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驿路梨花教案上课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驿路、迷茫、简陋、悠闲、修葺"等词语,掌握其读音、字形和词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美好品质。理解"梨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朗读能力。学习运用设置悬念、误会等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感受文中描绘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设置悬念、误会等写作手法的作用。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形象。3.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4.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1.展示一组梨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梨花的形态和颜色,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梨花的美。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看,这些洁白如雪、娇艳欲滴的花朵就是梨花。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有没有见过梨花呢?谁能说一说梨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引出课题《驿路梨花》,介绍"驿路"的含义,并提问学生看到课题后有什么疑问或想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驿路梨花》。"驿路",也叫"驿道",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看到这个课题,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吗?或者有什么想法呢?比如,驿路和梨花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这篇文章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生字词,一定要多读几遍,争取把它们都牢牢掌握。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纠正读音错误。驿路(yìlù)迷茫(mímáng)简陋(jiǎnlòu)悠闲(yōuxián)修葺(xiūqì)折损(zhésǔn)恍惚(huǎnghū)暮色(mùsè)香气四溢(xiāngqìsìyì)(2)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例如,"驿路"可以结合注释理解;"迷茫"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描述一下文中"我们"在山林中找不到路时的那种感觉来理解;"简陋"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简陋的房屋等,来体会其含义;"修葺"可以通过拆字法,"葺"是用茅草覆盖房屋,所以"修葺"就是修理房屋的意思;"折损"可以让学生用这个词造句来加深理解;"恍惚"可以让学生模仿文中的描述,做一做那种神情迷离的样子来感受;"暮色"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傍晚时分天色的特点来理解;"香气四溢"可以让学生想象花香弥漫的情景来体会。3.思考并回答问题:文章围绕"驿路梨花"写了哪些内容?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概括故事情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文章围绕"驿路梨花"写了哪些事情呢?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概括故事情节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思考,然后举手回答。
(三)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故事情节(15分钟)1.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预设学生回答:文章先写"我们"在深山里遇到了一间小茅屋,然后对茅屋的主人产生了疑问,接着在与瑶族老人的交谈中得知一些情况,最后发现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梨花姑娘。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文章按照"我们"的所见所闻展开叙述,依次写了发现小茅屋、投宿小茅屋、了解小茅屋的来历、点出小茅屋的主人,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2.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明确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我们"在深山里口渴饥饿,发现了一间小茅屋。经过:"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并探寻茅屋的主人,从瑶族老人那里得知一些关于茅屋主人的情况。结果:"我们"知道了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姑娘,感受到了梨花姑娘等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文章的情节脉络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深山遇茅屋(起因)→投宿茅屋,猜测主人(经过)→与瑶族老人交谈,了解情况(经过)→发现主人是梨花姑娘(结果)
(四)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1.分组讨论: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做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又表现出了他们怎样的品质。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等会儿进行发言。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1)"我们":在深山里发现小茅屋,投宿其中,表现出"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帮助的感激。例如文中"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这些语句体现了"我们"的感受。(2)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帮助,专门到茅屋送粮食,表现出瑶族老人知恩图报的品质。文中"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老人的这番话以及他送粮食的行为,都体现了他的知恩图报。(3)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表现出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的精神。如"多好的梨花啊!""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我说:'也许是一位猎人。'老余说:'再猜。'我又猜:'是个采药的吧?'老余又摇了摇头。我说:'实在猜不出了。'老余嘿嘿一笑说:'可能是一位善良的哈尼小姑娘。'"从这里可以看出,茅屋的布置等都是梨花姑娘所为,体现了她的助人为乐。(4)梨花妹妹:受姐姐影响,继续照料小茅屋,表现出梨花妹妹传承美德的品质。文中"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说明梨花妹妹在姐姐的影响下,继续为路人提供帮助。3.总结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乐于助人、知恩图报、传承美德的美好品质,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温情和关爱的"雷锋"群体。
(五)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梨花吗?它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一下"梨花"在文中除了代表自然界的梨花,还有没有其他的意义呢?它和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1)自然界的梨花:洁白如雪,美丽动人,为文章增添了优美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出一种美好的氛围。(2)梨花姑娘:她是美丽、善良、助人为乐的哈尼族小姑娘的化身,是梨花精神的象征。(3)梨花精神:象征着雷锋精神,即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文中的人们都受到了这种精神的感染,他们像梨花一样,在驿路上传递着爱与温暖,所以"驿路梨花处处开",象征着这种精神在人们中间广泛传播,不断延续。
(六)体会写作手法(10分钟)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地方,体会其作用。(1)悬念:文章开篇就设置了悬念,"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继续阅读。(2)误会:"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茅屋的主人,而瑶族老人又说是梨花姑娘,这一系列的误会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同时也更有力地突出了人物的美好品质。2.组织学生讨论写作手法对表现文章主题和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写作手法对表现文章的主题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起到了什么作用呢?预设学生回答:设置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更想了解文章的内容;误会的运用让文章情节更曲折,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期待,同时也能更好地展现人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和高尚品质,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七)课堂小结(5分钟)1.与学生一起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梨花"的象征意义和写作手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驿路梨花》。文章围绕深山里的一间小茅屋,讲述了"我们"、瑶族老人、梨花姑娘、梨花妹妹等人与小茅屋的故事,展现了他们乐于助人、知恩图报、传承美德的美好品质。"梨花"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梨花,更象征着梨花姑娘以及像她一样具有雷锋精神的人。文章还运用了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2.强调文章所传达的美好品质和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希望同学们能从这篇文章中汲取力量,学习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让雷锋精神在我们身边处处绽放光彩。
(八)布置作业(5分钟)1.仿照本文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写作手法,写一个小故事,字数在300字左右。要求:故事要有一定的情节,能够吸引读者,并且要通过悬念和误会的设置,展现出人物的特点或表达一个有意义的主题。2.推荐阅读彭荆风的其他作品,加深对作者写作风格的了解。如《边寨烽火》《芦笙恋歌》等,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找来阅读,进一步感受彭荆风作品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驿路梨花》这篇文章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朗读法、讨论法、问题引导法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主题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把握。
在分析人物形象环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小菜园租赁合同范本
- 工厂顶灯电安装合同范本
- 外卖店新店转让合同范本
- 土地及林地交易合同范本
- 地方分隔合同协议书模板
- 外卖小炒店转让合同范本
- 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协议书
- 就业协议不想急着签合同
- 实习协议书可以代替合同
- 商业用地租赁合同协议书
- 职业体验活动记录表
- 新录用公务员取消录用审批表
- 消控中心值班检查记录表
- 电梯周期日常维护保养项目表
- 浙江省火力发电企业名录2019最新版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思考点学思之窗问题探究)参考答案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版-张永红)教学课件1754
- 中职《机械基础》全套课件(完整版)
- 保监会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考试题库(附标准规范答案)
- 干法——稻盛和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