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楼梯设计施工课件_第1页
预制楼梯设计施工课件_第2页
预制楼梯设计施工课件_第3页
预制楼梯设计施工课件_第4页
预制楼梯设计施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制楼梯设计施工

目录CONTENTS板式楼梯的类型板式楼梯施工图制图规则板式楼梯连接构造叠合板构造要求01020304叠合板施工工艺05板式楼梯的类型01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

6.1预制混凝土楼梯基本设计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6.2.1预制楼梯的表示方法预制楼梯施工图包括按标准层绘制的平面图、剖面图、预制梯段板的连接节点、预制楼板构件表等内容。叠合板钢筋设计Designofsteelbaroflaminatedplate02板的受力情况4.2预制混凝土板钢筋设计对于周边与梁整体连接的双向板,由于支座的约束,导致周边支承梁对板产生水平推力,使整块平板内形成了拱作用,这样板内弯矩将大大减小。因此,截面设计时所采用的弯矩,必须考虑这一有利因素,即将计算所得的弯矩值根据规定予以减少,折减系数一般为0.8对于边区格各板,它们三边与梁浇筑在一起,角区格板仅两相邻边与梁浇筑,故弯矩一律不予折减叠合板结构

|

叠合板钢筋设计

|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4.2预制混凝土板钢筋设计弯起式配筋具有锚固和整体性好,节约钢筋等优点,但施工复杂,一般用于板厚h≥120mm及经常承受动荷载的板。分离式配筋是指板支座和跨中截面的钢筋全部各自独立配置。具有设计施工简单的优点,但钢筋锚固差且用钢量大。适用于不受震动和较薄的板,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弯起式配筋是将跨中一部分正弯矩钢筋在距支座边ln/6处弯起,以承受支座上的负弯矩,若数量不足则可另加直的负钢筋。叠合板结构

|

叠合板钢筋设计

|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4.2预制混凝土板钢筋设计桁架钢筋布置桁架钢筋的主要作用是将后浇筑的混凝土层与预制底板形成整体,并在制作和安装过程中提供刚度。伸出预制混凝土层的桁架钢筋和粗糙的混凝土表面保证了叠合楼板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能有效结合成整体。叠合板结构

|

叠合板钢筋设计

|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4.2预制混凝土板钢筋设计支座处外伸的纵向钢筋设计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且宜伸入支座中心线;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宜在紧邻预制板顶部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的同方向钢筋面积,间距不宜大于600mm,在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叠合板结构

|

叠合板钢筋设计

|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4.2预制混凝土板钢筋设计存在的问题问题:不外伸的情况下:影响楼盖整体性和降低板端承载力;伸入钢筋的情况下:预制构件的制作及安装均会存在问题,例如构件的侧模要留孔且难以机械化流水制作。构件安装时板底纵筋将会与其支座的箍筋碰撞、当其支座的纵筋先安装时预制板将难以安装等;叠合板结构

|

叠合板钢筋设计

|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叠合板受力设计Force-bearingdesignoflaminatedplate03规范GB50010规定:对于板本身只需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由于板的宽度较大,一般不需要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现浇结构形式处理;针对接缝连接处,叠合楼盖板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因此,支座处的板端主要承受负弯矩和剪力,负弯矩由后浇层内板面钢筋受拉和预制底板受压所抵抗,故板底钢筋是否外伸对板端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影响不大。但是,此时板端将有可能发生受剪破坏,并且有三种破坏模式,分别为板端斜截面受剪破坏(Ⅰ)、板端直剪破坏(Ⅱ)和板端水平叠合面受剪破坏(Ⅲ)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1.4.3预制混凝土板承载力计算板端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根据规范GB50010,对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一般板类受弯构件,其斜截面的剪力设计值V符合下列规定:0.7ft(h2-as)≥β{rGrC(h1+h2)+rQqk}bl式中:ft为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b为单位板宽:ho为截面的有效高度;as为板面钢筋中心到叠合板底部边缘的距离;简支或连续板板端的剪力设计值为:V=β{rGrC(h1+h2)+rQqk}bl式中:按连续板的系数β取0.6;rG为持久荷载分项系数;rQ为活荷载分项系数;rC为钢筋混凝土容量;qk为活荷载标准值;l为叠合板计算跨度对预制底板板底纵筋未伸入支座的板端,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满足:V≤0.7ft(h2-as)=0.7ftbho1、当板跨不超过3m,且楼面活荷载不超过14.0时2、当板跨大于3m且不超过4m,楼面活荷载不超过9.0时;3、当板跨大于4m且不超过6m,且楼面活荷载不超过5.0时;4、当板跨大于6m且不超过9m,且楼面活荷载不超过2.0时;不需伸入支座即可满足板端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情况(h1=60mm):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1.4.3预制混凝土板承载力计算板端部的直剪承载力V≤0.83ftbho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满足要求,则板端的直剪承载力也满足要求叠合面受剪承载力(不配抗剪钢筋)0.4ftbho≥β{rGrC(h1+h2)+rQqk}bl1、规程JGJ1规定,当单向叠合板跨度不大于4.0m时,其预制板与叠合板之间可不设置抗剪构造钢筋;2、对跨度不超过4.0m的叠合梁且其楼面活荷载不超过2.0,当后浇层厚度超过60mm时,不会发生叠合面剪切破坏;3、当跨度超过4m或楼面荷载超过2.0时,后浇层厚度需要通过计算确定;通过调整后浇层厚度以及叠合板钢筋,来保证板端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直剪承载力和叠合面受剪承载力能力;只要板端具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板底板底纵筋变可不伸入支座。结论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叠合板构造要求Structuralrequirementsforlaminatedplates045.1.5叠合楼盖施工图制图规则叠合楼盖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叠合楼盖现浇层标注预制底板标注叠合楼盖是预制底板与现浇混凝土叠合的楼盖。该叠合楼盖的制图规则适用于以剪力墙、梁为支座的叠合楼(屋)面板施工图设计。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5.1.5.1叠合楼盖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叠合板编号:由叠合板代号和序号组成。叠合板类型代号序号叠合楼面板DLBxx叠合屋面板DWBxx叠合悬挑板DXBxx注:序号可为数字,或数字加字母。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5.1.5.2叠合楼盖现浇层标注叠合楼盖现浇层注写方法与《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6G101-1)的“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相同。同时应标注叠合板编号。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5.1.5.3预制底板标注预制底板平面布置图中需要标注叠合板编号、预制底板编号、各块预制底板尺寸和定位。当选用标准图集中的预制底板时,可直接在板块上标注标准图集中的底板编号;当自行设计预制底板时,可参照标准图集的编号规定进行编号。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但应注意:所有叠合板板块应逐一编号,相同编号的板块可择其一做集中标注,其他仅注写置于圆圈内的板编号,当板面标高不同时,在板编号的斜线下标注标高高差,下降为负(-)。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5.2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构造要求5.2.1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图规则适用于底板厚度均为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为70mm、80mm、90mm三种。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25.2.2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底板编号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PAGE40标志宽度(mm)12001500180020002400实际宽度(mm)12001500180020002400单向板底板宽度标志跨度(mm)270030003300360039004200实际跨度(mm)252028203120342037204020单向板底板跨度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2单向板底板钢筋编号表代号1234受力钢筋规格及间距8@2008@15010@20010@150分布钢筋规格及间距6@2006@2006@2006@200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例:底板编号DBD67-3324-2表示为单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预制底板厚度为60mm,后浇叠合层厚度为70mm,预制底板的标志跨度为3300mm,预制底板的标志宽度2400mm,底板跨度方向配筋为8@150。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PAGE44标志宽度(mm)12001500180020002400边板实际宽度(mm)9601260156017602160中板实际宽度(mm)9001200150017002100双向板底板宽度标志跨度(mm)300033003600390042004500实际跨度(mm)282031203420372040204320标志跨度(mm)48005100540057006000实际跨度(mm)46204920522055205820双向板底板跨度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双向板底板跨度、宽度方向钢筋代号组合表跨度方向钢筋

编号宽度方向钢筋8@2008@15010@20010@1508@200112131418@150-2232428@100---43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例:底板编号DBS1-67-3924-22:表示为双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拼装位置为边板,预制底板厚度为60mm,后浇叠合层厚度为70mm,预制底板的标志跨度为3900mm,预制底板的标志宽度2400mm,底板跨度方向、宽度配筋均为8@150。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5.2.3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构造要求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腹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桁架钢筋弦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桁架钢筋应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规定:6.6.7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满足下列要求: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5.2.4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节点构造双向板拼缝图一双向板支座处搁置长度10mm。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单向板拼缝图一单向板侧边支座处搁置长度0-10mm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叠合板受力设计

|叠合板构造要求|叠合板施工工艺叠合层中,顺桁架方向的钢筋在下,垂直桁架方向的钢筋在上。叠合板结构

|叠合板钢筋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