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自然田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_第1页
2025年自然田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_第2页
2025年自然田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_第3页
2025年自然田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_第4页
2025年自然田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岸电使用增长明显多举措助力船舶减污降碳2025.2目录摘要 01一、背景 04(一)航运发展的背后: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压力 05(二)船舶减污降碳已成共识:完善岸电使用相关法律、政策支持成为趋势 05(三)船舶减污协同治理:多措施协同助力 二、岸电建设与使用评价 08(一)26港口岸电信息公开与配套支撑力度评价 09(二)信息公开评价:22港口岸电依申请公开透明度低于60% 13(三)配套支撑评价:50%以上港口未明确岸电使用目标 14三、岸电使用问题与趋势分析 16(一)我国对不同船型分阶段推进岸电使用的策略已显成效 17(二)船舶受电设施配备率不足制约岸电使用量进一步提升 18(三)基础设施完善及配套服务优化合力推动岸电使用 19(四)岸电融入船舶减污降碳综合方案,多方协同方能破局瓶颈 21四、建议 22(一)提升岸电信息公开水平 (二)明确岸电使用目标 (三)提升船岸设施兼容性 (四)提升船舶接电便利性 24(五)协同推进船舶减排 2501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湛江港徐闻港码头待发的客货滚装轮船,图:自然田摘要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 作为全球贸易的核心支柱,航运业每年消耗约3亿吨化石燃料,其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给全球气候、海洋和港口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新修订的《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减排目标。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强劲,已成为全球贸易、航运大国。然而,其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70%的船舶尾气排放在距离海岸线400公里以内的近海区域,给港口城市的空气质量及公众健康带来威胁。构建绿色港口是航运减排的关键之一,在诸多绿色港口技术中,岸电是减少靠港船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手段。国际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早通过立法要求强制使用岸电,欧盟要求自2030年起,停靠欧盟主要港口的集装箱船和客船的所有用能必须来自岸电。2023年,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填补了岸电使用缺乏有效罚则这一空缺;为推动特定船型的岸电使用,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示范推进国际航线集装箱船舶和邮轮靠港使用岸电行动方案》。自十四五以来,我国主要沿海港口城市所在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规划、方案、管理办法等,明确岸电建设及使用目标,制定一系列监管、激励政策。在此背景下,本报告选取我国五大沿海港口群中的26个主要港口作为评价对象,对其岸电建设、使用和船舶受电设施的信息公开水平与政策配套支撑力度进行了综合性评价。较为量化、客观地反映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水平,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的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支持绿色航运的发展。信息公开水平由岸电设施信息公开度和依申请公开透明度两部分体现。岸电设施信息公开度衡量港口主管部门和企业是否已主动公开包含岸电设施基础信息、检测结果、岸电覆盖率、使用量等在内的岸电设

施信息;依申请公开透明度衡量港口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和海事部门在依申请公开的答复内容中是否公开岸电覆盖率、使用岸电船舶靠港艘次、岸电使用时长与电量、岸电专项检查次数及受电设施安装艘次等9项指标包含的信息。在26港口中,日照港岸电设施信息公开度最高,达到83.33%;大连港、营口港、烟台港、福州港、秦皇岛港、锦州港6港口信息公开度62.5%;连云港港、厦门港、珠海港信息公开度50%;其余16个港口岸电设施信息公开度均在50%以下,其中北部湾港信息公开度为0,港口主管部门和经营人均未公开岸电设施相关信息。盐城港是唯一依申请公开透明度达到100%的港口;大连港、锦州港、珠海港3港口的依申请公开透明度60%以上;日照港、黄骅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4港口以“不是本机关已制作或者获取的政府信息”等理由未公开相关信息,依申请公开透明度为0。政策配套支撑方面,主要通过分析各港口在岸电建设、使用及船舶受电设施安装改造是否已制定目标、计划、监管及激励措施,应用信息化技术等,衡量各港口在政策配套支撑的力度。总体来看,深圳港、上海港、洋浦港、盐城港、广州港、天津港、厦门港等港口在政策配套支撑方面的总得分排名前六,整体表现较好,且均明确了岸电覆盖计划/覆盖目标,并针对岸电使用制定了激励措施,其中,仅有厦门港、深圳港、洋浦港3个港口制定了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激励措施。连云港港、锦州港、营口港及泉州港仅针对岸电使用制定了监管措施,总得分排名后四位。聚焦岸电使用目标,东南沿海港口群外的12港口已提出明确的岸电使用率/增长率目标,其中大连港和上海港提出了特定船型的岸电使用率目标,但仍有一半以上港口未明确岸电使用目标。近两年,我国对不同船型分阶段推进岸电使用的03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策略已显成效。在政策引导下,客(货)滚装船舶、国际航线集装箱船舶和邮轮的岸电使用量得到显著提升。渤海湾省际客(货)滚装船舶全部具备受电设施,实现岸电常态化使用;琼州海峡的客滚泊位和船舶岸电改造也在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我国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国际邮轮母港正着力提升对多船型和国际差异的适应能力,为完成示范推进工作,多家港口企业与船公司签订合同减免岸电服务费。然而,针对航期和泊位安排较为灵活的干散货船舶尚缺少国家部委的统一部署,只有部分地区(厦门市、广东省)下发了政策文件推动干散货船舶受电设施安装或改造。船舶受电设施配备率不足制约岸电使用量进一步提升。目前船舶受电设施改造面临法律依据不足、技术标准未统一、经济成本高昂以及激励措施薄弱等多重障碍。具体表现为:缺乏明确的时间限制和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部分船舶无法与码头岸电接口适配;改造成本高、流程复杂,大型船舶高压岸电改造费用

可达数百万人民币;仅有少数港口如深圳、厦门和洋浦提供了资金补贴,整体激励措施不足。其次,岸电使用的便利性与效率也是影响船舶受电设施改造积极性的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岸电使用的便利性和效率,各大港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24年,我国港口基础设施的布局得到了持续优化与改善,主要港口配套服务和管理制度也在逐步实现标准化。在这一背景下,五大港口群内多个港口岸电使用量得到显著提升。除了采取使用岸电等措施解决船舶靠港期间的碳污排放问题外,目前全球各地港口和航运公司等相关方积极加强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建设低碳航运。岸电技术、新能源船舶及零碳燃料等多项低碳技术,在绿色航运走廊的框架下被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船舶碳污治理方案。多方共识下的协作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助力解决替代燃料和岸电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在全球航运绿色转型,岸电和新能源船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报告建议:/一、背景一、背景上海港吴淞口的一艘国际邮轮正在使用岸电,图:长江口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 05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一)航运发展的背后: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压力海上运输是全球贸易的核心支柱,承载着约80%的全球贸易量¹。在全球十大货物吞吐量港口和十大集装箱港口排行中,我国分别占据8席和7席,长期位居全球贸易和航运大国之列。与此同时,航运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问题不可忽视。航运造成的碳排放在全球人为排放中约占3%的份额²。在我国,船舶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2022年,全国非道路移动源排放

二氧化硫(SO₂)、HC、NOx、PM分别为17.6万吨、42.5万吨、473.5万吨、23.2万吨。其中,船舶排放的HC、NOx、PM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4.2%、32.5%和26.3%³,相较上年均有所上升。此外,海洋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也增加了全球航运业的潜在风险和成本压力。如果不采取行动减少排放,到2100年,气候变化影响可能会使航运业每年额外损失250亿美元⁴。(二)船舶减污降碳已成共识:完善岸电使用相关法律、政策支持成为趋势船舶减污降碳已成为全球共识。在诸多船舶减排技术中,岸电是减少船舶靠港期间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手段。早在2007年,美国加州就通过了《靠港规则》(AtBerthRegulation),和冷藏货船使用岸电或等效减排技术。2023年,欧盟通过欧盟海运燃料法案(FuelEUMaritime),2030年起,停靠欧盟主要港口的集装箱船和客船的所

有用能必须来自岸电。我国自2024年1月1日起生效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沿海港口靠港船舶未按规定使用岸电的行为,也明确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惩罚措施。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主要沿海港口城市所在省、市政府相继出台相关规划、方案,制定岸电使用目标,并出台一系列监管、激励政策。WORLDBANKSustainableDevelopmentinShippingandPorts:https:///en/topic/transport/brie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shipping-and-portsInternationalMaritimeOrganization,FourthGreenhouseGasStudy2020:https:///en/OurWork/Environment/Pages/Fourth-IMO-Greenhouse-Gas-Study-2020.aspx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3.EnvironmentalDefenseFund,ActNoworLater:TheCostsofClimateInactionforPortsandShipping,2022: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 07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三)船舶减污协同治理:多措施协同助力在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的双重压力下,航运各个环节都面临着绿色转型需求。岸电技术助力船舶靠港期间的绿色转型,零碳燃料的使用则关系着船舶航行期间的减污降碳。零碳燃料的普及需要港口协助建设加注设施等基础建设,岸电的普及也需要船舶配合完成受电设施改造。作为一个连接船舶和港口双方的综合降碳方案,绿色航运走廊为零碳燃料和岸电技术提供了应用场景,也为船东、港口、政府职能部门等航运链条参与者提供了参与空间。在当前航运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阶段,深入了解

港口岸电设施的建设与应用现状,并对岸电建设的阶段性成就与存在的短板进行客观评估,对于检验政策执行成效、规划后续推进路径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报告旨在综合分析我国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进展,详细评估岸电信息公开的透明度、现行政策的有效性以及配套措施的完整性。目的在于为政策制定者、行业参与者以及各利益相关方提供参考,以促进岸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航运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二、岸电建设与使用评价大连港旅顺新港,一艘使用岸电的轮渡,图:蔚然滨城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 二、岸电建设与使用评价大连港旅顺新港,一艘使用岸电的轮渡,图:蔚然滨城09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岸电设施建设、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是推进岸电使用的基础,推进岸电使用是前两者的最终目的。本报告的岸电建设与使用评价体系旨在系统性地评估我国26个主要沿海港口在岸电设施建设、使用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特别是在信息公开水平和政策配套支撑力度上的表现。通过设定一系列的定性指标衡量政府职能部门岸电相关信息的公开程度,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相关政策落实,提高岸电信息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通过对岸电建设、使用及船舶受电设施改造的配套支撑措施分别设置具体的指标,识别出哪些港口在岸电使用的政策推动方面表现出色,哪些港口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从而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的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支持绿色航运的发展。(一)26港口岸电信息公开与配套支撑力度评价1、报告评价范围:我国26主要沿海港口岸电信息公开与配套支撑力度《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6)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区域内港口现状及港口间运输关系和主要货类运输的经济合理性,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和

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体。本报告参考各港口2023年吞吐量数据,在各港口群中分别选择3-5个吞吐量较大的主要港口,共选取26个港口作为研究对象(港口名称见图示),对其港口岸电建设、岸电使用和船舶受电设施的信息公开水平与配套措施支撑力度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与排名,为其他港口岸电常态化使用提供参考借鉴。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 2、报告评价指标与权重设置说明在推进岸电常态使用的相关政策文件⁵中,“岸电建设”、“岸电使用”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是核心关注点和推动点,所以本报告的评价体系将三者作为一级评价指标,满分设置为100分。岸电设施建设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为岸电使用提供硬件基础,岸电使用能够反映岸电设施建设和船舶改造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且是检验前两者成效的主要依据,所以将岸电建设:岸电使用:船舶受电设施改造的权重设置为1:2:1。信息公开水平和政策配套支撑力度是影响岸电常态化使用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评估港口信息公开水平和政策配套支撑力度的目的,在一级指标下设置信息公开和配套支撑两类二级指标,以评估港口政府职能部门和港口企业岸电信息公开水平,同时也评估政府职能部门针对港口岸电的政策制定进展。三级指标是针对岸电建设、岸电使用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三个维度在信息公开水平和配套支撑力度更

为具体的指标,为评分提供细致的量化与得分标准。岸电建设和岸电使用相比于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政策环境相对成熟,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政策配套支撑力度直接可以影响到企业的积极性,也是现阶段影响岸电使用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所以将岸电建设和岸电使用的信息公开:配套支撑得分比例设置为3:2,船舶受电设施安装的信息公开:配套支撑得分比例为2:3。需要说明的是,三级指标主要侧重定性评价,即对是否公开相关信息和是否制定配套措施进行评价,不对信息公开详细程度和进展、配套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评价。每个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的得分加权为100%,根据重要程度对二级指标得分进行按比例分配,三级指标得分=二级指标得分*三级指标权重。本评价体系采用指标体系法,在进行权重设置与赋分时充分参考了行业研究智库和航运业内专业人士的建议,力求做到客观、符合我国现阶段岸电使用推进现状。参考来源:《上海港提高靠港船舶岸电使用率实施方案(2023年)》等政策文件内容11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3、评分方法和结果报告团队对一、二、三级指标进行逐项评估并设定权重,根据评分体系的三级指标内容对前期收集的信息进行表格化梳理,三级指标总得分即为各港口的最终整体得分。根据整体得分,对港口岸电建设、使用和船舶受电设施的信息公开与政策配套支撑的表现由高至低划分为四个梯队,先锋、领先、待提升与待改进。在26港口中,盐城港处于第一梯队,岸电信息公开总得分最高,政策配套支撑总得分排名第四,综合得分最高,作为先锋值得其他港口学习借鉴;深圳港、天津港、大连港、上海港4港口位于第二梯队,在26港口中占比15.38%,信息公开、配套支撑总得分大于50分,但不足60分。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 第三梯队中,共有珠海港、洋浦港、厦门港等10个港口,在26港口中占比38.46%,综合得分在30~50分之间,在信息公开或配套支撑的得分表现仍有提升空间;秦皇岛港、宁波舟山港等共11个港口在第四梯队中,占比42.31%,在信息公开和配套支撑方面的得分普遍偏低,处于需要改进完善的梯队。总体来看,处于待提升和待改进梯队的港口占比超过80%,在岸电建设、使用与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方面的信息公开和配套支撑方面存在较大进步空间。13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二)信息公开评价:22港口岸电依申请公开透明度低于60%经梳理发现,截至2024年12月20日,26港口中,港口主管部门、11港口经营人已按照《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要求通过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岸电设施信息,但其中仅有9港口主管部门、7港口经营人在岸电设施信息中公开了检测情况,在相应的公开主体中占比分别为37.5%和63.6%。在岸电设施信息公开的同时,7港口公开了岸电设施覆盖率/总数量,其中4口还公开了岸电用电量数据。但岸电设施信息公开的不足之处在于,仍有2港口主管部门、1515港口主管部门、4港口经营人在岸电设施信息公开中未涉及检测情况。从岸电设施信息公开度(公开度=岸电设施信息公开度指标得分/总分12分)来看,日照港公开度最高,达到83.33%;大连港、营口港、烟台港、福州港、秦皇岛港、锦州港6港口岸电设施信息公开度62.5%;连云港港、厦门港、珠海港公开度50%;其余16个港口岸电设施信息公开度均在50%以下,其中北部湾港公开度0,港口主管部门和经营人均未公开岸电设施相关信息。

除了桌面梳理岸电设施按要求公开的情况外,报告团队还通过依申请公开的方式向26港口所在地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海事部门申请获取2020年-2023年6月岸电建设、使用与船舶受电设施相关的政府信息,但各地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岸电覆盖率、使用岸电船舶靠港艘次、岸电使用时长与电量、现有船舶安装受电设施艘次、岸电专项检查次数及受电设施安装艘次等共9项信息公开指标上,盐城港对指标信息全部进行了公开,依申请公开透明度(透明度=依申请公开指标得分/总分43分)100%;大连港、锦州港、珠海港3港口的依申请公开透明度60%以上;天津港、深圳港、连云港港、湛江港、三亚港5个港口透明度在40%~55%之间;北部湾港、秦皇岛港、海口港、上海港、洋浦港5度在20%~40%;烟台港、福州港、营口港、厦门港、八所港、青岛港、泉州港、东莞港8港口信息透明度在6%-18%;日照港、黄骅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4港公开相关信息,依申请公开透明度为0。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 (三)配套支撑评价:50%以上港口未明确岸电使用目标在岸电建设、使用及受电设施安装改造的政策配套支撑方面,包含制定目标、计划、监管及激励措施,岸电使用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指标。深圳港各项措施较为全面,在岸电建设和受电设施配套支撑方面得满分,配套支撑总得分排名第一;上海港岸电建设和岸电使用配套支撑指标得满分,总得分排名第二;洋浦港总得分排名第三;盐城港岸电使用配套支撑指标得满分,总得分排名第四;广州港岸电建设配套支撑指标得满分,总得分排名第五;天津港、厦门港并列第六。连云港港、锦州港、营口港及泉州港仅在岸电使用配套支撑指标得分,在26港口中排名后四位。岸电建设方面,天津港、青岛港、盐城港、珠海港、洋浦港和三亚港6港口已实现五类专业化泊位岸电设施全覆盖,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4个港口已明确到2025年岸电设施覆盖率达100%的目标。制定岸电建设激励(资金补贴)措施的港口有上

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北部湾港和海南省4港口等共10个港口,环渤海港口均未针对岸电建设出台过激励措施。岸电使用方面,除东南沿海港口群的四大港口群内的12港口曾提出明确的岸电使用率/增长率目标,其中大连港和上海港提出了特定船型的岸电使用率目标,但仍有一半以上港口未明确岸电使用目标。环渤海港口中,到2025年天津港靠港船舶岸电使用率力争达到100%⁶,大连港客滚泊位按照应用尽用的原则,岸电使用率达到100%,青岛港拟结合靠港船舶特点和生产实际,按年增长岸电使用量作为目标⁷。珠三角港口中,深圳港2025年码头岸电使用率计划达到10%以上⁹;广州港、珠海港、湛江港、东莞港岸电使用率目标与省级目标一致,即到2025年,船舶靠泊全省港口岸电使用量年均增长率、岸电总体使用率的预期目标均要达到20%⁹。长三角港口中,到2025年,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岸根据天津市、深圳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洋浦港及三亚市的碳达峰实施方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港口岸电发展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依据大连、青岛、盐城交通运输局政府信息公开答复15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电设施使用率达到30%,邮轮码头岸电设施使用率和港作船舶岸电使用率力争达到100%;盐城港用岸电量年均增长率10%以上¹⁰;浙江省提出岸电使用量在2019年的基础上翻两番⁹。西南沿海港口中,北部湾港将根据交办水[2023]48号文件⁸要求,持续推进岸电设施建设及其使用率;洋浦港争取到2024年实现具备条件的靠港船舶岸电使用率达到90%目标;三亚港到2025年岸电使用率达到60%以上⁹。26港口中,35%的港口曾制定资金奖补措施激励岸电使用,包括天津港、烟台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盐城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洋浦港共9个港口;其余港口对岸电使用激励力度不足,大多停留在从政策层面鼓励港口企业对使用岸电的船舶采取实施优先靠泊、减免岸电服务费、优先通行等措施。仅有厦门港、深圳港、洋浦港3个港口制定了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激励措施;大连港、天津港、烟台港、上海港、盐城港、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湛江港、东莞港、北部湾港共11港口制定岸电受电设施改造目标/计划。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办公室,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关于示范推进国际航线集装箱船舶和邮轮靠港使用岸电行动方案(2023—2025年)》,交办水〔2023〕48号.Dingyiting,People'sDaily,[Online,accessdata6Jan2023]https:///2023-01/06/c_1310688723.htm10.北部湾港股份,北部湾港首次实现国际航线外籍船舶靠港岸电接用:/s?biz=MzA4MTQ5NTIzNw==&mid=2651735544&idx=6&sn=3979acbad5dada4f904f01e32fe1d1fc&chksm=854fdf6ddb570c93416eed8c461bbf5a98d6408f37c3ad6c542f1ec39c15c2d444c90b415bf5&scene=27海口港新海港船用供水供电箱,图:自然田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 17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一)我国对不同船型分阶段推进岸电使用的策略已显成效“十四五”以来,我国在持续并有策略地推动特定船型岸电常态化使用,从航期和泊位安排较为固定、靠泊时间相对较长的客(货)滚装船舶开始,逐渐拓展到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多的国际航线集装箱船舶和邮轮,在交通运输部出台的相关政策推动下,以上三类船型的岸电使用推进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环渤海港口群在全国率先推进客(货)滚装船舶的岸电使用。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等部门2021年11月印发《渤海湾省际客(货)滚船靠港使用岸电示范区建设推进方案》,重点推进渤海湾省际

客(货)滚船靠港使用岸电,目前已见明显成效。2022年底,渤海湾省际客(货)滚装船舶全部具备受电设施,山东省省际客(货)滚装码头已全部实现岸电常态化使用⁹。截至2024年9月,大连港各客滚泊位岸电使用量已超2023年,达340余万千瓦时。琼州海峡的客滚泊位和船舶岸电改造也在《进一步提升琼州海峡客滚运输服务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指导下积极推进,海口港、湛江港及北部湾港客滚泊位当前已实现岸电设施100%覆盖。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 2023年8月印发的《关于示范推进国际航线集装箱船舶和邮轮靠港使用岸电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国际航线集装箱船舶、邮轮靠港使用岸电指明了方向。面对不同船型及国际间在额定功率和电压标准上的差异,我国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国际邮轮母港正着力提升对多船型和国际差异的适应能力。如北部湾港积极推进现有不具备受电设施的国际干线集装箱船舶改造,加强与靠泊码头的技术衔接。2024年,北部湾港首次为外籍集装箱船舶提供了靠港岸电服务¹⁰。厦门邮轮母港、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实现了岸电全覆盖,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基本满足市面在用邮轮的供电需求,上海吴淞国际邮轮码头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

大的变频变压岸电系统。为响应政策要求,完成示范推进工作,多家港口企业与船公司签订合同减免岸电服务费,只收取约07/千瓦时的电费,促进了岸电使用量的增长。2024年,青岛港集装箱码头1-4月岸电使用量为同期9倍¹¹,深圳盐田港1-7月岸电使用量为去年同期2倍¹²。除客滚船舶、国际集装箱和邮轮等三类特定船型外,针对航期和泊位安排较为灵活的干散货船舶尚缺少国家部委的统一部署,只有部分地区(厦门市、广东省)下发了政策文件推动干散货船舶受电设施安装或改造。通用泊位、干散货泊位的岸电使用受船舶受电设施规范标准的制约,如插头不匹配、功率不兼容等问题难以由地方层面推动解决。(二)船舶受电设施配备率不足制约岸电使用量进一步提升船舶受电设施配备率不足影响了岸电使用,这一问题在集装箱船舶岸电使用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据大连市交通运输局统计,大连港集装箱码头全年停靠2000~3000艘次集装箱船舶,但是具备岸电受电设施的船舶数量仅为200~300艘次。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目前到港的集装箱船舶,岸电应用尽用率保守估计能达到92%以上,但是占到港总船舶的比例并不大,主要原因还是目前船侧具备岸电接口的集装箱船舶不足。对船舶进行受电设施改造可以提升现有船舶的受电设施配备率,但在船舶受电设施改造中,存在法律依据、技术标准、经济成本、激励不足等方面的障碍,导致船舶改造积极性不高。一是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时间未限制,标准未统一。《国内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20)》《船舶技术法规实施指南(2021年第2号)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检验指南》以及其他关于受电设施的相关管理办法均未

对需要加装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的国内航行海船要求限期改造,船检机构没有相关依据要求船东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或者结合最近一次定期检验进行改造。同时,目前国家尚未对岸电建设与受电装备的标准统一规范,部分船舶受电设施插头与码头岸电接口不匹配,有的插头接口容易出现问题,导致不能正常用电。二是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成本高、周期长。依据检验技术规则和检验指南要求,需要改造的现有船舶虽原船已配备相关岸电船载装置,但大部分船舶都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如进行改造基本上需要更换整套岸电船载装置。大型船舶所需的高压岸电改造费用约为200至300万元,进口设备费用约为500至700万元,改造成本非常高昂¹³。船舶进行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改造需要经历图纸设计、图纸审核批准、购买有相关产品证书的岸电设备、实船现场检验、签发证书等流程,改造流程复杂繁多。11.周晓峰,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岸电接电量同比增257%!山东港口青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再传捷报:https:///guanhai/317036_1.html12.盐田市商务局,向“绿”而行,再创新高盐田国际岸基船舶供电量与接驳艘次打破去年全年纪录:/cn/service/qykb1/fwdt/content/post_11488655.html王茹梦.航运企业岸电技术采纳及激励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22.DOI:10.26989/ki.gdlhu.2022.000673.19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330%予以资助,年最高10100万元¹⁵;洋浦经。

置不够、码头侧接驳点与船位不匹配(岸电设备在左(三)基础设施完善及配套服务优化合力推动岸电使用2022年,洋浦港、湛江港和深圳港的岸电使用率分别为4.5%、2.9%、1.3%¹⁷,岸电使用明显不足。为进一步扩大岸电使用,近两年,各港口及所在地有关部门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24年,我国港口基础设施的布局得到了持续优化与改善。秦皇岛港东港区实现15个干散货专业化泊位高压岸电全覆盖,并配备3套移动式低压船舶岸基供电系统,岸电对多船型的适配能力得到提升¹⁸。盐城港等多港推进岸电设施建设,岸电泊位覆盖率保持100%¹⁹。岸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岸电推广打下基础,2024年1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沿海港口岸电使用的责任,为岸电使用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2024年,我国主要港口配套服务和管理制度也在逐步实现标准化。针对岸电使用流程复杂、岸电设施

与船舶用电需求不匹配等影响岸电使用意愿的问题,各港口作为岸电提供方,在优化岸电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方面做出了努力。滚装船、不定期航运船舶以及老旧船舶等暂未进行岸电改造的船舶,不具备岸电使用条件。针对这一现状,宁波舟山港实践应用移动式岸电箱接电模式,为未配置船载岸电设施的船舶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岸电使用方式。在船舶受电设施改造进度较慢的过渡阶段,移动式岸电箱的使用帮助拓展岸电应用场景。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推广岸电应用的新助手,通过打通岸电提供和使用双方的信息互通渠道,提供了更高效、直观的数据公开平台。上海港、青岛港、广州港、盐城港等多个港口投入使用岸电数据平台,实现岸电使用情况实时动态监测、提高了岸电使用的便捷性和管理效率。上海港于2024年1月起正式全面启用“岸电电子交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交通运输专项资金绿色交通建设领域港航部分资助资金实施细则》,深交规〔2023〕4号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市财政局:《厦门市港口岸电奖励办法》,厦港规〔2024〕3号洋浦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和港航局、儋州市财政局:《洋浦港鼓励靠泊船舶使用岸电扶持暂行办法》,浦交港字〔2022〕326号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蓝港先锋2023中国主要港口空气和气候协同力评价[R],2023万秀斌,史自强.向绿向新,一座港口的转型密码[N],人民日报,2024-6-17(06)盐城市人民政府: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力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盐城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盐政办函〔2024〕11号.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 接单”制度,数据显示,该制度启用当月,上海港岸电使用次数、使用量及用电时长分别环比增长42%、64%和37%²⁰。更加便捷、高效的岸电使用流程提高了用户体验,帮助培养船员形成使用岸电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港口和监管部门动态掌握岸电使用情况。提高岸电接电效率是港口方提升岸电服务水平的另一项措施。烟台港增加岸电远程控制系统,使得操作人员无需进入箱站即可远程控制岸电电源。该系统

运用后,每次作业可提前20分钟送电,以平均在港14艘船舶测算,可提高接电时长4.6小时,增加接电量1200度²¹。使用效率的提高加快了岸电泊位的流转速度,减少船舶等待时间,进而提高整体效率。随着岸电基础设施广泛覆盖、政策支撑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2024年,五大港口群内多个港口岸电使用量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天津港前三季度岸电供电量同比增长31%²²,厦门港1-10月岸电使用量同比增长112%²³。盐城港第一季度使用量突破2万千瓦时²⁴。上海海事局,上海海事局深入落实“岸电电子交接单”https:///hsyw/99928.jhtml山东港口烟台港实现客滚泊位岸电全覆盖:/newsManage_checkInfdo?news_id=5f2b87a8-461d-449e-ba8-b9647ada4b202亿千瓦时,满足260台岸桥一年以上用能需求:https:///sy/tjxw/202410/t20241031_6766739.htmlN2024-12-20(07)盐阜大众报,聚力打造全链物流低(零)碳样本:/rb/pc/content/202405/17/content_191793.html21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四)岸电融入船舶减污降碳综合方案,多方协同方能破局瓶颈在港口积极推进岸电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的同时,船东也做出了回应。中远海运集运投入超2亿元完成44艘中国籍集装箱船舶的高压岸电系统技术改造,并计划继续推进相关改造工作。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累计为47艘船舶加装受电设施,编制岸电使用流程规范,要求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应接尽接。在多方积极协作下,2024年,我国参与示范推进的国际航线集装箱船舶和邮轮靠港使用岸电量出现提升,分别达到8802万千瓦时和883万千瓦时²⁵。除了采取使用岸电等措施解决船舶靠港期间的碳污排放问题外,目前全球各地港口和航运公司等相关方正积极通过加强合作,发起绿色航运走廊倡议,在更大范围内建设低碳航运。截至2024年10月,全球已有62个绿色走廊倡议,涉及多种船舶类型,其中滚装船和渡轮市场目前最为活跃²⁶。新能源船舶和岸电应用的普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阶段港口基础设施投资和“绿色”燃料的供应较为滞后,全球范围内,276个港口已配备液化天然气加注

设施,275个港口已配备或计划配备岸电连接,但只有35个港口配备或计划配备甲醇加注设施²⁷。尽管如此,绿色航运走廊的实践依然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岸电技术、新能源船舶及零碳燃料等多项低碳技术,在绿色航运走廊的框架下被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船舶碳污治理方案。绿色航运走廊的试点为各项低碳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场景,多方共识下的协作可以更好地解决替代燃料和岸电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例如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技术兼容问题和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在绿色航运走廊串联船岸两侧碳污治理措施的同时,港口的绿色转型蓝图也愈发清晰。各个港口不仅在能源消耗方面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同时也在积极推动港口能源供给侧的清洁低碳。天津港、宁波舟山港、大连港、日照港和烟台蓬莱港等都在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项目,以提升港口绿色能源的比例,意味着未来岸电系统使用清洁电力成为可能。中国交通新闻网,国际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渐成风尚:https:///jiaotongyaowen/202501/t20250121_4162847.html全球海事论坛.2024年绿色航运走廊年度进展报告[R].2024.11./press/green-corridors-grow-by-40-worldwide-but-face-a-feasibility-wall-says-global/Clarksons,GreenTechnologyTracker:RecordInvestmentsinAlternativeFuel:https:///home/news-and-insights/2025/green-technology-tracker-record-investments-in-alternative-fuel/四、建议四、建议连云港港的电动拖轮,图:自然田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 235大沿海港口群26主要港口岸电使用调研报告(一)提升岸电信息公开水平为促进岸电设施的建设和使用,需要进一步按规定落实岸电设施信息公开的政策要求,并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水平、接受社会监督。针对相关主体尚未公开岸电设施信息的港口,建议当地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组织针对港口经营人、岸电供电企业的法规培训,确保各方了解信息公开的具体要求及其重要性;明确要求港口经营人、岸电供电企业指定专人负责岸电设施信息的收集、更新和发布工作,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提升信息公开质量,细化公开内容。除了岸电设施的技术参数外,还应公布政策规定公开的检测结果,视情况公布岸电覆盖率、用电量等关键指标,展示岸电建设与使用成果,为社会提供更全面的信息。针对在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时未提供相关信

息的交通运输(港口)主管、海事部门,建议明确本部门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不简单以公开信息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内部事务信息等理由拒绝公开政府应当公开的信息。加强本部门日常信息统计与整理工作,完善信息检索系统,提高对内外部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便于快速定位和响应信息公开请求。除了依申请公开外,还应主动公开涉及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如岸电设施建设进度、使用情况统计等,减少公众申请的需求。指定专门人员处理信息公开事务,确保每一宗申请都能得到专业、高效的回应;对于因工作疏忽导致未能正确履行信息公开职责的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促使相关工作人员更加重视此项工作。(二)明确岸电使用目标建议各港口所在地人民政府尽快制定并公布具体的岸电使用率/增长率目标,确保有清晰的方向和时间表。参考已有的成功案例,如深圳港设定2025年码头岸电使用率为10%、广东省设定岸电使用量年均增长率是20%或者大连港设定特定泊位(客滚泊位)的岸电使用率为100%,各港口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合理且可实现的目标。强化岸电使用监管机制,各地人民政府建立完善岸电使用监管体系,明确划分港口主管部门和海事部门的职责,实时跟踪和评估港口

的岸电使用情况;各港口所在地海事部门加大对靠港船舶不按规定使用岸电的专项检查力度,监督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罚则,逐渐推动所有符合条件的船只按照要求使用岸电。建立健全港口管理部门与海事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流工作进展,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加强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建议地方政府及港口主管、海事部门向已走在前列的港口学习,制定更有力的资金补贴或其他形式的经济激励措施,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