棵小桃树教案_第1页
棵小桃树教案_第2页
棵小桃树教案_第3页
棵小桃树教案_第4页
棵小桃树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棵小桃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褪尽""忏悔""哆嗦"等。能够概括小桃树的生长过程,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表达。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勇敢前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小桃树的生长经历,理解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2.教学难点深入领会作者借小桃树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细腻的情感,并能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等方式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体会文章的情感基调。2.问题引导法: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文本内容。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章的重点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1.展示桃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桃树的形态,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桃树,你们能想到哪些与桃树有关的诗句或故事呢?2.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点评和补充,顺势引出课题《一棵小桃树》。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贾平凹:贾平凹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多以乡村生活为题材,语言质朴,情感真挚。2.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81年,当时作者历经了人生的种种挫折,小桃树是他在困境中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象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2.教师出示以下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强调。生字:褪(tuì)、忏(chàn)、悔(huǐ)、哆嗦(duōsuo)、矜持(jīn)、孱头(càn)、猥(wěi)琐、祸不单行(huòbùdānxíng)词语解释:褪尽:指颜色退得干干净净。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哆嗦: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孱头:软弱无能的人。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3.思考并回答问题:文章围绕小桃树写了哪几件事?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4.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梳理文章脉络:文章围绕小桃树写了以下几件事:怀着希望种下小桃树;小桃树遭受风雨的磨难;小桃树开花时的情景;作者对小桃树的回忆与希望。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播种时,"我"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它破土而出,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没人理会;后来经历了风雨的摧残,花骨朵儿也被吹落;最后在角落里顽强地开了花,虽然花小,但是依然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20分钟)1.研读与小桃树生长经历相关的段落学生默读课文第17自然段,思考: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磨难的?小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明确:小桃树经历了被猪拱、被鸡刨、被风雨摧残等磨难。作者通过描写小桃树"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等语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生长的艰难和不被人看好。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小桃树生长的磨难?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描写小桃树的磨难,更能突出它顽强的生命力,为下文作者对小桃树的赞美之情做铺垫。2.品味文中描写小桃树开花的语句指名朗读课文第811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小桃树开花的情景的?这一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将小桃树开花的情景描写得十分凄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对它命运的怜惜之情。追问:小桃树开花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小桃树开花是它生命顽强的体现,也象征着作者在历经磨难后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3.分析文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问:作者写小桃树仅仅是为了写树吗?小桃树和作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作者借小桃树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托小桃树言志。小桃树的生长经历与作者的人生经历相似,它在困境中顽强生长,就像作者在生活中历经挫折却依然怀揣希望。作者通过对小桃树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举例说明托物言志的句子,如"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这里的"梦"既是小桃树的梦,也是作者的梦,小桃树承载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像小桃树一样,在困境中依然顽强生长的经历?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引导,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3.展示一些在逆境中成长的名人故事或名言警句,如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依然创作出伟大的音乐作品,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等,让学生阅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是这样美好,活他一千辈子吧!"张海迪:"即使跌倒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5.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六)课堂小结(5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小桃树的生长经历、作者的情感表达、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等。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本文通过描写一棵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展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作者借小桃树表达了自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托物言志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寄托在小桃树上,使文章富有哲理和韵味。3.强调在生活中要学习小桃树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积极乐观地生活。

(七)布置作业(3分钟)1.背诵课文第811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赞美之情。2.以"我心中的[植物名称]"为题,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或志向。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一棵小桃树》这篇课文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手法。学生们积极参与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