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壶口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铸""告诫""推搡"等,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让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作者描写瀑布的顺序和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提高其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描写的写作手法,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气势和独特魅力。学习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手法,体会其语言特色。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理解文中蕴含的哲理。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如"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等,体会其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从作者对壶口瀑布的描写中感悟中华民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体会作者的情感。2.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壶口瀑布的魅力。4.讲授法:对文中的生字词、写作手法、文章主旨等进行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段壶口瀑布的视频,展示其雄伟壮观的景象。2.提问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有什么感受?是否想去了解壶口瀑布更多的信息?从而引出课题《壶口瀑布》。(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梁衡。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他的散文作品常常以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展现自然与人文景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后写下的。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是枯水季节。作者通过两次不同季节的游览,对壶口瀑布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文章围绕壶口瀑布写了哪些内容?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季节分别是什么?看到的瀑布景象有何不同?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第一次是雨季,看到的瀑布是"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第二次是枯水季节,看到的瀑布是"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1.学习描写雨季壶口瀑布的部分找出文中描写雨季壶口瀑布的语句,如"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分析这些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河水比作正沸着的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季壶口瀑布水势浩大、湍急的特点;"涛声隐隐如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涛声比作雷声,突出了涛声的低沉、雄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雨季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2.学习描写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部分找出文中描写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精彩语句,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分析这些语句的写作手法。"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河水比作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赋予河水以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枯水季节壶口瀑布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的气势。"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运用环境描写,衬托出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突出了水的力量。让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感受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震撼之美。3.品味文中的哲理语句找出文中表达哲理的语句,如"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体会其象征意义。这句话表面上写黄河水,实际上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黄河的"博大宽厚,柔中有刚"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容大度、不屈不挠的品质;"挟而不服,压而不弯"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正义感;"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则突出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组织学生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这些精神?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增强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五)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两次描写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在描写壶口瀑布时,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作者写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是为了从不同角度展现壶口瀑布的特点。雨季的瀑布水势浩大、湍急,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枯水季节的瀑布则水流汹涌、气势磅礴,更能体现黄河的力量。通过两次对比描写,使读者对壶口瀑布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文章在描写壶口瀑布时,将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作者在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如"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既赞美了瀑布的雄伟,又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作者在描写过程中,还通过一些抒情性的语句,如"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表达了自己对壶口瀑布的惊叹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六)拓展延伸(5分钟)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本文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壶口瀑布的壮美仅仅体现在它的景色上吗?2.推荐学生阅读梁衡的其他作品,如《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等,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七)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壶口瀑布的特点、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2.强调中华民族精神在文中的体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八)布置作业(5分钟)1.背诵课文中描写壶口瀑布的精彩段落。2.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壶口瀑布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体会到了作者对壶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孤独症康复课件:《让孩子开说话 导读》
- 涂装后处理工中级模拟题及答案
- 高级中式面点师模拟题及答案
- (二模)2024~2025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地理试卷
- 纸张加工中的耐温性能优化技术考核试卷
- 航天器空间环境模拟与效应分析试题考核试卷
- 港口及航运设施工程项目的智能化运维考核试卷
- 船舶修理过程中材料性能检测考核试卷
- 船用卫星天气预报系统考核试卷
- 电子器件在远程医疗设备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T-MSC 005-2024 灵芝孢子油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知识培训
- TSCBDIF 001-2024 AI 大模型应用能力成熟度评价标准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课件
- 谱写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新篇章-2025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件
- 菌群失衡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型生物学内涵相关性研究进展
- 医疗机构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强制报告制度
- 畜牧业运输车驾驶员招聘合同
- GB/T 2982-2024工业车辆充气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
- 2024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