益。1.1.21作业方法(1)排水系统设计:根据农田地形、土壤条件、排水需求等因素进行设计。(2)灌溉系统设计:根据农作物需水量、水源条件、灌溉方式等因素进行设计。(3)排灌设施施工:采用机械化施工,保证施工质量。1.1.22质量控制(1)严格遵循设计规范,保证排灌设施质量。(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安全。(3)定期对排灌设施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第四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1.23目的与意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指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对农田进行合理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1.24作业内容(1)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2)土地利用调整:根据规划方案,对农田进行合理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3)土地利用效益评估:对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估,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1.1.25作业方法(1)土地利用规划:采用GIS、RS等技术手段,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2)土地利用调整:根据规划方案,采取土地置换、土地流转等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土地利用效益评估:运用经济学、生态学等方法,对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估。1.1.26质量控制(1)严格遵循土地利用规划,保证调整效果。(2)加强土地利用调整管理,保证调整过程顺利进行。(3)定期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估,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第四章土壤污染防治第一节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估1.1.27调查目的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估旨在全面掌握农田土壤污染状况,为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1.1.28调查内容(1)污染源调查:调查农田周边的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等。(2)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采集农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的含量。(3)农产品污染状况调查:采集农产品样品,分析农产品中污染物的含量。(4)土壤环境质量评估: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污染状况,评估土壤环境质量。1.1.29调查方法(1)现场调查:对农田周边污染源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污染源的性质、规模、排放情况等。(2)样品采集与分析: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方法,采集土壤和农产品样品,送检分析。(3)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土壤污染程度。1.1.30评估指标(1)污染物含量:根据土壤和农产品中污染物的含量,评估土壤污染程度。(2)污染源影响程度:分析污染源对农田土壤污染的影响程度。(3)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第二节污染土壤治理技术1.1.31物理治理技术(1)换土法:将污染土壤挖走,换上未污染土壤。(2)深耕翻土法:将污染土壤翻至深处,降低表层土壤污染程度。(3)隔离法:采用物理隔离措施,防止污染物扩散。1.1.32化学治理技术(1)土壤稳定化:向污染土壤中添加稳定剂,降低污染物迁移性。(2)土壤淋洗:利用清水或化学药剂对污染土壤进行淋洗,去除污染物。(3)土壤修复剂:添加土壤修复剂,促进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1.1.33生物治理技术(1)植物修复:利用植物吸收、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2)微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3)动物修复:利用蚯蚓等土壤动物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污染物降解。第三节治理工程实施与监管1.1.34治理工程实施(1)制定治理方案:根据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2)治理工程设计与施工:按照治理方案,进行治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3)治理工程验收:治理工程完成后,进行验收,保证治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1.1.35监管措施(1)监测污染源:对农田周边污染源进行定期监测,保证污染源排放符合国家标准。(2)监测土壤质量:对治理后的土壤进行定期监测,评估治理效果。(3)监测农产品质量:对农产品进行定期监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性。(4)监管治理工程:对治理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5)法律法规执行: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保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第五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第一节水源工程1.1.36工程目标水源工程旨在保障农田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主要目标是实现水源的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水源。1.1.37工程内容(1)水源调查:对项目区内的水源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2)水源保护:加强对水源的保护,保证水源不受污染,提高水源质量。(3)水源工程建设:根据项目区水源状况,合理规划水源工程,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等。(4)水源调度与管理:建立健全水源调度与管理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1.1.38施工要求(1)严格遵循工程设计图纸,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2)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3)做好施工记录,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第二节灌排渠道建设1.1.39工程目标灌排渠道建设旨在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田排水能力,主要目标是实现农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1.1.40工程内容(1)渠道规划: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水资源等因素,合理规划渠道走向和规模。(2)渠道设计:按照渠道规划,进行渠道工程设计,包括渠道断面设计、渠道衬砌设计等。(3)渠道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渠道施工,包括渠道开挖、渠道衬砌、渠道防护等。(4)渠道管理:建立健全渠道管理机制,保证渠道正常运行。1.1.41施工要求(1)严格遵循工程设计图纸,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2)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做好施工记录,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第三节水库与泵站建设1.1.42工程目标水库与泵站建设旨在提高农田灌溉水源保障能力,解决农田排灌问题,主要目标是实现水资源的有效调配和高效利用。1.1.43工程内容(1)水库建设:根据项目区水资源状况,合理规划水库布局,进行水库工程设计,包括大坝、溢洪道、泄洪洞等。(2)泵站建设:根据项目区灌溉需求,合理规划泵站布局,进行泵站工程设计,包括泵房、水泵、电气设备等。(3)水库与泵站管理:建立健全水库与泵站管理机制,保证工程正常运行。1.1.44施工要求(1)严格遵循工程设计图纸,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2)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做好施工记录,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第六章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第一节农田生态环境保护1.1.45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旨在保证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农田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1.1.46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实施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田土壤污染监测,及时掌握土壤污染状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主要包括: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推广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2)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灌溉制度,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3)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加强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广生态农业模式,营造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环境。(4)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建立健全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保证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第二节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1.1.47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1.48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措施(1)农业废弃物分类回收: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分别处理,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2)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3)建立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体系: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推动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4)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第三节农业生态补偿机制1.1.49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1.1.50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1)明确农业生态补偿对象:确定补偿对象,主要包括农田生态环境保护者、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者等。(2)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标准:根据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补偿标准,保证补偿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3)建立多元化补偿方式:采取资金补偿、技术支持、项目扶持等多种补偿方式,满足不同补偿对象的实际需求。(4)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的衔接,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推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第七章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第一节项目组织管理1.1.51项目组织结构项目组织结构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整体管理,协调各方资源,保证项目按期完成。(2)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技术指导,保证项目技术要求的落实。(3)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保证项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4)财务负责人:负责项目资金管理,保证项目资金合理使用。(5)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各自专业领域的技术实施。1.1.52项目组织职责(1)项目经理职责:(1)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目标、进度、成本、质量等要求;(2)组织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3)协调各方资源,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4)监督项目进度,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5)评估项目成果,总结项目经验。(2)技术负责人职责:(1)制定项目技术方案,明确技术要求;(2)指导项目团队进行技术实施;(3)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4)组织技术交流,提升项目团队技术水平。(3)质量管理负责人职责:(1)制定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要求;(2)组织项目质量检查,保证项目质量;(3)对项目质量问题进行整改,防止问题再次发生;(4)总结项目质量管理经验,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第二节质量管理体系1.1.53质量管理体系构建(1)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项目质量管理的总体方向和具体目标;(2)确定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各级质量管理职责;(3)制定质量管理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4)实施质量管理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1.1.54质量管理措施(1)质量策划: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质量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制定质量计划;(2)质量控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保证项目质量;(3)质量保证:对项目成果进行验证,保证项目质量满足预期要求;(4)质量改进: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持续改进项目质量。第三节进度与成本控制1.1.55进度控制(1)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明确项目关键节点、里程碑计划;(2)监控项目进度:定期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分析进度偏差;(3)调整项目进度:针对进度偏差,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4)项目进度报告: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项目进度情况。1.1.56成本控制(1)制定项目成本预算:明确项目成本构成,合理分配预算;(2)监控项目成本: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实时监控;(3)成本分析:分析项目成本波动原因,制定应对措施;(4)成本控制:通过优化项目实施过程,降低项目成本。通过以上措施,保证项目进度与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第八章工程验收与移交第一节工程验收标准1.1.57总体要求工程验收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保证农田整治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达到规定要求。1.1.58验收标准(1)工程质量标准:依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施工规范等要求,对工程实体进行检验,保证工程质量满足使用功能。(2)工程安全标准:按照国家安全法规,对工程安全设施进行验收,保证工程安全可靠。(3)环保标准:依据国家环保法规,对工程环保措施进行验收,保证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4)工程进度标准: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要求,对工程进度进行验收,保证工程按时完成。(5)资料齐全标准:工程验收时,应提供完整的工程资料,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文件。1.1.59验收内容(1)工程实体质量。(2)工程安全设施。(3)工程环保措施。(4)工程进度。(5)工程资料。第二节验收程序与方法1.1.60验收程序(1)工程预验收: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组织预验收,对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2)初验:由项目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组成验收小组,对工程进行初验。(3)复验:根据初验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由验收小组进行复验。(4)正式验收:在复验合格后,由相关部门组织正式验收。(5)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由验收小组出具验收报告。1.1.61验收方法(1)现场检查:对工程实体、安全设施、环保措施等进行现场检查。(2)抽检:对工程实体、材料等进行抽检,以验证工程质量。(3)资料审查:对工程资料进行审查,保证资料齐全、符合要求。(4)访谈调查:对工程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工程实施情况。第三节工程移交与维护1.1.62工程移交(1)工程移交条件:工程验收合格后,具备移交条件。(2)移交程序:由项目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办理工程移交手续。(3)移交资料:包括工程验收报告、施工图纸、施工记录、监理记录等。(4)移交责任:移交后,项目业主负责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管理。1.1.63工程维护(1)维护内容:包括工程设施的日常检查、维修、保养等。(2)维护周期:根据工程特点和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周期。(3)维护责任:项目业主负责工程的维护工作,保证工程正常运行。(4)维护费用:根据工程维护需求,合理预算维护费用。(5)维护记录:对工程维护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便日后查阅。第九章后期运行与维护第一节运行管理制度1.1.64运行管理原则为保证农田整治工程的正常运行,遵循以下运行管理原则:(1)坚持以工程目标为导向,保证工程设施正常运行,发挥工程效益。(2)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高运行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3)坚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保证工程运行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1.1.65运行管理组织(1)建立运行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2)设立运行管理部门,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工作。(3)建立运行管理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运行管理能力。1.1.66运行管理内容(1)设施运行监测:对农田整治工程设施进行实时监测,保证设施正常运行。(2)资源调配:根据工程需求,合理调配水资源、土地资源等。(3)信息反馈:及时收集、整理、反馈运行过程中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4)应急处理: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第二节维护保养措施1.1.67日常维护保养(1)对农田整治工程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保持设施清洁卫生,防止设施损坏和故障。(3)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检查,保证设施运行安全。1.1.68定期维护保养(1)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更换零部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618-2025安全与韧性危机管理指南
- GB/T 45607-2025船舶与海上技术船舶系泊和拖带设备系泊导缆孔底座
- GB/T 45523.2-2025放射性物质远程操作装置第2部分:机械式主从机械手
- 2025年手工木工师制作工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培训大纲
- 行政人员培训方案
- 城市交通规划合同纠纷咨询重点基础知识点
- 物业员工保密意识培训
- 通讯商业合作合同协议
- 转店协议和租房合同
- 排水管道缺陷名称及等级划分
- YY/T 1496-2016红光治疗设备
- 三菱电梯LEHY-II、LEGY紧急救援的盘车装置切换说明
- 共同专业-简易通信教案
- 颈椎病(混合型)病例汇报
- 微生物在果蔬保鲜中应用
- 院前急救技术培训课件
- 标书制作培训课件
- 悬挂单轨程控小车输送系统重点标准
- DG-TJ 08-2362-2021 综合杆设施技术标准
- 冷却塔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