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循环水处理应用技术规范_第1页
淡水养殖循环水处理应用技术规范_第2页
淡水养殖循环水处理应用技术规范_第3页
淡水养殖循环水处理应用技术规范_第4页
淡水养殖循环水处理应用技术规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150

CCSB51

CASME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SMEXXXX—XXXX

淡水养殖循环水处理应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applicationofrecirculatingwatertreatmentinfreshwater

aquaculture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发布

T/CASMEXXXX—XXXX

淡水养殖循环水处理应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淡水养殖循环水处理的环境条件、养殖池要求、水处理流程、水处理技术要求、配套

设施以及注意事项。

本文件适用于淡水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J35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安装技术规范

HJ35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验收技术规范

HJ35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运行技术规范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0004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循环水养殖recirculatingaquaculture

利用机械、生物、化学和自动控制设备等现代技术将养殖水处理后循环使用,并对养殖过程全面控

制的生产方式。

4环境条件

应选择安静、周边无污染源的环境,场地符合NY/T5361的规定。

水源充足,水源水质符合NY5051的规定,水体不应使养殖对象带有异色、异臭、异味,水面不

应出现明显油膜或浮沫,pH在6.5~8.5之间,溶解氧任何时候不应低于3mg/L,三分之二的时间应保

持在5mg/L以上。

交通便利,供电设施完善。

建设地点不应占用基本农田,所用土地应符合设施农业用地规定。禁止建设在禁养区内,建设在限

养区内的水产养殖,应根据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要求建设尾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限

养区内排放标准后排放。

5养殖池要求

5.1宜采用混凝土、玻璃钢等结构,以圆形池、方形圆角池为宜。

5.2池内壁应平滑,表面涂覆易清洗、防渗漏、不脱落的环氧涂料或油漆。

5.3养殖池面积30m2~50m2,水深1.0m~1.5m。池底呈圆锥状,坡度8%~10%,排水口设在池底

中央,应带有防逃帽。

5.4处理后循环水进水口宜设在池上方,进水水流方向与鱼池圆切线成45°角。

5.5溢水口宜设在池中间或池侧。

5.6循环水量8次/d。

1

T/CASMEXXXX—XXXX

6水处理流程

养殖池中的水经微滤机过滤去除悬浮固体颗粒物质后进入蓄水池,通过生物滤池的氧化与降解进入

泡沫分离器,经泡沫分离器去除养殖水体中的细小颗粒物后,再经过消毒,水体重新进入养殖池,尾水

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淡水养殖循环水处理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淡水养殖循环水处理流程图

7技术要求

微滤机过滤要求

7.1.1微滤机入水口与养殖池回水主管道的出水口连接,过滤养殖池排出的悬浮固体颗粒物质后进入

蓄水池。按1kg饲料产生0.5kg固体颗粒物的处理能力配置固体物去除设备。

7.1.2微滤机的水处理量应根据循环系统的规模选择,与循环泵的流量一致或略大于循环泵流量。

7.1.3微滤机滤片的网目数为325目~120目,对应过滤精度为40µm~140µm。

7.1.4养殖水经微滤机过滤后,水中大于过滤精度的颗粒物去除率应≥85%。

7.1.5微滤机反冲洗用水为过滤后的清水或自来水,水压≥0.6MPa。

循环泵要求

7.2.1循环泵是整个系统的水循环动力设备,其流量大小决定了养殖水的日交换次数(全量/日)。

7.2.2循环水养殖系统应配备蓄水池,蓄水池与整个养殖水体的比例≥1:10。

7.2.3应根据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规模和养殖密度,确定循环泵的扬程、流量和功率,循环泵扬程≥5m。

7.2.4循环泵应采用变频器控制输出功率和水流量,在生物量较小时循环泵以较小功率和流量运行,

养殖容量满负载时以泵的额定功率运行,可达到节能的目的。

7.2.5当养殖密度为8kg/m³~10kg/m³,水循环流量≥12个循环量/d;当养殖密度为5kg/m³~18kg/m³,

水循环流量应达到8~10个循环量/d。

生物滤池的设计及要求

7.3.1生物滤池规格

生物滤池为长方形,宽度和深度均应在3m以内,长宽比为黄金分割值(1:0.618)。

7.3.2生物填料

2

T/CASMEXXXX—XXXX

生物滤池承载生物填料,有一级、二级及三级,总体积为养殖水体的35%~40%,生物填料实际投放

量应根据养殖品种对水质要求及其摄食能力作适当调整。一级滤池为滴滤池,位于二、三级滤池上方,

占滤池总面积的1/5~1/3,宜放置固定床填料,添加量占该滤池体积的80%~90%。2级与3级滤池宜投放

比表面积大于800m2/m3塑料环或新型海绵等移动床填料,添加量占滤池体积的25%~35%。

7.3.3水流态

生物滤池水流态通过池形、进出水口位置和充气三种方式调控。由一级滤池滴滤进入二级滤池,二

级、三级滤池之间设计成“上进底出”和“下进上出”的形式,让养殖水在生物滤池内成波浪式流动。

7.3.4供气

采用充气管或曝气盘供气,并固定于生物滤池池底。如采用充气管,其直径2.6cm,管间距30cm,

充气孔向下,气孔直径0.4mm~2.0mm,孔间距20cm,外接罗兹鼓风机。

7.3.5pH调节

可通过添加石灰水、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方式调节pH,使淡水养殖pH稳定在6.5~8.5。

泡沫分离技术要求

7.4.1泡沫分离器宜放置于生物滤池后,也可根据工艺需求置于生物滤池前。

7.4.2泡沫分离器的水处理量与循环泵的流量一致或略小于循环泵的流量

7.4.3目前市场上定型产品的入水口直径范围为63mm~250mm,出水口直径为100mm~350mm,流量范

围为20m³/h~300m³/h。系统养殖水体和循环水量较大,单台泡沫分离器不能满足处理能力时,可多

台并联使用。

消毒

7.5.1紫外杀菌消毒

常见规格为长1.2m,宽1m。垂直布置紫外灯管,常用功率75W~125W、光波254nm,灯管间距5

cm~15cm,紫外线照射剂量为10mj/cm2。功率应根据单位流水量确定,以6W/m³·h~10W/m³·h为

宜。

7.5.2臭氧杀菌消毒

通过微气泡射流泵或纳米增氧盘等将臭氧添加到水中,浓度0.08mg/L~0.20mg/L,接触时间10s~

30s。臭氧添加量按每千克饲料0.025kg~0.045kg计算。臭氧消毒后,应配置紫外消毒,分解残留臭

氧,避免对养殖生物造成影响。

增氧

7.6.1循环水养殖系统可采用空气和纯氧增氧。

7.6.2空气增氧采用罗茨风机、涡旋式鼓风机等设备提供气源,养殖池内采用曝气石、曝气管、曝气

盘等设施实现气水混合与增氧。

7.6.3纯氧增氧的气源为液态纯氧或制氧机,通过氧锥、U型管增氧机和微孔曝气石(孔径小于5µm)

等设施实现纯氧的释放、混合与增氧。

水温调控装置

7.7.1水温调控装置包括水源热泵、空气能热泵、生物质锅炉及配套的热能循环系统等。

7.7.2具备保温车间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宜配置水温调控装置。水源充足且水温较高地区,优先采用水

源热泵,气温适中地区可采用空气能热泵,低温期较长地区可采用生物质锅炉。

尾水处理

循环水养殖尾水应通过沉淀池、生物处理池或人工湿地系统等处理,达标后进入自然水体。淡水养

殖排放水指标应符合SC/T9101。

3

T/CASMEXXXX—XXXX

8配套设施

养殖水质监测

8.1.1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应监测养殖池中水温、盐度、溶解氧、pH、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

8.1.2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技术规范符合HJ353,验收技术规范符合HJ354,运行技术规范符合

HJ355。

8.1.3各项水质指标应符合NY5051的要求,未达要求的水质指标应采取自动或人工手段干预控制。

8.1.4循环水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按SC/T0004的规定执行。

视频监视

养殖车间内应配备视频监视设施,布点应能覆盖所有养殖设施。监视系统的显示器应集中布置在独

立的监控制或值班室室内。

灯光系统

安装管理灯与操作灯两套灯光系统。每4池设一支日常管理灯,每支15w,为弱灯光系统,投喂、

巡池等日常管理时使用。每2池设一支操作灯,每支40W,为强灯光系统,分苗、倒池等精细操作时使

用。特殊情况如室内养虾,需要补充模拟日光光源。

备用供电设施

配备备用发电机2套,可在停电时自动切换。

警报设备

当停电、停气、断流、以及溶氧、水位等出现异常时,现场声光警报设备发出相应警报信号。

消防设施

场区内升压站、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