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区绿色转型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3900字_第1页
《传统产业区绿色转型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3900字_第2页
《传统产业区绿色转型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3900字_第3页
《传统产业区绿色转型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3900字_第4页
《传统产业区绿色转型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39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产业区绿色转型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综述目录TOC\o"1-3"\h\u4985传统产业区绿色转型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综述 1107081.1相关概念 1144121.1.1产业转型 1298181.1.2绿色转型 2134751.2理论基础 3214381.1.1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3242211.1.2产业结构理论 3124451.1.3产业布局理论 485021.1.4产业生态学理论 48271参考文献 5分析相关概念和理论不仅能为本文的研究内容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的依据,还能丰富相关的理论体系为后续学者的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我们要对相关概念:丹江水源区、传统产业、产业转型、绿色转型进行梳理总结,再对涉及的理论基础: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等进行刨析。1.1相关概念对丹江水源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涉及的相关概念:丹江水源区、产业转型、绿色转型、传统产业进行分析1.1.1产业转型产业转型作为经济转型的核心,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12)。产业转型是指由于产业结构的重构,引起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和高度化,实现产业由高能耗产业转向低能耗产业、由单一产业结构转向多元化产业结构、由低级产业向高级产业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复合过程。(13)目前学术界对于产业绿色的转型尚处在理论上的探讨,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早期学者徐振斌提出,产业的绿色转型是在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地点下,由政府根据经济的情况进行调节,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产业转型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整体可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类型。宏观的,是指某一区域使用某些特定的经济、金融、技术等政策,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结合国内外经济、科技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对其现有产业结构的各个层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节。在微观层面,即是一国或某一区域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规模、组织、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是产业结构、组织和技术等多个层面的变革。另一种解释是,在某一行业中,资源的重新分配;即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有萧条的产业转向新兴产业。1.1.2绿色转型绿色转型是以生态文明为先导、循环经济、绿色经营为保证、发展方式为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保护、环境友好、生态平衡,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是从传统发展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转变,即从人与自然背离、经济、社会、生态相分离的发展形态,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使绿色转型内涵更加立体、直观。丹江水源区绿色转型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在内的全方位转型,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丹江水源区当前经济。将绿色转型进一步定义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资源环境承受能力,通过改变企业运营方法、产业构成方式、政府监管手段,实现企业绿色运营、产业绿色重构和政府绿色监管,使传统黑色经济转化为绿色经济,形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模式。1.2理论基础1.1.1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1989年可持续发展概念被提出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14)。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生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保证人类生存而提出的一种先进的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也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上超越以往任何理论的最佳选择。(15)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而这三者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这个社会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显然,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1.1.2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16)W.配第在17世纪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在1932年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形形态论”(17)。该理论主张,本国产业发展要与国际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后起的国家可以通过四个阶段来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产业发展政策是要根据“雁形形态论”的特点制定。C.克拉克建立起了完整、系统的理论框架,提出克拉克法则即:劳动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进而从制造业向商业及服务业的移动。1941年库兹涅茨提出库兹涅茨产业结构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部门结构将趋于下将;政府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个人消费比重趋于下降。霍夫曼对工业结构演变规律作了开拓性的研究,提出了所谓的霍夫曼定理,其内容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比)是不断下降的。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联系。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应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随着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两者间的内在联系日益明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部门增多,部门与部门间的资本流动、劳动力流动、商品流动等联系也越来越复杂。1.1.3产业布局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布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定经济区域来进行,这样就形成了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布局结构。产业布局是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产业布局也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政策等。产业布局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展开的,地域的具体条件是决定布局的依据。同一时期不同地域和同一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相应的必须采取不同的产业布局模式。根据产业空间发展不问阶段的不同特点,产业布局的理论模式可以分为增长极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网络布局模式、地域产业综合体模式以及梯度开发模式。其中前三种开发模式从产业分布结构角度出发,处理在时间上依次继起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布局问题,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布局过程。(18)

1.1.4产业生态学理论产业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弗罗什(R.Frosch)等人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过程时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容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将产业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各种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9)产业生态化研究系统内及其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代谢过程,主要强调通过“师法自然”来建构产业系统循环生产体系,研究产业使物质能量流在产业系统中闭合循环优化与调控方法来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产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以及实现产业系统高效、和谐发展的工程建设模式等。(20)Thoma

Grae-

dle在《产业生态学》一文中揭示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组织与产业中的企业组织的相似性,他认为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三级进化理论。则认为产业生态学是从生态学中借鉴一系列工具、原则和视角应用于产业系统分析,包括其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科学。产业生态学强调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原则,仿照自然生态系统演化与运转的规律在不同产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及过程间通过物质、能量及信息的集成达到物质循环和能量的高效利用各产业、企业在产业生态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同运作以尽可能达到自然生态内在规律协调一致的共生平衡发展。基于生态学原理进行产业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使其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共生,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发展。参考文献刘镇荣.恩施州绿色产业发展研究[D].湖北民族大学,2021.DOI:10.27764/ki.ghbmz.2021.000063.文雯.新疆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20.DOI:10.27332/ki.gshzu.2020.000434.肖滢.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DOI:10.27492/ki.gzdzu.2019.000241.汪一.贵州省产业绿色转型效率评价及问题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21.DOI:10.27731/ki.ggzcj.2021.000550.刘佳明.中国重污染行业绿色转型升级路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20.DOI:10.26939/ki.gbhgu.2020.000310.曹璐.河北省工业绿色转型路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张芳.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20.DOI:10.27162/ki.gjlin.2020.007181.宋静波.黑龙江省传统产业绿色发展路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0):55-57.刘浩,宝明涛,郑文江,杨晓迎,张林波.福建省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及其实施路径研究[J].学会,2021(08):63-67.朱彬,唐庆蝉,宋跃群.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12):42-48.刘佳宁.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路径[J].开放导报,2013(05):72-74.DOI:10.19625/44-1338/f.2013.05.018.陈玉红.东北地区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7.张存鹏.东营市产业绿色转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转型路径研究[D].山西大学,2021.DOI:10.27284/ki.gsxiu.2021.000631.张茜.恩施州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绿色转型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4.张风丽.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