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语文七上《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是指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认识的进步,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一种语言现象。古今词义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有些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比较狭小,现在的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其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例如“江"古代指长江,现在泛指所有江河;“河”古代特指黄河,现在泛指所有河流;“中国"古义只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2.词义缩小: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比较大,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例如,“金就砺则利”中的“金”,古代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3.词义转移:词义发生了转移,即古义表示甲事物,今义表示乙事物了。例如,“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古代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
4.褒贬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只有准确辨析出这个词是否古今异义,才能正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顺畅地翻译文意。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重视掌握辨析古今异义词的几种有效方法。
1.把握好判定标准。
古今异义是指某个词语古已有之,现在仍然使用,字音字形完全相同,而意义已发生了变化的词。简单地说,我们判定一个词是否古今异义词,需要看四个方面:这个词古代就有;这个词语现在还在使用;这个词语的词形词音与现代汉语的完全相同;古义与今义不同。如果这个词具备了这四个方面的条件,那就可以判定这个词就是古今异义词了。
2.借课文辨析词义。
复习中,把课文里出现的古今异义的词整理出来,作为牢固的词语积累。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将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含义灵活迁移出来,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寨词语的含义了。例如,翻译句子“购仰妻子急”,“购”和“妻子"都是古今异义词,联系课文《桃花源记》“妻子”是“妻子儿女"之意,我们将该句翻译成“紧急悬赏缉拿田仰的妻二儿女”。
3.结合上下文辨析。
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的确切意义,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语境既是这个词所在句子的语言环境.也指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笼罩下的大语言环境。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是一个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所说,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可怜"是用于形容东家女的,因此在此处是“可爱”之意。再如,《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收集、保藏,“经营"现代汉语的意思是筹划并管理或泛指计划和组织;而在此句中,“收藏”和“经营"都是词类活用的词语,都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指的是金玉珠宝。又如,《过秦论》“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句中,“爱人"在现代汉语里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把这个词义放到句中去,怎么也说不通。因此只能把它们分开来理解,“爱”指爱护,“人"指人民,“爱人”指爱护人民。
4.按词的音节判断。
从发音形式上,可以分成以下两类:单音节的古今异义词;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
单音节的,文言文中绝大多数词是单音节的,即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词,就是一个音节表示一定的意义。判断时要按照现代汉语构词方式,变为双音节的。例如,《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把”字,古义:动词,握住、端着。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再如,《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字,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例】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习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三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
【讲评】准确辨析古今异义词,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区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通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
【参考答案】1.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次。今义:数词,三。
知识点二:虚词“而"的用法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①朝而往,暮而归。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③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④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秦师轻而无礼。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⑤蟹六跪而二鳌。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
【例】①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②赂秦而力亏,破火之追也
7.表目的,相当于“以便”。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8.通“如".好像,如同。
【例】军惊而坏都舍。文主
9.通“尔”,你,你的。
【例】①而翁归,自与汝算耳!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④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三、考点精析
考点一:古今异义词
【例】(河北省唐山市中考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思而不学则殆()(2)学而不厌()(3)不愤不启()
【讲评】注意古今异义的差别。
【参考答案】(1)疑惑(2)满足(3)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够
【实战演练】(河池市·《〈论语〉六则》和《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
【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节选)
【乙】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粗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镰《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o
A.媵人持汤沃灌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列论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讲评】汤,古义:热水。今义:喝的汤。以,古义:凭借。今义:表示许可。三,古义:察泛指多人。今义:确数“三"。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参考答案】D
考点二:虚词“而”的用法
【例】(广东茂名)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D.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千底
【讲评】A.“学而时习之”,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人不知而不愠”,而,表转折;“水落而石出者”,而,表承接。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这一点)。D.“其恕乎”,其.用作副词,有“也许”“大概"差不多”的意思;“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代词,他,他的。
【参考答案】C
【实战演练】(河北省唐山市.中考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质检)2025届宁德市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五月份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塑造卓越企业文化
- 硕士答辩导航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2024-2025学年小升初总复习数学精练含解析
-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商务英语视听说(4)》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认知心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重症护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宁理工学院《产品设计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工智能设计伦理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学
-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9
- 新中考考试平台-考生端V2.0使用手册
- 初中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三角形《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 DB51∕T 991-2020 农用机井技术规程
- 电厂水处理基础知识课件
- 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及能力
- 青春期健康教育之拒绝吸烟酗酒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融资模式分析研究金融学专业
- 王泽鉴教授:请求权基础、法学方法与民法发展(修改版20141028)
- 机关事业单位考勤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