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建设方案TOC\o"1-2"\h\u8065第1章项目概述 456991.1项目背景 4295951.2项目目标 4271781.3项目范围 48299第2章轨道交通行业现状分析 478832.1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 4131692.2轨道交通调度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5114182.3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的需求 510366第3章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663123.1设计原则 638003.1.1统一规划原则 6168203.1.2用户导向原则 6277833.1.3安全可靠原则 6222123.1.4高效实时原则 6310023.1.5开放扩展原则 6192993.2系统架构 6213363.2.1系统总体架构 6325063.2.2系统技术架构 7127343.3功能模块划分 7143113.3.1智能调度模块 7193903.3.2运行监控模块 7225803.3.3设备管理模块 7271563.3.4乘客服务模块 784773.3.5系统管理模块 816051第4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8173604.1数据源分析 8268944.1.1列车运行数据:包括列车速度、位置、能耗、运行状态等实时数据。 8125454.1.2乘客信息数据:包括乘客流量、分布、出行需求等数据。 8291404.1.3设备监测数据:包括信号设备、供电设备、轨道设施等的状态监测数据。 8261854.1.4环境监测数据:包括气象信息、线路周边环境等数据。 885294.1.5维修保养数据:包括车辆、线路、设备等维修保养记录。 8121454.2数据采集技术 8281814.2.1自动列车控制系统(ATC):通过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实时采集列车运行数据。 8171714.2.2乘客信息系统(PIS):利用车站和列车上的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采集乘客信息。 8280444.2.3设备监测系统:采用有线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设备状态。 874764.2.4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安装气象站、视频监控等设备,采集环境数据。 8204224.2.5维修保养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并整理维修保养数据。 8263774.3数据处理与分析 8584.3.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提高数据质量。 872744.3.2数据存储与管理: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进行合理的管理与维护。 9170234.3.3数据挖掘与分析: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挖掘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为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926904.3.4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直观展示,便于管理人员理解和掌握轨道交通运行情况。 9177014.3.5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 922761第五章车站智能调度 980675.1车站客流分析 979895.1.1客流数据采集 9230495.1.2客流数据分析 978115.1.3客流优化策略 9189825.2车站运行监测 951785.2.1列车运行状态监测 9262245.2.2车站设备运行监测 9225675.2.3车站环境监测 974045.3车站应急调度 10184535.3.1应急预案制定 10175705.3.2应急资源管理 10219065.3.3应急处置流程 1019693第6章列车智能控制 10282966.1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1082276.1.1系统概述 10327076.1.2系统架构 1072946.1.3关键技术 1022196.2列车自动驾驶技术 11239326.2.1技术概述 11127196.2.2技术架构 1184616.2.3关键技术 1190226.3列车能耗优化 11120946.3.1优化概述 1123596.3.2优化策略 1182696.3.3关键技术 1120285第7章网络与通信系统 12318137.1网络架构设计 12174957.1.1总体架构 12185807.1.2核心层设计 1222297.1.3汇聚层设计 12315467.1.4接入层设计 12324167.2通信协议与接口 12185617.2.1通信协议 12327277.2.2接口规范 12100757.3网络安全与稳定性 12253207.3.1网络安全 1225297.3.2网络稳定性 1330794第8章综合监控与预警 13293118.1监控系统设计 1395368.1.1系统架构 1350758.1.2监控内容 13129988.1.3监控系统功能 13226128.2预警体系构建 14228228.2.1预警指标体系 14225718.2.2预警模型 1453438.2.3预警级别与处理流程 14140608.3异常情况处理 14307168.3.1异常情况识别 14286938.3.2异常情况处理流程 15798第9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542169.1系统集成策略 15111939.1.1集成原则 1530679.1.2集成流程 1585349.1.3集成关键技术 1567399.2系统测试方案 15127679.2.1测试目标 1568249.2.2测试范围 15279579.2.3测试方法 16156829.3系统优化与调整 16273099.3.1优化目标 16275659.3.2优化策略 16263949.3.3调整方法 1627386第10章项目实施与保障 162677310.1项目实施计划 162073910.1.1实施目标与原则 161565410.1.2实施阶段划分 172787410.1.3实施团队组织与管理 17510410.1.4实施进度与监控 17101110.2质量保障措施 171141410.2.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7412310.2.2质量控制策略 171406510.2.3质量评估与改进 172078710.3项目风险管理 17340810.3.1风险识别与分析 172118210.3.2风险应对策略 17149510.3.3风险监控与调整 17第1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长。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的轨道交通调度与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对智能调度与管理的需求愈发迫切。为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保障乘客出行安全,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符合我国轨道交通行业需求的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1.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通过智能调度与管理,优化列车运行图,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提高线路运输能力。(2)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线路、车辆和乘客的实时监控,保证运营安全。(3)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构建一体化调度与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提高运营管理水平。(4)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和人工成本。1.3项目范围本项目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线路及车辆调度:涵盖线路运行图编制、列车运行监控、车辆维护调度等功能,实现对轨道交通线路及车辆的高效调度。(2)乘客服务与管理:包括乘客信息发布、售票与检票、客流分析与预测等功能,提升乘客出行体验。(3)运营支持系统:构建运营数据仓库,实现运营数据统计与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提供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等支持功能,保证运营安全。第2章轨道交通行业现状分析2.1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轨道交通网络化。国内外大城市纷纷加大对轨道交通的投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轨道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盖范围。(2)技术创新驱动。轨道交通行业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能耗、保障安全。如自动驾驶、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3)绿色低碳发展。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实现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4)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轨道交通行业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智能调度、智能运维、智能服务等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2.2轨道交通调度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调度与管理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1)人工调度效率低。传统的人工调度方式依赖人工经验,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运营环境,导致运营效率低下,容易产生安全隐患。(2)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部门、各线路之间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影响了调度与管理的效率。(3)设备维护不到位。轨道交通设备种类繁多,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难以做到全面、及时的设备维护,容易导致设备故障,影响正常运营。(4)应急预案不完善。面对突发事件,缺乏快速、有效的应急预案,导致应对措施不及时,增加了安全风险。2.3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轨道交通行业对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提出以下需求:(1)实现调度自动化。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列车自动驾驶、自动调度,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2)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整合各部门、各线路的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调度与管理水平。(3)设备智能化。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测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运营安全。(4)完善应急预案。结合大数据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提升乘客服务水平。通过智能化手段,为乘客提供实时、准确的出行信息,优化出行体验。第3章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总体设计3.1设计原则3.1.1统一规划原则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保证系统的高效性、兼容性和扩展性。3.1.2用户导向原则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充分考虑运营管理人员的操作习惯,提供友好、易用、直观的操作界面,提高工作效率。3.1.3安全可靠原则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采取多重防护措施,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3.1.4高效实时原则系统需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实时响应各类业务需求,保证调度指令的及时传达和执行。3.1.5开放扩展原则系统设计应采用模块化、组件化技术,便于后期功能扩展和升级,同时支持与其他系统的高效对接。3.2系统架构3.2.1系统总体架构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1)基础设施层: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为系统运行提供基础支撑。(2)数据层:负责数据存储、管理和维护,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元数据。(3)服务层:提供系统所需的各种服务,如数据接口、算法分析、任务调度等。(4)应用层:实现业务逻辑处理,包括智能调度、运行监控、设备管理等功能模块。(5)展示层: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展示系统数据和分析结果。3.2.2系统技术架构系统技术架构采用微服务架构,通过容器化部署,实现业务模块的解耦和动态扩展。3.3功能模块划分3.3.1智能调度模块(1)列车运行计划制定:根据客流、线路、设备等因素,自动最优的列车运行计划。(2)实时调度:实时监控列车运行状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列车运行计划。(3)列车运行图管理:对列车运行图进行编制、修改、发布等操作。3.3.2运行监控模块(1)列车运行状态监控:实时监控列车位置、速度、设备状态等信息。(2)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实时监控线路、信号、电力等关键设备的状态。(3)安全监控:对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3.3.3设备管理模块(1)设备信息管理:对线路、信号、电力等设备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2)设备维护管理:制定设备维护计划,跟踪设备维护状态。(3)设备故障管理:对设备故障进行记录、分析和处理。3.3.4乘客服务模块(1)客流分析:分析客流数据,为运营调度提供依据。(2)信息服务:提供实时出行信息,如列车时刻、换乘信息等。(3)乘客投诉处理:收集和处理乘客投诉,提高服务质量。3.3.5系统管理模块(1)用户管理:对系统用户进行权限分配和管理。(2)日志管理:记录系统操作日志,方便问题追踪和审计。(3)系统设置:对系统参数进行配置和管理。第4章数据采集与处理4.1数据源分析轨道交通行业的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建设,依赖于全面而准确的数据源。数据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4.1.1列车运行数据:包括列车速度、位置、能耗、运行状态等实时数据。4.1.2乘客信息数据:包括乘客流量、分布、出行需求等数据。4.1.3设备监测数据:包括信号设备、供电设备、轨道设施等的状态监测数据。4.1.4环境监测数据:包括气象信息、线路周边环境等数据。4.1.5维修保养数据:包括车辆、线路、设备等维修保养记录。4.2数据采集技术针对上述数据源,本方案采用以下数据采集技术:4.2.1自动列车控制系统(ATC):通过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实时采集列车运行数据。4.2.2乘客信息系统(PIS):利用车站和列车上的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采集乘客信息。4.2.3设备监测系统:采用有线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设备状态。4.2.4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安装气象站、视频监控等设备,采集环境数据。4.2.5维修保养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并整理维修保养数据。4.3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与分析,才能为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提供有效支持。数据处理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3.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提高数据质量。4.3.2数据存储与管理: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进行合理的管理与维护。4.3.3数据挖掘与分析: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挖掘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为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提供决策依据。4.3.4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直观展示,便于管理人员理解和掌握轨道交通运行情况。4.3.5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第五章车站智能调度5.1车站客流分析5.1.1客流数据采集通过自动售票机、验票闸机等设备,实时收集乘客进出站数据。运用视频监控、无线通信等技术,对乘客流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5.1.2客流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客流数据进行挖掘,掌握客流变化规律。结合实时客流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客流趋势,为车站调度提供依据。5.1.3客流优化策略根据客流分析结果,合理调整列车运行图,优化列车运行间隔。通过智能导流系统,引导乘客合理分布,缓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5.2车站运行监测5.2.1列车运行状态监测实时监控列车运行速度、位置等信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对列车设备进行远程诊断,及时发觉并处理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2.2车站设备运行监测对车站设备(如电梯、自动扶梯、照明等)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通过智能巡检系统,定期检查车站设施,预防潜在安全隐患。5.2.3车站环境监测实时监测车站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对异常环境参数进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车站环境安全。5.3车站应急调度5.3.1应急预案制定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3.2应急资源管理对应急物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应急资源充足、有效。建立应急队伍,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5.3.3应急处置流程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利用智能调度系统,实时调整列车运行和乘客疏导,降低事件影响。第6章列车智能控制6.1列车运行控制系统6.1.1系统概述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列车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与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及控制策略,保证列车安全、准点、高效地运行。6.1.2系统架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车载子系统、地面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车载子系统负责列车的运行监控、自动驾驶等功能;地面子系统实现对列车运行的调度、监控和管理;通信子系统为车载与地面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提供保障。6.1.3关键技术(1)列车运行监控技术:采用高精度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等技术,实现对列车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2)列车运行控制技术:通过优化控制策略,实现对列车的精确控制,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行。(3)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对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实时诊断与处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6.2列车自动驾驶技术6.2.1技术概述列车自动驾驶技术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列车的自动化驾驶,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6.2.2技术架构列车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包括车载自动驾驶系统、地面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车载自动驾驶系统负责列车的自动驾驶、运行监控等功能;地面控制系统实现对列车自动驾驶的调度、监控和管理;通信系统为车载与地面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提供保障。6.2.3关键技术(1)自动驾驶控制算法:研究适用于轨道交通场景的自动驾驶控制算法,提高列车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2)传感器技术:采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实现对列车运行环境的实时感知。(3)车地协同技术:研究车地协同控制策略,提高列车在复杂运行环境下的自动驾驶功能。6.3列车能耗优化6.3.1优化概述列车能耗优化是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控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6.3.2优化策略(1)列车运行策略优化:根据列车运行计划、客流分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运行策略,降低能耗。(2)牵引能耗优化:采用先进的牵引控制策略,实现列车的节能运行。(3)制动能量回收利用:研究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提高能量的回收利用率。6.3.3关键技术(1)能耗监测技术:研究高精度、实时的能耗监测技术,为能耗优化提供数据支持。(2)优化控制算法:采用先进的优化算法,实现对列车能耗的实时优化控制。(3)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能耗规律,为能耗优化提供决策依据。第7章网络与通信系统7.1网络架构设计7.1.1总体架构本方案的网络架构设计遵循模块化、层次化、高可用性的原则,以适应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调度与管理系统的需求。整个网络架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形成稳定、高效的数据传输通道。7.1.2核心层设计核心层负责处理高速数据交换,保证大量实时数据的快速传输。采用高带宽、高功能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搭建冗余核心网络,提高网络的可靠性。7.1.3汇聚层设计汇聚层负责将接入层的数据进行汇聚,实现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整合。采用高功能交换机,提供足够的带宽和端口,满足多业务接入需求。7.1.4接入层设计接入层为轨道交通终端设备提供接入服务,包括车站、车辆段、列车等。接入层设备具备高可靠性和易维护性,适应轨道交通行业的恶劣环境。7.2通信协议与接口7.2.1通信协议本方案采用国际标准通信协议,如TCP/IP、MPLS、ETH等,保证系统间的高效、稳定通信。同时针对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需求,采用实时通信协议,如TSN(时间敏感网络)等。7.2.2接口规范制定统一的接口规范,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接口规范包括数据格式、通信接口、设备接口等,以满足轨道交通行业各类设备的接入需求。7.3网络安全与稳定性7.3.1网络安全(1)采用物理隔离、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等技术,保证网络边界安全;(2)实施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策略,保障数据传输安全;(3)建立安全审计和监控体系,实时监测网络安全状况,提高应急响应能力。7.3.2网络稳定性(1)采用冗余网络架构,提高网络设备的可靠性;(2)配置链路聚合、负载均衡等技术,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降低网络拥塞风险;(3)建立完善的网络运维管理体系,保证网络设备、链路、业务的稳定运行。第8章综合监控与预警8.1监控系统设计8.1.1系统架构综合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展示层。数据采集层负责轨道交通各子系统的信号采集;数据传输层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实现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分析;数据展示层则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监控数据。8.1.2监控内容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线路及设施设备监控:对轨道交通线路、车辆、信号、供电、通信、机电等设施设备进行实时监控。(2)客流监控:实时监测车站及车厢内的客流情况,为运营调度提供数据支持。(3)运行指标监控:对列车运行速度、正点率、满载率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控。8.1.3监控系统功能(1)数据采集与传输:实时采集各子系统的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层传输至数据处理层。(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现数据挖掘和趋势预测。(3)报警与通知: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系统自动发出报警,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4)数据展示: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各监控指标,便于管理人员实时了解轨道交通运行状况。8.2预警体系构建8.2.1预警指标体系预警体系包括以下指标:(1)设施设备故障预警:对设施设备进行故障预测,提前发觉潜在问题。(2)客流预警:预测车站及车厢的客流变化,为运营调度提供参考。(3)运行指标预警:对列车运行速度、正点率等关键指标进行预警。8.2.2预警模型结合轨道交通行业特点,采用以下预警模型:(1)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客流和运行指标变化。(2)机器学习模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设施设备故障进行预测。(3)关联规则挖掘模型:挖掘不同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为预警提供依据。8.2.3预警级别与处理流程根据预警指标的风险程度,将预警分为四个级别:一级(特别严重)、二级(严重)、三级(较重)和四级(一般)。针对不同级别的预警,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和措施。8.3异常情况处理8.3.1异常情况识别监控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自动识别以下异常情况:(1)设施设备故障:如信号系统故障、供电系统故障等。(2)客流异常:如车站客流拥堵、车厢内客流过多等。(3)运行指标异常:如列车晚点、运行速度异常等。8.3.2异常情况处理流程发觉异常情况后,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理:(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人员。(2)对异常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原因。(3)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并迅速实施。(4)跟踪处理结果,保证异常情况得到及时解决。(5)总结经验教训,优化预警体系。第9章系统集成与测试9.1系统集成策略9.1.1集成原则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遵循模块化、标准化、开放性和可靠性的原则。保证各子系统间高效协同,降低系统间的耦合度,提高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9.1.2集成流程(1)明确集成目标和需求,制定详细的集成计划;(2)梳理各子系统功能和接口关系,制定接口规范;(3)搭建集成测试环境,保证各子系统在相同环境下运行;(4)按照集成计划,分阶段、分模块进行集成;(5)对集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位、分析和解决;(6)完成集成后,进行系统联调,保证各子系统协同工作。9.1.3集成关键技术(1)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设计,实现各子系统间的松耦合;(2)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3)采用标准化协议和数据格式,保证系统间的互操作性;(4)采用虚拟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硬件成本。9.2系统测试方案9.2.1测试目标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助理广告师考试思维导图试题及答案
- 棉花纤维的分类及特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的作品展示试题及答案
- 婚礼伴娘测试题及答案
- 精神中心测试题及答案
- 村警考试题及答案
- 各类题型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卫生打扫课件
- 云南高三理科试题及答案
- 多层次复习的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方法与试题及答案
- 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课件
- 2025阿里地区普兰县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青年纪律教育课件:共青团纪律条例解读与实践
- 2025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事业单位引进40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MOOC】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传统园林技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农业大学
- JGT266-2011 泡沫混凝土标准规范
- 工作分析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 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基地项目建议书范文
- 铁板神数教材张智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