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1页
2025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2页
2025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3页
2025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4页
2025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凌家滩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遗物,还发现了稻田、水渠、水井等遗迹。这说明凌家滩聚落进入()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2.(2分)《论语》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A.禅让制得到推行 B.学术思想十分活跃 C.分封制走向瓦解 D.大规模的民族交融3.(2分)《汉书•董仲舒传》载:“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则英俊宜可得矣。”武帝接受其建议,这()A.推动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B.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C.打破了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繁荣昌盛4.(2分)如图为()A.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B.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C.唐末农民起义示意图 D.唐朝藩镇割据形势图5.(2分)宋代市井间流行傀儡戏、参军戏等歌舞小戏,演出时台下观众云集,大声应和。瓦舍中“士庶咸集,各类娱乐形式层出不穷。这一现象直接反映出宋代()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文化勃兴 C.统一国家建立 D.民族政权并立6.(2分)1751年,清王朝废除郡王掌政制度,设立由四位噶伦组成的噶厦地方政府。1793年,明确规定达赖喇嘛等大活佛转世须经金瓶掣签认定,并报请中央批准。这些措施()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B.推动了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C.巩固了清政府对西北边疆统治 D.制约了驻藏大臣边疆治理权力7.(2分)湖北织布局初设时,以纺织洋布为主,聘英国技师为导,工匠渐通其法,所织布匹虽未及西洋之精,授以纺织、绘图之术,以育人才。据此可知()A.依赖外国工匠,放弃自主生产 B.引进外国技术,培养本土工匠 C.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 D.抵制西方技术,依靠民间力量8.(2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图中()A.A B.B C.C D.D9.(2分)如图所示事件()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意志和信念 C.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0.(2分)自1995年总社重新成立后,供销社持续改革,实行了企业改制、资产出售、职工分流等改革。这些改革是为了()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开放范围 C.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D.推动社会主义改造11.(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为()A.“一国两制”的实行提供了宪法依据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提供依据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奠定了基础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2.(2分)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这说明罗马法()A.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 B.是现存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立法技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D.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13.(2分)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一度经济繁荣,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A.拜占庭帝国走向灭亡 B.“三角贸易”迅速展开 C.东西方贸易受到影响 D.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14.(2分)如表为世界工业发展指数(1850—1900年)变化情况,表中数据说明()世界工业发展指数(以1913年为100)1850年91860年131870年201880年271890年411900年59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整体 C.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工业发展速度 D.英国工业革命开工业革命之先河15.(2分)1921年初,苏俄多地出现社会动荡。农民对粮食征收政策表现出强烈抵触,部分地区的工人因工厂停工和生活物资短缺而举行集会。甚至在一些曾支持革命的群体中()A.十月革命产生深远的世界意义 B.农民可以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C.自然灾害造成了粮食严重短缺 D.广大民众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辨析改错(8分):绘画是对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6.(2分)西晋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判断:。改正:。17.(2分)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作品《送子天王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面。判断:改正:18.(2分)齐白石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制。判断:。改正:。19.(2分)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无比热爱。判断:。改正:。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更多青年选择出国留学。留学生们不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例如,留日学生成立了“同盟会”,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组织基础。许多留学生在国外接受了民主共和思想——据王晓明《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化》材料二从1950年到1965年,经高教部选派,共向苏联、东欧、朝鲜、古巴等29个国家派出留学生10698人。其中向苏联派遣了8320人,共向57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留学生1416人。1978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增选出国留学生的通知》——据《中国65年留学历程》(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留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在派遣留学生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留学生和中国社会变迁的认识。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资产阶级妇女运动首先起于法国,接着在英国引起反响,又波及北欧等国。1789年7月14日,妇女拿起武器参加到保卫巴黎和进攻凡尔赛的斗争中去。这次斗争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妇女大规模行动,它标志着法国妇女运动的兴起和法国妇女的觉悟。——据孙晓梅《“二战”前的世界妇女运动》材料二19世纪末,英国一些工厂开始雇佣女工从事纺织、制衣等工作,但女工的工资仅为男工的一半。1897年,要求同工同酬和改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部分上层社会女性成立“妇女参政同盟”,认为“经济问题会随政治权利自然解决”。罢工最终因资金不足失败,但这场运动促使英国社会开始关注女性劳动者的困境。——摘编自[英]威廉•坎宁安《英国工业史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资产阶级妇女运动首先起于法国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妇女参政同盟”与罢工女工在争取女性权利的主张上的差异,并分析她们的活动产生的影响。(3)综合两则材料,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四.活动与探究(12分)2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从1927年起,美国知名新闻周刊《时代》每年年末都会评选当年的“风云人物”。《时代》年度“风云人物”(部分)年份人物1930年甘地(1869—1948年)1934年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1945年)1940年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年)1942年约瑟夫•斯大林(1879—1953年)1947年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1880—1959年)1948年哈利•S•杜鲁门(1884—1972年)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1913—1994年)1978年邓小平(1904—1997年)(1)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法”,甘地带领追随者步行至海边,自取海水制盐。(2)从表“风云人物”中甘地之外,任选两位,结合所学知识(要求:结合具体年份,史论结合,理由充分,表达清晰)(3)综合以上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历史启迪。

2025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CAABABBCCA题号12131415答案DCCD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凌家滩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遗物,还发现了稻田、水渠、水井等遗迹。这说明凌家滩聚落进入()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分析】本题考查凌家滩遗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畜牧业和制陶业等、陶器等遗物、水渠等农业灌溉遗迹。故B符合题意,当时的人类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水渠,排除A,其代表性的是大量青铜礼器,凌家滩遗址主要出土的是石器,并非青铜器为主;铁器时代是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与凌家滩遗址的遗物和遗迹特征不符。故选:B。2.(2分)《论语》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A.禅让制得到推行 B.学术思想十分活跃 C.分封制走向瓦解 D.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可知,世道清明;世道混乱。在西周时期,诸侯要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春秋时期出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不再完全听从周天子的指挥。故C符合题意,春秋时期不存在禅让制推行的情况;学术思想活跃是百家争鸣的表现,排除B,未体现民族交融的内容。故选:C。3.(2分)《汉书•董仲舒传》载:“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则英俊宜可得矣。”武帝接受其建议,这()A.推动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B.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C.打破了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繁荣昌盛【分析】本题考查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的统治的相关知识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数考问以尽其材。”和所学知识可知,兴办太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推动了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汉武帝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控制的措施主要是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与兴办太学无关;打破王室垄断教育局面的是春秋时期的孔子,他创办私学,使教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并非促进百家争鸣局面的繁荣昌盛。故选:A。4.(2分)如图为()A.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B.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C.唐末农民起义示意图 D.唐朝藩镇割据形势图【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代十国。掌握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图中可以看到“后梁”“后蜀”等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晋、后周五个政权、南唐、前蜀、楚、闽、南汉,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A符合题意,后周世宗柴荣改革后实力增强,排除B,其活动范围和图中所呈现的政权割据形势不同,而非农民起义的区域;唐朝藩镇割据时期,但并未形成像图中这样众多独立政权的局面,和图中所示的分裂政权情况不符。故选:A。5.(2分)宋代市井间流行傀儡戏、参军戏等歌舞小戏,演出时台下观众云集,大声应和。瓦舍中“士庶咸集,各类娱乐形式层出不穷。这一现象直接反映出宋代()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文化勃兴 C.统一国家建立 D.民族政权并立【分析】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解答】A.根据材料可知,材料直接展现的是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景,而不是直接反映商品经济繁荣本身。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材料中提到宋代市井间流行多种歌舞小戏,且“士庶咸集,这直接体现了市民文化的繁荣,B项正确。C.宋朝并非统一的国家,北宋时期与辽,南宋时期与金等政权对峙,排除C项。D.民族政权并立是宋代的政治特征之一,但材料中没有涉及与民族政权并立相关的内容。故选:B。6.(2分)1751年,清王朝废除郡王掌政制度,设立由四位噶伦组成的噶厦地方政府。1793年,明确规定达赖喇嘛等大活佛转世须经金瓶掣签认定,并报请中央批准。这些措施()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B.推动了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C.巩固了清政府对西北边疆统治 D.制约了驻藏大臣边疆治理权力【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51年废除郡王掌政制度,由中央控制噶伦的任命等;1793年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规定达赖喇嘛等大活佛转世须经金瓶掣签认定并报请中央批准,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西藏在元朝时就已正式纳入中国版图;题干措施主要针对的不是西北边疆;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而不是制约。故选:A。7.(2分)湖北织布局初设时,以纺织洋布为主,聘英国技师为导,工匠渐通其法,所织布匹虽未及西洋之精,授以纺织、绘图之术,以育人才。据此可知()A.依赖外国工匠,放弃自主生产 B.引进外国技术,培养本土工匠 C.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 D.抵制西方技术,依靠民间力量【分析】本题考查了湖北织布局,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题干“湖北织布局初设时,以纺织洋布为主,并招募本地工匠入局学习,工匠渐通其法,然已可供民用之需,授以纺织,以育人才”可知,还培养本土工匠;材料体现的是引进外国技术,并未放弃自主生产;实业救国思潮在19世纪末才兴起,主旨不是实业救国;湖北织布局聘请英国技师,不是抵制。故选:B。8.(2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图中()A.A B.B C.C D.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掌握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B符合题意,排除A,排除C项,排除D项。故选:B。9.(2分)如图所示事件()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意志和信念 C.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分析】本题考查了百团大战。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抗战时期,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1940年下半年,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C是正确的选项。故选:C。10.(2分)自1995年总社重新成立后,供销社持续改革,实行了企业改制、资产出售、职工分流等改革。这些改革是为了()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开放范围 C.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D.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分析】奔头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知识。【解答】A.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到2080,1995,而不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供销社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国内经济体制的调整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与扩大对外开放范围无关。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在这一背景下、资产出售,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C项正确。D.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1956,包括对农业,与1995,排除D项。故选:C。11.(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为()A.“一国两制”的实行提供了宪法依据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提供依据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奠定了基础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可知,题干中这一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行提供了宪法依据,允许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A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关于“一国两制”的问题,排除C项,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A。12.(2分)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这说明罗马法()A.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 B.是现存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立法技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D.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题干强调的是罗马法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性价值,并非其对罗马帝国长治久安的作用。B.现存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不是罗马法。C.题干主要突出的是罗马法中法律观念的价值,而非立法技术水平,排除。D.据题干“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可知、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这说明它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故选:D。13.(2分)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一度经济繁荣,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A.拜占庭帝国走向灭亡 B.“三角贸易”迅速展开 C.东西方贸易受到影响 D.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分析】本题考查了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一度经济繁荣,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和所学知识可知,并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传统的商路受阻,欧洲人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贸易通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进攻等多方面因素,排除A项、美洲和欧洲之间进行的奴隶贸易和商品贸易活动,与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无关;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世纪的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承等,与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无关。故选:C。14.(2分)如表为世界工业发展指数(1850—1900年)变化情况,表中数据说明()世界工业发展指数(以1913年为100)1850年91860年131870年201880年271890年411900年59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整体 C.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工业发展速度 D.英国工业革命开工业革命之先河【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材料“世界工业发展指数(1850—1900年)变化情况”可知,19世纪最后30年从1870年开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至1900年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迅速开展的历史时期,C项正确,并没有涉及帝国主义国家政治方面发展的有关情况;题干材料表中数据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工业发展速度,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表中数据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工业发展速度,排除D项。故选:C。15.(2分)1921年初,苏俄多地出现社会动荡。农民对粮食征收政策表现出强烈抵触,部分地区的工人因工厂停工和生活物资短缺而举行集会。甚至在一些曾支持革命的群体中()A.十月革命产生深远的世界意义 B.农民可以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C.自然灾害造成了粮食严重短缺 D.广大民众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分析】本题考查了苏俄新经济政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1921年初,苏俄多地出现社会动荡,部分地区的工人因工厂停工和生活物资短缺而举行集会,也出现了对现行政策的不满声音”和所学知识可知、物力,但战争结束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工人因生活物资短缺举行集会,这都表明广大民众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产生深远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材料中并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A项,1921,排除B项,工人是因工厂停工和生活物资短缺而举行集会,而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粮食严重短缺。故选:D。二、辨析改错(8分):绘画是对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6.(2分)西晋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判断:×。改正:把“西晋”改为“东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晋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重点掌握顾恺之的绘画成就。【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应把“西晋”改为“东晋”。故答案为:判断:×;改正:把“西晋”改为“东晋”。17.(2分)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作品《送子天王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面。判断:×改正:把“《送子天王图》”改为“《步辇图》”【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步辇图》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时期的画家及作品。【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面,应把“《送子天王图》”改为“《步辇图》”。故答案为:判断:×;改正:把“《送子天王图》”改为“《步辇图》”。18.(2分)齐白石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制。判断:×。改正:将“齐白石”改成“徐悲鸿”。【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徐悲鸿的知识。掌握基础知识。【解答】据所学可知,徐悲鸿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改革中国画法。故答案为:判断:×;改正:将“齐白石”改成“徐悲鸿”。19.(2分)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无比热爱。判断:√。改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重点掌握梵高的绘画成就。【解答】梵高是荷兰杰出的画家,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向日葵》中明亮,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答案为:√。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更多青年选择出国留学。留学生们不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例如,留日学生成立了“同盟会”,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组织基础。许多留学生在国外接受了民主共和思想——据王晓明《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化》材料二从1950年到1965年,经高教部选派,共向苏联、东欧、朝鲜、古巴等29个国家派出留学生10698人。其中向苏联派遣了8320人,共向57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留学生1416人。1978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增选出国留学生的通知》——据《中国65年留学历程》(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留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在派遣留学生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留学生和中国社会变迁的认识。【分析】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1)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提到许多留学生在国外接受了民主共和思想。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近代中国,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1905年留日学生成立了“同盟会”,并且很多留学生成为推翻清朝统治的中坚力量,推动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民主共和政治的转型。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这是教育领域的重大转变,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近代科学知识的人才,为社会转型提供了人才支撑。(2)变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50年到1965年主要向苏联,而到1978年则向57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留学生,范围不断扩大,1978年教育部做出每年派遣3000人,相比之前。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密切,以便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与世界上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向更多国家派遣留学生创造了条件,国内经济建设需要借鉴苏联等国的经验,所以派遣留学生集中在相关领域和国家,中国即将进入全面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需要向更多不同类型的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3)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也是受益者,近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政治;新中国的留学生则服务于国家不同阶段的建设需求,社会的变革、新中国成立等。不同时期留学生的派遣方向。近代留学生主要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改革开放前夕则与国家即将开启的现代化建设大潮相呼应,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合理规划留学生派遣,促进社会进步,更应注重发挥留学生在推动中国社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故答案为:(1)影响:为辛亥革命等民主革命奠定思想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2)变化:从主要派往苏联、东欧等少数国家到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派遣。原因:新中国初期受“一边倒”外交政策影响,主要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中国外交关系不断改善,为向更多国家派遣留学生创造条件,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增加派遣人数和范围。(3)认识:留学生是时代的产物,其发展变化与社会变迁紧密相关、经济,反映时代特征,鼓励人才走出去引进先进成果。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资产阶级妇女运动首先起于法国,接着在英国引起反响,又波及北欧等国。1789年7月14日,妇女拿起武器参加到保卫巴黎和进攻凡尔赛的斗争中去。这次斗争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妇女大规模行动,它标志着法国妇女运动的兴起和法国妇女的觉悟。——据孙晓梅《“二战”前的世界妇女运动》材料二19世纪末,英国一些工厂开始雇佣女工从事纺织、制衣等工作,但女工的工资仅为男工的一半。1897年,要求同工同酬和改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部分上层社会女性成立“妇女参政同盟”,认为“经济问题会随政治权利自然解决”。罢工最终因资金不足失败,但这场运动促使英国社会开始关注女性劳动者的困境。——摘编自[英]威廉•坎宁安《英国工业史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资产阶级妇女运动首先起于法国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妇女参政同盟”与罢工女工在争取女性权利的主张上的差异,并分析她们的活动产生的影响。(3)综合两则材料,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分析】本题考查了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工业化国家的变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1)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自由。如伏尔泰,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和教会特权。这让法国妇女受到启发,为妇女运动提供了思想动力世纪末的法国,阶级矛盾尖锐,为法国妇女提供了参与社会变革的契机,妇女和男子一起攻克了巴士底狱,法国妇女积极投身革命,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权利。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妇女在一些经济领域开始发挥作用,为妇女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动力。(2)“妇女参政同盟”:根据材料“部分上层社会女性成立‘妇女参政同盟’,主张女性应优先争取选举权,妇女们将争取选举权作为首要目标,更关注政治层面的权利。罢工女工:根据材料“伦敦火柴厂女工发起罢工,要求同工同酬和改善工作环境”可知,关注的是自身在经济活动中的待遇和处境。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伦敦火柴厂女工的罢工虽然因资金不足失败了,为后续女性争取经济权益的斗争提供了经验教训,推动了社会观念的逐渐转变,推动了英国妇女政治运动的发展,但为后来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妇女在政治权利方面逐步取得进步。(3)启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到材料二中英国妇女通过罢工和组织团体争取权利。她们的行动推动了社会在政治、民主的方向发展。法国妇女运动的兴起离不开启蒙思想的影响,从而积极投身于争取权利的运动中,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说明争取权利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还是“妇女参政同盟”推动妇女政治运动发展,不断努力,也能在争取权利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若其他角度也言之有理也可。故答案为:(1)背景:启蒙运动在法国蓬勃发展,它宣扬平等、民主等思想,启发了妇女的觉悟。18,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第三等级生活困苦,革命情绪高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妇女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契机,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2)“妇女参政同盟”:主张女性应优先争取选举权,认为获得政治权利后,更侧重于政治权利的争取。罢工女工:主要要求同工同酬和改善工作环境,更关注经济权益和当下的工作状况。影响:促使英国社会开始关注女性劳动者的困境,为后续女性争取经济权益的斗争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推动了英国妇女政治运动的发展。随着时间推移,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3)启示:社会的进步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妇女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只要坚持不懈。四.活动与探究(12分)2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从1927年起,美国知名新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