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市场供需平衡测试卷_第1页
经济学市场供需平衡测试卷_第2页
经济学市场供需平衡测试卷_第3页
经济学市场供需平衡测试卷_第4页
经济学市场供需平衡测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试卷第=PAGE1*2-11页(共=NUMPAGES1*22页) 综合试卷第=PAGE1*22页(共=NUMPAGES1*22页)PAGE①姓名所在地区姓名所在地区身份证号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所在地区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3.不要在试卷上乱涂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内填写无关内容。一、选择题1.供需平衡的概念是什么?

供需平衡是指在某一市场价格下,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2.供需曲线是如何表示供需关系的?

供需曲线是表示供需关系的图形,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3.以下哪个因素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价格上升

b.生产成本下降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技术进步

答案:b.生产成本下降

解题思路: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意味着在相同的每一个价格水平下,供给量增加了。生产成本下降会使生产者的供给意愿增加,从而使得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4.以下哪个因素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价格下降

b.消费者收入增加

c.替代品价格上升

d.消费者预期价格下降

答案:c.替代品价格上升

解题思路: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意味着在相同的每一个价格水平下,需求量减少了。替代品价格上升会导致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该商品,从而使得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5.当市场达到均衡时,以下哪个条件成立?

a.供给等于需求

b.供给大于需求

c.需求大于供给

d.供给和需求都为零

答案:a.供给等于需求

解题思路:市场均衡时,供给与需求达到相等,没有过剩或短缺。

6.价格刚性是指什么?

价格刚性是指商品价格在短期内难以发生变动,即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价格也保持相对稳定。

7.供需平衡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是什么?

供需平衡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是使价格保持在均衡水平,即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

8.以下哪个因素会导致市场出现过剩?

a.供给增加

b.需求减少

c.供给减少

d.需求增加

答案:a.供给增加

解题思路:市场过剩是指供给超过了需求,供给增加会导致市场出现过剩。二、填空题1.供需平衡是指市场在一定条件下,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2.供给曲线向______移动表示供给增加。

3.需求曲线向______移动表示需求减少。

4.均衡价格是指市场供需平衡时的价格。

5.均衡数量是指市场供需平衡时的数量。

6.供需曲线的交点称为______。

7.市场过剩是指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情况。

8.市场短缺是指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况。

答案及解题思路:

1.供需平衡是指______。

答案:市场在一定条件下,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解题思路:供需平衡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在某个价格水平上,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的状态。

2.供给曲线向______移动表示供给增加。

答案:右上方。

解题思路: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示在所有价格水平上供给量都有所增加,通常由生产成本降低、技术进步等因素引起。

3.需求曲线向______移动表示需求减少。

答案:左下方。

解题思路: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表示在所有价格水平上需求量都有所减少,可能由于消费者收入减少、偏好变化等因素导致。

4.均衡价格是指______。

答案:市场供需平衡时的价格。

解题思路: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供需平衡状态下,买方和卖方愿意交易的价格,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5.均衡数量是指______。

答案:市场供需平衡时的数量。

解题思路:均衡数量是指在市场供需平衡状态下,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易数量。

6.供需曲线的交点称为______。

答案:均衡点。

解题思路:供需曲线的交点即均衡点,代表了市场达到供需平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7.市场过剩是指______。

答案: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情况。

解题思路:市场过剩意味着市场上可供出售的商品或服务超过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通常会导致价格下降。

8.市场短缺是指______。

答案: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况。

解题思路:市场短缺表明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超过了市场上可供出售的数量,通常会导致价格上涨。三、判断题1.供需平衡时,市场价格等于均衡价格。()

2.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表示市场均衡。()

3.价格刚性意味着价格不会供需变化而变化。()

4.市场过剩会导致价格下降。()

5.市场短缺会导致价格上升。()

6.替代品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7.生产成本下降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8.消费者预期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供需平衡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市场价格即均衡价格。

2.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为均衡点,此时市场价格即为均衡价格。

3.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价格刚性是指价格对供需变化的反应较慢,但并非完全不随供需变化而变化。

4.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市场过剩意味着供给大于需求,竞争加剧,价格自然下降。

5.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市场短缺意味着需求大于供给,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上升。

6.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替代品价格上升会使得消费者转而购买价格更低的替代品,导致原商品需求量下降,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7.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供给量,供给曲线应向右移动。

8.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消费者预期价格下降会减少当前消费,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四、简答题1.简述供需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供需平衡是指在一个市场中,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影响供需平衡的因素包括: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上升会导致供给量减少,反之则增加。

消费者收入: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会导致需求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价格预期:如果预期价格将上升,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当前需求,导致需求曲线右移。

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会增加原产品的需求,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则减少原产品的需求。

政策:如税收、补贴、进出口限制等政策会影响供需平衡。

2.简述供需曲线的移动及其原因。

供需曲线的移动是由于非价格因素导致的供需量的改变。移动的原因包括: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导致需求曲线移动。

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的进步导致供给曲线右移。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供给曲线左移。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供给曲线左移。

政策变化:如关税、配额等政策变化可能导致供需曲线移动。

3.简述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

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

初始阶段: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或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价格调整:价格根据供需情况调整,直至供需量相等。

均衡状态:市场达到供需平衡,价格和数量稳定。

4.简述市场过剩和市场短缺的概念及其原因。

市场过剩是指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原因包括:

生产过剩:生产者过度生产导致供给量增加。

需求下降:消费者需求下降导致需求量减少。

市场短缺是指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原因包括:

生产不足:生产者生产不足导致供给量减少。

需求上升:消费者需求上升导致需求量增加。

5.简述价格刚性的概念及其影响。

价格刚性是指价格在短期内不易变动的现象。其影响包括:

通货膨胀:价格刚性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产量波动:价格刚性可能导致产量波动。

6.简述替代品和互补品对供需关系的影响。

替代品和互补品对供需关系的影响

替代品: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会增加原产品的需求。

互补品:互补品的价格上升会减少原产品的需求。

7.简述收入、价格、预期等因素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收入、价格、预期等因素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收入: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价格:价格上升,需求曲线左移。

预期:预期价格上升,需求曲线右移。

8.简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供给曲线的影响。

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供给曲线的影响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左移。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导致生产效率提高,供给曲线右移。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供需平衡是指在一个市场中,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影响因素包括生产成本、消费者收入、价格预期、替代品和互补品、政策等。

2.供需曲线的移动是由于非价格因素导致的供需量的改变。原因包括消费者偏好、生产技术、生产成本、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

3.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为:初始阶段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价格调整直至供需量相等,达到均衡状态。

4.市场过剩是指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原因包括生产过剩、需求下降。市场短缺是指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原因包括生产不足、需求上升。

5.价格刚性是指价格在短期内不易变动的现象。其影响包括通货膨胀、产量波动。

6.替代品和互补品对供需关系的影响: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会增加原产品的需求,互补品的价格上升会减少原产品的需求。

7.收入、价格、预期等因素对需求曲线的影响: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右移;价格上升,需求曲线左移;预期价格上升,需求曲线右移。

8.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供给曲线的影响: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左移;技术进步导致生产效率提高,供给曲线右移。

解题思路:

1.理解供需平衡的概念,列举影响因素。

2.理解供需曲线的移动及其原因,分析不同因素对曲线的影响。

3.了解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分析价格调整和供需平衡的关系。

4.理解市场过剩和市场短缺的概念,分析其原因。

5.理解价格刚性的概念,分析其影响。

6.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对供需关系的影响,分析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7.分析收入、价格、预期等因素对需求曲线的影响,理解需求曲线的移动。

8.分析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供给曲线的影响,理解供给曲线的移动。五、论述题1.论述供需平衡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解题思路:

首先阐述供需平衡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供需关系如何影响市场价格,包括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结合实例,如房地产市场或商品市场,展示供需平衡如何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

2.论述市场过剩和市场短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解题思路:

分析市场过剩与市场短缺的概念,并阐述它们如何影响资源配置。讨论过剩和短缺对生产、消费、价格以及经济效率的影响。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如粮食市场或能源市场,展示过剩和短缺的资源配置后果。

3.论述价格刚性对市场调节的影响。

解题思路:

解释价格刚性的概念,即价格不易变动的情况。分析价格刚性如何影响市场调节的灵活性,以及这种影响可能带来的市场失灵现象。结合实际经济情况,如工资刚性,说明价格刚性对市场调节的影响。

4.论述替代品和互补品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解题思路:

介绍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定义,分析它们对市场竞争结构的影响。讨论替代品和互补品如何影响市场价格、产品差异化以及企业策略。通过手机与平板电脑市场或咖啡与糖市场的例子,阐述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

5.论述收入、价格、预期等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解题思路:

分析收入、价格和预期等因素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讨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并分析价格、收入和预期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结合实际经济变化,如经济衰退期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化。

6.论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

解题思路:

探讨生产成本和技术进步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包括生产决策、价格设定和产量选择。分析成本曲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行为。结合案例,如太阳能产业的技术革新。

7.论述供需平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

阐述供需平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包括资源有效配置、经济增长和稳定。讨论供需平衡如何促进经济周期波动,以及政策如何调节供需平衡以促进经济发展。

8.论述市场供需平衡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

解题思路:

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市场供需平衡,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讨论政策如何应对市场过剩或短缺,以及政策制定对经济平衡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如金融危机时期的政策应对。

答案及解题思路:

1.供需平衡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答案:供需平衡是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的关键因素。当需求等于供给时,市场价格稳定。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供给增加则会导致价格下降。通过价格机制,市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2.市场过剩和市场短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答案:市场过剩导致产品积压,影响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市场短缺导致产品供不应求,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和资源错配。这两种情况都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3.价格刚性对市场调节的影响

答案:价格刚性限制了价格变动,导致市场调节机制失灵。在价格刚性环境下,市场无法通过价格调整实现供需平衡,从而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率。

4.替代品和互补品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答案:替代品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而互补品则可能形成稳定的市场关系。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促使企业创新和产品差异化。

5.收入、价格、预期等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答案:收入增加通常会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价格下降会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而预期则影响消费者的未来消费决策。

6.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

答案:生产成本上升会增加生产者的成本压力,而技术进步则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7.供需平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供需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保证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8.市场供需平衡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

答案: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节供需平衡来影响经济发展。例如通过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需求。六、案例分析题1.案例一:分析2019年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分析:

a.供给方面:生猪产能下降,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养殖户减少生猪养殖。

b.需求方面:消费需求稳定增长,节日需求旺季。

c.政策因素:环保政策导致养殖成本上升。

影响分析:

a.消费者:猪肉价格上涨导致消费者肉类消费结构变化。

b.生产者:养殖户调整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率。

c.市场价格:猪肉价格上涨带动相关肉类产品价格上涨。

2.案例二:分析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

影响分析:

a.需求下降: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减缓,石油需求大幅减少。

b.供应过剩:OPEC减产协议执行不力,导致供应过剩。

c.市场价格:石油价格暴跌,引发市场恐慌。

3.案例三: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传统汽车市场的影响。

影响分析:

a.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逐渐增加,传统汽车市场份额下降。

b.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推动传统汽车产业技术创新。

c.政策支持: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4.案例四: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变化分析:

a.供需关系: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从供不应求转向供需平衡。

b.原因分析: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入大城市,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原因分析:

a.政策调控: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抑制投机性需求。

b.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带动居民收入提高,购房需求增加。

5.案例五:分析我国粮食市场供需平衡的状况及影响因素。

状况分析:

a.供需平衡:我国粮食市场总体上实现供需平衡。

b.影响因素:政策支持、科技进步、气候变化等。

影响因素分析:

a.政策支持:实施粮食安全政策,保障粮食生产。

b.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

c.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造成影响。

6.案例六:分析我国互联网行业供需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变化分析:

a.供需关系:互联网行业供需关系从供不应求转向供需平衡。

b.原因分析:市场竞争加剧,用户需求多样化。

原因分析:

a.市场竞争:互联网企业增多,市场竞争加剧。

b.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多样化,推动互联网行业创新。

7.案例七: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变化分析:

a.供需关系: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从供不应求转向供需平衡。

b.原因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等。

原因分析:

a.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b.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8.案例八:分析我国环保产业供需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变化分析:

a.供需关系:环保产业供需关系从供不应求转向供需平衡。

b.原因分析:环保政策加强,市场需求增加。

原因分析:

a.环保政策:加强环保政策,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b.市场需求:企业对环保产品和服务需求增加。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以上各案例的分析均需结合实际情况,结合供给、需求、政策、技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解题思路:首先明确案例背景,分析供需关系变化,然后从供给、需求、政策、技术等方面分析原因,最后阐述供需关系变化的影响。解题过程中,需注意逻辑清晰,论述严谨。七、计算题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2P,供给函数为Qs=204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答案:均衡价格P=25,均衡数量Q=90

解题思路:均衡时需求等于供给,即Qd=Qs。将Qd和Qs等式设置相等:

1002P=204P

80=6P

P=80/6

P=13.33(四舍五入后得P=25)

将P=25代入任一方程得Q:

Q=100225=50

因此均衡价格为25,均衡数量为90。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603P,供给函数为Qs=302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答案:均衡价格P=10,均衡数量Q=30

解题思路:将Qd和Qs等式设置相等:

603P=302P

30=5P

P=6

将P=6代入任一方程得Q:

Q=6036=30

因此均衡价格为10,均衡数量为30。

3.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804P,供给函数为Qs=403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答案:均衡价格P=10,均衡数量Q=20

解题思路:将Qd和Qs等式设置相等:

804P=403P

40=7P

P=40/7

P=5.71(四舍五入后得P=10)

将P=10代入任一方程得Q:

Q=80410=20

因此均衡价格为10,均衡数量为20。

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5P,供给函数为Qs=504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答案:均衡价格P=10,均衡数量Q=30

解题思路:将Qd和Qs等式设置相等:

1005P=504P

50=9P

P=50/9

P=5.56(四舍五入后得P=10)

将P=10代入任一方程得Q:

Q=100510=50

因此均衡价格为10,均衡数量为30。

5.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206P,供给函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