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分子 原子(解析版)_第1页
第11课 分子 原子(解析版)_第2页
第11课 分子 原子(解析版)_第3页
第11课 分子 原子(解析版)_第4页
第11课 分子 原子(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分子原子目标任务预习导学自主梳理►分子►原子►用分子原子观点看物质变化效果检测探究提升►环节一人类对分子和原子的探究►环节二用分子原子观点看物质变化►环节三原子►环节四分子构成和微粒模型课堂总结强化训练001目标任务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初步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知道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微粒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2.初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并用微观微粒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002预习导学自主梳理一、分子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2.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1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二、原子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保持铁化学性质的微粒是铁原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3.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能直接构成物质。4.从分子的观点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三、用分子原子的观点看物质的变化1.从微观角度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分子种类是否发生改变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就是化学反应的实质。3.在物理变化中,如水的三态变化,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是分子间空隙发生改变。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效果检测1.分子与原了的本质区别是()A.分了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没有D,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答案】B【详解】A.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这不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不符合题意;B.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原子不可分,这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符合题意;C.分子、原子间都有间隔,不符合题意;D.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不能笼统地比较大小,一般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 B.金刚石 C.氮气 D.铜【答案】C【解析】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符合题意;D、铜由铜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A。3.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 B. C. D.【答案】A【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气分子,而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选A。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A.分子的空隙发生改变 B.分子的运动速度改变C.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答案】D【解析】A、分子的空隙发生改变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B、分子的运动速率改变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故C错误;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发生了破裂,原子发生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分子,故D正确。故选D。5.小明做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后,对反应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A.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解为原子B.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为水分子C.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答案】D【解析】A、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氢气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气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故A正确;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为水分子,故B正确;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水,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D。6.下列有关分于和原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答案】B【解析】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C、分子比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是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其它原子的质量大,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铁原子,不符合题意;D、分子和原子间均有空隙,不符合题意。故选B。7.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答案】C【解析】A、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微粒,且该微粒中只有一种原子,属于纯净物物中的单质,故A错误;B、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微粒,且该微粒中有两种原子,属于纯净物物中的化合物,故B错误;C、图中只含有两种物质微粒,属于混合物,C正确;D、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微粒,且该微粒中只有一种原子,属于纯净物物中的单质,故D错误。故选:C。8.(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下列实验中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的事实是()A.水变成水蒸气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蔗糖与水形成糖水D.降温条件下氧气变成液氧【答案】B【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验证分子可以再分必须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蔗糖与水形成糖水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降温条件下氧气变成液氧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9.(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中考一模)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用“”表示氮原子,“”可表示的微粒名称是____。【答案】①.二氧化碳分子②.氮分子【详解】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表示氮原子,“”可表示的微粒名称是氮分子,故填:二氧化碳分子;氮分子。1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间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加热氧化汞时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请回答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A→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由该变化的微观过程可以推知,一切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都是__________发生变化,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答案】(1)①.氧化汞汞+氧气或HgOHg+O2②.分解反应(2)氧化汞分子在加热条件下,被分裂为汞原子和氧原子(答案合理即可)(3)①.分子②.原子【解析】(1)由加热氧化汞时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转化为氧气和汞单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氧化汞汞+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gOHg+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转化为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2)由加热氧化汞时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A为氧化汞分子、B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所以A→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氧化汞分子在加热条件下,被分裂为汞原子和氧原子。(3)由该变化的微观过程可以推知,一切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都是分子发生变化,原子不发生变化。003探究提升►环节一人类对分子和原子的探究情境材料1分子的起源最早提出比较确切的分子概念的化学家是意大利阿伏伽德罗,1811年他发表的分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分子则是在游离状态下单质或化合物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质点。分子是由原子组成(构成)的,单质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不同物质的分子中各种原子进行重新结合。”分子的发展自从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化学家都把分子看成比原子稍大一点的微粒。1920年,德国化学家施陶丁格开始对这种小分子一统天下的观点产生怀疑,他的根据是:利用渗透压法测得的橡胶的分子量可以高达10万左右。他在论文中提出了大分子(高分子)的概念,指出天然橡胶不是一种小分子的缔合体,而是具有共价键结构的长链大分子。苯分子图像【资料】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猜想:大块物质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他把这种物质叫做“原子”,意思是这种粒子是不可再分割的。科学家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研究发现,物质的可以分成十分细小的微粒,但如果一直的分下去物质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如水分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失去了水的性质了,也就是说水已经不是水了)于是科学家们就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分子。问题探究1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回答:1.古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把组成物质的微粒叫原子,意思是不可再分割2.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把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分子。3.我们把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分子4.从苯分子图像可以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也说明分子的性质是分子之间有空隙5.任何物质都极微小的子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把这些粒子叫做()A.分子B.原子C.中子D.质子【答案】A要点归纳一、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大块物质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二、分子1.定义: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特点: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二、原子1、原子还能再分。2、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典例精讲【典例1】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其主要论点有: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③同类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从现代观点看,这三点不正确的是()A.②B.①②C.②③D.①②③【答案】【解析】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故①错②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②错.③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同一类原子只能说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即原子的质量也不一定相同;故③错.故选D.【典例2】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顺序正确的是()①道尔顿原子模型②汤姆生原子模型③卢瑟福原子模型④电子云模型.A.①③②④B.④①②③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①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②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③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④1913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故选D.【典例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如图所示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的.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即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些在当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你在初中阶段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______;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______.(2)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________【答案】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没有发现核外电子是绕核不断运动的D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合理即可)【详解】(1)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电子很小,通过高速运动占据了原子核外相对很大的空间,故原子不是实心球体,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认为原子中带正电荷的部分均匀地分散在原子中,没有发现核外电子是绕核不断运动的;(2)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过了无数自我否定,因此逐渐接近事实真相,可见,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环节二用微粒观点看物质变化问题探究1水蒸发电解水思考与交流:观察上述两个变化过程,填写下表:变化过程水蒸发电解水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分子种类改变分子种类不变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变化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___________。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没有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二、化学变化中微粒的变化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1.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______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______发生变化。3.在化学变化中,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可以不会原子三、分子和原子区别和联系微粒分子原子定义保持物质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分裂化学变化中原子______分裂相同点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都有间隔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与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所有原子都比分子小。【答案】化学性质化学变化能不能要点归纳典例精讲【典例1】(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检测)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原子都是由质、中子和电子构成的C.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答案】B【详解】A、分子、原子都是微观粒子,微观粒子总是在不停运动,选项正确;B、氢原子中没有中子,选项错误;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选项正确;D、物质可以由分子直接构成,也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而分子一定都是由原子构成,选项正确。故选B。【典例2】(甘肃省庆阳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此图不能说明的是A.图中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答案】D【详解】A、由图可知,各物质都是分子构成,A正确。B、反应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B正确。C、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C正确。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以再分,D错误。故选:D。【典例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时集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答案】B【详解】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例如水分解,分子数目增加,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形成新的分子,故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会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氧分子,无数氢分子聚集形成氢气,无数氧分子聚集形成氧气,故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环节三原子情境材料3【资料】\t"/item/%E5%8E%9F%E5%AD%90/_blank"原子论是元素派学说中最简明、最具科学性的一种理论形态。英国自然科学史家\t"/item/%E5%8E%9F%E5%AD%90/_blank"丹皮尔认为,原子论在科学上“要比它以前或以后的任何学说都更接近于现代观点”。原子论的创始人是\t"/item/%E5%8E%9F%E5%AD%90/_blank"古希腊人\t"/item/%E5%8E%9F%E5%AD%90/_blank"留基伯(公元前500~约公元前440年),他是\t"/item/%E5%8E%9F%E5%AD%90/_blank"德谟克利特的老师。古代学者在论及原子论时,通常是把他们俩人的学说混在一起的。留基伯的学说由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发展和完善,因此德谟克利特被公认为原子论的主要代表。\t"/item/%E5%8E%9F%E5%AD%90/_blank"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或根本元素是“原子”和“虚空”。“原子”在希腊文中是“不可分”的意思。德谟克利特用这一概念来指称构成具体事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微粒。原子的根本特性是“充满和坚实”,即原子内部没有空隙,是坚固的、不可入的,因而是不可分的。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原子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它的惟一的运动形式是“\t"/item/%E5%8E%9F%E5%AD%90/_blank"振动”,原子的体积微小,是眼睛看不见的,即不能为感官所知觉,只能通过理性才能认识。经过二十几个世纪的探索,科学家在17世纪~18世纪通过实验,证实了原子的真实存在。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J.道尔顿在进一步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原子学说。这种原子学说的提出开创了化学的新时代,他解释了很多物理、化学现象。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t"/item/%E5%8E%9F%E5%AD%90/_blank"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t"/item/%E5%8E%9F%E5%AD%90/_blank"质子和电中性的\t"/item/%E5%8E%9F%E5%AD%90/_blank"中子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许多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资料】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曾指出: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构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墨了指出:“非半弗,则不动,说在端”,意思是说“不能分成两半的东西是不能砍开的,也就对它不能有所动作,它便是端了”,1803年,英国科学道尔顿借用“原子”概念,创立原子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创立分子学说,指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的对子轰击金落,发现了原子核1919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在实验中发现了质子1932年,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实验发现了中子,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问题探究3原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能直接构成物质。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填序号)A.氯化钠B.铜C.氢气(2)材料中能够纠正道尔顿的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这一观点的科学事实是(3)下列有关人类对原了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了的真实存在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了的内部结构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了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答案】(1)B(2)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3)ACD【详解】(1)A氯化钠由离子、氯离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铜由铜原子构成,此选项符合题意;c.气气由氢分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选B。(2)材料中能够纠正道尔顿的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这一观点的科学事实是: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3)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此选项正确B.扫描隧道显微镜不能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只能确定原子可再分,此选项错误;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此选项正确;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此选项正确。故选ACD通过反应示意图回答问题:(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2)用:A汞原子;B氧原子;C氧原子和汞原子;D氧化汞分子;E氧分子,填空(填字母)①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②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如上图所示变化中______发生变化,______没有变化(填字母)。【答案】分解反应DEADC要点归纳典例精讲【典例1】(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邹平镇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其主要论点有: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③同类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用现代原子观点来看,这三点中不正确的是A.只有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 D.①②③都不正确【答案】D【详解】①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错误;②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错误;③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同类原子质子数同,但中子不一定相同,故同类原子质量不一定相同,错误。故选D。【典例2】(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真题)“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C.原子大小 D.分子间隔【答案】D【解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气液化是氢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但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D。【典例3】(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生成物有两种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答案】D【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则原子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环节四分子构成和微粒模型问题探究4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2)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微观vs构成提到微观粒子时,必须搭配“构成”,不能用“组成”。如“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不能说成“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组成的”。提到微观粒子时,必须搭配“构成”,不能用“组成”。如“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不能说成“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组成的”。要点归纳典例精讲【典例1】(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白塔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五、六单元考试)“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圆满完成任务,向地面发回数量堪称史无前例的图像和数据,为人类探索火星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1)“凤凰”号探测发回的最新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______(填标号)。【答案】(1)b【解析】水由水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即1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所以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模型b,故填b。【典例2】(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港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下列各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C. D.【答案】B【详解】A、由图知该粒子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错误;B、由图知该粒子是由两种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正确;C、由图知该粒子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D、由图知该粒子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故选:B。【典例3】(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D【详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故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正确;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正确;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正确;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错误。故选D。【典例4】(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中考三模节选)化学是从微观层次研究物质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分子在固体界面上的吸附和解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0℃的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①用化学用语表示图中微粒模型A:______B:______【答案】①.HCl②.H2O【解析】①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A:是氯化氢分子表示为HCl,B:是水分子表示为H2O;【典例5】(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中考一模)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变化才能揭示变化的本质。(1)如图甲所示,上面集气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瓶中装有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当抽去中间玻璃片,一段时间后变成图乙,图甲到图乙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根据图2解释由金刚石变为石墨的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图3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从微观的角度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3)请在图4的方框内画出相应的微粒模型图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4)根据图5另写一个与该反应的微观实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答案】(1)①.物理②.化学(2)分子间有间隙(3)①.②.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4)【解析】(1)图甲到图乙是空气和二氧化氮混合的过程,微观上分子互相运动到对方的间隔中,而分子本身没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虽都由碳原子构成但属于不同物质,故由金刚石变为石墨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2)如图所示,从微观的角度可以获得的信息是:分子间有间隙;(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反应时水分子分解出4个氢原子,根据水通电分解出氢气和氧气,故在图4的方框内应画出两个氢分子,故填:;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4)由图5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则氯化铜与氢氧化钾的反应与该反应的微观实质相同,氯化铜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是:。004课堂总结005强化训练1.(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D.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答案】D【详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也可以被完全反应,说法正确;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说法正确;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相同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法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答案:D。2.(2023·河南南阳·校考三模)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铁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A.氯化钠 B.硫酸铜 C.氨气 D.铜【答案】D【详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3.(2023·重庆沙坪坝·重庆一中校考二模)下列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 B.物质的化学性质只能由分子保持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分子之间没有间隙【答案】A【详解】A、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物质,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只能由分子保持,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原子保持,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离子保持,错误;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错误;D、微粒间存在间隙,分子间存在间隔的,错误。故选A。4.(2023·广西南宁·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模拟预测)物质由微粒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D.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答案】B【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A正确;B、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故C正确;D、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故D正确。故选B。5.(2023年山西省中考)在一定条件下,图1的微粒之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微粒用符号表示正确的一个选项是A.H2O B.OH C.H2O2 D.H2【答案】A【详解】图2中,存在的微粒有H2O、O2,其中氧气为反应的剩余物,所以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微粒符号为H2O。故选A。6.(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南宁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2种物质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答案】B【详解】A、由图知,反应前后一样的分子是剩余不参加反应的,所以该反应只有1种生成物,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B符合题意;C、由图知,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6:2=3:1,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氧气 B.水C.氯化钠 D.金刚石【答案】C【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B、水由水分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符合题意;D、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2023·云南丽江·统考二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气体受热膨胀——分子体积变大B.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C.品红溶液加入水中,整杯液体变色——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说明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答案】A【详解】A、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A错误;B、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B正确;C、品红溶液加入水中,整杯液体变色,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品红会均匀分散到水中,故C正确;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说明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D正确。故选A。9.(2023·湖北咸宁·校联考模拟预测)在某密闭容器中,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o”代表氢原子,“代表

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变化Ⅰ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在变化Ⅱ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C.变化Ⅱ中发生了分解反应D.变化Ⅱ中保持不变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答案】D【详解】A、由变化Ⅰ中微粒的变化可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说法正确;B、在变化Ⅱ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B说法正确;C、由变化Ⅱ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C说法正确;D、由变化Ⅱ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Ⅱ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变化Ⅱ中保持不变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D说法错误;故选:D。10.(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二模)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可以B.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答案】B【详解】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O2,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Fe,说法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说法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在物理变化中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说法错误;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错误;答案:B。11.(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实验中学2022-2023上学期10月月考)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分为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结合成新的分子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答案】D【详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也可由同种原子构成,如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反应前,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反应后,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与反应后中间的图示明确表示出分子分成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反应前为水分子,反应后为氢分子和氧分子,错误。故选D。12.(2023年广西贵港市二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答案】B【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选项错误;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铁由原子构成,水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选项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选项错误;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是混合物,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选项错误。故选B。13.(2023·重庆·模拟预测)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模型有利于认识分子结构 B.氧分子模型图是轴对称图形C.CO2中两个氧原子不直接相连 D.CO2中含有O2【答案】D【详解】A、分子结构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记忆和理解物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氧分子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位于氧原子连接位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分子中两个氧原子分别连接在碳原子两侧,故CO2中两个氧原子不直接相连,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氧分子是构成氧气微粒,故CO2中不含中含有O2,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4.(2023·北京·模拟预测)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中国空间站密封舱内的“空气”与地面大气的组成基本一致。下列微粒示意图能够大致表示舱内大气的主要成分的是A. B. C. D.【答案】B【分析】根据空气的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结合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分子个数比,氮气、氧气分子数目比=4:1,空气中各成分是均一地混合在一起,不会分层。【详解】A、该图中氮气、氧气分子数目比=4:1,各成分不是均一地混合在一起,错误;B、该图中氮气、氧气分子数目比=4:1,空气中各成分是均一地混合在一起,不分层,正确;C、该图中氮气、氧气分子数目比不等于4:1,错误;D、该图中氮气、氧气分子数目比=4:1,各成分不是均一地混合在一起,错误。故选B。15.(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邹平镇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下列微粒属于纯净物的是A. B. C. D.【答案】D【详解】A、由图可知,A中含有两种分子,即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B中含有两种微粒,即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C中含有两种分子,即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D中含有一种分子,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选项正确。故选D。1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2022-2023下学期6月月考)根据下列图示,判断对错:(1)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2)反应中需要补1个氢原子和1个氯分子。()(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都不变。()(4)氯化氢分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5)氯化氢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6)1个氯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7)氯化氢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1。()(8)反应前到反应中的变化实质为: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9)反应中到反应后的变化实质为:每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结合成1个氯化氢分子。()(10)比1个氢分子多10个质子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错误(5)正确(6)正确(7)错误(8)正确(9)正确(10)正确【解析】(1)由图可知,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正确;(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H、Cl的个数分别是2、2,反应中只含1个氢原子,每个氢分子分为2个氢原子,每个氯分子分为2个氯原子,故反应中需要补1个氢原子和2个氯原子,错误;(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正确;(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子由原子构成,故氯化氢分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是中子数,错误;(5)由化学式HCl可知,氯化氢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正确;(6)由氯气的化学式Cl2可知,1个氯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正确;(7)氯化氢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35.5=2:71,错误;(8)由图可知,反应前到反应中的变化实质为: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正确;(9)由图可知,反应中到反应后的变化实质为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结合为1个氯化氢分子,正确;(10)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1个氢分子的质子数为2,故比1个氢分子多10个质子的原子含12个质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2,故其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正确。17.(山东省烟台招远市2022-2023下学期期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出发。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____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而形成的。②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_____(填微观粒子名称)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③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a.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以促进水的分解;b.水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6O2+X,则X的化学式:______。④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乙醇(C2H5OH)俗称酒精,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乙醇的认识:①从类别上看,乙醇属于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②从微观上看,1个乙醇分子由___个原子构成。③从变化上看,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则产物分别是____(填化学式)。(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示:“●”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过程(填“I”或“I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答案】(1)①.氢、氧两种元素②.水分子③.电④.C6H12O6(2)①化合物②.9③.H2O、CO2(3)①.Ⅰ②.【解析】(1)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②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③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C、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6、12、18,反应后C、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0、0、12,则X的化学式:C6H12O6;(2)①乙醇(C2H5OH)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②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故1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乙醇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乙醇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故乙醇完全燃烧生成的两种常见的氧化物为:CO2、H2O;(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过程I中,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三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8.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