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庐江县庐冶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1页
阳光庐江县庐冶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2页
阳光庐江县庐冶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3页
阳光庐江县庐冶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4页
阳光庐江县庐冶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光庐江县庐冶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建设单位:庐江县冶风新能源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5年4月阳光庐江县庐冶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废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基础开挖、回填、土石堆放、地埋电缆及架空线路施工和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砂石料堆场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运输车辆排放的烟气,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O2、NO2、CmHn等。这些污染物将对环境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但这种污染是短期的,工程结束后,将不复存在。本分析主要利用同类风电项目的建设经验和监测结果,类比分析本工程施工期对风电场区及场区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1)施工道路交通扬尘汽车行驶扬尘主要为路面扬尘以及由车辆车轮附带的泥土产生的扬尘,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在同样车速条件下,路面尘土量越大,扬尘越大。因此,限制施工车辆速度和保持路面清洁是减小扬尘的有效手段。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下表为某施工场地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表5.1.1-1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距路边距离(m)52050100TSP小时平均浓度(mg/m3)不洒水10.142.891.150.86洒水2.011.400.670.60结果表明:每天洒水4~5次,可有效地控制交通扬尘,TSP污染物扩散距离可缩小到20m~50m范围。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清洁,同时适当洒水可有效控制施工道路扬尘。(2)施工作业面扬尘影响分析施工扬尘主要来自:砂石料堆场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和堆放,基面开挖、填土等施工作业,道路的修建、临时弃土堆放、回填及施工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通过类比调查表明,在一般地段,无任何防尘措施的情况下,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约在150m范围内,TSP最大污染浓度是对照点的6.39倍。而在有防尘措施(施工围挡)的情况下,污染范围为50m以内区域,最高污染浓度是对照点的4.04倍,最大污染浓度较无防尘措施降低了0.479mg/m3。类比数据参见表5.2-2。表5.1.1-2施工场界下风向TSP浓度实测值(mg/m3)防尘措施工地下风向距离(m)工地上风向(对照点)20501001502002500.204无1.3030.7220.4020.3110.2700.210有围挡0.8240.4260.2350.2210.2150.206由于本项目建设周期较短(12个月),同时当地空气湿润、雨量较为充沛,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粉尘及扬尘的影响;施工期间伴随着土石方的挖掘、装卸和运输等施工过程,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扬尘将对附近的大气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需采取合理可行的降尘措施,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降尘措施:①通过设置围挡和遮盖措施;②尽量减少施工场地物料大面积散开堆放和缩短堆放时间;③对堆放物料或土方表层洒水。(3)施工车辆燃油废气和机械尾气影响分析施工期间,运输车辆、施工机械(推土机、搅拌机、吊车等)等机动车辆运行时排放的尾气。施工机械、汽车及柴油发电机大多以柴油作为燃料,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CO、SO2、NOX、碳氢化合物和烟尘,产生情况主要决定因素为燃料油种类、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和风力等,其中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因素的影响最大,如运输车辆和部分施工机械在怠速、减速和加速时产生的污染较为严重。各类施工机械流动性较强,且燃料用量不大,所产生的废气少且较为分散,在易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该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由于拟建项目所在地为较开阔,空气流通较好,汽车和机械等排放的废气能够较快地扩散,不会对当地的空气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但项目建设过程中仍应控制施工车辆的数量,使空气环境质量受到的影响降至最低。总之,施工期间不可避免的会对附近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本项目所在地地形开阔,利于汽车和施工机械等尾气的扩散。因此,在采取适当的抑尘措施后,施工期带来的大气污染其影响可以降低到较小程度,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敏感点造成较大的污染影响。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不自建升压站,风电场运行期无废气污染物产生。本项目运营期巡检员工不设固定生活营地,员工不在本项目内生活食宿,因此也无饮食油烟等产生排放。综上所述,本项目运营期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表5.1.2-1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评价等级与范围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þ评价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km□评价因子SO2+NOx排放量≥2000t/a□500~2000t/a□<500t/a□评价因子基本污染物(SO2、NO2、PM10、PM2.5、CO、O3)其他污染物()包括二次PM2.5□不包括二次PM2.5□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附录D□其他标准□现状评价评价功能区一类区□二类区þ一类区和二类区□评价基准年(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数据来源长期例行监测数据□主管部门发布数据☑现状补充监测□现状评价达标区☑不达标区□污染源调查调查内容本项目正常排放源□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现有污染源□拟替代的污染源□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污染源□区域污染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模型AERMOD□ADMS□AUSTAL2000□EDMS/AEDT□CALPUFF□网格模型□其他□预测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km□预测因子预测因子()包括二次PM2.5□不包括二次PM2.5□正常排放短期浓度贡献值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þ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正常排放年均浓度贡献值一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二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非正常1h浓度贡献值非正常持续时长()hC非正常占标率≤100%□C非正常占标率>100%□保证率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叠加值C叠加达标□C叠加不达标□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k≤-20%□k>-20%□环境监测计划污染源监测监测因子:()有组织废气监测□无组织废气监测□无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因子:(/)监测点位数(/)无监测□评价结论环境影响可以接受þ不可以接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距(/)厂界最远(/)m污染源年排放量SO2:()t/aNOx:()t/a颗粒物:()t/aVOCs:()t/a注:“¨”,填“√”;“()”为内容填写项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1)含油污水及车辆冲洗废水施工期车辆冲洗产生含油废水,此外,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水污染,废水中污染物产生量为石油类、SS。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冲洗机械车辆或洒水抑尘,不外排。隔油池废油和沉淀池污泥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2)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产生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人员约100人,按每人100L/d计算,则生活用水量10.0t/d,生活污水产生系数取80%,则污水产生量为8.0t/d(共3120t),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NH3-N,施工期生活污水参照《排水工程》(下册)中常见浓度生活污水水质SS:250mg/L,BOD5:150mg/L,COD:400mg/L,NH3-N:25mg/L)计算,则施工污水污染物产生量为SS:0.78t/a,BOD5:0.468t/a,COD:1.248t/a,NH3-N:0.078t/a。施工人员生活租用当地的民房,施工期生活污水经临时化粪池预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3)路基排水对水体扰动影响为确保施工道路排水畅通,项目在部分路基两侧设置了边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并与涵洞和现有排水沟渠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由于水体扰动,5m范围内的水域SS浓度会有一定增加,N、P污染物的释放速率较静止状态提高了1~2倍。由于对水体的扰动持续时间较短,悬浮物沉降速度较快,一般2~4h后水体可恢复原状。沉淀池中淤泥初期沉淀时间较长,90%的余水水质较好,可直接用于施工场地抑尘。底层少量余水自然干化,不影响区域水环境。(4)施工期设备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可能会涉及到备用柴油发电机设备,要注意加强对柴油发电机设备对环境影响的保护工作,对设备所用到的柴油严格控制管理,避免柴油泄漏到沿线水体中,造成地表水污染。应该将设备设置在远离村庄和水体的路段,对设备产生的油污及时回收处理。(5)施工期对附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取水口的影响项目施工期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租用当地的民房,施工期生活污水经临时化粪池预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施工期禁止将施工废水、施工期固废等排入青弋江,在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对附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取水口影响较小。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不自建升压站,风电场运行期无废水污染物产生。本项目运营期巡检员工不设固定生活营地,员工不在本项目内生活食宿,因此也无生活废水产生排放。综上所述,本项目运营期对不会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表5.2.2-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影响识别影响类型水污染影响型þ;水文要素影响型¨水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惜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涉水的风景名胜区¨;其他¨影响途径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他þ水温¨;径流¨;水域面积¨影响因子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pH值¨;热污染¨;富营养化¨;其他þ水温¨;水位(水深)¨;流速¨;流量¨;其他¨评价等级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一级¨;二级¨;三级A¨;三级Bþ一级¨;二级¨;三级¨现状调查区域污染源调查项目数据来源已建¨;在建¨;拟建¨;其他¨拟替代的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环评¨;环保验收¨;既有实测¨;现场监测¨;入河排放口数据¨;其他¨受影响水体环境质量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态环境主管部门þ;补充监测¨;其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未开发¨;开发量40%以下¨;开发量40%以上¨水文情势调查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补充监测监测时期监测因子监测断面或点位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个现状评价评价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评价因子()评价标准河流、湖库、河口:I类¨;II类¨;III类¨;IV类¨;V类¨近岸海域: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规划年评价标准()评价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评价结论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达标¨;不达标¨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达标þ;不达标¨底泥污染评价¨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水环境质量回顾性评价¨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达标区þ不达标区¨影响预测预测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预测因子()预测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设计水文条件¨预测情景建设期¨;生产运行期¨;服务期满后¨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污染控制和减缓措施方案¨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预测方法数值解¨;解析解¨;其他¨导则推荐模式¨;其他¨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替代削减源¨水环境影响评价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þ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0)(/)替代原排放情况污染源名称排污许可证编号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生态流量确定生态流量:一般水期()m3/s;鱼类繁殖期()m3/s;其他()m3/s生态水位:一般水期()m;鱼类繁殖期()m;其他()m防治措施环保措施污水处理设施þ;水文减缓设施¨;生态流量保障设施¨;区域削减¨;依托其他工程措施þ;其他¨监测计划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式手动¨;自动¨;无监测¨手动¨;自动¨无监测¨监测点位()()监测因子()()污染物排放清单¨评价结论可以接受þ;不可以接受¨注:“¨”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施工期噪声源主要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的,如挖掘机、推土机等,多为点源噪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是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吆喝声、拆装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间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机械噪声。根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并结合工程特点,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源强见下表。表5.3.1-1主要施工机械噪声值施工设备名称距离设备10m处平均A声级dB(A)土石方施工期推土机83挖掘机82装载机88光轮压路机81载重汽车82风机基础施工期混凝土搅拌车83插入式振捣器80蛙式打夯机90冲击式钻孔机85风机设备安装期汽车式起重机75空压机86预测结果及影响分析1、预测模式①点声源衰减模式如下:LA(r)=LA(r0)-20lg(r/r0)式中:LA(r)——距声源r处的A声级,dB(A);LA(r0)——参考位置r0处的A声级,dB(A);r——预测点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r0——参考位置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②等效声级贡献值计算公式: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A声级贡献值,dB(A);LAi——i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dB(A);T——预测计算的时间段,s;ti——i声源在T时段内的运行时间,s。③预测点的预测等效噪声级(Leq)计算公式:Leq=10lg(100.1Leqg+100.1Leqb)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A声级贡献值,dB(A);Leqb——预测点的背景值,dB(A)。2、影响分析①单台施工机械场界噪声预测根据施工组织计划,工程施工主要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为挖掘机、推土机等,通过上述噪声衰减公式并根据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的要求,计算施工机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范围,预测结果见下表。表5.3.1-2主要施工机械噪声影响范围单位:dB(A)声级设备测点与声源距离(m)达标距离(m)1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300400昼夜推土机8375.667.463.360.558.456.755.354.052.951.948.145.333147挖掘机8274.666.462.359.557.455.754.353.051.950.947.144.329129装载机8880.672.468.365.563.461.760.359.057.956.953.150.351245光轮压路机8173.665.461.358.556.454.753.352.050.949.946.143.328125载重汽车8274.666.462.359.557.455.754.353.051.950.947.144.329129混凝土搅拌车8375.667.463.360.558.456.755.354.052.951.948.145.333138插入式振捣器8072.664.460.357.555.453.752.351.049.948.945.142.324104蛙式打夯机9082.674.470.367.565.463.762.361.059.958.955.152.363306冲击式钻孔机8577.669.465.362.560.458.757.356.054.953.950.147.338179起重机7567.659.455.352.550.448.747.346.044.943.940.137.31457空压机8678.670.466.363.561.459.758.357.055.954.951.148.341199注:以上达标距离按照设备连续运转核算。本项目夜间禁止施工,由上表预测结果并对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主要施工设备噪声63m处的昼间噪声可以达到70dB(A)的要求。②多台施工机械施工场界噪声预测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同施工机械同时施工过程,实际造成影响存在叠加效应。根据风电项目施工特点,施工大致可分为土石方施工期、风机基础施工期、风机设备安装期。其中,土石方施工期主要的施工机械为推土机、挖掘机、光轮压路机、载重汽车;风机基础施工期主要施工机械为混凝土搅拌车、插入式振捣器、蛙式打夯机、冲击式钻孔机;风机设备安装期主要施工机械为起重机、空压机。表5.3.1-3主要施工机械噪声影响范围单位:dB(A)声级设备测点与声源距离(m)厂界达标距离(m)1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300400昼夜土石方施工期91.083.675.471.368.566.464.763.362.060.959.956.153.370335风机基础施工期92.184.776.572.469.667.565.864.463.162.061.057.254.477373风机设备安装期86.378.970.766.663.861.760.058.657.348.652196注:以上达标距离按照设备连续运转核算。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多台施工机械同时施工时,土石方施工期昼间70m处、夜间335m处噪声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风机基础施工期昼间77m处、夜间373m处噪声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风机设备安装期昼间52m处、夜间196m处噪声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其中,夜间施工噪声影响较大,禁止夜间施工。③风机基础施工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分析根据施工区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本项目易受施工机械噪声影响的为风机点位附近的居民点。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场平施工的推土机、挖掘机及装载机。声环境敏感点按照影响最大的风机基础施工期预测结果见下表。表5.3.1-3风机机位基础施工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序号敏感点机组编号距风机最近距离(m)贡献值背景值预测值是否超标影响户数单位:dB(A)昼间夜间1中王T170413554355.3是不施工约20户(75人)2徐家前T1704015542.555.2是不施工约25户(95人)3王家庄T169376554355.3是不施工约15户(60人)4邓兴隆T169464544354.3是不施工约6户(25人)5大高T130478534353.4是不施工约30户(110人)6下管庄T131467544354.3是不施工约15户(50人)7中马家田埠T131410554355.3是不施工约10户(40人)8下马家田埠T1314025542.555.2是不施工约15户(55人)9蛇形地ZB014315442.554.3是不施工约20户(80人)10大夏ZB01479534353.4是不施工约12户(50人)11大吕村T125477534353.4是不施工约30户(115人)12小吕岗T126410554355.3是不施工约65户(260人)13桃树洼T126395554355.3是不施工约15户(55人)14高家塅头T0863915542.555.2是不施工约65户(250人)15塔山尾T093403554355.3是不施工约15户(50人)16贾家院T093433544254.3是不施工约30户(110人)17黄泥坎T035412554355.3是不施工约18户(70人)18大埂庄T054474534353.4是不施工约55户(200人)19吴渡村T0484835342.553.4是不施工约15户(50人)20马头咀T040493534353.4是不施工约30户(100人)21燕墩T043443544254.3是不施工约15户(50人)22陈家瓦屋T138410554355.3是不施工约35户(120人)23西王庄T138435544354.3是不施工约20户(70人)24大兴村T138462544354.3是不施工约30户(115人)注:未监测敏感点背景值按照监测最高值进行计算。本项目禁止夜间施工,在候鸟迁徙期避免高噪声施工。根据上表预测结果:部分敏感点(中王、徐家前、王家庄、中马家田埠、下马家田埠、小吕岗、桃树洼、高家塅头、塔山尾、黄泥坎、陈家瓦屋)出现超标,其余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要求,但超标值均在2dB(A)之类,施工时高噪设备在距离敏感保护目标最近一侧可设置移动式声屏障,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移动声屏障对噪声降低量约为5~10dB(A),在采取移动声屏障和夜间禁止施工措施下,各敏感点可减缓施工期噪声影响。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多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造成的叠加影响。3、施工车辆噪声影响分析施工期流动噪声主要是进场公路和场内施工道路物料运输产生,产生时段主要为主体工程施工期。由现状调查可知,场内道路沿线敏感点主要为村庄,平时机动车辆较少,项目物料运输时只要控制车速、交通口做好协调管理、村庄路段禁止鸣笛,且夜间和午休期间禁止进行物料运输,环境影响有限。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噪声源强本项目运营期主要噪声源为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其中以风力发电机组内部的机械噪声为主,拟建项目选用12台单机容量5MV和10台单机容量4MV的风电机组,风机轮毂高度均为160m,风轮直径为191m。选取最不利情况下(风速8.5~9.0m/s时)5MV的声功率级103dB(A)进行计算;表5.3.2-1单台风机预测噪声贡献值序号预测距离/m声压级值dB(A)11072.022066.035058.0410052.0515048.5620046.0725044.0830042.5940040.01050038.01160036.41270035.11380033.91490032.915100032.0表5.3.2-2主要噪声源设备噪声水平序号声源型号中心点坐标声源高度mA声功率级/dB(A)声源控制措施运行时段XY1T0354MW528232.68093452826.011160103叶片优化设计、加装锯齿尾缘以及限转速、升桨角模式运行等措施全天2T0404MW545878.12563446248.751601033T0424MW549105.6523447262.2141601034T0434MW548440.21473447417.8811601035T0444MW551793.56743448401.0121601036T0454MW551567.80493449071.7291601037T0464MW550903.77983449914.5771601038T0484MW543641.94483449286.4821601039T0544MW542241.59543453182.97916010310T0794MW533503.908234718930865MW540238.99363472834.80216010312T0935MW543693.51753470052.4916010313T1255MW532671.63623480055.07716010314T1265MW533353.848834794161305MW538551.71853479078.54216010316T1315MW538864.04723476233.55516010317T1385MW544416.22383476453.75416010318T1695MW539003.05323481519.99216010319T1705MW538591.57863483370.71616010320T1745MW536933.7873484969.12116010321ZB015MW536770.95533475178.40716010322ZB025MW546696.68543452137.529160103运营期噪声预测模式(1)风电机组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风电机组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进行噪声预测计算,风机位于高空中可视为自由声场,采用噪声户外传播A声级衰减模式。L式中:LAr——预测点的LAW——声源的A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2)升压站设备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本项目主变规格为长9.52m×宽7.47m×高3.5m,最大几何尺寸为对角线的长,约为12.1m。主变中心点到最近预测点北侧站界的距离为26.4m,大于最大几何尺寸的2倍,可采用点声源的预测模式进行预测,升压站的其他产噪设备如SVG、站用变压器、风机、水泵等均可采用点声源模式进行预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模式如下:L式中:LprLpr0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r0(3)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A式中:Amina——与温度、湿度和声波频率有关的大气吸收衰减系数,预测计算中一般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常年平均气温和湿度选择相应的大气吸收衰减系数,根据合肥市的相关气象数据,本项目选取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系数为0.4dB/1km;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r0(4)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AAgr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hm(5)噪声贡献值的计算L式中:LeT——用于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s;titjN——室外声源个数;M——等效室外声源个数;LAi(6)预测点的预测等效声级(Leq)的计算L式中:LeLeLeqb运营期噪声预测结果(1)风力发电机组噪声预测单台风机运行噪声分布的影响预测结果见下表,单台风机运行噪声影响垂直分布等值线见图5.3.2-1,风机噪声地面分布等值线见图5.3.2-2:图5.3.2-1风机噪声等值线垂直分布图图5.3.2-2风机噪声等值线地面分布图由预测结果可知,在不考虑噪声背景值的情况下昼间风机水平距离71m处噪声级即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夜间风机水平距离224m处噪声级即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夜间风机地面距离157m处声环境即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③对环境敏感点的声环境影响风机对各临近敏感点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见下表。表5.3.2-4敏感点处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单位:dB(A)序号敏感点机组编号距风机最近距离(m)贡献值背景值预测值是否达标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中王T170413404339.544.842.8达标达标2徐家前T1704014042.537.544.441.9达标达标3王家庄T169376404339.544.842.8达标达标4邓兴隆T169464394339.544.542.3达标达标5大高T130478384339.544.241.8达标达标6下管庄T131467394339.544.542.3达标达标7中马家田埠T131410404339.544.842.8达标达标8下马家田埠T1314024042.53844.442.1达标达标9蛇形地ZB014313942.538.544.141.8达标达标10大夏ZB01479384339.544.241.8达标达标11大吕村T125477384337.544.240.8达标达标12小吕岗T126410404339.544.842.8达标达标13桃树洼T126395404339.544.842.8达标达标14高家塅头T0863914042.537.544.441.9达标达标15塔山尾T093403404339.544.842.8达标达标16贾家院T093433394237.543.841.3达标达标17黄泥坎T035412404339.544.842.8达标达标18大埂庄T054474384337.544.240.8达标达标19吴渡村T0484833842.538.543.841.3达标达标20马头咀T040493384339.544.241.8达标达标21燕墩T043443394237.543.841.3达标达标22陈家瓦屋T138410404339.544.842.8达标达标23西王庄T138435394339.544.542.3达标达标24大兴村T138462394339.544.542.3达标达标注:未监测敏感点背景值按照监测最高值进行计算。从上表可以看出,敏感点噪声预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电磁辐射影响分析无。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隔油池废油。(1)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石、砂土等,施工过程中尽量就地回收利用,可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填筑等。施工过程中要求加强对废土石临时堆存的管理,不得随意堆放压占农田及破坏植被。施工期建筑垃圾若处理不当,遇暴雨降水等会冲刷流失到水环境中而造成水体污染。因此,应及时进行清运、填埋或回收利用,防止长期堆放后干燥而产生扬尘;实在用不完的,不能随意丢弃,随意丢弃会占领一定的空间或影响景观,应运到当地环保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理,同时要求规范运输,不得随路洒落,不能随意倾倒堆放等。(2)生活垃圾本项目共有100名施工人员,每人每天垃圾产生量为0.5kg,则施工场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5t/d,则施工期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8.25t/a,生活垃圾除一部分本身就有异味或恶臭外,还有很大部分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腐烂,发出恶臭,成为蚊蝇滋生、病菌繁衍、鼠类肆虐的场所,是引发流行性疾病的重要发生源。因此,若对生活垃圾疏于管理或不及时收运,而任其随意丢弃或堆积,将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本项目施工期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及时清运,统一处置。(3)隔油池废油根据前述工程分析,施工期隔油池废油产生量约为0.05t,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综上可知,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固体废物均能得到合理处理,影响较小。营运期固体废物项目不涉及升压站工程,项目运营后仅安排人员进行日常巡检和维保工作,不在项目区驻留,无生活垃圾产生。运营期产生的危险固废均由设备维护厂家现场带走处置,不在场区贮存。因此,本项目固体废弃物得到了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外环境影响较小。光影影响分析风电机组不停地转动的叶片,在白天阳光入射方向下,如果投射到附近居民住宅的玻璃窗户上,即可产生闪烁的光影,光影会使人时常产生心烦、眩晕的症状,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如果风机布置不科学,有可能对民宅产生光影污染。本环评根据各敏感点与风机的高差及方位,预测出敏感点出风机光影的范围,通过计算光影防护距离来确定项目风机设置是否满足防护距离的要求。风机光影影响防护距离计算方法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之为太阳高度角;只要太阳高度角小于90度,暴露在阳光下的地平面上的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影子。风电机组不停地转动的叶片,在阳光入射方向下,投射到居民住宅的玻璃窗户上,即可产生一种闪烁的光影,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干扰和影响,通常被称之为光影影响。以风电机组为中心,东西方向为轴,处于北纬地区,轴北侧的居民区有可能受到风电机组的光影影响。风电机组的光影影响范围取决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太阳高度角越大,风机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风机的影子越长。①风机光影影响时段的确定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地轴的倾斜,地轴与地球轨道面始终保持着大概66°34′的夹角,这样,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由于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时角为0,可得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H0=90°-|φ-δ|。在北纬地区,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是全年中高度角最小的一天。因此也是太阳阴影长度最长的一天(相反夏至日是太阳阴影长度最短的一天)。冬至日任意时刻阴影长度都大于其他日期同一时刻,因此选择冬至日为研究风机光影的影响日期。②光影影响距离的计算太阳高度角随着地方时和太阳的赤纬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赤纬(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等)以δ(23.43333)表示,观测地地理纬度用φ表示(太阳赤纬与地理纬度都是北纬为正,南纬为负),地方时(时角)以t表示,有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sinh=sinφsinδ+cosφcosδcost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时角为0,以上的公式可以简化为:sinh=sinφsinδ+cosφcosδ由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可得sinh=cos(φ-δ)因此:对于太阳位于天顶以北的地区而言,h=90°-(φ-δ);对于太阳位于天顶以南的地区而言,h=90°-(δ-φ);二者合并,因为无论是(φ-δ)还是(δ-φ),都是为了求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差,不会是负的,因此都等于它的绝对值,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φ-δ|根据太阳高度角的数值即可算出物体的阴影长度L0(D为物体高度):L0=D/tgH0其中:D=D0+D1,式中:D-风机有效高度,m;D0-风机高度(塔高+风轮半径);D1-风机位置点与敏感点间的地面高差,m;H0-风机点太阳高度角;φ-风机点纬度;σ-太阳倾角。评价对光影的影响分析主要是根据每台风机点位的坐标、海拔、风机的高度和方位,计算出每台风机光影的最大影响距离,根据风机点位图确定距离每台风机最近的敏感目标与此风机的距离,从而分析敏感点是否受风机光影的影响。③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表5.6-1冬至日正午各风机点位的影响距离机组编号风机纬度/°风机机位高程H0(m)可能影响的村庄名称村庄高程(m)方位高程差D1(m)风机高度D0(m)D(m)tg(H0)L0机位与村庄最近距离(m)是否影响T04031.13686977.1马头咀15.8SW-8.7255.5246.81.1286219493否T04231.14587946.9下窑11.3SE-4.4255.5251.11.0679235671否T04331.14731116.9燕墩11.2NW-4.28255.5251.221.0746234443否T04431.15603447.3杨柳村7.8SE-0.5255.52551.0153251693否T04531.16209366.3周家村7.7NW-1.4255.5254.11.0088252573否T04631.16972436.6五百亩8.8NW-2.2255.5253.31.0055252517否T04831.16435288.9吴渡村8.6N-2255.5253.51.1010230483否T05431.19954716.4大埂庄9.9NE-3.5255.52521.0664236474否T09331.351638812.3塔山尾16.9NE-4.6255.5250.90.8108309403否T12531.44223479.2大吕村13.0S-3.8255.5251.70.7685328477否T12631.43643177.0桃树洼16.8E-9.8255.5245.70.7721318395否T13031.433246746.7大高42.5SE4.2255.5259.70.7387352478否T13131.407556533.1下马家田埠33.6N-0.5255.52550.7721330402否T13831.409343017.1陈家瓦屋24.0NE-6.9255.5248.60.7254343410否T16931.455229033.5王家庄32.0W1.5255.52570.7056364376否T17031.471934011.1徐家前17.5W-6.4255.5249.10.6863363401否T17431.48640375.2新村14.9SE-9.7255.5245.80.6785362541否ZB0131.3981337.4蛇形地33.7SE3.7255.5259.20.8022323431否T07931.36857830.6都瓦屋25.2NW5.4255.5260.90.8736299510否T08631.376856827.2高家塅头25.4SE1.8255.5257.30.8047320391否T03531.19674998.2黄泥坎16.2NW-8255.5247.51.2498198412否ZB0231.18997017.1下扁埂8.2SW-1.1255.5254.41.0266248611否一年当中冬至时分为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本项目风机均位于北回归线(北纬N23°26′)以北,日出至日落风机投影范围为WNW~N~ENE。根据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风机点位距离最近的村庄均不在光影防护距离之内,故本项目产生的太阳光影不会对居民产生影响。本项目将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减小风机光影对敏感点的影响:①根据区域风能资源评估和风向玫瑰图,该项目所处位置盛行东风,通过风机偏航和变桨操作,可使得风机叶轮迎风面与太阳光夹角变小,减少对敏感区域的光影影响。②在冬至前后,采用降功率运行措施降低叶轮转速,从而减少叶轮光影的扫略速度,减少光影影响。③调整检修计划,在冬至前后时段安排风电机组停机进行检修维护,以达到消除对敏感点光影影响的目的。综上,风电机组的光影及闪烁对村落的常驻人群影响较小,风电场各风机产生的光影不会干扰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进行土石方的填挖,工程包括风电机组及箱式、输电线路、场内道路、升压站、施工临建场地区等部分组成,不仅需要动用土石方,而且有大量的施工机械及人员活动。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扰动后,地表植被破坏,可能造成土壤的侵蚀及水土流失;施工噪声对当地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栖息环境的影响等。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进行土石方的填挖,包括风电机组轮毂地基的施工、公用设施的施工、风电场内外道路的修建、输电线路铁塔架设以及升压站土建等工程,不仅需要动用土石方,而且有大量的施工机械及人员活动。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扰动后,地表植被破坏,可能造成土壤的侵蚀及水土流失;施工噪声对当地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栖息环境的影响。对区域植被影响分析经现场勘查与调查,评价范围内没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和古、大树木,现场调查时也未发现。但受到环评调查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仍不排除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值得保护的大树古树或其它珍稀植物,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若有发现应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通知建设单位及有关专家提出合理的处置措施。风电场建设包括修建场内临时施工道路、埋设通信电缆、安装塔架、箱式变电站、架设集电线路等,均要破坏地表植被,此外,风场开发中搭建工棚等临时性建筑物也需要占地,破坏地表植被。施工过程中施工临时道路在耕地、荒地中穿越,将砍伐部分树木,对林木群落、耕地等植被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一般来说,施工过程中,项目建设永久占地区的自然植被不可恢复,只是其中部分区域的植被可以重建;临时占地区以及施工活动区的自然植被通常可以有条件地恢复或重建。当外界破坏因素完全停止后,周围区域的植被将向着受破坏之前的类型恢复。恢复和演替的速度决定于外界因素作用的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对于荒地上植被一般是竣工后二、三年植被可基本恢复,耕地后期植被恢复更快。临时占地和取土用地虽然会破坏占地范围内的植被,但施工结束后可以通过植被恢复再现其原有的使用功能。施工带来的灰尘、取土弃渣引起的水土流失等也会间接影响对植被造成破坏。直接和间接影响而引起的环境从总体上来讲,本地区原来的植被主要是耕地、坑塘、沟渠、交通运输用地,其中主要以耕地为主,占地类型较为单一,耕地以外区域以乔灌木、草本为主,没有较珍稀的植物,且荒地上原生植被较为稀疏,而且建成后项目方按要求需对风电场区的植被采取有效的植被恢复和耕地异地补偿本项目建成后对本地生物量的影响是可以接受。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途径来自植被破坏、通道阻隔、施工噪声等,影响的表现很少是对野生动物个体造成直接的伤害,施工机械噪声和人员活动噪声是对野生动物的主要影响因素。工程施工占地,人类活动增加,缩小了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施工期如处在野生动物的繁殖季节,甚至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殖繁衍。另一方面体现在由于工程占地导致了野生植被损失,减少了草食动物的食物资源。施工期的这些影响都将在施工阶段及运营初期使周边区域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有所减少,但项目运营一定时期后,沿线野生动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发挥作用,可以逐渐恢复其正常生活。①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影响两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沼泽、溪流和水田等潮湿环境之中,它们的迁徙能力较弱,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该区域内的两栖动物的生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并伴有一些其他的间接影响。但由于项目区在陆地环境中进行,项目建设所涉及的适宜两栖类活动的生境较少,因而项目工程的建设对两栖类的生存影响有限。爬行类主要的生活环境是灌草丛、农田等,爬行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同时对外界的干扰能力较强,一般物种对环境的变化具有相对较好的适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因此,在建设期间,爬行类动物对施工等对环境的改变和影响的反应可能是积极的,在受到干扰时它们可能通过迁徙的方式离开干扰源将干扰因素对它们的影响降到最小。在工程施工期间,受施工中的人类活动及噪音等直接影响及施工导致栖息地暂时性变化的间接影响,在评价范围区域的爬行动物一些类群的部分个体将会迁移出该区域。但是,由于该地区各类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较大,分布区域广泛,因而从总体来看,该项目工程的建设对爬行动物各类群的种群数量等方面的变化影响较小。②鸟类鸟类具有极强的迁移能力,生活的环境也是多种多样,且对环境的变化敏感,尤其是水鸟类群,有些种类甚至可以作为湿地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该风电场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干扰和改变将不可避免地对鸟类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对鸟类栖息地的选择的影响施工环境产生的巨大噪音会影响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和利用。由于鸟类对噪音干扰反应敏感,在施工时产生的巨大的噪音会迫使部分鸟类向施工区以外的地区迁移,尤其对一些留鸟的影响较为明显。但是施工结束后一些鸟类逐渐熟悉新的环境,又将逐渐返回原来的活动区域。——破坏部分鸟类的觅食地由于工程建设需要修建临时道路,使工程区域内的生境受到破坏,其中可能包含部分鸟类的觅食场所,尤其对一些地栖类的鸟类。觅食地的丧失将会对一些鸟类产生影响,迫使其迁移。考虑到该周边地区的环境容纳量尚未饱和,工程区域周边地区可以作为这些物种的备选觅食地,而不会因觅食地不足而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对鸟类繁殖的影响工程施工对鸟类繁殖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噪音干扰以及部分地破坏了一些地面营巢鸟类的潜在的营巢地而造成的。鸟类对上述影响的反应类似,鸟类可以采取选择远离施工地的区域进行觅食营巢,并完成孵卵及育雏等行为。由于周围区域可供选择筑巢的区域宽广,因此部分繁殖地为工程所占用不会对这些鸟类的种群产生明显的影响。占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缩小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限制部分陆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觅食范围等,从而对陆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风机位置分散,每个风机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且单个风机施工时间较短,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施工结束生境的恢复而消失,因而影响较小。③对兽类的影响该风电场项目的施工对于对兽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区生态环境的部分破坏导致兽类栖息地和觅食地的质量下降及适宜栖息地的部分丧失,这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对作业区植被的破坏等。二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作业等所产生的噪声,以及各种施工人员高频度的活动带来的干扰等,使得项目工作区中部分地区或者周边环境状况发生改变。对于施工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于迁徙能力较强的动物,它们对于噪声等干扰比较敏感,在施工过程中将远离干扰源,而迁移至附近受干扰较小的区域。在工程建设完成后,随着干扰因素的消失和植被的逐步恢复,在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后,在评价区域周围区域活动的兽类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栖息地。④施工期对野生动物影响的总体评价总体上来看,由于风电场施工作业对该区域植被的破坏以及对环境的干扰等会对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使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部分兽类迁离该地区。但由于施工作业持续时间有限,施工结束后大部分土地会逐渐恢复原貌,动物群落也将逐渐恢复。所以,施工作业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有限,不会导致动物种群数量的明显下降,也不会对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对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首先,项目建成后永久性占地中被占用的土地和临时征地中不可恢复为耕地的面积部分将丧失所有农业生产功能。被占用的土地将永久失去农业生产能力,这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工程结束后经过清理、整治,基本上可以逐渐恢复其原有功能,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小。其次,工程临时占地对土地利用和经济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在施工结束后不会自行消失,而是需要人为地通过恢复土地原有的使用功能来消除。本项目所在地主要以农作物植被为主,农作物品种主要为水稻和小麦等,对被占地农户个体来说,影响较大。这种影响通过当地政府进行土地调整或利用占地补偿费开展新产业来解决。为进一步降低项目建成后对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建设单位需通过采用以下措施:①要求工程临时占地尽量选用荒地等非耕田性土地,对不得已临时征用的耕地,在使用前将耕作层土(表层20~30cm土层)堆放在一旁,待完工后,覆土还耕,恢复土地原有的使用功能;②临时占地数量相对减少,并且工程结束后经过清理、整治,基本上可以逐渐恢复其原有功能;③对临时用地依据政策可给予相应的补偿。施工车辆穿越田间,施工扬尘污染将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也会导致附近农作物的减产。本项目占地只直接影响土地面积的很小一部分,因此永久性占地对全地区来说影响不大,可通过土地调整或利用占地补偿费,开发新产业来缓解此不利影响。另外建议建设方在优化设计方案时应尽可能利用低产田和荒地,不占用农田,以减少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临时占地影响分析工程临时占地对土地利用和经济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在施工结束后不会自行消失,而是需要人为地通过恢复土地原有的使用功能来消除。①要求工程临时占地尽量选用荒地等非耕田性土地,对不得已临时征用的耕地,在使用前将耕作层土(表层30cm土层)堆放在就近地表土堆场,待完工后,覆土还耕,恢复土地原有的使用功能。②尽量减少临时占地数量,对临时用地依据政策可给予相应的补偿。此外,施工车辆穿越田间,施工扬尘污染将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也会导致附近农作物的减产。本项目永久占地只直接影响土地面积的很小一部分,对全地区来说影响不大,建设单位和当地政府将通过占补平衡和经济补偿来补贴失地农民的损失,而且本工程永久占地面积较小,总体带来的影响较小。另外建议建设方在优化设计方案时应尽可能利用低产田和荒地,尽量不占用良田,以减少对农林业生产带来的损失。临时占地工程的影响虽是暂时的,但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也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本工程临时用地包括施工场地两侧临时堆土区、场内道路区、施工场地区。临时占地的用地原则是在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后采取适当的生态恢复措施,逐步恢复至原有植被形态或功能,坑塘水面占用恢复至农田。以上临时占地均占用耕地,工程施工便道建设可以利用当地现有土路拓宽修建,一方面可以减少工程量,另一方面在项目施工期间场内道路也便于周边居民出行;在施工结束后做好生态恢复措施,临时占地影响有限。总之,临时占地对农业生态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是暂时的,工程结束后经过清理、整治,基本上可恢复其原有耕地功能。因此,本次评价认为临时占地在施工期对土地利用和农业生态的不利影响是暂时和有限的。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工程建设需要运输大量的建筑材料,运输车辆需经过省道、县道和村村通道路。根据现状调查,以上交通道路车流量较小,基本不会对道路的正常交通运行构成一定的压力。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适当调整材料运输的时间,尽量避开07~10时及16~19时的交通高峰时段,只要施工期间合理安排筑路材料车辆的运行时间,一般不会对附近地区的交通状况造成太大的压力。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区域植被影响分析由于该区域原有生物量较小,项目建设单位按要求对风电场区的植被采取有效的植被恢复和耕地异地补偿等措施,丰富当地植被种类,同时由政府统一组织在异地按照“占一补一”等质等量的复耕。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对本地生物量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本项目设计风机间的列距3~5倍叶轮直径,风机转轮直径为191m,风机轮毂高度160m,风场区地表植被以草本为主,与风机高度相比,植被的高度均较低,运营期风机叶轮转动形成的尾流折损至地表区域附近时速度较小,风机尾流不会对风场区域植被造成大的影响。区域动物影响分析1、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影响风电场建成运营后,风车及机组运转对陆地环境将无明显影响。由于风电场的运营与两栖类主要的生活环境与没有冲突,所以风电场运营后对两栖动物的影响甚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爬行动物活动不受水的限制,活动能力强、对栖息地的适应性较好。因此对于爬行动物来说,种群数量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下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很快得以恢复。因而,在风电场运营后,爬行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及各物种的种群数量都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并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2、对鸟类影响风电场对鸟类的主要影响是出现撞击风机死亡的现象。迁徙季节候鸟夜间迁徙的高度往往低于白天。庐江县庐冶风电场项目风机的数量较少,间隔距离很大,这种布设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机与迁徙鸟类发生撞击的机会,降低鸟类与风机碰撞的死亡率。风电场采用的风机容量小,风机叶片旋转速度较低,风机叶片易于被飞行中的鸟类发现,从而可以有效降低鸟类的死亡率。庐江县庐冶风电场项目区位于平原地区,风机海拔高度较低,鸟类在迁徙和迁移的过程中,雁鸭类迁徙时高度一般在600m以上,部分种类可达9000m高度,所以风机转动对雁鸭类影响很小;鸻鹬类和雁鸭类类似,主要栖息在湿地生境,其迁徙飞行高度在600m左右,且鸻鹬类迁飞时多沿着大型水域,项目区距离大型湖泊具有一定距离,所以风机转动对于迁徙中的鸻鹬类影响很小;鹭科鸟类由于其生态习性,飞行高度一般在500m以下,迁飞时也喜沿湿地飞行,由于大部分风机位置与大面积湿地较远,所以风机的转动对迁徙的鹭类影响较小;日行猛禽类在迁徙时飞行高度较高,一般在1000m以上,且猛禽位于食物链顶端,本身种群数量较低,所以风机的转动对迁徙的日行性猛禽影响较少;喜活动于林地的鸣禽一般迁飞时多沿山脉飞行,迁飞高度在300-500米左右,少量途径项目区时由于鸟类本身极好的视力和反应力,也能提前对转动的风机做好规避,所以风机对于此类鸟影响不大。①人为干扰对鸟类的影响运行期工作人员的活动会对鸟类存在干扰。对风机进行管理和维护时,视觉和听觉敏感的鸟类会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远离该区域。需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并要求工作人员避免主动影响鸟类,尤其不要做向鸟类投石、射击、捡鸟蛋、高声恐吓等行为。结合鸟类对人为干扰适应的相关研究表明,鸟类可以通过调整耐受距离来应对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对人为干扰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大多数鸟类能够通过调整行为模式对各种人为干扰进行适应。②运行噪声对鸟类的影响风电场运行产生的噪声主要为风机噪声、风机叶片与风撞击噪声等,对鸟类可能带来不利影响。风电机组在运行时,机体本身以及叶片转动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尤其风力较大时,叶片转速较快,扫风声很大。噪声可能对鸟类产生不良影响。鸟类机体可能受风机运行产生的各种噪声影响而出现内分泌紊乱现象,大部分鸟类面对噪声时会持续警戒,噪声也会使鸣禽改变其鸣声特点并进而影响鸟类正常活动。在风速较小时,风机产生噪声随距离衰减很快。一般来说距风电场外侧风机约400m处,风机噪声可衰减至45dB(A)以下。本工程风机基础400m范围内基本无村庄,周边极为空旷,不会对居民造成影响;同时对拟建风电场区域周边设置噪声防护距离,以避免对鸟类及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项目的影响。③运行期光源对鸟类的影响风电场运行期间,光源是影响鸟类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鸟类及其主要食物来源之一的昆虫普遍具有趋光性,鸟类、以及哺乳动物重点翼手目,如蝙蝠等,鸟类和蝙蝠在夜间飞行或觅食时,受风电场光源的影响极易与光源附近的风机、周边建筑等障碍物相撞。相关研究表明,红色光源对鸟类夜间飞行影响更大,更容易扰乱鸟类的夜间飞行活动,因此风电场不适宜安装红色的光源。较高强度的光照还会对鸟类正常的飞行、繁殖活动、觅食行为和活动节律等产生不利影响。为使风电场光源最大限度的减小对鸟类的影响,不应设置固定的照明,不安装红色闪光灯。④风电场阻挡与干扰对鸟类的影响(1)风电场阻挡与对鸟类的危害本项目两种机型的风轮直径为191m,风机运转时,可达到的最高高度可达260m。小型鸟类如雀形目鸟类飞行高度为60m以下,大型猛禽飞行高度一般较高。与机身相撞的概率与风电机组设计、鸟类、体型及飞行高度密切相关。雀形目鸟类与风机相撞的概率远远超过猛禽,在统计到的撞机死亡鸟类数量中,猛禽占比不到3%。天气与风速直接关系鸟类躲避能力的高低,大风、降雨、雾天气可见度降低,鸟类撞击概率高于低风速的晴天。迁徙季节,鸟类飞行高度白天低于夜间。在飞行高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体型越大的鸟类越易与风机相撞。风电机组在运转时转轮机扫过的高度大概是20m~230m,鸟类在迁飞中需要进行觅食或者停歇时,多保持着100m以下的飞行高度,如果鸟类规避风险不及时,叶片50m/s的线速度,可能导致鸟类撞机。风机本身与扇叶转动产生的气流涡流以及输电线产生的电流磁场圈等都会对鸟类迁徙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大型鸟通常利用热气流的上升等气流因素助力飞行。当在迁徙途中遇到障碍物时,鸟类会本能的避险,飞行速度减慢,飞行高度增加以避免撞击风机叶片,从而会改变其迁徙路线,这可能会使迀徙途中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对鸟类的生存繁殖产生很大影响。有些鸟类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不能及时改变飞行路径进而导致撞机死亡,或者因改变迁徙路线而遭遇其他未可预见的风险。1)从飞行高度分析候鸟迁徙时飞行高度一般较高,大多数鸣禽类迁徙时飞行高度在3000~4500m高度范围之内,小型鸣禽(燕、鸭、知更鸟和乌鸦等)的飞行高度均在300m以上,大型鸟类有些可达3000-6300m,有些大型种类(如天鹅和斑头雁)甚至能飞越珠穆朗玛峰进行迁徙,飞行高度达9000m。本项目风机轮毂高度为160m,叶轮直径为191m。参考候鸟迁徙飞行高度图,迁徙途中飞行最低(约450m)的候鸟也高于本风电场超过100m。由于迁徙高度和风机高度相差较大,且鸟类极其敏锐的视觉,本项目风电场时一般不会引起鸟撞风事故。2)风电场鸟撞几率分析与风机相撞的风险取决于一系列因素:鸟类种类、数量、行为特性、天气状况、地形、风电场本身(包括风电场使用灯光照明)等。周围有大量鸟群觅食、栖息或建在鸟类迁徙路径上的风电场发生鸟类与风机相撞事故的概率更大。本区域不属于鸟类主要迁徙通道和迁徙地,鸟类种类和数量少。大多相关研究表明有80%以上的鸟类可以穿过变速的风机而不受丝毫损伤,离岸建设的风电场撞击概率更小。如在Utgrunden的海上风电场,观察到有50万只鸭类穿过风电场,但没有发生一起撞击事件。丹麦西部的Tjaereborg通过雷达研究风力机与鸟的关系,表明不管是在白天或黑夜,在2MW叶片直径60m的风力机前100~200m,鸟就发现它的存在而提前改变飞行路径,飞行在高于风力机的安全高度。Erickson等根据大量的统计资料指出,风力发电对鸟类造成的伤害远小于城市建筑物、通信设施等对鸟类造成的伤害。本项目风机轮毂高度为160m,叶轮直径为191m,风机间距超过400m,风机直接有充足的空间可使鸟类安全飞行通过。⑤潜在的电磁辐射对鸟类的影响当高强度的电磁辐射长期作用于生物体时,可使其健康状况受到危害。风力发电场运行时会产生一定能量的电磁辐射,但其强度较低且本风电场所属区域不是鸟类主要聚集区。因此工程产生的电磁辐射不会对该区域鸟类产生较大影响。⑥评价结论(1)本项目区域风能资源丰富,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资源和外部条件。项目选址机位不占用林地;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林地多为次生林和栽培种,罕有天然林分布。本工程装机总容量100MW,安装12台5.0MW风电机组,10台4.0MW风电机组,总机位共22个,每台风电机组配1台35kV箱式变压器,。(2)本项目的建设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风电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通知》(林资发〔2019〕17号)、《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15〕1511号)、生态红线等相关政策相符。(3)项目建设对鸟类的影响包括人为干扰、施工和运行期噪声、工程建设破坏鸟类栖息地、施工作业和运行光源干扰以及风电场对鸟类迁飞的阻挡与干扰等。为最大限度的减少项目建设对鸟类的影响,应进行科学选址、对建设工程占地进行生态恢复、采取措施减缓鸟类撞击风险、减少人为干扰、开展鸟情监测并建立应急对策。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政策,符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风电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通知》和安徽省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风电场项目建设涉及鸟类主要迁徙通道和迁徙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评价范围内鸟类资源和鸟类栖息地状况一般,不是鸟类主要迁徙通道和迁徙地,项目建设和运行对鸟类的影响不大,同时在项目实施减缓鸟类影响的措施后,从对鸟类主要迁徙通道和迁徙地影响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生态影响评价结论项目建设区未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特殊及重要生态敏感区。项目建设造成的生物量损失较小,对整个评价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影响较小。受项目影响的植被均属一般常见种,其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不存在因局部植被损失而导致植物物种多样性减少或种群消失或灭绝。项目建设区内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阻抗能力和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项目建设不会对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不会对项目区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产生影响。景观生态系统影响分析本工程永久占地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将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体系产生一定影响。施工区临时占地可通过生态补偿和生态恢复等措施使得其景观面貌可以基本恢复或改善。永久占地区形成风机及硬化的相变基础等异质化景观嵌入现有的自然景观体系中,对现有的自然景观体系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风机周边植被恢复可根据实际恢复为耕地或草地,区域自然生态体系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的稍微改变。虽然每个风机单独进行施工,且施工结束后吊装平台及时进行植被恢复,但仍会有约2个月的土壤裸露期。考虑到项目区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光热充足,工程的植被恢复会很快见效,施工结束后,评价区仍以耕地为绝对优势土地类型。从景观要素的基本构成上看,未出现本质的变化,工程的实施和运行对区域的自然景观体系中基质组分的异质化程度影响较小。对景观生态稳定性的影响景观生态体系的稳定性包括两种特征,即恢复稳定性和阻抗稳定性。1、恢复稳定性影响根据现场调查显示,工程施工对评价区内的农田生态系统影响最为严重,但从评价区域内植被的现状来看,破坏面积较小,加之施工结束后的植被恢复,会加快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区域内的自然生物量也会逐渐恢复到未施工前的水平。2、阻抗稳定性影响工程建成后,景观内新增加了非控制性组分人工建筑物如风机等,这种干扰拼块的增加不利于自然系统生态平衡的维护。这种变化不利于该区域吸收内外干扰,提供抗御干扰的可塑性,影响了评价区局部景观的稳定性,阻抗稳定性有所降低。但从整个评价区来看,耕地面积尽管有所减少,但主要控制性组分变化非常小,耕地在评价区仍占绝对优势,说明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变化不大。因此工程建成后评价区的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及组分异质化程度仍维持在原有的水平,评价区的自然体系抗干扰能力仍较强,评价区的阻抗稳定性较好。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施工区域的开挖与填筑、占用土地、铲除地表植被等一系列施工活动,形成大量的裸露边坡、土坑、物料堆放场地等一些劣质景观,破坏了原来的自然景观,造成与周围自然景观不相协调,严重影响了自然景观的美感。另外,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运输车辆在施工区域行驶所形成的通向施工场地和外围的道路,形成许多廊道,分割自然生态环境,使自然景观破碎,影响自然景观价值。这些影响在施工结束进行植被恢复后会逐渐减弱。风电场经生态恢复投入运行后,将使评价区的景观发生变化,将原来的平原景观改变成为以风机为点缀的景观,并未整体上改变区域自然景观。风电项目的建成不仅对项目所在区域自然景观没有不利影响,更可提高所在区域的景观价值,成为一个具有潜力的新景点。迁徙高峰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启动停止运转风机预案等措施,风电场对鸟类影响可接受。环境风险评价建设项目不设升压站、危废不在场内贮存,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不涉及风险物质。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论证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与生态防护措施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场地、材料堆场、运输车辆等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和柴油机会产生的燃油废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强施工管理、封闭施工、洒水抑尘、绿化等措施。结合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2113〕91号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大气办〔2114〕11号)、《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应做到施工范围全覆盖。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路面硬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封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具体防治对策和措施如下:1、场内扬尘防治措施1)强化扬尘污染防治责任,严格实行网络化管理,施工企业要在开工前制定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措施。2)施工现场设置洒水降尘设施,特别是运输道路,安排专人定时洒水降尘。3)施工现场均按照“六个百分之百”施行,即施工现场周边采取100%围档、物料堆放100%覆盖、土方开挖100%湿法作业、施工现场地面100%路面硬化、出入车辆100%冲洗、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场内道路、加工区实施混凝土硬化。硬化后的地面,不得有浮土、积土,裸露场地应当采取覆盖或绿化措施。4)施工现场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新拌混凝土和砂浆采取封闭、降尘措施。5)施工现场土方开挖后尽快完成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场地,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砂石等散体材料集中堆放并覆盖;落实好物料堆场防风抑尘措施。6)渣土等建筑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密遮盖,严禁高处抛洒。7)施工现场禁止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8)运进或运出工地的土方、砂石建筑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应采取封闭运输。2、场外运输扬尘防治1)运输方式:运沙、石、水泥等的车辆加盖篷布,防止沿途洒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