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5107∕T 92-2021 豇豆避雨制种技术规范_第1页
(高清版)DB5107∕T 92-2021 豇豆避雨制种技术规范_第2页
(高清版)DB5107∕T 92-2021 豇豆避雨制种技术规范_第3页
(高清版)DB5107∕T 92-2021 豇豆避雨制种技术规范_第4页
(高清版)DB5107∕T 92-2021 豇豆避雨制种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CCSB055107DB5107/T92—2021豇豆避雨制种技术规范2021-04-28发布2021-07-01实施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5107/T92—2021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选地与隔离 5制种技术措施 2附录A(规范性)豇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药剂 6DB5107/T92—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绵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冬梅、黄海涛、王治斌、文静、李家慧、牛义松、古咸杰、张杰。DB5107/T92—20211豇豆避雨制种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豇豆避雨栽培的高纯度制种方法和生产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绵阳行政区域内豇豆种子避雨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GB/T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7415农作物种子贮藏GB/T15063复合肥料GB/T20413过磷酸钙GB/T23416.7―2009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第7部分:豆类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2619瓜菜作物种子豆类(菜豆、长豇豆、豌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避雨栽培rainproofcultivation指在植物冠层顶部覆盖薄膜等透明覆盖物且四周通风,既能遮挡雨水,同时又保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以满足植株正常生长的栽培管控方式。3.2原原种breederseed新育成品种的最初一批种子,其纯度为100%。3.3原种foundationseed用原原种繁殖的第一代到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4选地与隔离4.1选地制种地块宜选择土壤pH6.5~7.0、土壤肥沃、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不能与豆科作物连作。2DB5107/T92—20214.2隔离制种田不同品种间及与其他豆类品种的种子田之间,有100m以上的空间隔离距离。5制种技术措施5.1避雨设施准备5.1.1避雨设施选择选择单(连)栋钢架大棚,或其他具备避雨功能的棚体作为避雨栽培设施。5.1.2避雨设施的搭建和优化改造5.1.2.1避雨设施的搭建宜南北搭建钢架大棚,也可依地块走向搭建。大棚跨度6m~12m,肩高≥1.8m,脊高≥3.5m,长度为30m~60m,以塑料薄膜作为覆盖材料,具备侧卷膜等放风调控设施。塑料薄膜应选择防尘、防青苔,消雾流滴膜,透光率应在80%~90%。避雨期间大棚通过卷膜等设施放风时,通风口高度≥1.5m。5.1.2.2避雨设施优化改造进入豇豆避雨时期对不符合避雨要求的大棚设施,通过增加或调整卡槽卡簧或其他固定方式,改造侧面和两端通风,改造后的设施通风口高度≥1.5m,设施顶覆盖薄膜和四周侧膜相对独立,方便避雨季侧膜撤除。5.1.3避雨时段及操作避雨时段4月~8月。避雨期间设施内温度>28℃时卷起设施四周侧膜或撤除设施四周侧膜,只留顶部薄膜覆盖直至种植结束,以保证通风散热良好。5.1.4栽培环境消毒应符合GB/T23416.7―2009中的规定。播种前10d~15d,用50%多菌灵浇灌土壤。5.2整地施肥5.2.1整地实行三年以上轮作,深翻土壤25cm~30cm。5.2.2施基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规定。播种前中等肥力土壤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000kg~1500kg,三元复合肥50kg,三元复合肥应符合GB/T15063中的规定,过磷酸钙25kg~30kg,过磷酸钙应符合GB/T20413中的规定,并加入200g~300g硼锌等微肥做基肥沟施。5.2.3作畦畦宽1.3m~1.4m,高20cm~25cm,要求畦面平而土细,并覆盖地膜。5.3播种5.3.1品种要求DB5107/T92—20213用原原种或原种繁殖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种子质量应符合NY2619中的规定。5.3.2种子处理播种前选择饱满、有光泽的种子晾晒1d~2d,严禁暴晒。5.3.3播种时间播种时间3月中旬至5月上旬。5.3.4播种方法和用种量采用直播,每畦种植2行,行距65cm~70cm,株距为32cm~38cm,每穴播种4粒~5粒保证全苗,播后覆土2cm~3cm,每666.7m2用种量1kg~1.5kg。5.4田间管理5.4.1苗期管理出苗前保持棚内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16℃~18℃,以利出苗,苗出齐后逐渐放风保持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5℃~16℃。2叶1心时补苗,1片~2片复叶时定苗,每穴留苗2株。5.4.2伸蔓期管理控制水肥,防止植株徒长而影响开花和座荚。植株蔓长到20cm~35cm时,及时搭“人”字架或吊蔓,架高在2.5m以上。晴天中午或下午进行引蔓。5.4.3开花结荚期管理第一花序座荚后随水追施三元复合肥,每667m2追施10kg~12kg;此后每隔7d~10d追施一次肥,防止脱肥早衰;从初花期开始每7d~10d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种子饱满。根据土壤墒情灌水,灌水原则是见干见湿,保持土壤湿润。条件适宜地区推荐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生长盛期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病、黄叶,以改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摘去中部以上的嫩荚促使留种荚籽粒饱满;挂起下部荚,以防触地烂腐。5.5病虫害防治5.5.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5.5.2防治措施5.5.2.1农业防治可采取如下农业防治措施:——轮作换茬,与非豆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将前茬作物的病叶、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保持田间清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防止土壤盐渍化;——科学整枝。DB5107/T92—202145.5.2.2物理防治可采取如下物理防治措施:——银灰地膜覆盖趋避蚜虫;——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黄板规格25cm×40cm,每667m2悬挂30张~40张;——悬挂蓝板诱杀蓟马,蓝板规格20cm×30cm,每667m2悬挂25张~30张;——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设施通风口和棚门覆盖防虫网。5.5.2.3生物防治利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新植霉素防治细菌性疫病;桉油精防治豆荚螟。5.5.2.4化学防治应严格执行GB/T23416.7-2009中的规定,注意交替使用农药。豇豆病害主要为锈病,其次为疫病、枯萎病和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是蚜虫、豆荚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药剂见附录A。5.6去杂去劣5.6.1苗期剔除生长过弱、病苗和生长不一致的植株。5.6.2花期根据生长习性、茎色、叶形、叶色、花瓣颜色等逐行检查,将生长习性、茎色、叶形、叶色以及花瓣颜色与本身品种特性不同的植株整株拔掉。5.6.3结荚期在结荚期根据豆荚形状、皮色、长短、结荚率去杂,将豆荚形状、皮色、荚皮特征、豆荚长度、豆荚肉厚与本身品种特性不同的植株整株拔掉。5.6.4病株整个生长期拔除对锈病、枯萎病、根腐病、炭疽病等抗病性差的植株。5.7收种5.7.1采收选择生长健壮,始花节位低,豆荚双荚、粗细均匀的中、下部豆荚留种。当豆荚发白、发泡、变皱、变软、不易折断,手捏豆粒可以活动时即可采收种荚,成熟一批收获一批。5.7.2晾晒脱粒采收回的种荚带荚皮放在通风干燥的阴处晾干,勤翻动,使之上下均匀干燥。待种子水分晾干时,脱粒去除种荚皮、瘪粒或发霉粒,并及时晾晒。5.7.3清选入库种子含水量<8%后及时清选、入库、贴标签(注明品种名、生产年份、产地)。DB5107/T92—202155.8质量控制5.8.1种子质量检验按GB/T3543(所有部分)中的规定执行。5.8.2种子贮藏按GB/T7415中的规定执行。D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