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修辞
前言
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修辞手法是历年来小升初常考题型之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
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等。
现阶段复习要点
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
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
若、如、如同等。
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
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
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⑵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
如: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⑶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
象、亲切。
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⑷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
容,借以增强语气。
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⑸对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复习计划
1、认识并掌握常用的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能分辨常见的修辞手法,提高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根据语境判断运用修辞方法是否得当,熟练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常考题型
①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填空题)
②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选择题)
③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有误的一项是()。(选择题)
题型专练
一、填空题。
1.先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再选一句进行仿写。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3)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运用相应修辞,语句通顺即可。)
2.下列诗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填在括号里。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指出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2)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来。()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4.请你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怎能不叫人陶醉呢?()()
(4)在过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
匆罢了。()
(5)(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
5写出下列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
A.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B.天街小雨润如酥。()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横线上。
(1)武松大喝一声,好像把眼前的山也要震动起来。________
(2)这种云是什么云?哦,原来是积雨云啊!________
(3)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________
7.在括号中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了一圈。()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
纱灯。()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4)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5)地中海沿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8.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
不舍精神的人。()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
9.我会写修辞手法。
①我拾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②她呀,心眼儿小的只有针眼儿大。()
10.先补充句子,再在括号里写出该句所用的修辞。
(1)___________?日:非然也。()
(2)_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
(3)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
(4)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
11.请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
(2)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
(3)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12.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声声问候,一份份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美丽图画。()
(2)凡尔赛宫的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13.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2)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
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4)您的字总是那么干净漂亮,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
()
14.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弟弟脑门上留着头发,就像扣上了茶壶盖。()
(2)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3)天空中的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
(4)谁说浪费不是犯罪?()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5.指出下列句子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
(2)大虫吼一声,如同半天起了一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3)大虫把铁棒似的尾巴倒竖起来。()
16.指出下列句子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山间的小花欢快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2)夜晚的雷声轰鸣,像是巨人在打鼓。()
(3)远处的山峰,像出征的战士,像团结的家人,像无边的长城。()
二、选择题。
1.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反问)
B.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排比)
C.我端起碗,觉得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
D.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比喻)
2.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B.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比喻)
D.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排比)
3.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B.锅里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C.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麟。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4.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拟人)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
比)
D.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反问)
5.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
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是()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B.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C.姐姐考上了理想大学,喜得快要发疯了。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朵浪花,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乐章。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④台州制造的智能马桶敲开了二十多个国家的大门。
A.①比喻、排比②对偶③反复④拟人B.①拟人、排比②排比③反复④拟人
C.①拟人、反复②对偶③对偶④比喻D.①比喻、反复②比喻③排比④比喻
9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C.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
D.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
一地。
10.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路种的都是甘蔗,已经高过人头了,绿油油的,像一堵没有止境的围墙。(夸张)
B.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反问)
C.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D.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拟人)
11.下列诗词分别运用了修辞手法,依次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A.(1)拟人(2)设问(3)夸张(4)比喻
B.(1)拟人(2)设问(3)比喻(4)夸张
C.(1)夸张(2)设问(3)比喻(4)拟人
12.下列四组成语中全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不以为然欣喜若狂追悔莫及B.自愧弗如过犹不及无独有偶
C.虎视眈眈赴汤蹈火大步流星D.粉身碎骨心惊肉跳别出心裁
13.和“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A.在这些粗壮的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C.天一擦黑儿,鞭炮就迫不及待地挤上来凑热闹。
D.春风清唱着悦耳的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4.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是哪一项?()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B.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上九天。
15.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的乐曲。
B.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水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C.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
D.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16.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场上想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③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④水渠里流水潺潺,小鸟在耳边欢唱。
A.比喻排比夸张拟人B.夸张排比比喻拟人
C.夸张对偶比喻拟人D.比喻排比夸张比喻
17.下面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A.詹天佑在塞外工作,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B.猫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直冒火星。
C.在家上网课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8.“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和此句修辞手法不一样的一句是()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间就到了啊。
B.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
C.站在山顶上,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天空。
D.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产品展览会。
19.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二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粘稠的黄色泪珠里。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炽热的太阳,几乎要把房子烤着了。
20.下面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阿炳的手指在琴弦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
②田螺准是歇过来劲儿,或是苏醒了,在夜里偷偷的行动了。
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④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A.比喻对比拟人排比B.夸张拟人排比比喻
C.比喻拟人反问排比D.比喻对比反问排比
21.下列句子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表现了春节
来临之快。
B.《匆匆》一文中“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
了。”通过设问,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C.“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这句话将腊八粥拟人化,仅仅是为了表现腊八粥
的粘稠的样子。
D.《草原》一文中“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运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河流的清澈透明。
2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辨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句)
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句)
C.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
摆来摆去。(拟人句)
D.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
纱灯。(排比句)
2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B.在半空中看长江,简直是一条白缎带。
C.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D.街上的花灯真多,走马灯、宫灯……应有尽有。
2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C.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D.居里夫人从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了教科书里的新名词,变成了物理学的新的计
量单位,变成了一条条科学定律。
2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
②幸亏红领巾帮助了我,要不然我不知道还得吃多少苦头。
③雪后的原野上,梅花点点,每一朵都是一首精美的诗。
④小明骑车撞倒了一条小狗,但他起身后又大摇大摆地骑车走了,像没发生任何事情一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6.下列选项中对句子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偶)
B.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反问)
C.他住的地方只有巴掌大。(夸张)
D.这个阿姨瘦瘦高高的,脸圆圆的,长得好像我的妈妈。(比喻)
27.注意加点部分,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澳门虽是块巴掌大的地方,但永远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8.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还没有放学,我就已经饿得前胸贴到了后背上。
B.考试得了第一名,放学后张芳一路小跑回家向妈妈报喜。
C.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9.下列句子修辞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们吧。
(2)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一朵朵鲜艳的彩云。
(3)植物知道时间,小动物也是这样。
(4)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
是飞翔。
A.设问比喻拟人比喻B.设问比喻拟人排比
C.反问引用拟人比喻D.反问拟人比喻夸张
30.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B.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反问)
C.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比喻)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
比)
31.下列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是()
A.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拟人)
B.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排比)
C.男孩想摆脱他们,但是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夸张)
D.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设问)
32.选出下列与“一步登天”表达特点不同的一项。()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我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D.教室里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3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病好以后,像过去一样,天天练长跑。
B.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D.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34.下列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浪费时间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C.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开出了美丽的花朵?那是因为有孩子们的笑声。
D.通过六年的学习,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35.下列句子中,对修辞手法使用判断不正确的是()
A.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比喻)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C.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反问)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反
复)
3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B.对面走来了一群红领巾,笑笑闹闹,让人感觉到美好。
C.真是奇怪,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7.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设问)
B.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比喻)
C.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拟人)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
比)
38.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39.和“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是()
A.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那声音水无体止,像时光的脚步。D.我端起糖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40.下列各组中修辞正确的一组是()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他难道不像一个真正的守门员吗?
(3)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A.比喻反问拟人陈述B.比喻疑问夸张拟人
C.引用反问拟人夸张D.引用反问夸张陈述
41.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从来不敢轻易丢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反复)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对偶)
C.面对有关地球的许多问题,究竟应该做什么样的回答?(反问)
D.栗树新叶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比喻)
4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宛如巨大的绿伞。(比喻)
B.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排比)
C.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拟人)
D.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反问)
4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A.海浪愤怒地拍打着礁石,冲起滔天巨浪。
B.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C.门外,细雨像烟似的被秋风扫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D.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4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45.下列句子与修辞手法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夸张)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拟人)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
比)
D.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对偶)
46.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花墙边两株紫色的丁香,如同印象派的画。
(3)我是朋友之间来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A.对比拟人排比想象B.对偶拟人排比夸张
C.对偶比喻排比夸张D.对偶比喻排比想象
47.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组是()
A.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B.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比喻)
C.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拟人)
D.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反问)
48.下列词语没有使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A.挥洒自如固若金汤B.军令如山莺歌燕舞
C.吐故纳新全神贯注D.情同手足争奇斗艳
49.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正确答案的序号是()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这是一棵什么树呢?它是一棵珍贵的云杉。
(3)在壶口瀑布看黄河,河水简直是一匹奔腾的烈马。
(4)这只红松鼠,高兴得跳到天上去了。
A.借代设问比喻夸张B.借喻反问比喻拟人
C.对偶设问比喻拟人D.借代设问拟人夸张
50.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比喻)
B.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比喻)
C.老师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疑问)
D.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夸张)
51.下列语句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儿忽然变成了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比喻)
B.这里那么熟悉,那么温馨,一切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好像他见过似的。(比喻)
C.骏马和大牛静立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拟人)
D.我站在楼顶上,看见新修的环城路就像一条飘绕在城外的玉带,又长又宽。(比喻)
5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B.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C.园子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旋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我们互相望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我们感到自己像在画中。
53.对下面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黄土高原哇,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
(2)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面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3)我们由衷地感谢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表演,感谢印度人民诚挚的友情,感谢舞蹈家给
我们带来的文化艺术。
(4)英勇的八路军布下地雷阵,吓得敌人寸步难行。
A.拟人比喻排比夸张B.比喻拟人反复比喻
C.拟人比喻反复夸张D.比喻拟人排比比喻
5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蒲公英的朵朵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扑动着,欢笑着。(比喻,
将蒲公英比喻成雏鸡,生动形象地了花朵的烂漫)
B.阳春三月,大地回暖,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了。(拟人,将春天的银梨
树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了发芽开花的情态)
C.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人们心中的坚冰,这消融后的坚冰,将滋润人们心中干
涸的土地。(对偶,句式整齐,有韵律美,阐述了“谅解”的意义)
D.李医生医术高超,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夸张,突出强调了李医生医
术的精湛)
5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A.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B.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C.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D.死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脸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57.对下列语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比喻)
B.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反复、排比)
D.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
5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是()
A.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
一地。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C.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D.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59.下面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今年春节,大明在隔离观察期间简直是度日如年。
B.睡莲开了,犹如美丽的少女在池中露出笑脸。
C.他的心眼儿比针鼻儿还小。
D.骆驼商队在沙漠里行走了半日,人们渴得嗓子都快冒烟儿了。
60.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对偶和拟人)
B.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拟人和排比)
C.书籍里一扇扇窗,让我们领略大千世界的美妙风光。(比喻)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难道这不是真理吗?(反向)
61.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2)一轮圆月缓缓爬上树梢,将它的清辉洒落在屋前的谷地上。
(3)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印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4)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不
是每一次成功都有掌声……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奋斗,不停止付出。
A.比喻拟人夸张排比B.拟人夸张比喻排比
C.比喻夸张拟人排比D.夸张比喻排比拟人
62.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是哪一项()
A.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飘浮在黄海滩涂上。
B.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C.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D.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63.下列诗句或谚语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①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欲向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④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A.比喻设问设问夸张B.比喻反问设问夸张C.比喻疑问设问比喻
64.下列句子,加点的内容与其他三句写法不同的一句是()
A.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
了一地。
B.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C.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D.被关在家里两个多月,大伙儿都快闷死了。
65.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C.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D.燕子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专题06修辞(解析版)
前言
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修辞手法是历年来小升初常考题型之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
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等。
现阶段复习要点
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
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
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
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例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⑵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
如: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⑶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
象、亲切。
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⑷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
容,借以增强语气。
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⑸对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复习计划
1、认识并掌握常用的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能分辨常见的修辞手法,提高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根据语境判断运用修辞方法是否得当,熟练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常考题型
①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填空题)
②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选择题)
③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有误的一项是()。(选择题)
题型专练
一、填空题。
1.先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再选一句进行仿写。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3)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运用相应修辞,语句通顺即可。)
【答案】夸张比喻拟人拟人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仿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中,“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了夸张
的修辞手法,夸大了八儿高兴的程度。
(2)“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这句话中,把“激流”比作“野马脱
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这句话中把
看到是事物赋予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仿写句子时,可以运用夸张、比喻、拟人中的一种,写一句通顺合理的话即可。如:运用那
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还在窃窃私语。
2.下列诗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填在括号里。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案】比喻夸张拟人设问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有关知识。
1.”结合诗句含义我们可知,此句诗是将“平沙”比作“白雪”,将“燕山”比作“钩子”,因此用的
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2.显然白发是没有三千丈的,和现实情况不相符合,因此,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本诗句让羌笛赋予了人的色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显然本诗句一问一答,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3.指出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2)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来。()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答案】比喻夸张反问对偶拟人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在解答时学生要认真读原句,可通过关键词判断出该句
是何修辞手法,平时要多阅读,可提高做题速度。
(1)该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将“黄
河”比作了“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写出黄河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2)该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
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该句夸张地写心跳出胸膛,突出了心情的激动。
(3)该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旨在加强语势的一种修辞方
式。“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是反过来对提问的人发问。
(4)该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
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该句出自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
从”对“便下”,“巴峡”对“襄阳”,“穿”对“向”,“巫峡”对“洛阳”。
(5)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
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将碗人格化,说它们捣蛋,在跳摇摆舞。
4.请你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怎能不叫人陶醉呢?()()
(4)在过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
匆罢了。()
(5)(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
【答案】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比喻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本义就是修
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
一种语言活动。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对偶。
(1)由“豆在釜中泣”可知把豆子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
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拟人修辞
(2)“手可摘星辰”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辰,这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
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修辞。
(3)由句子结构“那……,那……,那……”可判断此句使用了排比修辞。排比是一种常见的
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
来加强句子语气。
“怎能不叫人陶醉呢?”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
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修
辞手法。
(4)句中有问有答,这是为了达到强调的效果,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设问修辞手法。
(5)句中有比喻词“犹如”和“似”,本体(艾得来斯)、喻体(彩云、花儿)。而且本体、喻体
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可见使用了比喻修辞。
5写出下列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
A.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B.天街小雨润如酥。()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答案】设问比喻拟人反问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诗词名句理解。
A.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
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本句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B.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
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小雨润如酥”,句中将“小雨”比作“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
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句中将“春雨”赋予人的行为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句中无疑而问,增强了语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横线上。
(1)武松大喝一声,好像把眼前的山也要震动起来。________
(2)这种云是什么云?哦,原来是积雨云啊!________
(3)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________
【答案】夸张设问反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
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
修辞手法。
(1)本句根据关键信息“武松大喝一声”,“山也要震动起来”可知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本句根据句子“这种云是什么云?”“哦,原来是积雨云啊!”可知这是自问自答,是运用
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3)本句根据“花开花落……花开花落……花开花落”句式,连用三个“花开花落”,由此判断
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7.在括号中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了一圈。()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
纱灯。()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4)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5)地中海沿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答案】拟人排比夸张对偶比喻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结合“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可知是拟人的手法。
(2)结合“有的……有的……有的……”可知是排比的手法。
(3)结合“春节眨眼就到了”可知是夸张的手法。
(4)结合句子的字数和词性可知是对偶的手法。
(5)结合“地中海沿岸”和“摇篮”可知是比喻的手法。
8.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
不舍精神的人。()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
【答案】排比夸张比喻
【详解】考查对修辞的辨析能力。
(1)结合三个连续的“给那些”可以看出运用了排比修辞。
排比句: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
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2)结合“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可以看出运用了夸张修辞写出了碗很重。
夸张句: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
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3)中国结合“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修辞,把人的死比作泰山或鸿
毛。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
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9.我会写修辞手法。
①我拾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②她呀,心眼儿小的只有针眼儿大。()
【答案】比喻夸张
【详解】A.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
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
法。
①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把“白头发”比作“银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②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
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个句子强调了橘子酸的特点,所以是夸张句。
把“心眼儿”夸张为“针眼儿”,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10.先补充句子,再在括号里写出该句所用的修辞。
(1)___________?日:非然也。()
(2)_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
(3)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
(4)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
【答案】为是其智弗若与设问日初出大如车盖比喻润物细无声拟人燕山月似钩对
偶、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识记以及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1)“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一句的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与别人有差别吗?
答道:并不是这样的。这句话有问有答,是一个设问句。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一句的意思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犹如车盖那么
大可是等到了中午,只有盘子底那么大。这一句把早晨的太阳比作车盖,把中午的太阳比作
盘子底,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的意思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
滋润着大地万物。这句话中说春雨滋润大地万物,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一句的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这句话把沙子比作白雪,把月亮比作弯钩,
而且句式对仗工整,是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
11.请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
(2)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
(3)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答案】比喻拟人排比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因此句子: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
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因此句子: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
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
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
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因此句子:坐着,
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2.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声声问候,一份份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美丽图画。()
(2)凡尔赛宫的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答案】比喻夸张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
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一声声问候,一份份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美丽图画。”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问候、
礼物”比作图画。
(2)“凡尔赛宫的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眼睛夸大化。
13.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2)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
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4)您的字总是那么干净漂亮,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
()
【答案】设问排比夸张比喻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1.“欲问行人去那边?”是提出的疑问,“眉眼盈盈处”是回答前面的问题,这种自问自答的修
辞是设问。
2.三个“有人”连用,构成排比句式。
3.“春节眨眼就到了”是夸张的说法,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4.把“方块字”比作“小士兵”,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14.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弟弟脑门上留着头发,就像扣上了茶壶盖。()
(2)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3)天空中的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
(4)谁说浪费不是犯罪?()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比喻夸张拟人反问对偶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①把“头发”比作“茶壶盖”是比喻。②“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是夸张。③把“星星”当做人来描写说他们“顽皮地眨着眼睛”是拟人。④“谁说浪费不是犯罪?
意思是浪费就是犯罪。是反问。⑤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对偶。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5.指出下列句子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
(2)大虫吼一声,如同半天起了一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3)大虫把铁棒似的尾巴倒竖起来。()
【答案】拟人夸张比喻
【详解】这道题我们逐个来分析,(1)“星星快活地眨着眼。”,星星本身不会眨眼,这是把
星星当做人来写,所以是“拟人”;(2)写大虫的吼声把山冈震动了,说法夸张,所以是“夸
张”;(3)把大虫的尾巴说成“铁棒似的”,所以是“比喻”。
16.指出下列句子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山间的小花欢快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2)夜晚的雷声轰鸣,像是巨人在打鼓。()
(3)远处的山峰,像出征的战士,像团结的家人,像无边的长城。()
【答案】拟人夸张排比、比喻
【详解】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对修辞方法的考查。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
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
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比喻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成另一
个物体,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
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据此分析判断句子的修辞手
法即可。
二、选择题。
1.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反问)
B.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排比)
C.我端起碗,觉得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
D.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比喻)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本句出自《学弈》,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
的。”这种自问自答的手法是设问,不是反问。
B.该句把结构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成串地排列,是排比的手法。
C.该句中“碗有千斤重”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我”沉重的心情。
D.该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花苞”比作了“衣襟上的盘花扣”,形象地写出了花苞的外形。
故选A。
2.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B.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比喻)
D.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排比)
【答案】C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A.正确。“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句子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手法。
B.正确。“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大八儿的行为,运用夸张的手法。
C.有误。从“太阳他有脚啊”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D.正确。从“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三个连续的感谢,运用排比的手法。
3.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B.锅里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C.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麟。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
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中唐李贺的《马诗》,意思:广阔平坦的沙漠,在月光下
就好似铺上了一层白雪;燕山的月亮弯弯的,像一把弯刀。诗句中把“月亮”比作了“弯刀”,
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结合句中的“有声无力的叹气”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结合“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麟”可知,把“水帘”比作了“锦麟”,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D.结合“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可知,句中把“过去的日子”比作“烟”,故运用了
比喻的手法。
4.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拟人)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
比)
D.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反问)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A.正确,是暗喻,句中把“水”比作“眼波”,把“山”比作“眉峰”;
B.正确,句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把“粥”拟人化;
C.正确,排比为意义相关或相近,三句或三句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短语或句
子并排,句中有三个“有再……的时候”句式并列为排比句;
D.不正确,原句自问自答,为设问修辞。
故答案为:D
5.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夸张修辞的掌握。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
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根据诗句的意思辨析。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是:这里的水像美人
流动的眼波,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从“眼波”“眉峰”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意思是:绵延不断
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
一颗泥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意思是:连绵的战火已
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D.“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李白《赠汪伦》,意思是:桃花潭水即
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
从诗句意思可知B、C、D运用了夸张的修辞。选:A。
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答案】D
【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比亚迪售后外包合同协议
- 武威商品房预售合同协议
- 2025全日制劳动合同书(无锡版)新 - 2025版无锡全日制劳动合同样本
- 2025废弃物处理协议合同模板
- 2025精简版广告投放合同范本
- 商品冷藏运输合同协议
- 2025地区授权代理合同范本示例
- 2025建筑材料供销合同协议书
- 商城购物卡合同协议
- 快递背靠背合同协议
- 矿山水灾事故处理
- 2024年烟台栖霞市考选毕业生考试真题
- 2025北京九年级(上)期末语文汇编:现代文阅读2
- 2025-2030中国晶圆转移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经济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年4月春季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数学试卷
- 入会确认函 - 中国电建工程承包商网
-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技术白皮书
- OVATION培训教材资料
- 财综[2001]94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