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_第1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_第2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_第3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_第4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课题《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课时)授课教师

课程标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时诵读的一首古诗。作者常建仕途失意,游山玩水以排解心中忧愁,至破山寺,兴之所至,题诗于后禅院。全诗以简单明白的笔触写景,旨在写意,充满禅味,引人深思。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学习本首诗歌作品,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积累的诗歌学习方法,体会诗歌的意蕴,感悟意境,把握主旨情感。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诗歌大意;2.体会诗歌的意蕴,感悟意境;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蕴,感悟意境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一、展示图片,情景渲染,导入课题亲爱的同学们,看到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是否也跟老师一样,感觉清新宁静,忍不住想沿着这蜿蜒小道继续通往竹林更幽深僻静的地方?那么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我们这种想法,是什么呢?对的,同学们反应很快,就是“曲径通幽"。这个成语恰好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题破山寺后禅院》。

讲授新课二、认识人物常建是盛唐著名诗人,与王昌龄同榜进士,皆为好友,他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他的作品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他诗歌风格简洁洗练,这一特点,在今天学习的诗歌《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也有体现。三、解题1.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这个题目,从题目上这个“题”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题壁诗,古人喜欢在墙壁上写诗,我们小学的时候就学过苏轼的《题西林壁》。2.破山寺,指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是南齐时候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改建的,到唐已属于古寺。展示图片3.这座破山寺非常有名,历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为它写诗吟咏,且佳作很多,但常建的这首诗,却与别人不一样,构思非常独特,不仅写了破山寺,他还写了“后禅院”,后禅院是僧人住的房舍。这样的关注点显得很不寻常,如此不同寻常的关注点怎么写呢?我们继续学习。四、诵读诗歌,把握大意《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接下来,请同学听范读,在听读前,请留意课本旁批注释,特别提醒

关注“万籁"和“钟磬”的读音、写法,“万籁"是指各种声响,“钟磬”指佛教法器,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同学们,听完这首古诗歌,你脑海里留下了哪些景像?有古寺、高林、禅房、花木、鸟儿、或许还有钟磬等等;那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常建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画面吗?大意:清晨,进入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丛林。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幽静的远方,禅房掩映在一片繁花树木之中。山光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倒影,使人的心境得到净化。一切声音都消失了,只听到寺院里撞击钟磬发出悠扬的声音。同学们,你完成任务了吗?五、品读诗句(一)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联点出诗人出行的时间清晨、地点古寺,描写出环境清幽宁静。同时,“清晨”对“初日”,“古寺”对“高林”,对仗工整,自然而然。其中,请大家特别关注“入”和“照"两字,“入“字,既写出古寺美景之幽远;诗人清晨一大早就入寺,还说明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照”字体现旭日东升阳光洒满丛林,一片勃勃生机,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从首联来看,诗人是带着欣喜期待的心情踏入这佛门圣地,那么我们也带着这种心情跟着诗人的脚步继续前行吧。(二)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结合图片来看,蜿蜒小路,清幽宁静;繁花盛开,生机盎然,景致是不是特别美!这一联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成语“曲径通幽”的出处,而且啊,这一联历来被人称道,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我们来试着找一找。(1)此联由“径"禅房”“花木"三个景象组成,分别用“曲”“幽"“深”来形容,诗歌意蕴悠长。(2)“曲"说明了小路蜿蜒,层次多,景致深。“幽”体现了环境清幽、僻静。“深"写出了花木繁盛,更进一步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氛围。(3)诗人抓住这些特殊的静景更能凸显后禅院四周环境的清幽雅致,这种手法我们称作“以静显静”。

(4)同时,我们说,曲折的小路蜿蜒向前,一片寂静清幽,忽然一个转弯,一排禅房就出现在眼前,四周花木茂盛,郁郁葱葱,一派生机。隐含“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之意。(5)怪不得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就特别喜欢这两句,每次都要仿写,可是怎么写也写不出来,于是感慨道“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什么意思呢?欧阳修的意思是做诗难在工整精妙:难在情意的表达与格律的要求做到完美统一。乍一看,这一联对仗并不工整,不符格律,但最妙的地方就在于浑然天成,意味深长,想想看,婉转幽深的小路不让禅房一下子暴露在面前,你却突然在百花丛中惊喜地发现了它。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含蓄隽永、引人入胜,令我们回味无穷。这就是欧阳修说的刻意而不能为之,是仿造不了的。这就所谓:千古名句:浑然天成、意味深长。(三)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颈联,请大家关注“悦"和“空”两字,它们都作动词,“悦"指使鸟欢悦,山光明艳,使得鸟儿欢快愉悦;那“空”怎么理解呢?“空人心"指什么呢?“空”,其实是全诗诗眼,“空人心"是使人心空灵,指使人杂念消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的禅房,一下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清空出去,顿时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神清气爽的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同学们,你体会到了吗?而且,我们看,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潭水清澈,人心对潭影而空,反映诗人杂念消除、内心宁静。这两句,透露出诗人放空心灵的喜悦和自在,表达了诗人对清净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高远的追求,也能像诗人一样摒除自身杂念,在学习上专心致志,有所收获。(四)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同学们,前面“万籁此都寂”不是讲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吗怎么后面又听到“钟磬音"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你怎么看答案肯定是不矛盾的,作者是用钟磬声来衬托破山寺的宁静,更显寺院空寂,更显佛音之动听、震撼人心。

那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呢?我们说周围很安静,只听到了钟磬的声音,就像我们平时说的,教室里很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楚,突出了环境的安静。这种写作手法是“以动衬静”。同类例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维)同学们还想到了哪些同类的诗句呢?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大家可以记录积累下来。尾联写了清晨时分,钟磬悠扬,更显寺院清幽,人心自在。表达了诗人游览的喜悦,以及对这座破山寺的赞美。而这种赞美不露痕迹,飘渺空灵,而且,我们常用的成语“万籁俱寂"就源于此诗,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同学们,读罢全诗,是否感到一派禅意,飘然而至?【课堂小结】六、小结小结中心思想:本诗通过对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景致的描写,运用以静显静,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情怀。小结诗歌特点:通过本诗歌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诗人善用“以静显静,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营造出这么清幽迷人的环境;在语言风格上,单从一首五言律诗就能创造出两个成语,就可以想象其多么简洁洗练、意味深长。现在,我们就通过一段视频来领略诗人眼中的美景,感受他高远的情怀,欣赏景色、一起净化心灵。播放视频:《题破山寺后禅院》画面(1分钟)我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距离我们的古代诗人更近一步,对他们的思想追求有更深的了解。

课堂小结七、再读诗歌,熟读成诵同学们,让我们拿起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有感情地诵读,再次感受其曼妙之处。读……读了这一遍,大家是不是快能背下来了?那我们赶紧通过练习来检查

一下。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_。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美丽的山光使鸟儿欢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诗句是:___,___。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的手法,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的诗句是: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