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与语言特色篇_第1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与语言特色篇_第2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与语言特色篇_第3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与语言特色篇_第4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与语言特色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与语言特色篇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5.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6.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7.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9.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0.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愿望。2.《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描绘了______的景象。3.《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感慨。4.《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描绘了诗人______的情景。5.《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______的景象。6.《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描绘了______的景象。7.《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感慨。8.《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描绘了诗人______的情景。9.《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______的景象。10.《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描绘了______的景象。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简述《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主题思想。2.简述《题西林壁》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四、古诗词赏析(每题5分,共15分)1.阅读下列诗句,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其意境美。《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阅读下列诗句,分析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阅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并简要分析其情感表达方式。《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五、翻译题(每题5分,共15分)1.翻译下列诗句:《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翻译下列诗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翻译下列诗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六、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诗词中的自然景观》自古以来,中国的诗词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下面,让我们走进诗词,感受自然之美。1.诗词中的自然景观有哪些特点?2.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3.请结合诗词中的具体例子,谈谈你对自然景观与诗人情感关系的理解。4.诗词中的自然景观对你有什么启发?5.你认为自然景观在诗词中的作用是什么?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1.D解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远望,看尽天下美景的愿望。2.A解析: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景色各不相同的美妙景象。3.A解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人民疾苦的感慨。4.A解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霜的情景。5.D解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远望,看尽天下美景的愿望。6.A解析: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景色各不相同的美妙景象。7.A解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人民疾苦的感慨。8.A解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霜的情景。9.D解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远望,看尽天下美景的愿望。10.A解析: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景色各不相同的美妙景象。二、填空题1.登高远望解析: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远望,看尽天下美景的愿望。2.庐山景色解析: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景色各不相同的美妙景象。3.国家破败、人民疾苦解析: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人民疾苦的感慨。4.夜晚思念家乡解析: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5.日落时的壮阔景象解析: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日落时山川壮阔的景象。6.庐山景色解析: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景色各不相同的美妙景象。7.国家破败、人民疾苦解析: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人民疾苦的感慨。8.夜晚思念家乡解析: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9.日落时的壮阔景象解析: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日落时山川壮阔的景象。10.庐山景色解析: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景色各不相同的美妙景象。三、简答题1.《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想要登高远望,看尽天下美景的愿望。解析:诗人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拓宽视野,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2.《题西林壁》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主要是以景写情,通过描绘庐山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解析: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的不同角度和景象,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美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热爱。3.诗人在《春望》中通过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破败、人民疾苦的感慨。解析:诗人通过对比国家和城市的景象,表现了国家衰败和人民困苦的现实,从而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四、古诗词赏析1.《静夜思》这首诗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诗人通过明月、地上霜、明月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思念家乡的氛围。解析: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和地上霜,以及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夜晚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春望》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对比和拟人。通过对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和人民疾苦的感慨。解析:诗人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将国家的破败与自然景色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通过拟人手法将花朵和鸟儿赋予情感,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3.《登鹳雀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远望,看尽天下美景的愿望。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对世界的广阔视野。解析:诗人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象,以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愿望,传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向往和对世界的广阔视野的追求。五、翻译题1.床前的明月光,让人怀疑是地上的霜。解析: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翻译为现代汉语为“床前的月光很亮,让人怀疑是地上的霜”。2.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在,城市的春天里草木茂盛。解析: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翻译为现代汉语为“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在,城市的春天里草木茂盛”。3.白天的阳光依山势而尽,黄河水流入大海。解析: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翻译为现代汉语为“白天的阳光依山势而尽,黄河水流入大海”。六、现代文阅读1.诗词中的自然景观特点有:形象生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解析:诗词中的自然景观描绘生动形象,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2.诗人通过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主要手法有: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解析: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3.自然景观与诗人情感关系体现在:自然景观是诗人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