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小儿厌食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儿科 小儿厌食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儿科 小儿厌食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儿科 小儿厌食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儿科 小儿厌食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小儿厌食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以较长时期食欲减退、厌恶进食为主要症状,可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排除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及精神性厌食症。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减弱,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症。可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腹胀、大便不调等症。无明显消瘦,精神尚好,不同于疳证。

(二)证候诊断1.脾失健运证症状: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2.脾胃气虚证症状: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或有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3.脾胃阴虚证症状: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脾失健运证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推荐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苍术、陈皮、厚朴、藿香、半夏、神曲、鸡内金等。加减: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可加枳壳、木香理气消胀;若湿浊中阻,舌苔白腻者,可加砂仁、草豆蔻芳香化湿;若大便偏稀,夹有不消化食物者,可加炒薏苡仁、炒山药健脾助运。2.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推荐方药:异功散加味。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黄芪、炒神曲等。加减:若面色萎黄明显者,可加当归、鸡血藤养血荣颜;若大便溏薄次数多者,可加炮姜、肉豆蔻温脾止泻;若汗多易感者,可加防风、浮小麦固表止汗。3.脾胃阴虚证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推荐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白芍、乌梅、甘草、炒谷芽、炒麦芽等。加减:若大便干结难解者,可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若胃热偏盛,口臭唇红者,可加黄连、竹茹清热和胃;若心烦少寐者,可加莲子心、酸枣仁清心安神。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1.推拿疗法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桡侧缘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200500次。清胃经: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自掌根向指尖方向直推200500次。运内八卦:用拇指端按顺时针方向运小儿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所作圆周200300次。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一般100300次。捏脊: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中节,从长强穴开始,沿脊柱两侧双手交替向上捏提皮肤,自下而上,由轻到重,至大椎穴处止,反复操作35遍。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2.穴位贴敷疗法选用神阙穴,可选用以下中药方剂制成贴剂:苍术、白术、茯苓、陈皮、厚朴、木香、砂仁等研末,用姜汁或醋调成糊状,贴于神阙穴,用胶布固定,每次贴敷46小时,每周23次,35次为1个疗程。3.针灸疗法主穴:中脘、足三里、脾俞。配穴:脾胃气虚加胃俞、气海;脾胃阴虚加三阴交、太溪。操作:中脘直刺11.5寸;足三里直刺11.5寸;脾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胃俞、气海、三阴交、太溪常规针刺。留针2030分钟,期间行针23次。每周23次,35次为1个疗程。

(三)中药成药1.小儿健脾丸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化滞。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弱无力。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3次。2.启脾丸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3.参苓白术散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四)饮食调护1.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定时进餐,控制零食,避免强迫进食。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可根据患儿喜好选择食物种类,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进食欲。3.避免过食肥甘厚腻、生冷坚硬食物及零食、饮料等。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1.治愈:食欲恢复正常,食量增加,其他症状消失,体重增加。2.好转:食欲改善,食量增加,其他症状减轻,体重增加或不减轻。3.未愈:食欲、食量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二)评价方法1.治疗前后观察患儿食欲、食量变化,采用食欲评分量表进行量化评估。食欲评分量表可根据患儿每日进食的量及进食的主动性等方面进行评分,0分为完全不能进食,13分为进食极少,46分为进食一般,79分为进食较好,10分为食欲正常。2.观察患儿其他伴随症状如腹胀、大便等变化情况,并进行记录。3.定期测量患儿体重,观察体重变化情况。

(三)疗效分析根据治疗前后食欲评分、症状改善情况及体重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有效率,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及不同证型的疗效差异,总结治疗经验,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预防调护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挑食、偏食、过食肥甘厚腻及生冷食物。2.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3.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食欲。5.对于长期厌食患儿,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逐渐增加食量,避免强迫进食。6.积极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防止损伤脾胃功能。

五、难点分析(一)病因复杂,辨证困难小儿厌食症病因多样,可由喂养不当、脾胃虚弱、情志失调等多种因素引起,且常相互影响,导致临床辨证较为困难。例如,有些患儿既有喂养不当导致的脾胃运化失常,又有情志不畅影响脾胃气机,使得准确辨证分型存在一定难度。

(二)病情反复,难以根治小儿厌食症病情容易反复,即使经过治疗症状有所改善,但如果不注意饮食调护、生活习惯养成等,很容易复发。这可能与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持续影响有关。如何提高患儿的脾胃功能,增强其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病情反复,是治疗中的一大难点。

(三)小儿服药困难,依从性差小儿往往对服药存在抗拒心理,尤其是一些口感不佳的中药汤剂,导致服药依从性差。这会影响治疗的连续性和效果,如何改善中药剂型,提高小儿服药的依从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解决思路(一)综合分析,精准辨证详细询问患儿的喂养史、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情志状态等,结合症状、体征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运用中医理论,准确判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可借助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为准确辨证提供参考。

(二)多法联用,巩固疗效采用中药内服、推拿、穴位贴敷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联合应用,从不同角度调节小儿脾胃功能。在治疗过程中,注重饮食调护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如指导家长合理喂养、规律作息等。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巩固治疗效果,减少病情反复。

(三)改进剂型,提高依从性研发适合小儿口味的中药制剂,如中药颗粒剂、口服液等,改善中药口感。同时,可采用一些辅助服药的方法,如在药中加入适量的冰糖、果汁等调味,或采用喂药器、滴管等工具,提高小儿服药的依从性。

七、结语小儿厌食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