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生殖系统_第1页
影像生殖系统_第2页
影像生殖系统_第3页
影像生殖系统_第4页
影像生殖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男性生殖系统前列腺

由腺体和非腺体组织组成,分5个叶(前叶、中叶、后叶及双侧叶)。腺体组织分三带(边缘带70%,中央带25%,移行带5%),癌70%源于边缘带,良性结节增生多源于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

CT解剖:紧邻膀胱下缘,呈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大小与年龄有关(青年男性前后径约为2.3cm、横径约为3.1cm、上下径约为3cm,70岁时则分别为4.3、4.8cm、5cm),周围脂肪间隙清晰,50-70岁以上多有钙化膀胱后方见呈八字状对称的精囊,边缘可见小分叶,软组织密度,其前缘与膀胱之间为三角形脂肪密度间隙称为膀胱精囊三角,仰卧时约30°

角男性生殖系影像解剖及正常表现前列腺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官的最大附属腺,由腺组织和肌组织构成,形似粟子或倒锥形,尖端向下,位于耻骨后直肠前,其内有尿道和射精管通过。可分底、体和尖三部分。在30岁以前,其上下径平均为30mm,前后径为23mm,左右径为31mm;在60-70岁,此三径平均值分别为50mm、43mm和48mm。

前列腺解剖示意图。横断面(A),矢状面(B)cz.中央区;pz.边缘区;fm.前纤维承肉基质区;t.移行区;v.精阜;e.射精管;u.尿道

CT表现在耻骨联合下缘以下的层面可见前列腺呈圆形或卵圆形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其内密度均匀。两侧可见提肛肌,后方以直肠膀胱筋膜与直肠相隔。前列腺大小因年龄不同而不同。精囊位于前列腺以上层面,前为膀胱,后为直肠,呈两侧对称的软组织密度影。

在耻骨联合下缘以下的层面可见前列腺呈圆形或卵圆形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其内密度均匀。

两侧可见提肛肌,后方以直肠膀胱筋膜与直肠相隔。

MRI表现多采用横断面的T1WI和T2WI。必要时加矢状面T1WI或T2WI。T1WI显示前列腺,为一中等或低的信号结构,与肌肉信号相似,但不能区分其带区。T2WI可分辨前列腺各带区。

MRI表现前列腺后外侧份呈两侧对称的新月形高信号区,占前列腺体积3/4左右。中央区仅出现于经前列腺上半的扫描层面内,为尿道周围区与边缘区之间的中等信号区,一般占前列腺体积1/4左右。前纤维肌肉基质区呈低信号,居前列腺最前份,其最厚处出现于前列腺上部的层面内。

MRI表现前列腺包膜在T1WI和T2WI像均显示为低信号。正常成年人的精囊是两个不规则分叶状椭圆形囊状结构,位于膀胱三角区后方两侧,T1WI像上呈略高于膀胱内尿液的低信号,在T2WI像上则为高信号。

前列腺正常膀胱前列腺强化前列腺增生症(BPH)BPH又称前列腺结节状增生或良性前列腺增生,老年人常见病变,60岁以上发生率可达50-75%,80岁以上达85%以上,与性激素平衡失调有关增生主要发生在移行带,腺体组织和基质组织不同程度增生,压迫邻近的中央带、尿道、膀胱出口时则导致膀胱梗阻,出现尿频、急、排尿困难、尿潴留等BPH的CT表现:弥漫性一致性增大(正常前列腺上缘低于或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1cm),若在耻骨联合上方2cm或更高层面仍可见或和横径超过5cm则可判断增大,可突入充盈的膀胱内;呈圆形或椭圆形扩大,两侧对称;密度均匀,一般无异常变化、可伴钙化灶,边缘光滑锐利;+C为均匀一致增强;周围脂肪间隙、膀胱精囊三角正常BPHBPHM65前列腺增生的CT表现呈球形或椭圆性增大,两侧对称,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并常见小点状钙化灶。周围脂肪间隙清晰,精囊三角正常。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并突入膀胱底部,似膀胱内肿块。增强扫描,增大的前列腺呈均一强化。前列腺增生MR横断面T2WI平扫示前列腺中央区及移行区明显增大,呈稍高信号,周边见一环形低信号带(黑箭头),边缘区明显受压变薄,位于低信号带后方,呈高信号。前列腺增生MRI平扫示前列腺体积增大,T1WI(A、C)呈均匀低信号,边缘清晰。T2WI(B)呈不均匀高信号。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主要结合临床症状和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的目的主要在于明确前列腺增生的程度、手术前后大小的评估,有无并发肾、输尿管积水以及与前列腺癌的鉴别。

CT和USG检查常不能与局限在前列腺被膜内的早期癌鉴别。MRI能显示前列腺内在结构,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鉴别有较高价值。

前列腺癌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我国发病率较低组织学:95%是腺癌,次为移行细胞癌、鳞癌、肉瘤,多为多发病灶发病部位:70%源于周边带,20%源于移行带,10%源于中央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扩散方式:局部、淋巴、血行3个途径可侵犯尿道、膀胱颈或三角区、精囊,少数可累及直肠;淋巴转移最常侵犯髂内外和后腹膜淋巴结;血行以骨转移多见(骨盆、腰椎、胸椎、肋骨等),肺肝肾上腺等可见临床表现:早期多无症状或与BPH相似,晚期可有疼痛前列腺癌CT表现若病变仅限于包膜内,则CT不易显示,或显示前列腺内稍低密度影/前列腺轮廓略隆起累及整个前列腺后突破包膜,侵犯邻近结构,示前列腺明显增大,密度不匀,轮廓不规则精囊最易受累,脂肪层消失,膀胱精囊三角变形或消失、且两侧不对称;精囊受累者80%已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病变通过尿道粘膜累及膀胱而侵犯膀胱壁,直肠因受直肠膀胱筋膜保护、一般不易受累CT还可显示淋巴结肿大,骨转移及其他部位转移病变CT限度:主要观察前列腺大小、形态及是否周围侵犯,对前列腺内在结构显示欠佳前列腺癌

LN转移前列腺肉瘤复发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癌结节前列腺癌的CT诊断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帮助不大,对显示前列腺癌侵犯周围组织的范围较有意义。中晚期可见前列腺明显增大,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精囊增大、不对称及膀胱精囊角消失。盆腔淋巴结转移。膀胱壁受侵。膀胱底壁增厚、受压浸润,突向膀胱腔内的分叶状肿块。女性生殖系统CT解剖子宫大小形态显示与膀胱充盈程度及子宫位置有关。子宫位于盆腔中央或偏一侧,梭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中心为低密度的宫腔。成人子宫体前后径、左右径分别约为1.5~4.0cm、3.0~5.0cm。宫颈在子宫体下方层面(约股骨头水平),圆形或横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横径不超过3.0cm;

子宫体、颈、阴道旁为脂肪密度,内有小血管、神经和纤维组织;子宫前方为充盈的膀胱,后方为直肠;圆、阔韧带为由子宫两侧缘延至盆壁的条状影;子宫膀胱陷窝、子宫直肠陷窝内常有肠管结构;正常卵巢(位于髂外动脉内侧、输尿管前方)和输卵管CT不易显示;+C后子宫肌层明显均一强化正常子宫膀胱子宫肌瘤(uterineleiomyoma)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可能与过多雌激素刺激有关,妊娠期间可增大多见于30-50岁年龄组,尤以不孕妇女为多病理由旋涡状排列的平滑肌组织及少量纤维组织组成的实质性球形肿块,表面光滑,有包膜(瘤周肌壁组织的结缔组织束和肌纤维束构成的假包膜)

常为多发,大小不等,生长缓慢据生长部位可分为:壁间(60-70%)、粘膜下(10%)、浆膜下(20-30%)肌瘤血供来自其包膜,较大肿块因血供障碍可发生变性、液化、囊变、坏死、钙化或脂肪变性等绝经后可萎缩且易钙化临床表现:与部位有关,月经过多、时间延长、不规律或不规则阴道出血等CT表现1、子宫增大、轮廓变形是最常见表现2、边缘光滑、境界清楚3、壁间肌瘤可表现为子宫分叶状增大4、浆膜下肌瘤可见由子宫向外突出的实性软组织密度肿块,若带蒂的肌瘤在某层面可与子宫分离;粘膜下的肌瘤可向宫腔内突入使宫腔变形5、肿块密度一般均匀,可是等或稍低或稍高密度,若肌瘤内变性等,其内密度不匀,可见钙化或低密度区等6、+C不同程度增强,增强程度低于正常子宫肌层以下征象有助于子宫肌瘤CT诊断:子宫分叶状扩大,肌层局限性增厚,宫腔变形,点状或不规则钙化子宫肌瘤F-45盆腔肿物2年子宫肌瘤右卵巢囊肿肌瘤子宫肌瘤右卵巢囊肿子宫肌瘤阔韧带子宫肌瘤F24婚检时发现宫颈癌(cervicalcarcinoma)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35-55岁高发,20岁以前极少发病,60岁以后下降。可能与早育、多产、裂伤、病毒等有关组织学分两型:鳞癌和腺癌鳞癌约占95%,常累及宫颈旁和阴道,倾向于形成外生性肿块,破坏宫颈和浸润阴道穹窿,据其生长方式分为:内生型、外生型、溃疡型肿瘤易破溃、合并感染病理组织学上分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扩散方式:主要是直接浸润和淋巴道转移。晚期可见血行转移,主要为肺部临床表现:接触性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白带增多,侵犯后可有疼痛、血尿、便血等宫颈癌临床分期I期肿瘤完全限于宫颈II期肿瘤延伸超过宫颈,但不达盆壁和阴道下1/3(IIa无明显宫旁侵犯,IIb明显宫旁侵犯)III期肿瘤延伸至盆壁或阴道下1/3(IIIa未侵犯盆壁,IIIb已侵犯盆壁)IV期肿瘤延伸超过真盆腔或侵犯膀胱、直肠宫颈癌CT表现宫颈扩大,直径超过3.5cm的实质性软组织密度肿块,伴坏死、溃疡可见低密度区;侵犯周围结构表现;阻塞宫颈管引起子宫积水、血或脓

I期表现:宫颈周缘完整,未见宫旁软组织块或条状影,周围脂肪间隙存在II期表现:宫颈侧缘不规则、模糊,宫旁软组织影明显,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偏心分布的软组织块III期表现:宫旁融合性或不规则条状软组织影,侧缘侵犯闭孔内肌、后侧累及梨状肌。盆腔淋巴结肿大及肾盂积水亦为此期表现IV期表现:膀胱和直肠旁脂肪层消失伴不对称性壁的增厚;膀胱或直肠壁结节状或锯齿状压迹;腔内肿块;膀胱阴道瘘;盆腔淋巴结伴腹股沟、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宫颈癌CT检查的作用主要在于分期和了解手术或放疗后有无复发宫颈癌F48宫颈癌F41左腰腹痛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癌瘤,仅次于宫颈癌的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源于内膜腺体的腺癌,肿瘤最初位于内膜,可坏死、溃疡,向外侵犯子宫肌,向下累及宫颈,穿破浆膜累及宫旁组织、膀胱和邻近肠管淋巴转移常见,髂内外和闭孔等组,直至腹膜后。血行转移和腹膜种植少见,肺和上腹部腹膜为常见转移部位大体病理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弥漫型多见,累及大部分或全部内膜,呈息肉状或菜花状,可有溃疡和坏死,不同程度浸润肌层,累及宫颈;局限型息肉或结节,子宫底或角部多临床上依其侵犯范围分为四期:Ⅰ期肿瘤限于子宫体Ⅱ期肿瘤侵犯子宫颈Ⅲ期肿瘤侵犯至宫外但范围限于真盆腔Ⅳ期肿瘤侵犯膀胱、肠管或远处转移临床表现

老年女性多见,峰值年龄55-65岁,多绝经后发病,不规则阴道出血及异常分泌物,晚期可疼痛,诊断主要靠诊刮和细胞学检查,影像检查目的是确定肿瘤范围,观察有无转移CT表现Ⅰ期肿瘤限于子宫内膜或侵犯肌层少,可表现正常;当明显侵犯子宫肌层,子宫对称或分叶状增大,+C肿瘤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肌层而表现为低密度块,边不清楚Ⅱ期肿瘤侵犯宫颈可见宫颈不规则增大,因宫颈管阻塞致宫腔扩大、积水或血,呈液体密度Ⅲ期肿瘤宫外组织受累,脂肪间隙消失,呈软组织密度影,可见肿大LNⅣ期肿瘤当膀胱、直肠受累时,显局部膀胱壁或直肠壁增厚或形成肿块,可示远处转移内膜癌周围侵犯、多发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F55阴道流血3月子宫内膜癌F59绝经7年阴道流水8个月出血半月子宫内膜癌F68绝经18年阴道不规则流血1月卵巢病变概述女性盆腔肿块常来自卵巢

1、良性病变:囊肿、囊腺瘤、畸胎瘤2、恶性肿瘤: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癌、恶性畸胎瘤等一、卵巢囊肿分为单纯性囊肿和功能性囊肿,后者又分为滤泡囊肿、黄体囊肿、卵泡膜细胞黄素囊肿多为单个,直径多小于4cm,部分患者可多个或两侧均有或较大;大多单房、薄壁、边缘光滑,无分隔及软组织成分临床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无症状,功能性者可有月经异常,或较大可有压迫邻近器官表现,占临床上附件肿块的大多数CT表现部位:附件或子宫直肠陷窝处密度:囊性肿块,水样密度,无分隔及软组织成分边界:光滑,境界清楚,壁薄常不易显示形状:圆或类圆形大小:一般5cm左右二:囊腺瘤分浆液性和粘液性1)浆液性:最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之一,占卵巢肿瘤的23%,30-40岁多见,单房多见、多房较少,囊壁内面光滑、部分伴乳头状突起,若穿破囊壁可腹膜种植。肿瘤间质或乳头状组织间可有钙化灶为该瘤一特征。恶变率30-50%

2)粘液性:人体最大的肿瘤之一,占卵巢肿瘤的22%,25-45岁育龄妇女常见。通常较大,可大于10cm。若囊壁破裂可种植于腹腔产生大量粘液形成“假性粘液腹膜瘤”,恶变率为5-10%且多见于绝经妇女临床表现:盆腹腔内肿块,压迫症状

CT表现盆腔内较大肿块,巨大者可占据盆腹腔(粘液性较大);浆液性密度较低呈水样密度,粘液性者密度较高但低于软组织密度;单(浆液性多)或多房(粘液性多);壁和内隔薄且均匀一致,部分可较厚粘液性多或见乳头状突起(浆液性多见)。+C壁、内隔均强化三:良性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最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年青者略多由来自三个胚层的成熟组织组成,以外胚层组织为主,囊壁较厚,囊内可见皮脂样物质、毛发、牙齿、骨及脂肪组织,囊内容物分布不均8-15%双侧发生,可发生扭转或破裂临床:常无症状,较大可触及肿块,扭转可疼痛CT表现:盆腔内边界清楚的混杂密度囊性肿块,内含脂肪、钙化、软组织成分,有时见脂肪-液平面或漂浮物(毛发团),少数脂肪、钙化不明显四:卵巢癌卵巢最常见恶性肿瘤,主为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癌,其中以浆液性囊腺癌最为常见1)浆液性囊腺癌为最常见的原性卵巢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40-60%,双侧者达到50%,大多由囊腺瘤恶变而来,囊性或囊实质性,囊壁上有明显乳头状突起,常穿破壁种植到腹膜、大网膜、脏器表面,大量腹水,可有坏死、囊变区2)粘液性囊腺癌:占卵巢癌的15-20%,双侧者占25%,由囊腺瘤恶变而来,常多房,可在腹膜表面种植形成假性腹膜粘液瘤。囊实性肿块,有出血、坏死区临床早期无症状,发现时多晚期,肿块短期内速增大,大量腹水,侵犯时可疼痛,恶病质等CT表现1、原发病灶盆腔或下腹部,以附件、直肠子宫陷窝及骶岬上方常见,20-60%双侧。边缘不规则、模糊,形态变化大,依囊性和实性成分的比例而异:①多房囊性肿块,见明显增厚的壁及从壁或分隔突出的乳头状结结节,+C明显强化;②不规则厚壁囊肿;③囊实性肿块;④分叶状实性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若伴钙化一般为浆液性癌2、腹腔转移①大网膜转移,横结肠与前腹壁间或前腹壁后方扁平的饼样软组织密度块,密度不均匀或蜂窝状,边不规则,界不清,若乳头癌可见钙化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