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规划_第1页
IT行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规划_第2页
IT行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规划_第3页
IT行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规划_第4页
IT行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行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规划TOC\o"1-2"\h\u7416第一章云计算数据中心概述 2152531.1云计算数据中心定义 2100321.2云计算数据中心特点 2119651.2.1资源共享 258651.2.2弹性伸缩 320731.2.3高可用性 312441.2.4安全性 3300291.2.5管理自动化 3104311.3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354531.3.1绿色节能 3152021.3.2边缘计算 3175551.3.3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3150091.3.4行业定制化 422473第二章数据中心规划与设计 496752.1数据中心规模与容量规划 484562.2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4159932.3数据中心物理布局设计 4153282.4数据中心安全与可靠性设计 530953第三章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选型 5160643.1服务器选型原则 5246613.2存储设备选型原则 693363.3高功能计算设备选型 658553.4设备兼容性与扩展性分析 65862第四章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756454.1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规划 7194804.2数据中心网络设备选型 7153324.3数据中心网络安全策略 7290304.4数据中心网络运维管理 821030第五章数据中心电源与能源管理 8154275.1电源系统设计 8266915.2能源管理系统建设 9140575.3电源设备选型与配置 9240545.4能源优化与节能措施 920229第六章数据中心制冷与空调系统 10111746.1制冷系统设计 1079426.2空调系统设计 1079456.3制冷设备选型与配置 11283636.4空调系统运维管理 1113717第七章数据中心安全与防护 1237667.1数据中心安全策略 12193967.2数据中心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221687.3数据中心数据加密与安全存储 12202827.4数据中心应急预案与灾难恢复 1315113第八章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13213208.1数据中心运维组织架构 13255248.2数据中心运维流程与制度 1388078.3数据中心运维工具与技术 14256248.4数据中心运维成本控制 1431897第九章数据中心监控与评估 15218959.1数据中心监控系统建设 15291469.1.1监控系统架构 15154199.1.2监控对象 152569.1.3监控内容 152969.2数据中心功能评估指标体系 1599199.2.1系统可用性 16203489.2.2功能指标 1696459.2.3能耗指标 1669279.3数据中心服务质量评估 16223909.3.1服务响应时间 16325879.3.2服务成功率 1663059.3.3用户满意度 16251699.4数据中心优化与改进 16111599.4.1硬件设备优化 17262279.4.2软件系统优化 1753239.4.3人员培训与运维管理 1717453第十章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669110.1云计算数据中心技术发展趋势 171466810.2云计算数据中心市场前景 17446510.3云计算数据中心政策与法规 182403410.4云计算数据中心国际合作与竞争 18第一章云计算数据中心概述1.1云计算数据中心定义云计算数据中心是指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的数据中心,它通过整合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灵活、可靠的数据服务。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虚拟化为多个逻辑资源池,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调度,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1.2云计算数据中心特点1.2.1资源共享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核心特点是资源共享,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整合为逻辑资源池,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和调度。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申请和释放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1.2.2弹性伸缩云计算数据中心具有弹性伸缩的特点,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自动调整资源规模,实现快速部署和扩展。这使得企业在应对业务高峰时能够迅速增加资源,降低成本。1.2.3高可用性云计算数据中心采用分布式架构,通过多节点冗余和备份机制,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在发生硬件故障或系统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到备用节点,保证业务的连续性。1.2.4安全性云计算数据中心采用多层次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身份认证等。通过安全策略和技术的应用,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1.2.5管理自动化云计算数据中心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资源的自动化部署、监控和维护。管理员可以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实时了解资源使用情况,提高运维效率。1.3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趋势1.3.1绿色节能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绿色节能成为其发展趋势之一。通过采用高效能源设备、优化布局和智能调度等技术,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1.3.2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将计算任务从云端迁移到网络边缘,以降低延迟和带宽消耗。云计算数据中心将逐渐向边缘计算方向发展,提供更靠近用户的数据处理能力。1.3.3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数据中心将更加注重对这些技术的支持。通过整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数据服务。1.3.4行业定制化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云计算数据中心将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特定场景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需求。行业定制化将成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第二章数据中心规划与设计2.1数据中心规模与容量规划数据中心规模与容量规划是保证数据中心能够满足当前及未来业务需求的关键环节。需对业务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业务类型、业务量、业务增长率等因素。以下为数据中心规模与容量规划的主要内容:(1)业务需求分析:评估业务类型、业务量、业务增长率等,为数据中心规模与容量规划提供依据。(2)设备选型与配置: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配置及数量,保证数据中心具备足够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3)数据中心规模确定:根据设备选型与配置,确定数据中心的物理规模,包括机房面积、设备柜数量等。(4)容量规划:预测未来业务增长,合理规划数据中心的容量,保证数据中心在生命周期内具备足够的扩展性。2.2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是保证数据传输高效、稳定、安全的关键。以下为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网络拓扑结构: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环形、网状等,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2)网络设备选型:选择高功能、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以满足数据中心网络需求。(3)网络带宽规划:根据业务需求,规划合适的网络带宽,保证数据传输速率满足业务需求。(4)网络冗余设计:采用多路径、多设备等方式,实现网络冗余,提高数据中心的可靠性。2.3数据中心物理布局设计数据中心物理布局设计是保证数据中心运行稳定、安全、高效的关键。以下为数据中心物理布局设计的主要内容:(1)机房布局:合理规划机房内设备摆放,保证设备间距离、散热、电源等满足要求。(2)设备柜布局:根据设备类型、数量及业务需求,合理规划设备柜布局,提高设备利用率。(3)电源布局:保证电源供应稳定、可靠,合理规划电源线路,减少电源故障。(4)散热布局:合理规划散热设备布局,保证数据中心内温度稳定,降低设备故障风险。2.4数据中心安全与可靠性设计数据中心安全与可靠性设计是保证数据中心正常运行、业务连续性的关键。以下为数据中心安全与可靠性设计的主要内容:(1)物理安全:采用门禁、监控、报警等手段,保证数据中心物理安全。(2)网络安全: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手段,保障数据中心网络安全。(3)数据安全:采用数据加密、备份、恢复等技术,保证数据安全。(4)可靠性设计:采用冗余电源、冗余网络、备份设备等手段,提高数据中心的可靠性。(5)运维管理: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保证数据中心运行稳定、高效。第三章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选型3.1服务器选型原则服务器作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其选型原则。在选择服务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高可靠性:服务器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选择具有冗余电源、风扇、内存等关键部件的服务器,以降低单点故障的风险。(2)高功能:服务器需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以满足业务需求。关注CPU、内存、硬盘等硬件功能指标,选择功能优异的服务器。(3)可扩展性:服务器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便在未来业务发展中进行升级和扩展。考虑服务器的内存、硬盘、网络接口等扩展能力。(4)绿色环保:选择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服务器,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3.2存储设备选型原则存储设备是云计算数据中心数据存储的关键设备,其选型原则如下:(1)高可靠性:存储设备需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保证数据安全。选择具有冗余电源、风扇、硬盘等关键部件的存储设备。(2)大容量:存储设备应具备较大的存储容量,以满足业务需求。根据业务发展预测,选择合适容量的存储设备。(3)高速读写:存储设备需具备高速的读写功能,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关注硬盘类型、缓存大小、接口速率等功能指标。(4)数据保护:存储设备应具备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如RD技术、数据备份等,保证数据安全。3.3高功能计算设备选型高功能计算设备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其选型原则如下:(1)强大的计算能力:选择具有高功能CPU、GPU等计算部件的设备,以满足计算需求。(2)高速互联:关注设备的网络互联功能,选择具有高速网络接口的设备,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3)良好的散热功能:高功能计算设备功耗较大,应选择具有良好散热功能的设备,以保证设备稳定运行。(4)易管理性:选择支持远程管理、监控等功能的设备,便于运维管理。3.4设备兼容性与扩展性分析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设备兼容性与扩展性是关键因素。以下对服务器、存储设备、高功能计算设备的兼容性与扩展性进行分析:(1)服务器兼容性与扩展性:选择具有良好兼容性的服务器,保证与其他设备无缝对接。同时关注服务器的扩展性,以满足未来业务需求。(2)存储设备兼容性与扩展性:选择支持多种接口、协议的存储设备,以提高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同时考虑存储设备的扩展性,以满足数据增长需求。(3)高功能计算设备兼容性与扩展性:选择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开发环境的计算设备,以提高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关注设备的扩展性,以便在未来进行升级和扩展。第四章数据中心网络建设4.1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规划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规划是保证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高效传输的关键。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网络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安全性和灵活性等因素。以下为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规划的几个关键点:(1)采用层次化设计,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以实现网络的高效管理和维护。(2)采用冗余设计,保证网络设备的故障切换和负载均衡,提高网络的可靠性。(3)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网络的扩展和升级。(4)考虑未来技术发展趋势,预留足够的网络带宽和端口数量。4.2数据中心网络设备选型数据中心网络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高功能:选择具备高背板带宽、高转发速率和高端口密度的网络设备,以满足数据中心的高速传输需求。(2)高可靠性:选择具备冗余电源、风扇和关键部件的热插拔功能的网络设备,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3)易于管理:选择支持远程管理、SNMP、NetFlow等协议的网络设备,便于网络监控和管理。(4)安全性:选择具备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等功能的安全网络设备,提高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功能。4.3数据中心网络安全策略数据中心网络安全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访问控制:通过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和防火墙规则,限制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2)数据加密: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3)入侵检测与防御: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事件。(4)安全审计: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审计,保证安全策略的有效执行。(5)备份与恢复: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制定恢复策略,以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的风险。4.4数据中心网络运维管理数据中心网络运维管理是保证数据中心网络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数据中心网络运维管理的几个方面:(1)故障处理: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流程,对网络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和修复。(2)功能监控:通过SNMP、NetFlow等协议,实时监控网络功能,发觉并处理潜在的功能瓶颈。(3)配置管理:采用集中式配置管理,定期备份网络设备配置,保证配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4)设备维护: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包括硬件检查、软件升级和补丁安装等。(5)安全管理:加强对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处理,保证数据中心网络的正常运行。第五章数据中心电源与能源管理5.1电源系统设计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核心,电源系统设计。电源系统应遵循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以满足数据中心持续、稳定运行的需求。电源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源配置:根据数据中心规模、负载特性和业务需求,合理配置电源设备,保证电源系统的冗余和可靠性。(2)电源布局:合理规划电源设备的布局,保证电源线路的简洁、清晰,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3)电源保护:针对电源系统的各种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雷击保护等。(4)电源监控:通过实时监测电源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觉并处理故障,保证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5.2能源管理系统建设能源管理系统是数据中心电源与能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数据中心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能源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监测:通过部署能源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数据中心各区域的能源消耗数据,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能源分析: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能源浪费的原因,为能源优化提供依据。(3)能源优化:根据能源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能源优化措施,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4)能源报告:定期能源消耗报告,为数据中心运营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5.3电源设备选型与配置电源设备选型与配置是数据中心电源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电源设备选型与配置的几个建议:(1)选择高可靠性电源设备:电源设备应具备高可靠性,以保证数据中心的持续运行。(2)考虑设备冗余:在电源系统中设置冗余设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3)选择合适的电源模块:根据数据中心负载特性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源模块,以提高电源系统的效率。(4)合理配置电源保护设备:根据数据中心的安全要求,合理配置电源保护设备,降低故障风险。5.4能源优化与节能措施数据中心能源优化与节能措施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以下是一些能源优化与节能措施:(1)提高电源系统效率:通过优化电源设备选型和配置,提高电源系统的效率,降低能源损耗。(2)采用高效制冷技术:采用高效制冷技术,降低数据中心制冷能耗。(3)优化照明系统:采用高效照明设备,合理配置照明系统,降低照明能耗。(4)合理利用自然能源: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数据中心能源消耗。(5)实施能源管理措施:通过实施能源监测、分析和优化措施,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管理水平。第六章数据中心制冷与空调系统6.1制冷系统设计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是保证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其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1)高效节能:制冷系统应采用高效节能设备,降低能耗,提高制冷效率。(2)可靠稳定:制冷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中心设备正常运行。(3)智能化管理:制冷系统应具备智能化管理功能,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4)安全性:制冷系统设计需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具体设计内容包括:(1)制冷方式选择:根据数据中心规模、负荷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制冷方式,如水冷、风冷、蒸发冷却等。(2)制冷系统布局:合理布局制冷设备,保证制冷效果均匀分布。(3)制冷系统容量配置:根据数据中心负荷特性,合理配置制冷系统容量,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制冷需求。6.2空调系统设计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主要负责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其设计要点如下:(1)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应选用高效节能设备,降低能耗。(2)稳定可靠:空调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中心设备正常运行。(3)智能化管理:空调系统应具备智能化管理功能,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具体设计内容包括:(1)空调设备选型:根据数据中心规模、负荷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如冷水机组、风冷热泵等。(2)空调系统布局:合理布局空调设备,保证空调效果均匀分布。(3)空调系统容量配置:根据数据中心负荷特性,合理配置空调系统容量,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空调需求。6.3制冷设备选型与配置制冷设备选型与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高效节能:选用高效节能的制冷设备,降低能耗。(2)可靠稳定:选用具备较高可靠性的制冷设备,保证数据中心设备正常运行。(3)智能化管理:选用具备智能化管理功能的制冷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具体选型与配置内容包括:(1)制冷设备类型:根据数据中心规模、负荷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类型,如冷水机组、风冷热泵等。(2)制冷设备容量:根据数据中心负荷特性,合理配置制冷设备容量,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制冷需求。(3)制冷设备功能参数:根据数据中心实际需求,选择具备良好功能参数的制冷设备。6.4空调系统运维管理空调系统运维管理是保证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具体内容包括:(1)定期检查:对空调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包括设备运行状态、功能参数等。(2)故障处理:发觉空调系统故障时,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数据中心设备正常运行。(3)维护保养:对空调系统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4)智能化管理: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空调系统的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自动调节。(5)能耗分析:对空调系统的能耗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节能潜力,优化运维管理策略。第七章数据中心安全与防护7.1数据中心安全策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作为企业及组织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其安全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提出以下安全策略:(1)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2)对数据中心内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防范内部安全风险。(3)采用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手段,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觉并解决安全隐患。7.2数据中心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数据中心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作用是监控和过滤进出数据中心的网络流量,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入侵检测系统(IDS)则用于实时监测网络和系统的异常行为,发觉并报警。以下为数据中心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建设要点:(1)选择高功能、高可靠性的防火墙设备,保证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2)合理设置防火墙规则,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3)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网络和系统的安全状态,发觉异常行为。(4)定期更新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安全策略和规则,以应对新型攻击手段。7.3数据中心数据加密与安全存储数据加密是保护数据中心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以下为数据中心数据加密与安全存储的建设要点:(1)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2)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3)建立完善的数据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对数据的访问权限。(4)定期对加密数据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加密效果。7.4数据中心应急预案与灾难恢复数据中心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措施。灾难恢复则是在数据中心遭受严重损害时,尽快恢复业务运行的过程。以下为数据中心应急预案与灾难恢复的建设要点:(1)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架构、应急流程和应急资源。(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3)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关键数据的安全。(4)制定灾难恢复计划,明确灾难恢复的目标、范围和步骤。(5)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作,提高灾难恢复的效率。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中心的安全防护能力,保证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第八章数据中心运维管理8.1数据中心运维组织架构数据中心运维组织架构是保证数据中心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在构建数据中心运维组织架构时,应充分考虑人员配置、职责划分及协同工作等因素。一般而言,数据中心运维组织架构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运维管理层:负责制定数据中心运维战略、规划和政策,对运维工作进行总体协调和监督。(2)运维实施层:负责具体运维任务的执行,包括系统监控、故障处理、设备维护等。(3)技术支持层:为运维实施层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系统优化、设备升级、网络安全等。(4)业务协同层: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保证数据中心业务需求的快速响应和满足。8.2数据中心运维流程与制度数据中心运维流程与制度是保证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以下是几个关键运维流程与制度:(1)故障处理流程:明确故障分类、响应时间、处理流程和责任人,保证故障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2)变更管理流程:对数据中心内的设备、系统、网络等进行变更时,需遵循严格的变更管理流程,保证变更对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3)备份与恢复流程: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安全;当发生故障时,能迅速恢复业务运行。(4)安全管理流程: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保证数据中心安全。(5)运维管理制度:包括运维人员职责、运维工作计划、运维报告、运维考核等,保证运维工作有序开展。8.3数据中心运维工具与技术数据中心运维工具与技术是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的关键。以下几种工具与技术值得关注:(1)自动化运维工具:如脚本编写、自动化部署、自动化监控等,提高运维效率。(2)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和优化,降低运维成本。(3)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中心的弹性扩展和高效管理。(4)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数据中心运维数据的分析,发觉潜在问题,优化运维策略。8.4数据中心运维成本控制数据中心运维成本控制是提高数据中心运营效益的重要环节。以下措施有助于实现数据中心运维成本控制:(1)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2)采用节能技术:通过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数据中心能耗。(3)外包非核心业务:将非核心运维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降低人力成本。(4)实施运维自动化:通过运维自动化工具,提高运维效率,降低人力成本。(5)加强运维人员培训:提高运维人员技能水平,降低故障率和运维成本。通过以上措施,实现数据中心运维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益。第九章数据中心监控与评估9.1数据中心监控系统建设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企业业务支撑的核心设施,其稳定运行。数据中心监控系统建设旨在保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可用性,降低故障风险。以下是数据中心监控系统建设的关键内容:9.1.1监控系统架构数据中心监控系统应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展示层和报警通知层。各层次之间相互独立,便于维护和扩展。9.1.2监控对象数据中心监控系统应涵盖以下监控对象:(1)硬件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电源设备等;(2)软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3)业务应用:业务系统、服务接口等;(4)网络环境:带宽、延迟、丢包等;(5)能耗:数据中心整体能耗、各设备能耗等。9.1.3监控内容数据中心监控系统应实时监控以下内容:(1)设备状态: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等;(2)功能指标: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空间等;(3)网络流量:入口流量、出口流量等;(4)能耗:实时能耗、历史能耗等;(5)温湿度:设备温度、湿度等。9.2数据中心功能评估指标体系数据中心功能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数据中心功能的重要依据,以下为关键功能评估指标:9.2.1系统可用性系统可用性是指数据中心在规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能力,可用性指标包括:(1)系统正常运行时间;(2)系统故障次数;(3)故障恢复时间等。9.2.2功能指标功能指标包括:(1)CPU利用率;(2)内存使用率;(3)磁盘空间使用率;(4)网络延迟等。9.2.3能耗指标能耗指标包括:(1)数据中心整体能耗;(2)各设备能耗;(3)能效比等。9.3数据中心服务质量评估数据中心服务质量评估旨在评估数据中心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表现,以下为关键服务质量评估指标:9.3.1服务响应时间服务响应时间是指用户请求从发出到得到响应的时间,包括:(1)网络响应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