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工程实践手册TOC\o"1-2"\h\u28416第一章网络工程基础 3257381.1网络工程概述 3198801.2网络体系结构 3235051.2.1OSI模型 383821.2.2TCP/IP模型 3245541.2.3局域网体系结构 392101.3网络设备选型 442891.3.1设备类型 498531.3.2设备功能 4318121.3.3设备可靠性 4298001.3.4设备兼容性 492811.3.5设备安全性 4322171.3.6设备可管理性 4245311.3.7设备成本 412050第二章网络规划与设计 4239372.1网络需求分析 4190972.2网络拓扑设计 5295242.3网络安全策略 523950第三章网络设备配置 652053.1交换机配置 6265123.1.1概述 6162223.1.2初始化配置 6232683.1.3VLAN配置 664423.1.4端口配置 6324483.2路由器配置 7133023.2.1概述 7196773.2.2接口配置 7228473.2.3路由协议配置 7278463.3无线设备配置 736793.3.1概述 7170223.3.2无线接入点配置 748823.3.3无线控制器配置 829554第四章网络布线 8207834.1布线标准与规范 871194.2布线材料与工具 8120564.3布线施工与管理 932693第五章网络设备调试与测试 96805.1设备调试方法 979055.2网络功能测试 1042725.3故障排查与处理 101728第六章网络安全 1195406.1防火墙配置与应用 11240786.1.1防火墙概述 11295306.1.2防火墙配置 11159786.1.3防火墙应用 1178266.2入侵检测与防护 12213796.2.1入侵检测概述 12102766.2.2入侵检测配置 12135226.2.3入侵检测应用 12656.3数据加密与认证 12220126.3.1数据加密概述 12182786.3.2数据加密配置 1228866.3.3数据认证 12264906.3.4数据加密与认证应用 1319151第七章网络管理 13109277.1网络监控系统 13226287.2配置管理 13262287.3故障管理 1414636第八章网络优化与升级 14171518.1网络功能优化 14300798.1.1链路优化 14113308.1.2路由优化 1588678.1.3网络设备优化 1579918.1.4网络监控与故障处理 15151738.2网络设备升级 15243038.2.1设备选型 15176388.2.2设备采购与安装 15140298.2.3设备配置与调试 15290868.2.4网络重构与扩容 16235008.3网络重构与扩容 16104498.3.1需求分析 16196528.3.2网络设计 16304238.3.3设备采购与安装 16210018.3.4网络调试与优化 1688718.3.5项目验收与维护 1632476第九章网络工程案例 16250879.1企业网络工程案例 16275239.1.1项目背景 16101439.1.2项目目标 16217669.1.3项目实施 1793619.2校园网络工程案例 17306859.2.1项目背景 1773279.2.2项目目标 17258829.2.3项目实施 17285009.3智慧城市网络工程案例 17199229.3.1项目背景 175839.3.2项目目标 18242689.3.3项目实施 1824192第十章网络工程发展趋势 182221710.15G网络技术 18875310.2物联网技术 18508510.3云计算与大数据 19第一章网络工程基础1.1网络工程概述网络工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维护。网络工程的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以满足用户对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的需求。网络工程涵盖了从网络规划、设计到网络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多个环节。1.2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框架,它规定了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的功能、协议和接口。网络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2.1OSI模型OSI(OpenSystemsInterconnection)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OSI模型将网络通信过程分为七层,从低到高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每层实现特定的功能。1.2.2TCP/IP模型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模型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提出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TCP/IP模型分为四层,从低到高依次为: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TCP/IP模型是互联网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中。1.2.3局域网体系结构局域网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TokenRing)和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等。这些局域网体系结构都有各自的技术特点和适用场景。1.3网络设备选型网络设备选型是网络工程中的一环。合理选择网络设备可以保证网络的高效、稳定运行。以下是对网络设备选型的几个关键因素:1.3.1设备类型根据网络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不同类型的设备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功能,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1.3.2设备功能设备功能包括处理能力、传输速率、端口数量等。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网络规模、用户数量和业务需求等因素,保证设备功能满足网络需求。1.3.3设备可靠性网络设备的可靠性是网络稳定运行的基础。在选择设备时,应关注设备的故障率、冗余设计、故障恢复能力等方面。1.3.4设备兼容性网络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其他设备、系统和应用软件无缝对接。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接口类型、协议支持等因素。1.3.5设备安全性网络设备的安全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择设备时,应关注设备的安全功能、防护能力等方面,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传输。1.3.6设备可管理性网络设备的可管理性是指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方便程度。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管理接口、监控工具等因素,以便于网络的运维管理。1.3.7设备成本在满足网络需求的前提下,应考虑设备的成本效益。合理评估设备的价格、功能和售后服务等因素,以实现网络建设的经济效益。第二章网络规划与设计2.1网络需求分析网络需求分析是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明确网络建设的目标、规模、功能和功能要求。以下是网络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1)业务需求分析: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类型和业务量进行详细调查,确定网络需要支持的业务类型和业务量。(2)用户需求分析:了解用户对网络的接入方式、带宽、时延等功能要求,以及网络服务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3)网络功能需求分析:根据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确定网络功能指标,如带宽、时延、丢包率、并发用户数等。(4)网络规模和结构分析:根据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网络功能需求,确定网络规模和结构,包括网络层次、节点数量和分布、网络设备类型等。2.2网络拓扑设计网络拓扑设计是根据网络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网络的结构和布局。以下是网络拓扑设计的主要内容:(1)网络层次划分:根据网络需求,将网络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明确各层次的职责和功能。(2)节点布局:根据网络规模、地理位置和业务需求,合理布置网络节点,保证网络覆盖范围和接入功能。(3)网络设备选型:根据网络层次、节点数量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4)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根据节点布局和网络设备选型,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等。2.3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安全策略是网络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证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以下是网络安全策略的主要内容:(1)安全区域划分:根据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区域,如内部网络、外部网络、DMZ等。(2)安全策略制定:针对不同安全区域,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防火墙规则、入侵检测等。(3)安全设备部署:根据安全策略,选择合适的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并进行合理部署。(4)安全监控与审计:建立网络安全监控和审计机制,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5)安全培训与意识培养:加强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保证网络安全措施的落实。(6)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第三章网络设备配置3.1交换机配置3.1.1概述交换机是网络中重要的数据传输设备,负责将网络数据包根据MAC地址表进行转发。本节主要介绍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包括初始化配置、VLAN配置、端口配置等。3.1.2初始化配置初始化配置包括设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密码和时区等基本信息。以下为初始化配置的步骤:(1)设置管理IP地址:进入系统视图,使用命令“systemview”;(2)设置密码:使用命令“setpassword”;(3)设置时区:使用命令“timezone”;(4)退出系统视图:使用命令“quit”。3.1.3VLAN配置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是一种将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的技术。以下为VLAN配置的步骤:(1)创建VLAN:使用命令“vlan”;(2)指定VLANID:使用命令“vlanid”;(3)将端口加入VLAN:使用命令“portlinktypeaccess”和“portaccessvlan”。3.1.4端口配置端口配置包括设置端口的速率、双工模式和流量控制等。以下为端口配置的步骤:(1)进入端口配置模式:使用命令“interface<interfacetype><interfacenumber>”;(2)设置端口速率:使用命令“speed”;(3)设置双工模式:使用命令“duplex”;(4)设置流量控制:使用命令“flowcontrol”;(5)退出端口配置模式:使用命令“quit”。3.2路由器配置3.2.1概述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关键设备,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本节主要介绍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包括接口配置、路由协议配置等。3.2.2接口配置接口配置包括设置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速率等。以下为接口配置的步骤:(1)进入接口配置模式:使用命令“interface<interfacetype><interfacenumber>”;(2)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使用命令“ipaddress”;(3)设置接口速率:使用命令“speed”;(4)设置接口描述:使用命令“description”;(5)退出接口配置模式:使用命令“quit”。3.2.3路由协议配置路由协议配置包括静态路由、RIP、OSPF、BGP等。以下以静态路由配置为例:(1)进入系统视图:使用命令“systemview”;(2)配置静态路由:使用命令“iproutestatic”;(3)退出系统视图:使用命令“quit”。3.3无线设备配置3.3.1概述无线设备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点(AP)和无线控制器(AC)。本节主要介绍无线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点配置、无线控制器配置等。3.3.2无线接入点配置以下为无线接入点的基本配置步骤:(1)设置管理IP地址:进入系统视图,使用命令“systemview”;(2)设置密码:使用命令“setpassword”;(3)配置无线接入点模式:使用命令“wirelessap”;(4)设置无线接入点名称:使用命令“wirelessapname”;(5)退出系统视图:使用命令“quit”。3.3.3无线控制器配置以下为无线控制器的配置步骤:(1)设置管理IP地址:进入系统视图,使用命令“systemview”;(2)配置无线控制器模式:使用命令“wirelessac”;(3)设置无线控制器名称:使用命令“wirelessacname”;(4)设置无线控制器端口:使用命令“wirelessacport”;(5)退出系统视图:使用命令“quit”。第四章网络布线4.1布线标准与规范网络布线作为网络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准与规范对于保证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我国相关的网络布线标准主要包括《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这些标准规定了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要求。在布线标准与规范中,以下几点尤为重要:(1)布线系统的分级:根据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因素,布线系统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五类、六类、超六类等。(2)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总线型等,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3)布线系统的保护措施:包括过压保护、过流保护、防雷等,以保证布线系统的安全运行。4.2布线材料与工具网络布线所需的主要材料包括:(1)电缆: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根据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电缆。(2)接插件:包括RJ45接头、光纤接头等,用于连接电缆和设备。(3)桥架、线管:用于保护电缆,提高布线系统的可靠性。(4)配线架:用于整理、连接电缆,便于管理和维护。网络布线所需的工具主要包括:(1)电缆测试仪:用于测试电缆的连通性、传输速率等参数。(2)剥线器:用于剥去电缆外皮,露出内部的导体。(3)压线钳:用于连接电缆和接插件。(4)光纤熔接机:用于熔接光纤。4.3布线施工与管理布线施工与管理是网络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设计图纸、了解施工环境、准备施工工具和材料等。(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保证电缆的敷设、接插件安装等环节的质量。(3)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4)施工后的验收:对布线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5)施工过程中的资料整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6)施工后的维护与管理:定期对布线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五章网络设备调试与测试5.1设备调试方法网络设备调试是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以下为常见的设备调试方法:(1)物理连接检查:检查设备的物理连接是否正确,包括电源线、网络线等。(2)配置文件检查:检查设备配置文件是否正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3)命令行调试:通过命令行工具对设备进行调试,包括查看设备状态、配置设备参数等。(4)远程登录调试:通过远程登录工具,如SSH、Telnet等,对设备进行远程调试。(5)使用网络管理软件:利用网络管理软件,如SNMP、网管软件等,对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5.2网络功能测试网络功能测试旨在评估网络系统的功能,以下为常见的网络功能测试方法:(1)带宽测试:测试网络链路的带宽,保证网络链路的实际带宽符合设计要求。(2)延迟测试:测试网络链路的延迟,评估网络链路的传输时延。(3)丢包测试:测试网络链路的丢包情况,分析网络链路的数据传输质量。(4)并发连接测试:测试网络设备的并发连接能力,评估设备在高负载情况下的功能。(5)负载均衡测试:测试网络设备的负载均衡功能,保证负载均衡策略的有效性。5.3故障排查与处理网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以下为常见的故障排查与处理方法:(1)收集故障信息:收集故障现象、故障发生时间、故障设备等信息,为故障排查提供依据。(2)分析故障原因:根据收集的故障信息,分析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3)定位故障点:根据故障原因,定位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4)排除故障:针对故障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故障。(5)故障总结:对故障进行总结,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故障排查与处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先排除硬件故障,再排查软件故障。(2)先排查网络设备故障,再排查网络链路故障。(3)先排查配置错误,再排查设备功能问题。(4)保持排查过程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避免盲目操作。(5)及时记录故障处理过程,便于后续查阅和总结。第六章网络安全6.1防火墙配置与应用6.1.1防火墙概述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件,主要负责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根据工作原理,防火墙可分为包过滤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和应用层防火墙等。本章主要介绍防火墙的配置与应用。6.1.2防火墙配置(1)定义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防火墙的核心,包括允许、拒绝和警告等规则。管理员需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安全策略。(2)配置网络接口:将防火墙连接到内、外网络,并为每个接口分配IP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3)设置访问控制规则:根据安全策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4)配置NAT:网络地址转换(NAT)可以将内网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实现内、外网通信。(5)配置VPN:虚拟专用网络(VPN)可以为远程用户提供安全的网络连接。6.1.3防火墙应用(1)保护内部网络:通过防火墙,可以阻止外部非法访问内部网络,降低内部网络受到攻击的风险。(2)控制外部访问:防火墙可以限制外部访问内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安全性。(3)实现网络隔离:防火墙可以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防止网络风暴等安全事件。(4)提供日志审计:防火墙可以记录网络流量,便于管理员审计和排查安全事件。6.2入侵检测与防护6.2.1入侵检测概述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网络安全技术,用于检测和识别网络中的恶意行为。根据工作原理,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和基于行为的入侵检测。6.2.2入侵检测配置(1)定义检测规则:管理员需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入侵检测规则,包括攻击类型、检测方法等。(2)配置网络接口:将入侵检测系统连接到网络,并设置相关参数。(3)设置日志记录:记录入侵检测系统的日志,便于分析和排查安全事件。(4)集成防火墙:将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集成,实现实时防护。6.2.3入侵检测应用(1)实时监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觉异常行为。(2)预警与响应:发觉入侵行为时,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3)安全审计:入侵检测系统记录的网络流量和日志,可以为安全审计提供有力支持。6.3数据加密与认证6.3.1数据加密概述数据加密是一种将数据转换为密文的过程,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常见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6.3.2数据加密配置(1)选择加密算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2)配置加密密钥:为加密算法或导入密钥,并设置密钥管理策略。(3)加密数据传输: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安全。6.3.3数据认证数据认证是一种验证数据完整性和来源的过程。常见的认证技术包括数字签名、数字证书和哈希算法。(1)数字签名:通过数字签名,可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来源。(2)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是一种具有权威性的身份证明,用于验证数据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3)哈希算法:哈希算法可以将数据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6.3.4数据加密与认证应用(1)保护数据传输:数据加密与认证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2)防止数据篡改:通过数据认证,可以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3)提高系统安全性:数据加密与认证技术可以为网络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第七章网络管理7.1网络监控系统网络监控系统是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网络设备、链路和业务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网络运行稳定、高效。以下是网络监控系统的关键要素:(1)监控对象:网络监控系统需要监控的对象包括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服务器、网络链路、网络应用等。(2)监控内容:网络监控系统应涵盖以下监控内容:网络设备状态:包括设备运行状态、接口状态、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等;网络链路状态:包括链路带宽利用率、链路故障等;网络应用状态:包括应用访问量、响应时间等。(3)监控技术:网络监控系统通常采用以下技术: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于收集网络设备的信息;Syslog:用于收集网络设备的日志信息;NetFlow:用于收集网络流量信息;流量分析:用于分析网络流量,发觉异常流量。(4)监控平台:网络监控系统需要一个监控平台,用于展示监控数据、报表、报警通知等。常见的监控平台有Zabbix、Nagios、Cacti等。7.2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网络管理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安全策略等进行配置和维护。以下是配置管理的关键要素:(1)配置备份:定期备份网络设备、服务器、安全策略等配置文件,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快速恢复。(2)配置版本控制:对网络设备的配置文件进行版本控制,以便跟踪配置变更历史。(3)配置审核:定期对网络设备的配置文件进行审核,保证配置正确、合规。(4)配置自动化:采用自动化工具(如Ansible、Python脚本等)进行配置部署和变更,提高配置效率。(5)配置管理平台:采用配置管理平台(如Terraform、CloudFormation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自动化部署。7.3故障管理故障管理是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应用等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定位和修复。以下是故障管理的关键要素:(1)故障诊断: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进行故障诊断。(2)故障定位:利用网络监控系统的数据,定位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3)故障修复: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4)故障记录:记录故障处理过程,为后续故障处理提供参考。(5)故障预防:分析故障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减少故障发生。(6)故障报告:定期故障报告,向上级领导汇报故障处理情况。(7)故障演练:定期进行故障演练,提高故障处理能力。第八章网络优化与升级8.1网络功能优化网络功能优化是保证网络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网络功能优化的主要策略:8.1.1链路优化链路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链路类型,如光纤、双绞线等。(2)合理规划链路布局,降低链路故障率。(3)采用冗余链路,提高网络可靠性。(4)对链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故障。8.1.2路由优化路由优化涉及以下方面:(1)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2)对路由器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路由效率。(3)优化路由策略,减少路由环路和黑洞现象。(4)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8.1.3网络设备优化网络设备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采用高功能网络设备,提高数据处理能力。(2)对网络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保证设备功能稳定。(3)优化设备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8.1.4网络监控与故障处理(1)采用网络监控软件,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况。(2)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机制,快速响应和处理网络故障。8.2网络设备升级网络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需求的增长,网络设备升级成为必然趋势。以下为网络设备升级的主要步骤:8.2.1设备选型(1)了解网络需求,确定升级设备的类型和规格。(2)比较不同厂家的设备功能、价格和服务,选择合适的设备。8.2.2设备采购与安装(1)与设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保证设备质量。(2)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备安装,保证设备正常运行。8.2.3设备配置与调试(1)对新设备进行配置,保证与现有网络兼容。(2)进行设备调试,验证设备功能。8.2.4网络重构与扩容(1)根据业务需求,对网络进行重构和扩容。(2)优化网络布局,提高网络功能。8.3网络重构与扩容网络重构与扩容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和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以下为网络重构与扩容的关键环节:8.3.1需求分析(1)分析业务需求,确定网络重构和扩容的目标。(2)评估现有网络状况,确定重构和扩容的方案。8.3.2网络设计(1)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网络拓扑结构。(2)确定网络设备类型和数量,合理规划网络布局。8.3.3设备采购与安装(1)采购所需网络设备,保证设备质量。(2)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备安装,保证设备正常运行。8.3.4网络调试与优化(1)对新网络进行调试,保证网络功能稳定。(2)对网络进行优化,提高网络运行效率。8.3.5项目验收与维护(1)组织项目验收,保证网络重构和扩容达到预期效果。(2)建立完善的网络维护制度,保证网络长期稳定运行。第九章网络工程案例9.1企业网络工程案例9.1.1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某大型企业网络工程案例,企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制造业,拥有员工约3000人。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网络设施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因此企业决定进行网络升级改造。9.1.2项目目标(1)提高网络带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2)优化网络架构,提高网络可靠性;(3)提高网络安全性,保证业务数据安全;(4)降低网络维护成本。9.1.3项目实施(1)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三层架构;(2)更换核心交换机,提高网络带宽;(3)引入防火墙,提高网络安全性;(4)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实现数据交换、路由、安全等功能;(5)对网络进行调试,保证网络稳定运行。9.2校园网络工程案例9.2.1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某高校校园网络工程案例,学校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占地面积约2000亩,拥有在校师生约2万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原有网络设施已无法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求,因此学校决定进行网络升级改造。9.2.2项目目标(1)提高网络带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需求;(2)优化网络架构,提高网络可靠性;(3)实现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方便师生使用;(4)提高网络管理水平,降低维护成本。9.2.3项目实施(1)设计校园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三层架构;(2)更换核心交换机,提高网络带宽;(3)引入无线接入点,实现校园无线网络覆盖;(4)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实现数据交换、路由、安全等功能;(5)对网络进行监控,保证网络稳定运行。9.3智慧城市网络工程案例9.3.1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某智慧城市网络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型化工产品市场推广及独家代理销售合同
- 2025年兄妹间遗产公平分割与执行全程监督合同
- 江阴山观二中2026届中考物理四模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公积金贷款风险评估及操作流程标准合同
- 二零二五幼儿园生态环保设施改造及维护管理合同
- 2025年中小型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合同
- 2025年跨境电商商品包装设计、中英法日韩多语种翻译合同
- 2025年高速公路路面修复材料供应及质量监控合作协议
- 2025年蓝天物流车队租赁及车辆深度保养合同
- 2025仲珠李华离婚财产分配子女教育创业扶持综合协议
- 肿瘤科质控汇报
- 口腔科发展汇报
- 浙江省杭州市名校2025届七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鱼菜共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品牌年轻化创新-洞察及研究
- 潍坊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护理学科研创新试题及答案
- 广告标识牌、宣传品、物料设计、制作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日本签证个人信息处理同意书
- DB50∕T 632-2015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规程
- 2024年湖北襄樊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