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分析嘿,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第17课《昆明的雨》,这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经典篇章。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细腻的描写,感受作者对昆明雨的热爱之情。我们之前学过《背影》、《荷塘月色》等课文,对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有所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比学习,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雨的奇妙世界吧!🌧️🍃核心素养目标1.提升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昆明的雨》的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度。
2.增强文化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地域文化的特色,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3.锻炼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情分析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然而,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对昆明雨的描写可能缺乏直观感受。在知识层面,学生对描写自然景物的修辞手法有所了解,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可能存在困难。在能力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强,但写作时往往缺乏创意和个性化表达。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对课文中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行为习惯上,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昆明的雨》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设计“雨中漫步”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昆明雨中的生活场景,增强互动与参与感。
3.利用多媒体展示昆明雨的图片和视频,直观呈现雨的形态和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4.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昆明雨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交流与思维碰撞。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昆明的雨》这篇美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昆明雨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场雨带给我们的美好吧!
【新课导入】
1.**朗读课文**
-同学们,请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朗读《昆明的雨》。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感受作者对昆明雨的热爱。
2.**提问引导**
-读完课文后,请大家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与雨有关的景物和事物?
【探究课文主旨】
1.**分析文章结构**
-同学们,这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2.**探讨文章主题**
-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主题是赞美昆明雨的美丽。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来表现这一主题的呢?
3.**分析修辞手法**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例如,文章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全文侧重点分析】
1.**描写手法**
-同学们,文章中描写了昆明雨的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感受雨的美丽?
-例如,文章通过描写雨中的景色、雨中的生活、雨中的情感等,展现了昆明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情感表达**
-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昆明雨的热爱?
-例如,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雨中的细节,表达了对昆明雨的喜爱和赞美。
【实际教学内容】
1.**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文章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昆明雨如此喜爱?
-你认为昆明雨对你有什么启示?
2.**写作练习**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写一下你所在城市的一场雨。注意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你对这场雨的感受。
【总结与反思】
1.**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昆明的雨》的主题和写作特色。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感受到自然美景的魅力,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2.**反思与拓展**
-请同学们思考,除了昆明雨,还有哪些自然美景值得我们赞美?我们可以如何将这些美景融入我们的写作中?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发现美、感受美,并将美传递给更多的人。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回家后,阅读一篇描写自然美景的课文,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其中的美景描写下来。
2.收集家乡的雨景图片,制作成一份以“家乡的雨”为主题的摄影作品。
【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写作练习:检查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意。
3.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昆明雨文化**:介绍昆明作为“春城”的气候特点,以及昆明雨的文化内涵,如昆明雨的民俗活动、雨具文化等。
-**中国地理气候**:通过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雨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如江南的梅雨、青藏高原的雪雨等。
-**文学作品中的雨**:搜集和介绍其他文学作品中对雨的描写,如《雨巷》、《雨夜的琴声》等,对比分析不同作者对雨的不同表现手法。
2.**拓展建议:**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雨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边城》、《骆驼祥子》等,通过阅读了解不同作家笔下的雨景描写。
-**实地考察**: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到户外观察和体验不同天气下的雨景,如春雨、夏雨、秋雨等,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写作实践**:指导学生以“雨”为题材,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诗歌、散文或小说,通过写作提升对雨景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视频、音频等,让学生观看雨的科普视频,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科学知识。
-**跨学科学习**:结合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雨的相关知识,如雨与农业的关系、雨与历史事件等。
-**小组合作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关于雨的文化研究项目,如制作雨的科普手册、设计雨的环保活动等。
-**艺术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与雨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等,通过艺术作品感受雨的美丽和情感表达。典型例题讲解在《昆明的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昆明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美景。以下是对文章中几种描写手法的典型例题讲解,以及相关的补充和说明。
1.**例题:**
-文章中,作者用“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蒸发了”来比喻昆明雨的短暂。请分析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点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将雨的短暂与大海的辽阔进行对比,形象地表现了昆明雨的渺小和转瞬即逝的特点。这种比喻手法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雨的瞬间之美,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例题:**
-文章开头,作者写道:“昆明的雨,是美丽的。”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赞美昆明雨的美丽。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为后文的详细描写做好了铺垫。
3.**例题:**
-文章中,作者多次提到“雨丝”、“雨珠”等词语,请分析这些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案:**
-这些词语是作者对雨的细节描写,通过“雨丝”、“雨珠”等形象的词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雨的细腻和轻柔。这种细节描写使得文章对雨的描绘更加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4.**例题:**
-文章结尾,作者写道:“我怀念昆明的雨。”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这句话是作者对昆明雨的深情告别,也是对全文的总结。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的留恋和怀念,使文章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例题:**
-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比昆明雨和其他地方的雨,突出了昆明雨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案:**
-例如,作者在描述昆明雨时写道:“昆明的雨,细细的,密密的,斜斜的。”而在对比其他地方的雨时,则提到:“别的地方的雨,大都是急促的,一阵一阵的。”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昆明雨的细密和温柔更加鲜明,突出了昆明雨的独特之处。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对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有较好的理解。
-部分学生在朗读时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节奏和情感,展现了良好的朗读技巧。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成果丰富,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章中的描写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各小组的展示形式多样,包括PPT演示、角色扮演、绘画等,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涵盖了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知识点。
-学生们的测试成绩总体良好,能够正确回答大部分问题。
-部分学生在对文章细节的理解上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指导。
4.**写作练习反馈:**
-学生们的写作练习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学生们的写作内容丰富,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对雨的感受。
-部分学生的写作存在结构不够清晰、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的问题,需要加强指导。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课堂表现,教师将给予口头表扬,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发言。
-针对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将提出改进建议,如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展示效果。
-针对随堂测试,教师将对错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针对写作练习,教师将提供具体的修改意见,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教师将定期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教学反思与总结嘿,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昆明的雨》,我觉得这节课挺有收获的。现在,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谈谈我的教学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觉得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我发现,这种方式挺有效的,学生们在讨论环节都很活跃,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者不自信,在讨论中不太敢发言。所以,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营造一个鼓励大家发言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然后,我在教学策略上,特别强调了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我发现,学生们对这部分内容挺感兴趣的,通过分析文章,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是,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分析修辞手法时,还是有些吃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手法还不够熟悉。所以,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们通过具体案例来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管理方面,我注意到课堂纪律整体不错,但还是有少数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护,比如通过设置一些小奖励来激励学生保持专注。
至于教学效果,我觉得总体上是满意的。学生们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写作练习也完成得不错。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分析文章时,还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文本分析。
接下来,我想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做一个客观的评价。首先,在知识方面,学生们对《昆明的雨》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次,在技能方面,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所提升。最后,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们对自然美景有了更多的关注和热爱。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课堂讨论环节的时间控制得不够好,有些学生发言时间过长,导致其他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对学生的个别指导还不够细致,有些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答。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优化课堂时间分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阿拉山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考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茂名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 广东省广州市东环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无答案)
- 社区管理与服务实践课件
- 社区画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重庆市九龙坡区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社区消费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水声传感器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25年小学教研室教学计划
- 2025年上海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模板
- 手术室护理业务学习
- 贩卖人口罪与强迫劳动罪
- 新员工入职职业道德培训
-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安全培训
- 宽带宣传活动方案
- 电缆生产工艺全解析
- 婚内债务隔离协议书范本
- 新生儿暖箱使用操作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