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畜禽养殖技术操作指南Thetitle"LivestockandPoultryFarmingTechnicalOperationGuide"isacomprehensiveresourcedesignedforfarmersandagriculturalprofessionalsinvolvedintherearingoflivestockandpoultry.Itprovidesdetailedinstructionsonbestpracticesforraisinganimals,includingfeeding,healthmanagement,andhusbandrytechniques.Thisguideisparticularlyusefulincommercialfarmingoperations,small-scalefarms,andeducationalsettingswhereknowledgeofefficientandsustainableanimalhusbandryisessential.Thisguideservesasareferencetoolforfarmerslookingtoimproveproductivityandthequalityoftheirlivestockandpoultryproducts.Itcoversawiderangeoftopicsfromselectingappropriatebreedsandgeneticimprovementstobiosecuritymeasuresandwastemanagement.Theapplicationofthisguideisversatile,cateringtobothbeginnersandexperiencedfarmersseekingtooptimizetheirfarmingpractices.Inordertoeffectivelyutilizethe"LivestockandPoultryFarmingTechnicalOperationGuide,"farmersarerequiredtofollowtheoutlinedproceduresandguidelinesmeticulously.Itiscrucialtostayupdatedwiththelatestadvancementsinagriculturaltechnologyandadapttherecommendedpracticestothespecificconditionsoftheirfarm.Continuouslearningandadherencetotheguide'sinstructionsareessentialforachievingsuccessfulandsustainablefarmingoutcomes.畜禽养殖技术操作指南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畜禽养殖基础知识1.1畜禽种类及特点1.1.1畜禽种类概述畜禽是指人类饲养的家畜和家禽,主要包括猪、牛、羊、鸡、鸭、鹅等。这些畜禽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人们提供肉、蛋、奶等食品以及皮、毛等非食品资源。1.1.2猪的特点猪是重要的家畜之一,具有繁殖快、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等特点。猪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主要肉类之一。1.1.3牛的特点牛是大型家畜,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繁殖率低等特点。牛肉质地鲜嫩,营养价值高,同时牛乳是重要的营养饮品。1.1.4羊的特点羊是中小型家畜,具有繁殖快、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等特点。羊肉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较高的消费需求。1.1.5鸡的特点鸡是重要的家禽,具有繁殖快、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等特点。鸡肉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是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主要肉类之一。1.1.6鸭、鹅的特点鸭、鹅均为水禽,具有耐水性好、繁殖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鸭肉、鹅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2畜禽养殖场地选择与规划1.2.1养殖场地选择在选择畜禽养殖场地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地理位置:养殖场地应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区域。(2)土壤条件:土壤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有利于畜禽生长。(3)生态环境:养殖场地周边应远离污染源,保证畜禽生长环境的清洁。(4)气候条件:养殖场地应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以保证畜禽在不同季节的适应性。1.2.2养殖场地规划养殖场地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不同畜禽种类和生长需求,合理规划养殖区域,保证养殖场地的有序运行。(2)设施完善:养殖场地应配备完善的养殖设施,如圈舍、饲料库、兽医室等。(3)防疫措施: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保证畜禽健康成长。(4)环保要求:充分考虑养殖场地的环保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经济效益:在保证畜禽生长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第二章畜禽饲养管理2.1饲养环境控制畜禽饲养环境控制是保证畜禽健康、提高生产功能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温湿度控制畜禽生长的最佳温度和湿度范围不同,应根据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调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和饲料转化率。一般而言,成年畜禽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25℃,湿度范围为60%70%。2.1.2空气质量保持畜禽舍内空气新鲜,减少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的浓度,对畜禽健康。应定期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和微生物浓度。2.1.3光照管理合理的光照制度有助于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应根据畜禽种类和生长阶段调整光照时间,保证光照强度适宜。一般而言,肉鸡、蛋鸡等禽类需保持1416小时的光照,而猪、牛等哺乳动物需保持1214小时的光照。2.1.4噪音控制噪音会影响畜禽的生长和繁殖,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在畜禽舍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选用隔音效果好的材料,避免机械设备产生噪音。2.2饲料营养与管理饲料营养与管理是畜禽饲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功能。2.2.1饲料选择与搭配根据畜禽种类、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原料,进行科学搭配,保证饲料营养均衡。同时要关注饲料的质量和安全,避免使用变质、污染的饲料。2.2.2饲料调制与供给饲料调制应根据畜禽的消化特点和喜好进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合理调整饲料供给量,避免过量或不足。2.2.3饲料添加剂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可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畜禽生长发育。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饲料添加剂,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保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2.3畜禽生长监测与调整对畜禽生长进行监测与调整,有助于及时发觉和解决生长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益。2.3.1生长指标监测定期对畜禽的生长指标进行监测,如体重、体尺、繁殖功能等,以评估饲养效果。2.3.2健康状况监测密切关注畜禽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2.3.3饲养管理调整根据生长监测结果,对饲养管理进行及时调整,优化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和饲养技术,以提高生产功能。2.3.4繁殖管理加强繁殖管理,提高繁殖率。定期进行繁殖功能评估,对繁殖障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3.1疾病预防措施3.1.1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环境整洁、通风良好,保证畜禽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合理调整饲料配方,保证营养均衡,提高畜禽免疫力。加强饲养密度管理,避免过度拥挤,减少疾病传播风险。3.1.2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健全生物安全制度,严格执行进场消毒、出场隔离等环节。对饲养场地、设施、工具等进行定期消毒,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加强饲养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病原体传入。3.1.3定期监测与检查对畜禽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对饲养环境进行监测,了解病原体分布情况,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3.1.4饲养环境控制保持饲养环境稳定,避免温度、湿度等突然变化。合理配置绿化带,减少病原体滋生。3.2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3.2.1诊断方法根据疾病症状、病史、病原体检测等手段进行综合诊断。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测,保证诊断准确。3.2.2治疗原则遵循“早发觉、早治疗”的原则,对病畜进行及时隔离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3.2.3药物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遵循药物使用规范,避免产生抗药性。同时关注药物副作用,保证病畜安全。3.2.4免疫增强剂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病畜免疫力,促进康复。3.3疫苗接种与免疫监测3.3.1疫苗接种根据我国兽医部门发布的疫苗接种指南,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保证疫苗接种质量,提高免疫效果。3.3.2免疫程序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保证畜禽在关键时期获得有效免疫。同时关注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3.3.3免疫监测对疫苗接种后的畜禽进行免疫监测,了解免疫效果。对免疫失败的个体,及时进行补免。3.3.4免疫抗体检测定期进行免疫抗体检测,了解畜禽群体免疫状况。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疫苗接种策略,保证免疫效果。第四章畜禽繁殖技术4.1繁殖原理与方法4.1.1繁殖原理繁殖是畜禽种群繁衍和发展的基础,其核心是保证优良基因的传递。繁殖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殖细胞的发生与成熟: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子,它们在生殖器官内发生和成熟。精子和卵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代的质量。(2)受精:精子和卵子在生殖道内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过一系列分裂和发育,最终形成胚胎。(3)胚胎发育: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与母体交换营养物质和氧气,逐渐长大成熟。(4)分娩与哺乳:胚胎发育成熟后,从母体产出,称为分娩。哺乳动物在分娩后,通过哺乳为幼崽提供营养。4.1.2繁殖方法(1)自然交配:自然交配是指公母畜禽在发情期相遇,通过自然交配繁殖后代。(2)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指将公畜的精液通过人工方法输送到母畜生殖道内,使其受精。(3)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指将优良种畜的胚胎移植到其他母畜体内,使其发育成优良个体。4.2繁殖障碍与处理4.2.1繁殖障碍繁殖障碍是指影响畜禽正常繁殖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生殖器官疾病:如生殖器官炎症、肿瘤等。(2)内分泌失调:如激素分泌异常、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等。(3)遗传性疾病:如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4)环境因素:如气温、湿度、饲料等。4.2.2繁殖障碍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繁殖障碍,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治疗生殖器官疾病:通过药物治疗、手术等方法治疗生殖器官疾病。(2)调整内分泌:通过激素治疗、饮食调整等方法调整内分泌。(3)遗传咨询与检测:对有遗传性疾病的畜禽进行咨询和检测,避免繁殖后代。(4)改善环境条件:优化养殖环境,保证畜禽健康生长。4.3畜禽遗传育种畜禽遗传育种是指通过人工选择和改良,使畜禽种群在遗传特性上发生定向改变,以获得优良的生产功能和经济效益。遗传育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资源调查与评价:对现有畜禽种群进行遗传资源调查,评价其遗传多样性。(2)优良种畜选育:选择具有优良生产功能和遗传特性的个体进行繁殖。(3)遗传改良技术: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提高遗传改良效率。(4)育种策略与方法:根据不同畜禽种类的特点,制定合适的育种策略和方法。(5)育种效果评估:对育种成果进行评估,以指导后续育种工作。第五章畜禽营养需求5.1营养成分与作用畜禽养殖过程中,营养成分的供给是保障其健康生长的关键。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水分是构成畜禽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基本成分,对维持生命活动。蛋白质是畜禽生长发育、繁殖和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营养物质,同时参与免疫调节、激素合成等生理过程。脂肪是能量的重要来源,并能提供必需脂肪酸,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碳水化合物是畜禽的主要能量来源,可分为可溶性糖类、淀粉和纤维素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则参与畜禽体内的代谢过程,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5.2饲料添加剂应用饲料添加剂是为了满足畜禽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等目的,而在饲料中添加的少量物质。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氨基酸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酶制剂和益生素等。氨基酸添加剂可以补充饲料中氨基酸的不足,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矿物质添加剂可以补充饲料中矿物质的不足,维持畜禽体内矿物质平衡。维生素添加剂可以补充饲料中维生素的不足,促进畜禽生长发育。酶制剂可以改善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益生素则可以调节畜禽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5.3营养平衡与调控营养平衡是指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供给量与畜禽生长发育需求量之间的平衡。实现营养平衡,需要根据畜禽的种类、年龄、生理状态和生产目的等因素,合理配置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营养调控是通过调整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满足畜禽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饲料中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比例;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补充营养不足;根据畜禽的生产功能和健康状况,适时调整饲料配方。在实际生产中,应密切关注畜禽的生长发育状况,定期检测饲料的营养成分,保证饲料质量,以实现营养平衡与调控。第六章畜禽舍设计与建筑6.1畜禽舍类型与结构畜禽舍的设计与结构是畜禽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类型与结构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和动物福利。畜禽舍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按用途分类:可分为猪舍、鸡舍、牛舍、羊舍、马舍等。(2)按建筑形式分类:可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3)按饲养方式分类:可分为散养、圈养、笼养等。具体结构如下:(1)墙体:墙体应选用耐腐蚀、保温、隔热的材料,以降低能耗,提高舍内环境质量。(2)屋顶:屋顶设计应考虑排水、保温、隔热等因素,可选择彩钢瓦、泡沫板等材料。(3)地面:地面应平整、坚固、防滑,以减少动物蹄部的磨损,同时便于清洁和消毒。(4)窗户:窗户设计应考虑采光、通风和保温,可选择双层玻璃窗。(5)门:门应选用保温、隔热的材料,便于人员进出和动物转移。(6)其他设施:包括饲料槽、饮水器、粪便收集系统等。6.2畜禽舍环境控制畜禽舍环境控制是保证畜禽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畜禽的生长需求,调整舍内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2)湿度控制:保持舍内湿度在适宜范围内,防止过于干燥或潮湿。(3)通风换气:保证舍内空气新鲜,降低有害气体浓度,提高空气质量。(4)光照控制:合理设置光照时间和强度,促进动物生长和繁殖。(5)噪音控制:采取措施降低舍内噪音,减轻动物应激。(6)卫生防疫:加强舍内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防止疫病传播。6.3畜禽舍设施配置畜禽舍设施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养殖规模:根据养殖规模合理配置设施,提高养殖效益。(2)适应生长需求:根据不同畜禽的生长需求,配置相应的设施。(3)节能环保:选用节能、环保的设施,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具体设施配置如下:(1)饲料设备:包括饲料槽、饲料塔、饲料输送机等。(2)饮水设备:包括饮水器、饮水槽、饮水管道等。(3)粪便处理设备:包括粪便收集系统、粪便处理设备等。(4)环境控制设备:包括通风设备、湿帘、加热器等。(5)卫生防疫设备:包括消毒设备、喷雾器等。(6)安全防护设备:包括防护网、隔离网等。(7)其他辅助设备:包括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等。第七章畜禽废弃物处理与环保7.1畜禽废弃物处理方法7.1.1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筛选、分离、沉淀等。筛选是将废弃物中的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分离,以便于后续处理。分离技术包括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等,可用于去除废弃物中的悬浮物和有害成分。沉淀技术则是利用重力使废弃物中的悬浮物下沉,便于清除。7.1.2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例如,利用氧化剂、还原剂等化学药剂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其降解、中和或转化为稳定物质。7.1.3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发酵、厌氧发酵等。好氧发酵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厌氧发酵则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有机肥等资源。7.2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7.2.1粪便发酵制肥粪便发酵制肥是将畜禽粪便经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发酵过程中,粪便中的有机物质被降解,病原体被杀灭,肥效得到提高。有机肥料可应用于农田、园林等领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7.2.2粪便发酵制沼气粪便发酵制沼气是利用厌氧菌将粪便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沼气可作为燃料、发电等用途,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同时沼渣、沼液可作为有机肥料,进一步实现资源化利用。7.2.3粪便干燥处理粪便干燥处理是将畜禽粪便进行脱水,使其成为干燥、易于储存和运输的固体肥料。干燥处理后的粪便,可应用于饲料、肥料等领域,降低环境污染。7.3环保型养殖技术7.3.1生态养殖生态养殖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养殖技术包括:合理规划养殖场,优化饲料配方,减少废弃物排放;采用生物发酵床、发酵饲料等技术,降低粪便污染;利用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替代抗生素,减少药物残留。7.3.2净化处理技术净化处理技术是针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粪便进行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对养殖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与治理,保证生态环境安全。7.3.3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废弃物产生量;加强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效率。第八章畜禽安全生产8.1安全生产管理8.1.1概述畜禽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保证养殖环境、设施、饲料、防疫等方面的安全,预防发生,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安全生产管理是畜禽养殖的基础工作,对于保障养殖场的安全、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1.2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养殖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2)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养殖场安全管理规定、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等。(3)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定期对养殖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4)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养殖场安全。(5)提高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安全生产设施投入,提高养殖场安全生产水平。8.1.3管理要求(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相关安全生产标准。(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养殖场安全。(3)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素质。(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8.2畜禽养殖风险评估8.2.1概述畜禽养殖风险评估是指对养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预警,以减少养殖的发生,保障养殖场的安全。风险评估是畜禽养殖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8.2.2风险评估内容(1)生物安全风险:包括疫病传播、病原体滋生等。(2)饲料安全风险:包括饲料原料质量、饲料添加剂使用等。(3)环境安全风险:包括养殖环境、废弃物处理等。(4)设备安全风险:包括养殖设备、设施老化、损坏等。(5)人为因素风险:包括养殖人员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8.2.3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通过对养殖场实际情况的了解,对风险因素进行初步识别和分类。(2)定量评估: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数据,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3)综合评估: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对养殖场进行全面风险评估。8.3畜禽养殖处理8.3.1分类根据的性质和影响范围,畜禽养殖可分为以下几类:(1)疫病:包括疫病爆发、疫情扩散等。(2)饲料:包括饲料中毒、饲料污染等。(3)环境:包括环境污染、废弃物处理不当等。(4)设备:包括设备故障、设施损坏等。(5)人为:包括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8.3.2处理程序(1)报告:养殖场发觉后,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2)调查:畜牧兽医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查明原因。(3)处理: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扩大。(4)总结:对处理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8.3.3处理要求(1)及时、准确报告,不得隐瞒、谎报。(2)积极配合调查,提供相关资料。(3)严格执行处理措施,保证得到妥善处理。(4)加强养殖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发生。第九章畜禽产品质量与检测9.1畜禽产品质量标准畜禽产品质量标准是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和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我国根据国际标准及国内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畜禽产品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官指标:包括畜禽产品的色泽、气味、组织状态等,这些指标反映了产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2)理化指标:包括蛋白质、脂肪、水分、矿物质等含量,以及产品的pH值、水分活性等,这些指标反映了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品质。(3)微生物指标:包括总菌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含量,这些指标反映了产品的卫生安全状况。(4)药物残留指标:包括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残留量,这些指标反映了产品的安全性。9.2畜禽产品检测方法畜禽产品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感官检测:通过观察、闻味、品尝等方法,对畜禽产品的色泽、气味、组织状态等感官指标进行评价。(2)理化检测: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对畜禽产品的营养成分、理化性质等进行测定。(3)微生物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显色法、PCR等方法,对畜禽产品中的微生物含量进行检测。(4)药物残留检测:采用液相色谱、气质联用、质谱等方法,对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进行定量分析。9.3畜禽产品质量监控为保证畜禽产品质量,我国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环节监控:对养殖场、屠宰场等生产环节进行监管,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2)流通环节监控:对畜禽产品流通环节进行监管,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3)销售环节监控:对零售商、批发商等销售环节进行监管,保证消费者购买到合格的畜禽产品。(4)质量追溯体系: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畜禽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进行监控,保证产品质量安全。(5)第三方检测机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尚潮流商场鞋帽区品牌联合营销协议
- 餐饮学员合同协议书
- 铁路周围安全协议书
- 车辆承包保管协议书
- 酒店销售bd协议书
- 香烟饮料转让协议书
- 东营联通5g协议书
- 首钢矿业岗位协议书
- 闲置花卉转让协议书
- 农业灌溉放水员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锌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应用文写作-介绍智能校园图书馆的英文发言稿+讲义-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三)英语试题
- 2025年济南版中考生物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
- 2025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 【MOOC】电工电子学-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2025学年中职数学基础模块 下册高教版(2021·十四五)教学设计合集
- MOOC 跨文化交际入门-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DB11 2075-2022 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
- 雍布拉康课件
- 英威腾高压变频器CHH100说明书_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