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登幽州台歌》。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意境,掌握诗歌主旨。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诗歌节奏、韵律和情感,培养语感。借助注释、译文及小组讨论,学会自主理解诗歌内容。运用比较阅读和拓展延伸,拓宽诗歌学习视野,提升文学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寂寞,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背诵、默写及重点字词理解。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及诗歌的深层内涵。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字词、诗意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1.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数伟大的诗人。他们用诗歌记录下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位唐代诗人的世界,去感受他那豪迈而又孤独的情怀。2.(多媒体展示古代文人登高远眺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片,想象一下,当你站在高高的台上,极目远眺,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感呢?这种登高远望的情境,常常会引发诗人深深的思考和感慨。唐代就有一位诗人,在登上幽州台后,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登幽州台歌》。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作者简介陈子昂,唐代文学家、诗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他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者。其诗歌风格刚健质朴,充满豪情壮志。2.创作背景公元696年,契丹攻陷营州,陈子昂随武攸宜出征,担任参谋。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将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7分钟)1.教师范读(富有感情地范读诗歌)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学生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指名朗读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为大家朗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读音、节奏等方面的表现。4.全班齐读让我们一起齐读这首诗,读出诗歌的气势。
(四)诗句讲解,疏通文意(12分钟)1.逐句讲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讲解:"古人"指古代的贤明君主。"来者"指后世的贤才。诗人站在幽州台上,向前看,看不到古代的贤明君主;向后看,也看不到后世的贤才。提问:这句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明确:营造了一种空旷、孤独、寂寥的氛围,表现出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讲解:"念"是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形容悲伤的样子。诗人想到天地无穷无尽,自己却如此孤独寂寞,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提问:从这句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体会到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面对广阔天地时个人的渺小和孤独。2.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全诗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己尝试翻译这首诗,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3.小组交流将自己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4.全班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翻译的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提出疑问或补充。教师总结并纠正学生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准确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贤士。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五)深入探究,体会意境(10分钟)1.小组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2.小组代表发言第一组代表: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仰望天空,感慨古代的贤君已逝,后世的贤才未生,天地之间只有自己孤独一人,不禁悲从中来。第二组代表:画面中,诗人站在高台上,面对广阔无垠的天地,深感自己的渺小和孤独,心中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愤,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意境同学们描述得都非常好。诗人通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时空跨越,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意境。"念天地之悠悠"进一步强化了天地的广阔和人的孤独。在这样的意境中,诗人的孤独、悲愤、怀才不遇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感受一下这种深沉的意境。4.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幽州台的图片或一段表现孤独、空旷的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加深理解。
(六)分析主旨,情感升华(8分钟)1.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寂寞和悲愤之情。诗人渴望遇到贤明的君主,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却始终未能如愿,这种强烈的反差使他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2.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会有类似怀才不遇的感受?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不如意,就像诗人一样,有时会觉得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我们要像诗人一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相信总有一天会遇到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像李白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从这首诗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七)拓展延伸(5分钟)1.比较阅读(多媒体展示曹操的《观沧海》)请同学们比较《登幽州台歌》和《观沧海》在内容和情感上的异同。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相同点:两首诗都描绘了宏大的景象,都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不同点:《观沧海》重在描绘大海的雄伟壮丽,表达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登幽州台歌》则侧重于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和悲愤之情。2.推荐阅读推荐陈子昂的其他作品,如《感遇诗三十八首》,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
(八)课堂小结(3分钟)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学生发言,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了解了诗人及创作背景,掌握了诗歌的朗读、翻译,体会了诗歌的意境和主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热爱古代诗歌,感受其中的魅力。2.再次朗读诗歌,结束课程让我们再次充满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结束本节课。(全班齐读)
(九)布置作业(2分钟)1.背诵并默写《登幽州台歌》。2.以"读《登幽州台歌》有感"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抒发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登幽州台歌》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法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数学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2025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模版
- 苗木供应合同条款详情
- 红树林苗木采购协议
- 《神经反射的评估》课件
- 《投资与套利策略》课件
- 指甲护理卫生措施健康养护重要性
- 如何通过品牌合作提升市场份额
- 《掌握微信营销策略》课件
- 《财务分析教学课件:案例研究与应用》
- UL676标准中文版-2019水下灯具和接线盒UL标准中文版
- 《图书馆管理系统》课件
- 《人民币国际化》课件
-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
- 浙江杭州地区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
- 河北省衡水2025届高考压轴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DB14-T2551-2022公路隧道缺陷与病害处治及验收技术规范
-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验收标准
- 医学美容美学设计师培训
- GB/T 44569.1-2024土工合成材料内部节点强度的测定第1部分:土工格室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测试与装调》电子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