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1∕T 198-2018 河南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_第1页
DBJ41∕T 198-2018 河南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_第2页
DBJ41∕T 198-2018 河南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_第3页
DBJ41∕T 198-2018 河南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_第4页
DBJ41∕T 198-2018 河南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J41/T198-2018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TheStandardOfDesignForIntelligentSystemsOfPrimaryand2018-08-07发布2018-09-01实施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施行日期:2018年9月1日郑州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豫建设标[2018]49号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自2018年9月1日起在我省施行。2018年8月7日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6年度第二批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豫建设标函[2016]81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调研,结合我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该规范符合国家中小学校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我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实施,对于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有着重要意义。本规范共分12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供电、防雷及接地;智能化系统室外管网;对其它专业的要求。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送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市文化路97号,邮政编码450002,电传。主编单位: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郑州学府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建中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五方合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郑州恺德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门茂琛张宏坡甘睁朱芳振时常青郭芳慧陈伟吴义章王伟曹祥红马明明周静于留辉林明理宋孝洋仝国正姜长法齐晓辉于志伟张喆郑梦辉申茂磊韦冬燕朱杉李纪光李艳超李蔚英吕哲朱永超刘桂凤庆广辉周佳慧张学菊张雪郭信子绳瑞翟新芳康金涛主要审查人张军旗王德军刘新超张金庚王德广王富春常庆卫张治功 1 23基本规定 44信息化应用系统 64.1一般规定 64.2公共服务系统 64.3校园智能卡应用系统 6 6 74.6多媒体教学系统 7 84.8图书管理系统 8 96信息设施系统 96.1一般规定 96.2信息接入系统 9 96.4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6.5用户电话交换系统 6.6无线对讲系统 6.7信息网络系统 6.8有线电视系统 6.9公共广播系统 6.10会议系统 7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7.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7.3建筑能效监管系统 8公共安全系统 8.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8.3应急响应系统 9.3机房安全及综合管理系统 10.2智能化系统供电 10.3防雷与接地 12.1智能化机房 12.2弱电小室 40 41A.1普通多媒体教室 A.2录播型多媒体教室 A.3动开放教室互 附录B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1总则同步规划、设计。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信息化应用系统informationapplicationsystem以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为基础,为满足中小学校的各类专业化业务、规范化运营及管理的需要,由多种类信息设施、操作程序和相关应用设备等组合而成的系统。为实现简化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备操作管理及各智能化系统功能联动运行的目标,建立一套基于网络的系统集成管理平台,实现各智能化系统的信息汇聚、资源共享、协同运行、优化管理等综合应用功能的系统。2.0.3信息设施系统informationfacilitysystem为满足中小学校的应用与管理对信息通信的需求,将各类具有接收、交换、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功能的信息系统整合,形成建筑物公共通信服务综合基础条件的系统。2.0.4安全技术防范系统technicalprotectionforsecurity以维护学校公共秩序与安全,预防、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采用报警、视频监控、通讯、电子巡查等技术手段为主,结合人员巡逻、值守、查验和物理防护的综合安全保障措施。2.0.5应急响应系统emergencyresponsesystem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能力,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危害,具有应急技术体系和响应处置功能的应急响应保障机制或履行协调指挥职能的系统。2.0.6智能化机房intelligentsystemroom主要为智能化中心控制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可以是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信息网络机房、校园广播机房、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等。2.0.7智能化系统室外管网intelligentsystemoutdoorpipenetwork智能化系统室外线路的一种地下敷设通道网络,由管道、人(手)孔和建筑物进出管组成。2.0.8弱电小室weakelectriccell放置弱电设备的专用小空间,包括竖向井、独立弱电设备间、弱电管理室等。3基本规定3.0.1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由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化系统。系统名称基础型标准型示范型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O⊙⊙校园智能卡应用系统⊙●●校园物业管理系统O●●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校业务办公系统⊙●●图书管理系统O⊙●智能化集成系统O⊙⊙信息设施系统信息接入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O⊙⊙无线对讲系统O⊙●信息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O⊙●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建筑设备管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O⊙●建筑能效监管系统O⊙●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根据相关规范设置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急响应系统⊙●●机房工程信息网络机房⊙●●校园广播机房O⊙●消防控制室根据相关规范设置安防监控中心●●机房安全系统O⊙●机房综合管理系统O⊙⊙智能化系统室外管网●●4信息化应用系统4.1一般规定统等子系统。4.2公共服务系统4.2.3中小学校宜设置家校互动平台,具有校园安全、家校沟通、信息采集、校园信息化等多种校园应用服务,实时反馈学生考勤、学习、考试、作业等日常情况,可以实现学校与家长的实时沟通、信息反馈等教育信息互动功能。4.3校园智能卡应用系统4.3.1校园智能卡系统包括食堂就餐、学籍管理、考勤管理、考试管理、家校互通、教学办公、图书借阅等在校内使用卡片进行消费或身份认证的基础应用子系统,可实现各系统的一卡通。校实际需求选择子系统。4.4校园物业管理系统4.5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计算安全、应用安全等。码防范等功能,并应支持IPv6网络协议。防杀病毒(木马)软件应支持在线升4.5.3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应具有安全风险管理、信息资产管理、系统脆弱性管理、安全预警管理、安全响应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功能,系统应具备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并应满足网络审计的要求。4.6多媒体教学系统4.6.5互动开放教室应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是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模式的开放化教室。应包括教室基础设施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学情动态采集诊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信息发布系统、远程互动系统、物联网感知系统、智能照明系统、云端服务系统、移动终端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等。中控制。比不宜大于8:1。3所有的设备宜设置可扩展接口。4.6.6特色功能型教室应包括专用教室配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程内容相匹配的学习情境,能够提供获取最新信息的条件,并且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需要。的相关规定。4.7学校业务办公系统设备资产管理等功能。学生学习等功能。4.8图书管理系统网络资源。5.0.1智能化集成系统可集成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综合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应能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采集、数据通讯、实时信息和历史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现、联动控制功能,实现全过程的设备跟踪处理和全方位的能耗统计分析和优化的节能管理。5.0.2智能化集成系统包括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和集成信息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应具有标准化通信方式和信息交互的支持能力,应符合国际通用接口标准、协议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信息设施系统6.1一般规定6.1.1中小学校信息设施系统由信息接入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无线对讲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等子系统组成。6.2信息接入系统6.3综合布线系统相应的线缆。表6.3.2:中小学综合布线系统布线标准序号中小学校分类布线标准1示范型非屏蔽六类布线系统2标准型非屏蔽超五类布线系统3基础型非屏蔽超五类布线系统6.3.3建筑工作区和信息插座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教室、实验室的信息插座数量不应少于2个,并应至少有1个布置在讲台处;2)多媒体教室应预留的信息插座数量不宜少于3个,并应至少有2个布置在讲台处;3)办公室宜按5m²~10m²划分工作区,且每个工作区应设1~3个信息插座;4)计算机教室宜按课桌位置布置信息插座;6)在大开间场所可设置集合点(CP);7)对于固定布线困难的场所,宜采用无线接入点(AP)方式布线。6.3.4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的有关规定。6.4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6.4.1学校内应设置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系统,并应满足室内外移动通信用户语音及数据通信业务的要求,系统设置应遵循“资源集约化设计、信号全覆盖、技术合理、经济节约”的原则。6.4.2当有多家移动通信业务系统时,系统宜采用合路方式。6.4.3系统信号源的引入宜采用基站直接耦合信号或空间无线耦合信号的方式。6.4.4对于可能需要屏蔽移动通信信号的局部区域,宜设置室内屏蔽系统。6.4.5室内覆盖系统天线的设置,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并按以下要求设计:1)多天线小功率原则;2)符合各接入系统最小耦合损耗(MCL)值;3)天线置于楼层顶或侧墙时,宜采用隐蔽天线。6.4.6中小学校室内外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电磁卫生标准的规定,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的有关规定。6.5用户电话交换系统6.5.1系统的容量在方案设计阶段可按面积指标法估算,在施工图阶段应按实际需求计算,并应满足中远期发展和新业务功能的需求。6.5.2建筑内电话布线宜采用综合布线模式,也可采用电话线单独组网模式。6.6无线对讲系统6.6.1信号覆盖应均匀分布,合理设定天线的位置、数量和输出功率。6.6.2应具有远程控制和集中管理功能,并应具有对系统语音和数据的管理能6.6.3语音呼叫应支持个呼、组呼、全呼和紧急呼叫等功能。6.6.4宜具有支持文本信息收发、GPS定位、遥测、对讲机检查、远程监听、呼叫提示、激活等功能。6.6.5传输线宜采用低损耗射频同轴电缆。6.7信息网络系统6.7.1中小学校信息网络机房应充分预留设备扩充的空间和线路进出机房的备用管道,并根据机房负荷配置在线式UPS电源,备用时间宜为2-4小时。6.7.2中小学校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宜采用多网络融合的系统模式,应能实现学校办公、教学、教务等多业务共网传输、统一管理的功能。6.7.3信息网络系统应具有相应的身份认证管理手段和信息网络环境安全防护6.7.4信息网络系统应支持不低于百兆带宽的外网接入能力。6.7.5信息网络系统的构架层次应按中小学校的规模、管理业务需求进行设置,可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三层网络结构,也可采用“核心层+接入层”的两层网络结构。6.7.6中小学校的核心层网络设备宜采用冗余备份方式。6.7.7接入层网络设备宜具备网络管理功能。6.7.8中小学校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根据学校网络业务信息流量、信息服务质量和网络系统结构等需求配置相应的网络系统设备。权限管理。模、管理业务需求进行设置。6.8有线电视系统6.8.2中小学校有线电视系统宜依据表6.8.2进行建设,序号中小学校分类系统建设标准1示范型IPTV网络电视系统2标准型数字有线电视系统3基础型数字有线电视系统6.9公共广播系统使用和管理的要求确定。6.9.2公共广播系统宜在校园室外园区、体育场、教学楼走廊、教室内、办公楼走廊、学生宿舍走廊、风雨操场、礼堂和食堂等区域设置;广播扬声器宜选用定压扬声器或有源定阻网络扬声器。1)广播扬声器宜根据分片覆盖的原则,在广播分区内分散配置;声器额定功率总和。1)应具备实时发布语声广播功能;2)应具有一个广播传声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3)应具备定时、定区域播放不同音源功能;4)应具备中心统一编程管理与设定管理。覆盖优先级别低的信号。末端设备。1)各建筑楼公共区域广播可按楼层分区,也可做一个统一的分区;2)各个教室应独立设广播分区;设广播分区;4)校园建筑室外与室内宜分别设广播分区;5)广播扬声器音量需要由现场人员调节的场所,宜单独设广播分区;相适应。6.10会议系统6.10.1中小学校会议系统设置应按照使用人员情况、会场规模、应用需求的不同,分档次、分等级设计,可根据使用需要,按以下系统选择配置:1显示系统(LED屏显示、激光投影显示或液晶屏显示);2数字会议系统;3音响扩声系统;4视频会议系统;5中央控制系统;6同声传译系统;7无纸化会议系统;8电动会标系统;9会议录播系统。6.10.2中小学校至少应有1间会议室设置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和视频会学指标应满足二级标准。设备的集中控制。6.11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6.11.4系统显示终端配置原则见表6.11.4。序号配置区域显示终端类型中小学校分类基础型标准型示范型1学校出入口广场室外LED全彩显示屏/室外LED单色显示屏⊙●●2学校办公楼一层大厅落地式触控信息发布一体机O◎●3学生宿舍出入口门厅壁挂式信息发布一体机O◎●4学校食堂落地式信息发布一体机OO⊙5校史展厅落地式触控信息发布一体机、壁挂式信息发布一体机⊙●●6教室门口壁挂式信息发布一体机(即数字门牌)OO⊙注:○表示可设置⊙表示宜设置●表示应设置局及使用环境相适应。通信接口。7.1一般规定7.1.1中小学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宜对如下设备或系统进行自动监控和集中管理,达到提高管理水平、节约能源的目的:1冷热源、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2给水与排水系统;3供配电系统;4公共照明系统;5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1中小学校建筑制冷机房内的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冷水机组本身的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均由机组自带的控制系统监控,应留有通信接口,并应采用开放的通信协议,直接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交换数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实现制冷系统设备启、停的顺序控制,根据冷量消耗确定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2)中小学校建筑若采用地、水源热泵系统,均由设备本身自带的控制盘监控,宜由供应商提供数据通信总线接口。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完成冷却塔风机、水泵启停和循环水温度控制。3)热交换系统的自动调节系统应根据二次供水温度设定值控制一次侧温度调节阀开度,使二次侧热水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4)中小学校建筑内新风机组、空调机组应能监测机组的运行参数等,实现安全保护、自动启停、自动调节功能;当发生火灾时,应接受消防联动控制信号连锁停机。5)在定风量空调系统中,应根据回风或室内温度设定值,比例、积分连续调节冷水阀或热水阀开度,保持回风或室内温度不变;可根据回风或室内湿度设定值,开关量控制或连续调节加湿除湿过程,保持回风或室内湿度不变。6)中小学校的教室应检测细颗粒物PM2.5、CO₂等空气质量指标,联动新风系统的启停。控制新风量的自动调节系统。2排水系统的污水池,宜设置液位计测量水池水位,其上限信号用于启动排污泵,下限信号用于停泵。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对供配电系统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电流、电压等电气参数进行监测,以及对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进行监测,对故障跳闸进行报警。中小学校公共照明系统的监控宜采用分布式控制器,当采用独立控制系统时,该系统应有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网络连接的通信接口;室内照明宜按分区时间表程序开关控制,室外照明可按时间表程序开关控制,也可采用室外照度传感器进行控制。室外照度传感器要求不低于IP65防护等级。间进行累计。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火灾信号应设有连锁控制。当系统接收火灾信号后,应将全部客梯迫降至首层。7.3建筑能效监管系统表、三相电能表、多功能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热(冷)量表等,各类表具8公共安全系统8.1.1中、小学建筑的下列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设置机械排烟、防烟系统,雨淋或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固定消防水炮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需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锁动作的场所和部位;2食堂操作间等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3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规定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气火灾监控系统。则,宜设置在第一级配电柜(箱)的出线端。在供电线路泄漏电流大于500mA时,宜在其下一级配电柜(箱)设置。设定,监控节点处的漏电电流动作设定值应不小于正常漏流值与200mA之和,但不宜大于500mA。8.1.10中小学校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相关规定。根据防护对象的使用功能、风险等级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构成安全、可靠、实用、经济、先进、配套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设计应遵从以下原则:1系统中部位的防护级别与被保护对象风险等级相适应;2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以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安全为重点,构建校区安全防范网;3系统各被防护场所、部位协调统一、相互补偿、合理取舍;4学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留有联网接口。8.2.2应根据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按“纵深防护”的原则,确定防护周界、监视区、防护区、禁区的范围。8.2.3中小学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可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电子巡查系统等。各系统宜独立运行,并应具有应急联动功能,各系统之间可协同工作。8.2.4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管理应适用于校园的安全保卫、物业管理模式;系统设计应与校园的应急预案机制相适应,并应预留与所在地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管理平台的通信接口。8.2.5学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出现故障时,应在24h内恢复功能,在系统恢复前应采取有效的应急防范措施。点区域进行录音;2学校大门口、学生宿舍楼(区)的出入口、校园主干道及校园内禁止停车驶动态等信息;数字视频网络交换等模式;6新建项目应采用全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7学校大门口区域设置的摄像机应与公安机关监控平台进行联网;8可结合考场监控系统和远程教学系统进行设置。警系统;监控事发现场情况。5系统探测设备应根据防护需求和设防特点进行选择,并应构成点、线、面、空间或其组合的立体探测防护;6系统控制设备应满足系统规模、系统功能、信号传输方式及安全管理要求,应配备输出接口,可手动或自动操作,并应以有线或无线方式报警,同时应具有防破坏报警功能。1在重点区域的出入口、通道和重要部位及场所宜设置出入口控制系统;2不同出入口应设定不同的出入权限,并应对设防区域的通行对象及通行时间等进行实时控制和多级程序控制;重要出入口宜采用单出入口控制器实施一对一控制管理,在同一管理区域的多个出入口,可以采用多出入口控制器实现一个控制器对多个出入口的控制管理;控制通道装置;随措施;6学校大门口、停车场(库)出入口宜设置停车场管理系统,车辆出入识别宜采用视频识别方式;统连续工作不少于48h,且执行设备能正常开启50次以上;8.2.10电子巡查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3系统管理主机应运用软件实现对巡查线路的设置、更改等管理,并应对未巡查、未按规定线路及时间巡查等情况进行记录、报警;4)在线式电子巡更系统应具有在巡查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及时报警功能,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应采用信息识读器或其他方式,对巡查行动、状态进行监督和记录;8.2.11学校安全防范技术设施基本配置应符合表8.2.11.1、表8.2.11.2、表8.2.11.3的规定。序号重点部位和区域技防设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普通摄像机智能分析摄像机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阻车桩停车场管理设备门禁管理设备巡查设备1学校大门外区域●2学校周界围墙●●●3学校大门口●OO⊙●4门卫室(传达O●⊙5室外主要道路●O●6教学区域、办公区出入口●O●7教学区、办公区走廊⊙●8室内体育场(馆)、风雨操场、游泳⊙O●9停车库入口●OO●停车库⊙O●饮水处⊙学生宿舍主要出入口●OO●学生宿舍值班室OO序号重点部位和区域技防设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普通摄像机智能分析摄像机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阻车桩停车场管理设备门禁管理设备巡查设备学生宿舍公共走廊O学生宿舍周边区域⊙食堂操作●OOO食品库●O⊙发餐室●O学生、教工餐厅⊙⊙贵重物品存放处(财务●●●●档案室(馆)●⊙⊙陈列室图书馆(室)⊙OO报告厅O仪器室、药品室●OO资料室O普通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美术书法教室、音乐舞蹈教室O实验室●OO⊙序号重点部位和区域技防设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普通摄像机智能分析摄像机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阻车桩停车场管理设备门禁管理设备巡查设备计算机教体教室)⊙●⊙气、热等设备间OO广播、电视机房⊙OO信息网络机房●OO⊙安防监控中心●●●序号重点部位和区域技防设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普通摄像机智能分析摄像机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阻车桩停车场管理设备门禁管理设备巡查设备1学校大门外区域●2学校周界围墙●●●3学校大门口●⊙O⊙O⊙●4门卫室(传达⊙●⊙5室外主要道路●O⊙●6教学区域、办公区出入口●OO●7教学区、办公区走●●序号重点部位和区域技防设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普通摄像机智能分析摄像机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阻车桩停车场管理设备门禁管理设备巡查设备廊8室内体育场(馆)、风雨操场、游泳●⊙⊙●9停车库入口●O⊙⊙●停车库●⊙●饮水处⊙学生宿舍主要出入口●⊙⊙⊙●学生宿舍值班室●学生宿舍公共走廊⊙学生宿舍周边区域⊙食堂操作●⊙⊙⊙食品库●⊙⊙发餐室●⊙学生、教工餐厅⊙⊙贵重物品存放处(财务室)●●●序号重点部位和区域技防设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普通摄像机智能分析摄像机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阻车桩停车场管理设备门禁管理设备巡查设备档案室(馆)●⊙⊙陈列室图书馆(室)⊙⊙⊙报告厅⊙⊙仪器室、药品室●⊙⊙⊙资料室⊙OO普通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美术书法教室、音乐舞蹈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体教室)⊙●⊙气、热等设备间⊙⊙⊙广播、电视机房⊙O⊙⊙信息网络机房●●⊙●安防监控中心●●●序号重点部位和区域技防设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普通摄像机智能分析摄像机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阻车桩停车场管理设备门禁管理设备巡查设备1学校大门外区域●2学校周界围墙●●●3学校大门口●●⊙●●●●4门卫室(传达⊙●●5室外主要道路●⊙●●6教学区域、办公区出入口●⊙⊙●7教学区、办公区走廊●●8室内体育场(馆)、风雨操场、游泳●⊙●●9停车库入口●⊙●●●停车库●⊙●饮水处●学生宿舍主要出入口●●●●学生宿舍值班室●●学生宿舍公共走廊⊙●学生宿舍●●序号重点部位和区域技防设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普通摄像机智能分析摄像机器紧急报警装置阻车桩停车场管理设备门禁管理设备巡查设备周边区域食堂操作●●●●食品库●●●发餐室●●学生、教工餐厅●●贵重物品存放处(财务●●●档案室(馆)●●●陈列室图书馆(室)●⊙报告厅●●仪器室、药品室●⊙⊙●资料室●⊙⊙普通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美术书法教室、音乐舞蹈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体教室)●●●气、热等⊙⊙⊙●序号重点部位和区域技防设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普通摄像机智能分析摄像机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阻车桩停车场管理设备门禁管理设备巡查设备设备间广播、电视机房⊙O⊙●信息网络机房●●●●安防监控中心●●●注:⊙表示宜设置;○表示可设置;●表示应设置。8.2.12寄宿制中小学应在学校出入口、围墙区域设置身份识别装置,对在非允许时段或特殊情况下违规出校学生外出时间、位置进行记录,并向安防监控中心告警,安全保卫人员确认告警信息后应启动相关应急预案。5034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GB/T-29315的相关规定。8.3应急响应系统8.3.1一般规定学校应建立或指定相应的管理机构,参与本单位应急响应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提出联动需求和使用要求,具体实施本单位应急响应预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应急响应系统的设置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应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为基础;2应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的发展,建立结构化架构及网络化体系;3应扩展和优化校园安全管理的应用功能。8.3.2应急响应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应急响应中心;2采取多种通信方式对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校园公共卫生事件和校园安全事件实现就地报警和异地报警;3校园范围内的应急指挥调度;4紧急疏散与逃生紧急呼叫和导引;5事故现场应急处置;6接收上级应急指挥系统各类指令信息;7建立各类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8.3.3应急响应系统宜具有以下功能:1采集事故现场信息;2多媒体信息显示。8.3.4应急响应系统应设置以下设施:1有线/无线通信、指挥和调度系统;2紧急报警系统;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联动设施;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联动设施;5紧急广播系统与信息发布与疏散导引系统的联动设施。8.3.5应急响应系统应设置以下应急预案:1发生重大灾害时的应急联动预案;2发生社会或校内群体卫生事件时的应急联动预案;3发生校内安全事件时的应急联动预案;4发生上级指挥系统下发的其他指令信息时的应急联动预案。8.3.6应急响应中心宜配置总控室、决策会议室、操作室、维护室和设备间等工作用房。8.3.7应急响应系统应纳入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应急管理体系。8.3.8应急响应系统应配置与上一级应急响应系统信息互联的通信接口。9.1一般规定9.1.1中小学智能化机房包括信息网络机房、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等。根据机房的用途、管理要求及重要性确定机房设计标准,同一机房的不同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按不同的标准进行设计。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室、电子实验室、重要设备仪器用房、校园广播站等可参照信息网络机房进行设计。9.2机房设备配置相关规定。表9.2.2中小学智能化机房设计标准配置表机房名称基础型学校标准型学校示范型学校信息网络机房C级C级B级校园广播机房C级C级C级消防控制室C级C级C级安防监控中心C级C级C级有线电视前端机房C级C级C级基本容量可按下式计算:9.2.6设置新风系统的机房,新风管道应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材质。同时设置气体灭火和新风系统的机房,新风系统跨越灭火区域需设置常开防火阀,灭火时可靠密闭。设置气体灭火的机房,应设计灾后排风系统。9.3机房安全及综合管理系统10.1一般规定10.1.2中小学校各建筑单体内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显示系统、一卡通系统等应根据系统的重要性及运行特点采取保证连续供电的措施。10.2智能化系统供电10.2.3食堂售饭系统、浴室刷卡消费系统设备应采用UPS或设备自带蓄电池做10.2.7多媒体教室照明应按靠近或远离显示设备分组控制,黑板灯应单独控制。10.3防雷与接地空防静电地板。等电位联结端子板。雷接地措施。涌保护器。11智能化系统室外管网面的管网应穿钢管保护。管道接头处、人(手)人(手)孔井底部设置排水措施。11.0.3电(光)缆的分支点、汇接点,坡度较大的管线拐弯处设置人(手)孔井,直线通路上人(手)孔井间距不宜大于100m。11.0.5人(手)孔井位置应与其他相邻管线及管井保持距离,相互错开,且其他地下管道及建筑物名称平行净距(m)交叉净距(m)已有建筑物一规划建筑物红线一给水管直径300mm以下直径300mm-500mm直径为500mm以上污水、排水管热力管煤气管压力≤300kPa300kPa<压力≤800kPa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其他通信电缆及通信管道绿化乔木灌木一地上杆柱0.50~1.00一马路边石沟渠(基础底)涵洞(基础底)11.0.7人(手)孔井盖应有防盗、防滑、防跌落、防位移、防噪声等措施,12.1.1中小学校智能化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力供给应稳定可靠,交通通信应便捷,自然环境应清洁;爆物品的场所;3远离水灾火灾隐患区域;4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5避开强电磁场干扰。12.1.2除满足国家规范规定外,信息机房选址应尽量靠近校园建筑分布的中心位置,宜设置于所在建筑的一层,不应设置于地下室。机房应进出线方便,适合向各建筑敷设线缆,并应预留扩充设备的空间和线路进出机房的备用管道。安装室外机的建筑条件。12.1.4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机房布置,应避开建筑物的变形缝。12.1.5智能化机房面积应符合表12.1.5的规定。表12.1.5中小学校智能化机房面积配置表机房名称机房面积(m²)备注示范型标准型基础型信息网络机房校园广播机房消防控制室可根据实际功能合用安防监控中心12.1.6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公共显示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的服务器应统一设置在学校信息网络机房,在需要不同管理人员控制操作时,可根据系统特点分别设置控制操作室。12.2.2弱电小室内净宽及进深不宜低于1.2m,门宽不应低于0.8m;当条件不具备时,进深不应低于0.8m,同时设置宽度1.2m以上外开门。12.2.3弱电小室宜采用机械通风,通风量应根据弱电小室内智能化设备允许温度,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设备所允许的最高环境空气温度计算;机械通风设备的启停宜设置环境温度探测器进行自动控制。12.2.5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室的弱电小室,宜装设除湿、通风换气设备。12.2.6弱电小室位置应满足《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关于配线12.3.1智能化系统各机房、弱电小室等房间应设置防的设施。12.3.2智能化机房弱电小室入口应做防水门槛、抬高地坪等防进水措施。附录A典型多媒体教室功能设置及设备布置示例A.1.1功能设置:1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多媒体讲台、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教师一卡通联动系统、电源时序控制箱、多媒体显示系统、音视频源设备、扩声设备和周边辅助设备等。2教室灯应与侧窗平行分列并分时控制,黑板灯自动分控,黑板灯与窗帘随投影自动开闭。4普通教室应设置考试监控系统,满足平时学校开展教学的基本功能。3高中学校宜设班级信息发布系统,能实现学生考勤管理、选课走班管理、电子课表、信息发布等功能。A.1.2普通多媒体教室系统图如图A.1.2所示。多媒体讲台多媒体讲台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教师一卡通联动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音视频源设备扩声设备电源时序控制箱周边辅助设备考试监控系统灯光联动系统窗帘联动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讲台图A.1.2普通多媒体教室系统图A.2.1功能设置:按键控制面板,根据需求能分别控制教室灯、黑板灯。(2)教室窗帘应具备联动控制功能,根据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来决定窗帘的开闭。之运行在适宜的温度下。A.2.2录播型多媒体教室系统图如图A.2.2所示。基础网络设施基础网络设施一键灯光集成窗帘联动控制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空调联动系统甲互动录播系统■电源时序控制箱讲台图A.2.2录播型多媒体教室系统图A.3.1功能设置:1学情动态采集诊断系统可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远程互动系统可实现双向实时沟通以达到远程教学的目的。3智能照明系统应根据自然光的变化,按照各部位照度要求自动调节所有灯具的亮度,宜设置控制面板,可根据需求切换不同灯光场景。4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宜加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及时使用或分享教学资源,实现班班互联、校校互联,学生的可移动式智能终端可与教师实现交互式学习环境。云端服务系统云端服务系统基础设施系统教室基础设施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移动终端系统泛在技术系统LAN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学情动态采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电源时序控制箱应用支撑系统信息发布系统P远程互动系统物联网感知系统物联网感知系统■日中图A.3.2互动开放教室系统图线缆截面(mm²)不同绝缘材质的线缆泄漏电流(mA)聚氯乙烯橡皮绝缘交联聚乙烯46电动机功率0.150.380.650.720.871设备名称型式泄漏电流(mA)荧光灯安装在金属构件上安装在木制或混凝土构件上0.02日用电器手握式I级设备固定式I级设备II级设备I级电热设备计算机移动式1固定式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11《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17《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JGJ/T33418《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JYJS2011(01-06)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DBJ41/T198-2018条文说明 3基本规定 4信息化应用系统 4.3校园智能卡应用系统 4.5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4.6多媒体教学系统 5智能化集成系统 6信息设施系统 6.3综合布线系统 6.5用户电话交换系统 6.7信息网络系统 6.8有线电视系统 6.9公共广播系统 6.10会议系统 6.11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7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7.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7.3建筑能效监管系统 8.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9.3机房安全及综合管理系统 10供电、防雷及接地 62 10.3防雷与接地 12对有关专业的要求 12.1智能化机房 1总则1.0.1中小学校泛指对青、少年实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各种学校。3基本规定3.0.2我省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加快,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中小学校建设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学校之间出现了较大差距,不适宜每个地区都完全按照学校的规模来配置智能化子系统。经过调研,有一些学校规模不大,但是建设投资额大、对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高,可以作为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建设的标杆,为其它学校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投资金额有限,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满足中小学校的基本需求即可。基于这个情况,在制定本标准时,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分为基础型、标准型、示范型三种类型。针对有管理要求高、建设投资额大等需求的中小学校,可以采用示范型。针对建设投资额度较小,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建设,可以采用基础型,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即可。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新建中小学校应满足标准型的配置要求。3.0.3目前经调研,我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建设绝大多数在建筑设计阶段基本缺失,其智能化系统往往在建筑基本完工阶段由施工单位改造完成,不仅造成经济浪费,智能化系统建设效果也参差不齐。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可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5.3节中,智能化专项设计的相关深度要求设计。4信息化应用系统4.3.1随着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校园智能卡逐渐向虚拟卡、电子标签方向发展。虚拟校园卡借助移动通讯技术、智能手机、手机应用软件等,实现食堂就餐、考勤管理、图书借阅等功能,极大的提高了师生使用的便利性。系统的总称。4.5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能模块。4.6多媒体教学系统体机的方式。考场使用。5智能化集成系统适、便捷、高效的教学环境。支撑能力。6信息设施系统6.3综合布线系统的耐火网络布线线缆。6.5用户电话交换系统6.7信息网络系统步实施。6.7.2中小学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多网络融合是指学校的内网、外网、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共用一套网络硬件平台,从而简化校园网络结构;系统应具备流量控制功能,能为学校关键应用提供稳定的带宽保障。面的安全防护能力。6.7.5系统核心层承担校园所有信息数据的传输、交换、转发,是学校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数据中枢。汇聚层一般指区域汇聚交换机,汇聚区域建筑物或建筑物几个楼层的网络接入设备,上链核心层,下链接入层。接入层指局域网接入交换机,具备即插即用的特性,用于连接用户终端及桌面设备,在部署时应考虑设备端口密度。冗余备份部署方式。6.7.10室内部署时,可采用放装型AP、分布型AP和面板型AP部署。放装型AP建议部署于空间较大的区域;分布型AP(通过馈线延伸天线)建议部署于房间6.8有线电视系统6.8.4IPTV系统用户终端可以是IP机顶盒+电视机,也可以是PC电脑,教室、系统的视频直播、点播。6.9公共广播系统6.10会议系统6.10.1中小学校会议系统主要包括会议扩声、显示、信号切换等主要功能需求,由于不同档次设备性能和造价差别极大,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使用方需求,根据场地大小、环境装修、使用用途、会议级别、设计限额等具体条件,设置适用的子系统,合理选择设备参数。6.11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7建筑设备管理系统7.1一般规定7.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通信接口采用开放通信协议传输相关数据信息,常用的有RS485、RS232、5自带控制单元的设备(如水阀、风阀、风机等)纳入系统时,都需要提6我省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保障孩子在教室内呼吸到新鲜空气,建议中小2给排水系统的给水泵、污水泵还可以监视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当有经济核算要求时,可设置用电量累计。在调光要求比较高的场所,例如中小学礼堂、多功能厅等,多采用独立的智能照明系统来控制,此时该系统可设通讯接口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通讯接口(也称“网关”")可以控制智能照明系统。7.2.5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3电梯五方通话系统的管理主机应设置在有人值守的地方,一般都设置在消防/安防控制中心,当电梯故障,轿厢内人员发出呼救时,值班人员能与之通话,并立即派维修人员前去处理。7.3.1建筑分类能耗包括:电、水、热水、燃气、供热、供冷、燃油、燃煤、可再生能源和其他能源。7.3.2中小学校宜设置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应具备能耗数据实时采集、远程传输、自动分类、数据分析、指标比对、图表显示、报表管理、数据储存、数据上传等功能,并应能分类、分项计量。7.3.3学生宿舍大部分火灾是违规使用电加热设备引发的,应严格限制。恶性负载指大功率阻性电热负载,如电炉、“热得快”、电热毯等。8公共安全系统8.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8.1.1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依据的标准应为现行国家标准。8.1.2据调查,校园火灾90%发生于学生宿舍楼,起火点都在居室内,大多数发生在夜间或是宿舍无人的情况下,火势蔓延后才被发现,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标准仅要求在居室内设置火灾探测器,走廊内设置提醒人员疏散的警报装置,以较小的经济投入获得最为有效的火灾探测手段。大部分中小学走读生较多,为满足停放非机动车需要,学校修建了较大的地下非机动车库,但规范中未对该场所提出设置自动报警系统的要求。在《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停车当量数大于500辆为大型非机动车库,达到此规模的地下非机动车库规模较大,使用人数较多,宜早发现、早处置。8.1.3中小学校内的消火栓按钮因学生盲动造成的报警或触发启泵的事件屡有发生,为方便值班人员查找报警位置做出此条规定。8.1.4中小学校的单体建筑规模较小,基本都不用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信息中心机房规模小,级别低,按照消防规范要求一般不用设置气体灭火系统,但有些地方的消防部门要求信息机房内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就需要设置报警和联动系统。这种情况下,推荐采用气体灭火控制器直接连接火灾探测器的方式,设置气体灭火的场所均采用组合式火灾探测器,不会误报。气体灭火设备的启动喷洒,讯响报警,联动关闭门窗、防火阀等均可以通过气体灭火控制器实现,再接上火灾报警探测器,此系统就具备独立运行的能力,简单可靠。8.1.5《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25506在4.2.1条明确规定了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制度,和其它弱电系统控制室合用可减少值班人员数量。控制室面积应满足各系统设备的布置及操作、维修所必须的空间。8.1.6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的电气火灾大部分是由电气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