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环刺螠苗种培育技术规程_第1页
单环刺螠苗种培育技术规程_第2页
单环刺螠苗种培育技术规程_第3页
单环刺螠苗种培育技术规程_第4页
单环刺螠苗种培育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DB!FORMTEXT21丄!FORMTEXTXXXXX丄—!FORMTEXTXXXX丄单环刺螠苗种培育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单环刺螠(Urechisunicinctus)人工育苗的环境条件、培育设施、种螠的选择和暂养、授精与孵化、浮游幼体培育、稚螠培育、出池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单环刺螠的苗种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22213水产养殖术语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36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GB/T222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环境条件4.1场地选择苗种场应选择无污染源,海、淡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电力充足的地方。符合GB/T18407.4和NY5362的规定要求。4.2水质条件应符合GB11607和NY5052的要求。5培育设施5.1育苗室室内设遮光帘,空气要流通,防止水温和室温变化太大。光照500Lx~1500Lx,光线柔和均匀。5.2育苗池3DB!FORMTEXT21丄!FORMTEXTXXXXX丄—!FORMTEXTXXXX丄池深1.0m~1.6m。单池水容量在20m3~40m3。5.3砂滤池砾石粒径范围5mm~10mm,砂粒粒径范围2mm~3mm,细砂粒径范围0.5mm~1.2mm。每层厚度为10cm~15cm,细砂层可增至40cm~60cm。5.4饵料培养室饵料培养池与育苗池的体积配比应在1:3~1:4,备有单独的保种室、三级培养池。5.5充气系统充气系统包括罗茨鼓风机、充气管道、气管和气石等。充气系统设计应注意充气均匀,充气量便于调节,气石应悬垂,距离池底5cm~10cm。5.6配套设施应具备供电系统、供水系统、升温系统等。沉淀池与蓄水池的总纳水量高于最高日用水量的1倍。6种螠的选择和暂养6.1种螠的来源来源于人工养殖或自然海域的性成熟的单环刺螠。6.2种螠的规格体重100g以上。6.3种螠质量体表无损伤,活力强,肾管饱满,雌性肾管呈鲜艳的橘黄色,雄性呈乳白色,肾管重量为净体重6%~6.4种螠的运输种螠运输方式为干运法,将挑选后的亲体直接装入泡沫箱中,密度25kg/m2,气温控制在10℃~15℃,时间不超过24h,应在运输过程中经常淋水。6.5种螠的暂养种螠可在塑料水槽中进行暂养,水温10℃~15℃,暂养密度为50头/m2~60头/m2,水深40cm左右,日换水2次,每次换全量的1/2。少量充气,以水面轻轻泛起水花为准。不投饵,暂养时间ld~2d。如进行较长时间暂养,可在池底铺有细砂的水泥池中暂养,细砂厚度10cm左右,粒径1mm左右,暂养密度为5头/m2~6头/m2,暂养期内不投饵,不换水,微充气,暂养期不宜超过20d。7授精与孵化7.1授精4DB!FORMTEXT21丄!FORMTEXTXXXXX丄—!FORMTEXTXXXX丄可采用自然受精法或人工授精法两种方式获得受精卵。自然受精法:将亲螠放入产卵池中,采用降温5℃~8℃处理2h~3h后,待其自然排放精卵。当受精卵密度达到约15粒/mL后,将亲螠移到其它池中继续产卵。人工授精法:纵向解剖亲螠,取出肾管,将雌雄肾管分别放入装有干净海水的不同容器,剪破肾管,使精卵自动溢出,并搅拌均匀形成精、卵溶液,将收集的精溶液倒入卵溶液,进行人工授精。卵的密度不宜过大,一般200粒/mL~500粒/mL,精子数量以每粒卵周围有10个~20个精子为宜,微充气使卵悬浮。用60目筛绢网过滤精卵混合溶液,以去除破碎的肾管。受精时间50min~80min。7.2孵化密度将受精卵泼洒到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小于15粒/mL。7.3孵化条件水温20℃~26℃,盐度30~37,pH7.5~8.5,DO5mg/L以上。7.4搅池在孵化过程中,用搅耙每隔30min~60min上、下搅动1次池水,不要使池水形成漩涡。8幼虫培育8.1浮游幼体培育8.1.1幼虫选优当胚胎全部发育至担轮幼虫后进行幼虫选优。使用200目网箱采用浓缩法将幼虫转移入准备好的培育池中培育。8.1.2培育密度担轮幼虫期培育密度为3个/mL~4个/mL,体节幼虫期培育密度为1个/mL~2个/mL。8.1.3水质控制视水质情况,采用吸底或200目(孔径0.05mm)网箱换水的方法改善水质,每日换水1次,每次换1/3~1/2。采取微充气的方式,在池中每3m2~5m2放置1个气石。培育期间水温20℃~26℃,盐度30~37,pH7.5~8.5,DO5mg/L以上。8.1.4饵料投喂幼体发育至担轮幼虫开始摄食,以金藻、扁藻、小球藻、新月菱形藻等单胞藻类2种~3种混合液为饵料,每日投饵1次~2次。单胞藻类参考日投喂量:担轮幼虫前期(1d~5d)金藻、小球藻1×104cell/mL/d~2×104cell/mL/d,以后根据幼虫饱胃程度,逐渐增加到4×104cell/mL/d~5×104cell/mL/d。担轮幼虫后期逐渐转为小球藻、扁藻和新月菱形藻,体节幼虫期小球藻、扁藻、新月菱形藻4×104cell/mL/d~5×104cell/mL/d,根据幼虫饱胃程度,逐渐增加到10×104cell/mL/d~15×104cell/mL/d。8.2稚螠培育5DB!FORMTEXT21丄!FORMTEXTXXXXX丄—!FORMTEXTXXXX丄幼体发育到体节幼虫后期,形成10~12体节时,用100目筛绢网拖选或排水收集移入稚螠培育池进行附着变态。8.2.1稚螠培育池要求池底铺5cm厚度的细沙做稚螠的附着基,细沙经60目筛网过滤,海水反复浸泡至水清为止,培育池水深1.5m。8.2.2培育密度2个/cm2~3个/cm2为宜。8.2.3水质管理换水1次/d,换水量为全部水体的1/2,连续充气。8.2.4饵料投喂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粉碎后过300目筛网,投喂2次/d,投饵量1g/m3~2g/m3,视摄食量及残饵量适当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